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3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仙方活命饮治疗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热毒证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探讨
1
作者 邵士珺 万华 +5 位作者 吴雪卿 冯佳梅 高晴倩 瞿文超 孙佳晔 谢璐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5期52-59,共8页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对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热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CNGM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予仙方活命饮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对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热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CNGM热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予仙方活命饮口服治疗,对照组予左氧氟沙星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比较疾病活动指数、疾病活动度、肿块大小、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炎症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乳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髄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试验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剔除1例、脱落2例,最终完成试验者67例,其中对照组34例、试验组33例。完成14d药物治疗后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者共40例,其中对照组22例、试验组18例,每组随机选取5例纳入NETs形成相关指标机制分析。②局部症状活动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疼痛活动指数降低(P<0.05),脓肿活动指数升高(P<0.05);试验组肿块、疼痛、红热活动指数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肿块、疼痛、红热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③全身症状活动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发热活动指数降低(P<0.05),试验组发热、其他相关炎症症状活动指数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各项全身症状活动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疾病活动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全身症状活动指数、疾病活动指数下降(P<0.05),试验组局部、全身症状活动指数及疾病活动指数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局部症状活动指数、疾病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两组高活动度例数减少、低活动度及中活动度例数增多,其中试验组高活动度比例从78.8%下降到36.4%;两组疾病活动度分布情况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⑥治疗后,试验组肿块变小(P<0.05),对照组肿块大小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疼痛NRS评分均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红细胞沉降率水平降低(P<0.05),对照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水平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各项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⑧治疗后,两组CitH3的光密度(IOD)、面密度(AD)值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MPO的IOD、AD值下降(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能改善CNGM热毒证患者乳房局部炎症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在局部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在全身症状改善方面疗效与左氧氟沙星相当;其可能通过清除乳腺炎症组织中过量产生的NETs发挥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肉芽肿乳腺炎 粉刺乳痈 仙方活命饮 中医药疗法 经典名方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治现状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士珺 冯佳梅 万华 《医学综述》 CAS 2022年第9期1736-1740,共5页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慢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目前临床上将CNGM的诊断与治疗归于肉芽肿性乳腺炎,但CNGM与棒状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更剧烈的炎症反应...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具有独特病理特征的慢性非哺乳期乳腺炎。目前临床上将CNGM的诊断与治疗归于肉芽肿性乳腺炎,但CNGM与棒状杆菌感染具有一定相关性,且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表现为更剧烈的炎症反应及较差的预后,因此需要更长周期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目前关于CNGM的报道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的病例研究,未来还需开展较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同时还应进一步明确CNGM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及微生物学特点,从而为CNGM规范化诊治措施的制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肉芽肿乳腺炎 棒状杆菌 病理学诊断 微生物学诊断 治疗策略
下载PDF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及预后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邵士珺 吴丽莉 +3 位作者 吴雪卿 吴晓燕 冯佳梅 万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6-683,共8页
目的明确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0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对其... 目的明确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临床及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乳腺科住院手术治疗的204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例,对其中诊断为CNGM的患者与非CNGM患者进行疾病特征比较。结果104例患者(51%)诊断为CNGM。与非CNGM患者相比,CNGM患者多为经产妇,有过哺乳史的患者比例更高(P=0.024)。此外,CNGM患者发病前外伤史的比例更高,乳房病变范围更大,出现发热、血象白细胞、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比例更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中出现环形强化、乳后间隙水肿的改变更多见(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乳房外伤史和病变范围是提示CNGM疾病特征的独立因素。CNGM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过激素的比例更高(55.8%vs 37.0%,P=0.007),术后痊愈时间超过1个月的患者更多(39.5%vs 27.0%,P=0.007),随访中出现对侧新发炎症的比例更高(16.3%vs 8.0%,P=0.011)。结论CNGM是非哺乳期乳腺炎中的一种独特类型,临床工作中并不罕见,患者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剧烈,治愈时间长,有必要独立将其作为一种疾病诊断,从而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肉芽肿乳腺炎 临床病理特征 影像学特征 治疗及预后
下载PDF
36例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娜 徐藕 +3 位作者 储开昀 王雅婷 包晶晶 刘雪梅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36例CNGM女性患者和超声图像。结果36例C... 目的探讨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经病理确诊的36例CNGM女性患者和超声图像。结果36例CNGM患者的超声图像可分为4种类型。其中,导管扩张型5例(14%),表现为单支或多支乳腺导管扩张,内部透声欠佳,部分可见细点状弱回声;实性肿块型8例(22%),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实性病灶,多数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弥漫型9例(25%),乳腺内可见散在、相互延续的病灶,呈片状或团块状,形态多不规则,内部及周边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脓肿型14例(39%),单发或多发囊实性或以囊性为主的病灶,多数形态不规则,部分可累及体表,周边可见血流信号。结论CNGM超声检查分为导管扩张型、实性肿块型、弥漫型和脓肿型4种声像图表现,明确不同类型声像图特征有助于CNGM患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中性粒细胞肉芽肿 超声 特征
下载PDF
克氏棒状杆菌与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崔天玥 欧阳理权(综述) 张胜初(审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0期1091-1095,共5页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是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中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高度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该疾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化脓性脂肪肉芽肿,由中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包绕形成中心脂质空泡,其中含有稀疏的革兰阳性细菌容...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CNGM)是肉芽肿性乳腺炎(GM)中的一种特殊亚型,具有高度独特的组织学类型。该疾病的病理特征表现为化脓性脂肪肉芽肿,由中性粒细胞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包绕形成中心脂质空泡,其中含有稀疏的革兰阳性细菌容易被遗漏或忽略。该文就克氏棒状杆菌与CNGM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棒状杆菌 棒状杆菌 中性粒细胞肉芽肿乳腺炎 肉芽肿乳腺炎
下载PDF
囊性中性粒细胞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
6
作者 陈丽君 尹伶 《四川医学》 CAS 2022年第12期1255-1258,共4页
囊性中性粒细胞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是指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肉芽肿性乳腺炎,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即由中央脂肪空泡和外层上皮样组织细胞等组成的化脓性脂肪肉芽肿[1],部分... 囊性中性粒细胞肉芽肿性乳腺炎(cystic neutrophilic granulomatous mastitis,CNGM)是指由细菌感染导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肉芽肿性乳腺炎,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即由中央脂肪空泡和外层上皮样组织细胞等组成的化脓性脂肪肉芽肿[1],部分脂泡中可见稀疏的革兰阳性杆菌(gram-positive bacilli,GPB),周围混合炎症浸润包括朗格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肉芽肿乳腺炎 棒状杆菌 脂肪肉芽肿
下载PDF
外周血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
7
作者 王志 张谦 +1 位作者 周志涛 克力木·阿不都热依木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病人112例,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为绞窄组和非绞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 目的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嵌顿性腹股沟疝病人112例,根据术中探查情况分为绞窄组和非绞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外周血PCT和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绞窄组和非绞窄组病人NLR分别为4.54±1.67和3.78±1.48,PCT分别为(6.74±2.42)ng/ml和(4.97±2.53)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前NLR、PCT水平升高是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NLR和PCT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均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AUC>0.7),联合检测NLR和P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AUC=0.792)。结论 外周血PCT和NLR水平对老年绞窄性腹股沟疝均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联合检测NLR和PCT能够提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老年 绞窄腹股沟疝
下载PDF
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风险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8
作者 易利丹 彭烨 +1 位作者 王李婷 谭重庆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466-2473,共8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用于中、高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风险的癌症患者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的经济性。方法从中国全社会角度出发,采用TreeAge软件构建决策分析模型。主要状态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相对剂量强度≥85%和相对剂量强度<85%。模型参数包括FN发生的风险、FN住院概率、相关癌症死亡概率、相关癌症效用值、直接医疗成本与间接医疗成本等。模型周期为21 d。研究时间范围为70年。主要结果包括总成本、抗感染成本、生命年、质量调整寿命年(QALY)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对结果进行了单因素敏感性和概率敏感性分析以评估结果的稳健性;并进行不同时间范围的情景分析。结果基线分析结果显示,与二级预防组相比,一级预防组患者多获得0.84个QALYs,并少支付39373元,节约总的抗感染成本为32311元,增量成本效果比为-46722元/QALY,一级预防组为绝对优势方案。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与二级预防组相比,在任何研究时间范围都是绝对优势方案。当中国意愿支付阈值为257094元/QALY时,单因素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一级预防组具有成本效果的概率为100%。结论与二级预防相比,PEG-rhG-CSF用于中、高FN风险的癌症患者的一级预防是具有经济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rhG-CSF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 癌症 药物经济学评价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早期预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的价值
9
作者 沈佳庆 刘晓琳 顾慧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90-1695,1707,共7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 h...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 h内收集血液样本用于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NLR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和PN的最佳临界值。采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BP模型,并在造模后1、3、5、7、14 d收集血液和胰腺组织,比较各组的NLR。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SAP具有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944,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15~0.973,P <0.001],最佳临界值为13.38(灵敏度80.0%、特异度83.2%)。NLR对PN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910(95%CI:0.861~0.958,P <0.001),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9.265(灵敏度97.1%、特异度72.7%)。在大鼠ABP模型中,NLR在AP发病早期即可升高,并与AP和PN的严重程度相关。结论:在ABP发病后的24 h内,NLR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其严重程度及PN的有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严重程度 胰腺坏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淑宁 刘向玲 +1 位作者 苏绍波 吴小清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1-25,31,共6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预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ME...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NPAR)预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0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DME组(n=56)和非DME组(n=45)。查阅患者病历,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2组患者均于确诊后次日清晨采集空腹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MONO)计数、淋巴细胞(LYM)计数、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浆白蛋白(ALB)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计算MLR和NPAR。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ME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NPAR对DME的预测价值。结果DME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MONO计数、NEUT、MLR、NPAR、WBC计数、HbA1c水平高于非DME组(P<0.05);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YM计数、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MLR、NPAR水平增高是DM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LR的最佳截断值为0.192,预测DM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95%置信区间:0.631~0.826),灵敏度为58.9%,特异度为82.2%;NPAR的最佳截断值为14.040,预测DME发生的AUC为0.884(95%置信区间:0.820~0.949),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91.1%;MLR、NPAR联合预测DME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置信区间:0.851~0.906),灵敏度为69.6%,特异度为93.3%。以MLR>0.192为阳性,NPAR>14.040为阳性,MLR、NPAR并联试验预测DME发生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71.1%,准确度为80.2%;MLR、NPAR串联试验预测DME发生的敏感度为46.4%,特异度为97.8%,准确度为69.3%。结论MLR、NPAR水平增高是DM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DME有一定的预测价值。MLR、NPAR联合检测对DME的预测价值高于单独检测,且并联试验更有助于DME的早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黄斑水肿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曳尾结构形成的力学-生物学耦合机制
11
作者 胡文慧 高文博 +1 位作者 章燕 龙勉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4-294,共1页
目的中性粒细胞(PMN)迁移过程中留下富含整合素和细胞因子的曳尾结构(trail),进而重塑局部组织微环境,调节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然而,PMN的曳尾结构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力学免疫学的角度,探究PMNs在管腔内迁移过程中曳尾形成规... 目的中性粒细胞(PMN)迁移过程中留下富含整合素和细胞因子的曳尾结构(trail),进而重塑局部组织微环境,调节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然而,PMN的曳尾结构形成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力学免疫学的角度,探究PMNs在管腔内迁移过程中曳尾形成规律及基底调控机制,并考察了曳尾对树突状细胞募集和免疫功能的调控。方法通过荧光抗体对PMN的标志性分子Ly6G进行标记,体外监测PMN在爬行过程中曳尾的形成,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表征曳尾形貌及其黏附分子及骨架相关蛋白的含量和分布;采用微流道和不同黏附性表面,考察了流体剪切和黏附对曳尾生成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曳尾是PMNs在迁移过程中留下的富含整合素的膜性囊泡结构,含有大量细胞因子但是并不包含细胞骨架连接蛋白。曳尾的形成依赖于细胞与基底之间的二维相互作用,通过差异化调控beta2整合素CD11a和CD11b的分布和表达介导了曳尾的形成;流体剪切和基底黏附性差异可以影响曳尾生成。DCs能够通过其表面的CD54与曳尾上的beta2整合素发生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并引起自身释放更多的趋化因子,影响DCs的表型并调控DCs启动CD8^(+)T细胞为主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结论中性粒细胞曳尾的生成可能是控制炎症的新策略,可为未来靶向性调控中性粒细胞迁移和功能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曳尾 免疫荧光技术 荧光抗体 树突状细胞 耦合机制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成人AML患者CK-18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赵叶飞 高峰 +1 位作者 吴晓 陈莉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4-239,共6页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 目的探讨首次出现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裂解的细胞角蛋白-18(CK-18)片段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血液肿瘤强化化疗的75例AML-FN患者。在FN发作时(d_(0))、第1天(d_(1))和第2天(d_(2))测量血浆CK-18片段M30、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对化疗期间血流感染(BSI)和脓毒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结果8例患者出现脓毒症,25例患者有血液培养阳性感染[BSI(+)]。BSI(+)组患者血浆CK-18水平在发热后d_(1)达到峰值。d_(1)和d_(2)时较高的血浆CK-18水平与BSI(+)和脓毒症有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中,d_(1) CK-18预测BSI(+)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832(95%CI:0.742~0.922),稍高于PCT和CRP(P<0.05)。d_(1) CK-18预测脓毒症的AUC值也较高,略高于PCT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_(0)~d_(2)期间CK-18峰值与PCT峰值有关,BSI(+)患者的相关系数(0.407)高于BSI(-)患者(0.182)。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浆CK-18片段被发现是FN早期BSI(+)和脓毒症的潜在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白血病 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细胞角蛋白-18片段 降钙素原 血流感染 脓毒症
下载PDF
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讨白及修复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作用及机制
13
作者 陈霞 樊官伟 +5 位作者 蒲翔 陈云志 孔祥艳 陈帅 柴艺汇 王飞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3-460,共8页
目的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白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0.3 g·kg^(-1))及白及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1... 目的基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白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0.3 g·kg^(-1))及白及低、中、高剂量组(0.3、0.6、1.2 g·kg^(-1)),每组8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设定剂量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21 d。在给药干预的第1、11、21天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NETs相关蛋白髓过氧化物酶(MPO)、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紧密连接(TJs)相关蛋白封闭蛋白2(CLDN2)、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黏膜层出现大面积变性坏死且肠腺结构消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累及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肠组织中MPO、NE、VEGF、CLDN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ZO-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DAI均明显降低(P<0.05);柳氮磺胺吡啶组和白及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肠腺结构完整清晰,黏膜未见明显变性及坏死,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中MPO、NE、VEGF、CLDN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ZO-1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白及可能通过调控NETs激活及TJs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发挥治疗U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及 溃疡结肠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肠黏膜屏障 紧密连接 炎症因子 大鼠
下载PDF
PCT和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曲伟 商军锋 +1 位作者 邹慧琳 杨瑞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703-170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cell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sCD14,又称presepsin,PSPN)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化疗期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患者细菌感染的鉴别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07月至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化疗且出现FN的121例AML患者,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化疗期间发生FN且发热原因不明(细菌培养阴性,无临床迹象表明存在感染)与细菌感染组菌血症(血培养阳性)和局部感染(血培养阴性,细菌培养提示局部感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FN发病第1至3天血浆PCT和PSPN水平。结果:与非细菌感染组相比,细菌感染组患者FN发病第1至3天的PCT和PSPN水平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3天的PCT水平鉴别FN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2、0.737、0.715,而PSPN诊断AUC分别为0.799、0.729、0.703。此外,PCT和PSPN联用可进一步提高对FN细菌感染诊断的AUC值(0.892、0.808、0.763)。发病第1天PCT≥2.02 ng/mL或者PSPN≥2.40μg/L,FN细菌感染风险显著增加(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当PSPN≥2.91μg/L时,AML患者FN细菌感染风险增加2.177~2.624倍(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CT与细菌性脓毒症患者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呈正相关(P<0.001),PSPN值与SOFA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PCT较PSPN在区分FN细菌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病因方面准确性更高,其浓度与细菌性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关;二者联用能进一步提高PCT对FN细菌感染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可溶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髓系白血病 感染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下载PDF
肿瘤内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的应用探索
15
作者 邓高敏 贺盛发 +2 位作者 刘国萍 冯丹 黄光明 《内科》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在肿瘤内科建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临床药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支出。方法基于93例肿瘤内科FN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分析,建立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FN临床药径,并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 目的在肿瘤内科建立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N)患者药物治疗临床路径(临床药径),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费用支出。方法基于93例肿瘤内科FN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分析,建立以循证药学为基础的FN临床药径,并采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对其进行完善。比较FN临床药径实施前后FN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情况、血培养送检率和“升白”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结果FN临床路径实施后,抗菌药物总不合理占比、疗程过长占比、疗程和人均用药金额均低/短于实施前;抗菌药物单用占比和血培养送检率均较实施前明显上升,抗菌药物二联占比较实施前降低;应用“升白”药物总不合理率较实施前低(均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建立基于循证药学的FN患者临床药径新模式,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费用支出,降低患者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治疗临床路径 临床合理用药 肿瘤内科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代兄 吴云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42-746,751,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抽取其空腹血液检测血生化、血常规,计算NLR,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行颈动脉超声。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l medial thickness,CIMT)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颈动脉硬化组(CAS)132例、非颈动脉硬化组(nCAS)68例,比较两组一般检查结果及NLR、BPV指标,分析NLR、BPV指标与cIMT的相关性。对两组血清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CAS组年龄、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NLR、BPV水平均高于n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意义的自变量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CAS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NLR、BPV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密切相关,BPV和NLR升高有助于预测原发性高血压伴CAS,两者联合预测临床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高血压 血压变异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多肌炎/皮肌炎患者血清PAD4水平及其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相关性
17
作者 李飞飞 张岑 +5 位作者 赵佩佩 马文兰 白灵 禚萃 朱嘉睿 张思功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8期74-78,68,共6页
目的观察多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血清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4,PAD4)水平及其与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标志物水平和其他临床指标的... 目的观察多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血清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eptidyl arginine deiminase 4,PAD4)水平及其与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NET)标志物水平和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0例PM/DM患者(DM 36例、PM 24例)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PAD4及NET标志物[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rullinated histone H3,CitH3)及细胞游离DNA(cell free DNA,cfDNA)]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PM/DM患者血清中PAD4水平显著升高(t=13.21,P<0.001)。PM/DM患者血清NET标志物水平相比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CitH3:t=9.518,P<0.001;cfDNA:t=2.984,P=0.0038)。将PM/DM患者PAD4与NET标志物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呈正相关(PAD4与CitH3:r=0.835,P<0.001;PAD4与cfDNA:r=0.322,P=0.012)。将PM/DM患者血清PAD4、CitH3、cfDNA水平与临床数据做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AD4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呈正相关,与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呈负相关;血清CitH3水平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呈正相关;血清cfDNA水平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NE#)、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ratio,NE%)、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尿素(UREA)等指标均呈正相关,与ALB水平呈负相关。结论PM/DM患者血清PAD4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NET异常增多有关,同时,血清PAD4及NET标志物水平与PM/DM患者炎性指标呈正相关,提示PAD4异常增多介导NET过度形成可能参与PM/DM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肌病 多肌炎/皮肌炎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下载PDF
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联合血清炎性因子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18
作者 孙亚贤 官依婷 +4 位作者 李自娟 赵旭 贺凤 雷学芬 林花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7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腹...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腹水中性粒细胞比例(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合并SBP分为试验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比较两组指标检测结果,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的诊断价值,比较四项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效能。结果试验组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的AUC分别为0.779、0.854、0.808、0.892;Cut-Off值分别为47.68、0.22、9.47、22.10;四项联合检测较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单项检测敏感度(88.90%vs.61.10%、80.60%、91.70%、83.30%)、特异度(100.00%vs.90.00%、76.60%、60.00%、83.30%)除hs-CRP外均显著升高。结论肝硬化腹水合并SBP患者血清IL-6、PCT、hs-CRP和腹水N%水平显著升高,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硬化腹水合并SBP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有利于SBP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自发细菌腹膜炎 中性粒细胞比例 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研究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19
作者 张兰作 韦恒慈 李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021-0024,共4页
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计数(NE)、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儿童100例及非细菌性肺炎儿童100例为对象,在不同时间段测定PCT、CRP、NE。结果... 分析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计数(NE)、超敏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诊断细菌性肺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诊断为细菌性肺炎儿童100例及非细菌性肺炎儿童100例为对象,在不同时间段测定PCT、CRP、NE。结果 入院时细菌性肺炎组PCT、CRP、NE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治疗结束后细菌性肺炎组PCT、CRP、NE比较入院时降低(P<0.05);细菌性肺炎组NE阳性高于非细菌性肺炎组(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NE阳性(P>0.05)。结论 PCT、CRP、NE联合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准确度高,为早期细菌性肺炎患儿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对治疗效果也可做出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肺炎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计数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基于细胞焦亡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探讨刺梨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
20
作者 晏一平 陈云志 +5 位作者 李倩 陈波洋 范志梁 陈帅 柴艺汇 秦忠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0-788,共9页
目的 基于细胞焦亡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刺梨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 目的 基于细胞焦亡与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探讨刺梨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给予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联合灌肠建立U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3 g/kg)和刺梨根低、中、高剂量组(2、4、8 g/kg),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21 d后,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NE、MPO、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AI评分升高(P<0.01),血清IL-1β、IL-18、MPO水平升高(P<0.01),结肠组织NE、MPO、caspase-1、NLRP3、GSDMD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柳氮磺吡啶组和刺梨根中、高剂量组DAI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IL-1β、IL-18、MPO水平降低(P<0.01),结肠组织NE、MPO、caspase-1、NLRP3、GSDMD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刺梨根可能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及NETs缓解UC大鼠炎症反应,改善结肠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梨根 溃疡结肠炎 细胞焦亡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