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氧化硅表面自组装噻吩磺隆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1
作者 侯建国 周佳宇 +2 位作者 陈文梅 王现利 张敏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共6页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 以噻吩磺隆(TFM)为模板,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在纳米氧化硅(SiO_(2))表面自组装聚合TFM分子印迹膜,组建新型纳米氧化硅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ECL)免疫传感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紫外光谱分析优化了自组装的试验条件。取制备好的纳米SiO_(2) 100 mg,超声分散在50 mL无水甲苯中,迅速加入0.8 mL(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在氮气保护下,于130℃回流24 h,得到表面改性的纳米氧化硅产物(APTS-SiO_(2)),用无水乙醇和乙腈分别洗涤3次,干燥24 h。取20 mg APTS-SiO_(2),超声分散在50 mL乙腈中,加入TFM 0.1 mmol、MAA 0.4 mmol、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1.6 mmol、引发剂2,2-偶氮二异丁腈(AIBN)15 mg进行聚合反应,再用50 mmol·L^(-1)氢氧化钠-甲醇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洗涤,离心得到中性的分子印迹材料TFM@Si-MIP。将TFM@Si-MIP的分散溶液滴加到打磨好的玻碳电极(GCE)表面,用红外灯烘干后即为TFM分子印迹材料修饰的传感器TFM@Si-MIP-ECL。组建的表面分子印迹材料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结合鲁米诺体系实现了对TFM的高灵敏检测。结果表明,该分子印迹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对目标分子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有效避免其他组分干扰。TFM的浓度在1.0×10^(-10)~1.0×10^(-7) mol·L^(-1)内,其对数与电致发光信号强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8.6×10^(-11) mol·L^(-1)。按照标准加入法对环境水样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1%~109%,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电致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 表面分子印迹
下载PDF
噻吩磺隆降解菌FLX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星 何健 +2 位作者 潘继杰 洪青 李顺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18,共5页
从生产噻吩磺隆的农药厂内土壤中采取土样,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噻吩磺隆的细菌FLX,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分析,鉴定FLX初步为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FLX能在含50mg/L噻吩磺隆的基础盐液体培养基... 从生产噻吩磺隆的农药厂内土壤中采取土样,经驯化富集后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噻吩磺隆的细菌FLX,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分析,鉴定FLX初步为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FLX能在含50mg/L噻吩磺隆的基础盐液体培养基中降解噻吩磺隆,48h降解率达83.34%.FLX降解噻吩磺隆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35℃,在所试的金属离子中,Zn2+、Al3+、Cu2+、Ba2+、Fe3+等对FLX的降解影响较小;Hg2+,Co2+则抑制FLX的生长与降解.酶的定域实验表明,该菌中噻吩磺隆水解酶为胞内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寡养单胞菌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及表面活性剂对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龚道新 汪传刚 +3 位作者 胡湘望 任竞 卫麦霞 覃伍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89-1693,共5页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噻吩磺隆在红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噻...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对噻吩磺隆在红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噻吩磺隆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0.2483~6.5819之间,这说明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弱。土壤pH值对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吸附影响较大,土壤pH值越大,其吸附量越小。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明显地改变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能力,其中SDS和CTAB均能够增加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但SDS和CTAB对红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情况不尽相同,红壤对噻吩磺隆吸附量的增加程度会随着SDS添加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而随着CTAB的浓度增加,红壤对噻吩磺隆吸附量的增加程度则会增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则可减少红壤对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且当Tween-80的添加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左右时,其减少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吸附 土壤 表面活性剂 影响
下载PDF
噻吩磺隆的残留分析及其在玉米田的残留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崔昕 张微 +2 位作者 魏昌贵 徐彦军 潘灿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1-296,共6页
建立了噻吩磺隆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SPE-HPLC-ESI(+)-MS]残留检测方法,测定了在田间施药条件下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最终残留。土壤、玉米... 建立了噻吩磺隆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超声提取、固相萃取净化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SPE-HPLC-ESI(+)-MS]残留检测方法,测定了在田间施药条件下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的最终残留。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样品经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pH7.8)浸泡、涡旋并超声提取后,经固相萃取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该方法下的最小检出量为0.2ng,在10倍浓缩倍数条件下的最低检出浓度为2μg/kg,定量限为6μg/kg,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9%~100.4%,变异系数在1.6%~6.5%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92~1.23d;按推荐剂量施药,距施药时间40d后和玉米收获时,在土壤、玉米和玉米植株中均未检出噻吩磺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土壤 玉米 残留分析
下载PDF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吸附噻吩磺隆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汪传刚 龚道新 +2 位作者 施翔 覃伍丽 卫麦霞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S会使噻吩磺隆在红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但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大,噻吩磺隆的吸附常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噻吩磺...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存在下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SDS会使噻吩磺隆在红壤中的吸附量减少,但随着SDS质量浓度的增大,噻吩磺隆的吸附常数呈现增加—减少—增加的变化趋势;噻吩磺隆在河潮土中的吸附受SDS的影响更为复杂,表现为较低质量浓度(小于700 mg/L)的SDS减少噻吩磺隆的吸附量,而较高质量浓度(700~900 mg/L)的SDS则增加噻吩磺隆的吸附量.SDS对噻吩磺隆在2种土壤中的吸附均可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吸附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下载PDF
噻吩磺隆在花生上的残留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聂思桥 陈九星 +4 位作者 吴志华 陈力华 梁骥 曹永松 赵显威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25-627,共3页
建立了噻吩磺隆在花生土壤、植株、籽粒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即采用甲醇为萃取剂,在超声振荡条件下萃取样品中噻吩磺隆的残留,经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对噻吩磺隆在土壤中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小检出... 建立了噻吩磺隆在花生土壤、植株、籽粒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即采用甲醇为萃取剂,在超声振荡条件下萃取样品中噻吩磺隆的残留,经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后,采用反相HPLC-UVD方法对噻吩磺隆在土壤中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最小检出量(LOD)为4×10-10g,在土壤中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2mg/kg,在植株和籽粒中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3mg/kg。噻吩磺隆在土壤、植株和籽粒上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8%~97.8%、85.2%~96.2%、85.0%~100.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2%~10.4%、2.7%~10.1%、4.2%~7.7%,满足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花生 残留分析
下载PDF
75%噻吩磺隆WG的配方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冯彤英 矫庆泽 +1 位作者 张强 张宗俭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03-605,共3页
以96.6%噻吩磺隆为原药,润湿剂、分散剂以及常用的崩解剂、粘结剂为辅料,进行了75%噻吩磺隆的配方研究。并对该产品的各项性能及药效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s,热贮分解率小于5%,对测试杂草靶标具有好... 以96.6%噻吩磺隆为原药,润湿剂、分散剂以及常用的崩解剂、粘结剂为辅料,进行了75%噻吩磺隆的配方研究。并对该产品的各项性能及药效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产品悬浮率大于90%,润湿时间小于30s,热贮分解率小于5%,对测试杂草靶标具有好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散粒剂 噻吩 配方
下载PDF
噻吩磺隆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凤杰 欧晓霞 +1 位作者 全燮 乌云娜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100,共5页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噻吩磺隆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噻吩磺隆共存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12.80~72.11之间,这说明铜在土壤中... 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并探讨了噻吩磺隆对铜在两种土壤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铜与噻吩磺隆共存在土壤中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常数Kf值在12.80~72.11之间,这说明铜在土壤中的吸附性较强,随着噻吩磺隆浓度的增加,Kf增大而n减小.铜在两种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相关系数R2>0.99.噻吩磺隆的加入使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的两个参数变小.pH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比较复杂,与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吸附 土壤
下载PDF
噻吩磺隆在棕壤中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5
9
作者 唐美珍 郭正元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5-188,共4页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呈正相关,与农药初始用量呈负相关,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当温度从5上升到35℃时,噻吩磺隆... 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研究了微生物及不同环境条件对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降解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呈正相关,与农药初始用量呈负相关,噻吩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以微生物降解为主。当温度从5上升到35℃时,噻吩磺隆的降解速率增加了2.9倍;当土壤湿度从饱和含水量的25%提高到75%时,噻吩磺隆的降解半衰期由7.6缩短至2.6d;当土壤中噻吩磺隆初始用量从2.5增加到10.0mg.kg-1时,其降解半衰期由3.1延长至7.6d;未灭菌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迅速,半衰期为3.9d,而灭菌土壤中噻吩磺隆降解半衰期延长至14.7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土壤 降解
下载PDF
噻吩磺隆对三叶浮萍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汪传刚 龚道新 +1 位作者 施翔 卫麦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1期24-27,共4页
为了评价噻吩磺隆施用后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毒性,以三叶浮萍为材料,采用室内恒温光照培养实验研究了噻吩磺隆对三叶浮萍的生长及其体内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对三叶浮萍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达到0.2mg/L后,三... 为了评价噻吩磺隆施用后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毒性,以三叶浮萍为材料,采用室内恒温光照培养实验研究了噻吩磺隆对三叶浮萍的生长及其体内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对三叶浮萍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处理浓度达到0.2mg/L后,三叶浮萍基本上停止了生长。噻吩磺隆对三叶浮萍体内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对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三叶浮萍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下载PDF
甲磺隆·氯磺隆·噻吩磺隆混剂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海燕 黄超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12期5-7,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用 236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噻吩磺隆、甲磺隆和氯磺隆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 别为0.80%、0.78%、1.11%;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0.084、0.114;平均回...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冰乙酸为流动相,用 236nm紫外检测器定量测定噻吩磺隆、甲磺隆和氯磺隆混剂的含量。本方法的变异系数分 别为0.80%、0.78%、1.11%;标准偏差分别为0.084、0.084、0.114;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98.9%、99.2%、99.6%;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6、0.992 1、0.999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甲磺 氯磺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防除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于金萍 白鹏华 +2 位作者 李琦 张惟 刘亦学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1期84-87,共4页
为明确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在低剂量1 140 g a.i.·hm^-2下,药后20 d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 为明确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的防效及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在低剂量1 140 g a.i.·hm^-2下,药后20 d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一年生杂草的株总防效为89.16%;药后40 d对一年生杂草的株总防效为84.59%;药后55 d对一年生杂草鲜质量总防效为86.96%,较空白对照增产为19.51%。结果表明,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磺隆乳油对马铃薯田一年生杂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马铃薯安全,无药害发生,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是马铃薯田的一种较好的复配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6%扑草净·乙草胺·噻吩乳油 马铃薯 一年生杂草 防效
下载PDF
除草剂噻吩磺隆的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陆阳 徐固华 +2 位作者 董超宇 陶京朝 张志荣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5期32-35,共4页
以氯甲酸甲酯和2-羧甲基-3-磺酰氨基噻吩为起始原料合成除草剂噻磺隆的方法。原料2-羧甲基-3-磺酰氨基噻吩与氯甲酸甲酯生成2-甲氧羰基-3-磺酰氨基甲酸甲酯噻吩, 再与2-氨基-4-甲氧基-6-甲基均三嗪反应生成噻吩磺隆。避免了异氰酸酯路... 以氯甲酸甲酯和2-羧甲基-3-磺酰氨基噻吩为起始原料合成除草剂噻磺隆的方法。原料2-羧甲基-3-磺酰氨基噻吩与氯甲酸甲酯生成2-甲氧羰基-3-磺酰氨基甲酸甲酯噻吩, 再与2-氨基-4-甲氧基-6-甲基均三嗪反应生成噻吩磺隆。避免了异氰酸酯路线和光气法的种种缺点,具有收率高、含量高、成本低的特点。以2-羧甲基-3-磺酰氨基噻吩计,总收率为77.73%,原药纯度达到9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氯甲酸甲酯 磺酰脲 除草剂
下载PDF
噻吩磺隆防除玉米和大豆田间杂草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春艳 陈铁保 +3 位作者 王宇 黄元巨 丛林 朴德万 《杂草科学》 2004年第2期39-40,41,共3页
关键词 噻吩 玉米 大豆 除草
下载PDF
噻吩磺隆的毒性及致突变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林 朱剑华 +4 位作者 王维 王安莲 鲍军辉 冯学庆 王秋萍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选用大鼠、豚鼠及家兔 ,采用经口及皮肤 ,粘膜染毒途径 ,研究其急性毒性。同时有Ames试验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 ,了解噻吩磺隆的毒性及致突变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 大于... 选用大鼠、豚鼠及家兔 ,采用经口及皮肤 ,粘膜染毒途径 ,研究其急性毒性。同时有Ames试验 ,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 ,了解噻吩磺隆的毒性及致突变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 大于 5 0 0 0mg/kg ,经皮LD50 大于 2 0 0 0mg/kg。家兔皮肤刺激试验阴性 ,轻度眼刺激性和弱致敏性。Ames试验 ,微核试验及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噻吩磺隆属低毒性农药 ,在本实验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毒性 致突变性
下载PDF
噻吩磺隆对玉米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 被引量:3
16
作者 唐正义 徐华伟 +1 位作者 黄伟 李春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8-80,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噻吩磺隆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噻吩磺隆浓度的增加诱发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增高,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对其进行剂量和时间效应测定,结果表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显示了噻吩磺隆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变... 用不同浓度的噻吩磺隆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噻吩磺隆浓度的增加诱发玉米根尖细胞微核率增高,有丝分裂指数降低;对其进行剂量和时间效应测定,结果表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显示了噻吩磺隆具有一定程度的诱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草剂 噻吩 玉米根尖 微核率 有丝分裂指数
下载PDF
噻吩磺隆的水解、光解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新安 李广领 +2 位作者 李松伟 谷珊山 陈锡岭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23期5862-5865,共4页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噻吩磺隆水解及光解行为,以期为环境和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水样经二氯甲烷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不同p H缓冲溶液中水解速率大小依次为p H 4.0、...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噻吩磺隆水解及光解行为,以期为环境和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土壤样品经乙腈提取,水样经二氯甲烷提取,高效液相色谱仪(DAD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噻吩磺隆在不同p H缓冲溶液中水解速率大小依次为p H 4.0、p H 9.0、p H 7.0,在25℃、p H 7.0时,其半衰期最长,达2 310.49 h(96.27 d);噻吩磺隆在纯水中的光解半衰期为2.30 h,土表光解试验在7 d内,光照下光解速率与黑暗状态下无显著差异。温度和p H对噻吩磺隆的水解有显著影响。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划分标准,噻吩磺隆水解特性属易水解和较难水解,水中和土表光解特性属易光解和难光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水解 光解
下载PDF
1株噻吩磺隆降解菌(Pseudomonas syringae LXL-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晓楼 赵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9-372,共4页
从长期使用噻吩磺隆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噻吩磺隆的细菌LXL-3,按照16S rRNA分析方法并参照其生理生化特点,鉴定LXL-3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菌株LXL-3在含100 mg/L噻吩磺隆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噻吩磺... 从长期使用噻吩磺隆的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株能高效降解噻吩磺隆的细菌LXL-3,按照16S rRNA分析方法并参照其生理生化特点,鉴定LXL-3为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菌株LXL-3在含100 mg/L噻吩磺隆的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噻吩磺隆降解率可达81%以上。菌株LXL-3的适宜p H值和适宜温度分别为7.0~7.5、25~30℃,该菌还对噻吩磺隆和Na Cl有很好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该菌在噻吩磺隆等农药污染物的生物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丁香假单胞菌 生物降解
下载PDF
噻吩磺隆防治谷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淑霞 周青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8期82-83,共2页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噻吩磺隆防治谷田阔叶杂草,对马齿苋和苋菜的防治效果较好,对铁苋的防效较差。2006年试验结果显示25%噻吩磺隆666.7m2适宜用量为5 g,为进一步验证最小使用量,2007年选用15%噻吩磺隆进行试验,结果适宜用量为3 g。
关键词 谷子 噻吩 除草剂
下载PDF
75%噻吩磺隆WG防除春玉米田杂草药效试验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成芳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为明确噻吩磺隆在玉米田间除草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我们以75%噻吩磺隆WG在玉米田中进行苗期茎叶施药。结果表明,75%噻吩磺隆WG对春玉米田间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安全适宜的用法是在杂草3 ̄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用药量以20 ̄40g/... 为明确噻吩磺隆在玉米田间除草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剂量,我们以75%噻吩磺隆WG在玉米田中进行苗期茎叶施药。结果表明,75%噻吩磺隆WG对春玉米田间阔叶杂草具有良好的防除效果,安全适宜的用法是在杂草3 ̄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用药量以20 ̄40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玉米 杂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