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基因过表达对多巴胺含量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京钟 余爽 +2 位作者 赵春礼 段春礼 徐群渊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 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VMAT2 )基因 ,转染至MN9D细胞 ,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 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 方法 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 ,RT 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 Eas... 目的 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VMAT2 )基因 ,转染至MN9D细胞 ,通过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评价VMAT2 基因促进单胺类递质循环利用的效应。 方法 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 ,RT 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pGEM Easy T载体中 ,进行全序列测定。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BK RSV VMAT2 ,转染MN9D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MAT2 的表达 ,HPLC检测细胞内外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变化。 结果 RT PCR扩增到 16 37bp的带有Kozak序列的cDNA片段。原位杂交证实pAAV VMAT2 能在COS7细胞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转基因的MN9D细胞 (实验组 )VMAT2 免疫着色明显高于对照组。高效液相色谱结果表明 ,实验组中细胞内外的多巴胺含量均升高 (P <0 0 1) ,细胞外HVA、DOPAC降低 (P <0 0 5 ) ,而胞内升高 (P <0 0 1)。 结论 克隆的VMAT2cDNA片段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该基因的过表达可促进多巴胺的循环利用 ,有望用于帕金森病的基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转运体 基因表达 MN9D细胞 帕金森病 人胎脑
下载PDF
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基因的克隆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京钟 余爽 +3 位作者 段德义 苏玉金 杨慧 徐群渊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为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vesicularmonominetransporter 2VMAT2 )以治疗帕金森病 ,克隆添加Kozak序列的VMAT2cDNA ,用于真核细胞表达。方法 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cDNA ,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 目的 为获得人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 (vesicularmonominetransporter 2VMAT2 )以治疗帕金森病 ,克隆添加Kozak序列的VMAT2cDNA ,用于真核细胞表达。方法 从人胎脑中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cDNA ,设计一对引物用PCR方法扩增目的cDNA片段并将其重组于 pGEM Easy T载体中 ,酶切鉴定插入片段后 ,进行全序列测定。结果 RT PCR扩增到 16 37bp的带有Kozak序列的cDNA片段。结论 克隆人VMAT2cDNA片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帕金森病 人Ⅱ 单胞转运体
下载PDF
帕金森病与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顾兵 张颖冬 胡刚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残存神经元多巴胺合成能力降低,导致锥体外系运动调节功能减弱。中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程度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数... 帕金森病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死亡、残存神经元多巴胺合成能力降低,导致锥体外系运动调节功能减弱。中脑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降低程度与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程度相一致。突触前膜重摄取是多巴胺生理效应中止的主要方式,而多巴胺转运体是实现该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进入突触前膜胞质的多巴胺,再经囊泡膜上的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转运至囊泡内,以待重新利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选择性缺失源于多巴胺自身氧化的内源性毒性。在突触前膜重摄取多巴胺的过程中,多巴胺转运体和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发挥转运递质和隐匿毒性物质的双重作用,有望成为帕金森病治疗的药物新靶标,并对传统的左旋多巴治疗方案提出了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单胺转运体 多巴胺 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下颌神经切断术后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涛 庞有旺 李金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不同存活时间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内可观察到大量的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且主... 目的观察下颌神经切断术后不同存活时间I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在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中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正常大鼠三叉神经复合体内可观察到大量的VGluT1样免疫阳性物质,且主要分布于终末内。切断一侧下颌神经后,手术侧与对照侧相比,术后存活1周组的Vp背侧部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有所下降(P<0.05);术后存活2周组的Vp背侧部、Vc背侧部、Vi背侧部,以及Vsup和Vmo内VGluT1样阳性物质的表达明显下降(P<0.01),且与术后存活1周组手术侧比较其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存活3周组上述部位内VGIuT1样阳性物质表达的下降更加明显(P<0.01),且与前两组手术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其中在Vmo内的表达几乎完全消失。结论切断初级传入神经元的周围突可以导致其中枢突终末内VGluT1的表达水平下降;三叉神经复合体内部分VGIuT1样阳性终末来源于外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神经 三叉神经复合体 膜谷氨酸转运体 神经切断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下载PDF
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大鼠、猫和猴脊髓内的定位分布(英文)
5
作者 刘涛 李金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 观察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T1和VGluT2 )在大鼠、猫和猴脊髓内的定位分布。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VGluT1和VGluT2在大鼠、猫和猴脊髓灰质内均有分布。VGluT1在大鼠和猫脊髓背角Ⅱ层内侧部 (Ⅱi)及Ⅲ~Ⅵ... 目的 观察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T1和VGluT2 )在大鼠、猫和猴脊髓内的定位分布。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结果 VGluT1和VGluT2在大鼠、猫和猴脊髓灰质内均有分布。VGluT1在大鼠和猫脊髓背角Ⅱ层内侧部 (Ⅱi)及Ⅲ~Ⅵ层的内侧部分布最为密集 ,在Ⅰ层和Ⅱ层外侧部 (Ⅱo)的分布较稀疏 ,其他层能观察到中等密度的分布。而在猴脊髓 ,VGluT1的分布与大鼠和猫有所不同 ,Ⅰ层、Ⅱi层、Ⅲ层及Ⅳ~Ⅵ层内侧部分布最密集 ,在Ⅱo层及Ⅳ~Ⅵ层外侧部较稀疏 ,甚至观察不到阳性结构。在猴的脊髓前角 ,仅在Ⅸ层观察到较稀疏的阳性产物 ,而其他层未见阳性产物。除此之外 ,在猴的脊髓后索内侧部能见到散在的阳性结构 ,而在大鼠和猫未观察到。VGluT2阳性产物在 3种动物脊髓灰质内均呈中等强度的分布 ,其中在Ⅰ层、Ⅱ层和Ⅹ层内呈密集分布 ,在Ⅲ~Ⅵ层内侧分布较稀疏。在猴的背角深层外侧部 ,阳性产物非常少。在大鼠的外侧脊核 (LSN)能见到中等强度的VGluT2阳性产物 ,而在猫和猴中并未观察到。在 3种动物脊髓中 ,VGluT1和VGluT2阳性产物均呈点状分布。 结论 VGluT1和VGluT2在 3种动物脊髓内均有分布 ,但其分布有一定的种属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谷氨酸转运体定位分布 膜谷氨酸转运体 膜谷氨酸转运体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示踪剂^(18)F-FP-DTBZ临床显像使用剂量对比研究
6
作者 李则 乔洪文 +3 位作者 帅冬梅 候亚琴 苏玉盛 卢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86-389,共4页
目的探讨优化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示踪剂^(18)F-FP-DTBZ临床显像的使用剂量。方法对比分析健康志愿者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给药剂量的PET图像。11例健康志愿者及18例Hoehn-Yahr I期PD患者,均随机分为低剂量组(low... 目的探讨优化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示踪剂^(18)F-FP-DTBZ临床显像的使用剂量。方法对比分析健康志愿者和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不同给药剂量的PET图像。11例健康志愿者及18例Hoehn-Yahr I期PD患者,均随机分为低剂量组(low dose,LD)和高剂量组(high dose,HD),LD组给药量(222±18.5)MBq,HD组为(370±18.5)MBq。注射示踪剂90 min后采集PET数据15 min。PET图像通过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视觉分析:健康志愿者的壳核区域均有较高摄取;健康志愿者和PD患者图像均存在视觉可辨差异,给药剂量差异未增加图像视觉评判难度。半定量分析:LD组和HD组的健康志愿者壳核相对枕叶的标准摄取比(standardizeduptakevalueratio,SU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患者双侧壳核前、后部SU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D组和HD组给药剂量差异不影响显像效果和结果判定,临床检查时推荐采用低剂量(222 MBq),在保证显像效果的同时减少患者和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同时降低用药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单胺转运体 剂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下载PDF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样和GAD样阳性末梢与GABA_A受体α1亚单位样阳性神经元的联系
7
作者 李金莲 陈鹏 熊抗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477-481,共5页
最近已在哺乳类动物脑内克隆出两种新的脑内特殊的Na+依赖的无机磷酸转运体 ,它们均属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被分别命名为VGluT1(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oftype1)和DNPI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Na+ dependentinorganicphos... 最近已在哺乳类动物脑内克隆出两种新的脑内特殊的Na+依赖的无机磷酸转运体 ,它们均属于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被分别命名为VGluT1(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oftype1)和DNPI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Na+ dependentinorganicphosphatecotransporter)。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内VGluT1样和DNPI样以及谷氨酸脱羧酶 (GAD)样阳性末梢与GABAA受体α1亚单位 (GABAARα1)样阳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 :①几乎所有的Vme神经元均呈GABAA受体α1亚单位样免疫阳性 ,吻尾方向在其全长出现 ,这些神经元绝大多数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 (直径为 2 5~ 5 0μm) ,但也有小部分为直径小于 2 5 μm的神经元。②大量的VGluT1样和DNPI样免疫阳性的神经纤维和末梢广泛分布于Vme内 ,其中DNPI样阳性纤维和末梢的分布密度高于VGluT1;同时还观察到GAD样阳性纤维和末梢也密集分布于Vme内。③VGluT1样、DNPI样和GAD样免疫阳性终扣分别包绕在GABAA受体α1亚单位样阳性Vme神经元胞体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以上结果提示 :Vme神经元在介导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的传递中 ,可能同时接受中枢其他来源的谷氨酸能和GABA能末梢的调控 ,其中GABA能的投射末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膜谷氨酸转运体 gaba gabaA受体 三叉神经中脑核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及联系
8
作者 吴乐 陈文军 刘子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2,VgluT2)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和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 目的研究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2,VgluT2)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和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联系。结果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特别是在Ⅱ层内侧部二者分布都较为密集,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ABA阳性神经元周围有许多VGluT2阳性终末与其胞体或突起密切接触。结论小鼠腰髓背角Ⅱ层内侧部GABA阳性神经元直接接受兴奋性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谷氨酸转运体 Γ-氨基丁酸 小鼠 腰髓背角
下载PDF
单侧坐骨神经完全结扎术后Ⅰ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大鼠腰髓、背根神经节和结扎远侧端神经干内表达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屈金良 刘涛 +1 位作者 庞有旺 李金莲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31-335,共5页
目的  研究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腰 4~ 5脊髓节段和相应的背根神经节 (DRGs)内VGluT1样免疫阳性反应产物表达的影响以及VGluT1通过轴浆流向外周转运的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内腰 4~ 5... 目的  研究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对大鼠腰 4~ 5脊髓节段和相应的背根神经节 (DRGs)内VGluT1样免疫阳性反应产物表达的影响以及VGluT1通过轴浆流向外周转运的情况。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单侧坐骨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内腰 4~ 5脊髓节段、DRGs和结扎部位的近、远侧端神经干内VGLuT1样免疫阳性反应强度的变化。结果  (1)坐骨神经结扎后第 1和第 2天 ,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在结扎的同侧腰 4~ 5脊髓节段和相应节段的DRGs内未检测到明显变化 ;但自术后第 4天开始 ,可观察到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在上述部位逐渐减弱 ;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降低在上述部位所出现的时间和程度相平行。 (2 )结扎后第 1天即可观察到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在坐骨神经结扎部位近侧端的表达有所升高 ,但自术后第 4天开始逐渐降低 ;而VGluT1样免疫阳性产物在坐骨神经结扎部位远侧端的表达自结扎后第 1天起就逐渐降低 ,至第 4周时已完全消失。结论  (1)DRG神经元合成VGluT1,并通过轴浆流将VGLluT1向中枢突和周围突运输 ,故腰髓内部分VGluT1样阳性末梢起源于DRG神经元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完全结扎术 膜谷氨酸转运体 大鼠 腰髓 背根神经节 神经干内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携带靶向抑制囊泡谷氨酸转运体3干扰RNA的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可减弱小鼠触诱发痛(英文)
10
作者 刘洁琼 李臣鸿 +3 位作者 罗琼 尹平平 雷涛 罗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49-1455,共7页
目的构建含靶向囊泡谷氨转运体3(Vglut 3)的特异性RNA干扰序列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并观察其经坐骨神经接种后缓解小鼠触诱发痛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携带Vglut3特异性短发卡RNA(sh RNA)的重组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将重组载体通过坐... 目的构建含靶向囊泡谷氨转运体3(Vglut 3)的特异性RNA干扰序列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并观察其经坐骨神经接种后缓解小鼠触诱发痛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携带Vglut3特异性短发卡RNA(sh RNA)的重组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将重组载体通过坐骨神经接种,检测其在小鼠触诱发痛模型中的镇痛效果。分别用von Frey丝和Hargreaves'实验测试小鼠的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评估背根神经节中VGLUT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HSV-1-shvglut3。经坐骨神经接种后,该载体可将Vglut3特异性sh RNA逆行运输至背根神经节。触诱发性疼痛模型小鼠接种HSV-1-shvglut3载体2周后,背根神经节中VGLUT3表达下调,小鼠的机械性缩爪阈值回升至大致基础水平。这种镇痛效应持续超过两个星期,未出现明显的系统副作用,且小鼠热痛阈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表达于背根神经节中的Vglut3是一个针对触诱发痛极具前景的干扰靶点。我们构建的HSV-1-shvglut3载体通过外周接种,对触诱发痛有特异、安全、高效、持久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谷氨酸转运体3 痛觉过敏 1单纯疱疹病毒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亚型谷氨酸转运体1与其调控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LT-1剪切变异体;其中GLT-1a、GLT-1b和GLT-1v发现与某些疾病具有相关性。药物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或功能,维持胞外谷氨酸正常浓度,能有效改善病理状况。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报道对谷氨酸转运体具有激动或抑制作用,如能够上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头孢曲松、苯环己哌啶、胞二磷胆碱、利鲁唑、凝血酶、蛋白激酶B等;下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依托咪酯、氯氮平、天冬酰胺类衍生物、内皮素等。该文将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药物做一总结,为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质膜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转动体1 药物调控 神经系统疾病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转运体与癫痫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小元 蔡际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3期261-264,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临床上已经证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焦虑症、抑郁症和癫痫等都与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作用的降低有关。GABA转运体是降低突... γ-氨基丁酸(GABA)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整个神经系统,临床上已经证明,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焦虑症、抑郁症和癫痫等都与GABA介导的抑制性突触传递作用的降低有关。GABA转运体是降低突触间隙中GABA浓度的唯一途径,研究表明它与癫痫的关系密切,但目前对GABA转运体的研究报道不一,且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就GABA转运体的结构,分类及与癫痫关系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gaba转运体 gaba转运体 癫痫
下载PDF
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多巴胺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李钰萍 薛小娜 +3 位作者 陈自佳 王道涵 林绿萍 刘晓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6,共6页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 目的研究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自主活动及纹状体内多巴胺(dopamine,DA)突触囊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采用亚氨基二丙腈腹腔注射法建立T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泰必利组,每组10只,另取体质量相匹配的1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中药组、泰必利组大鼠分别给予健脾止动汤(1.6 g/100 g)和硫酸泰必利混悬液(2.1 mg/100 g)灌胃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持续4周。采用自主活动程控仪监测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纹状体DA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2,VMAT2)以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4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比较,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F=184.354,P<0.001)。灌胃1~4周,模型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次数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且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在灌胃1~4周的自主活动次数均较造模后减少(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的α-syn(H=29.098)、DAT(F=54.632)及VMAT2(H=18.982)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中药组和泰必利组大鼠α-syn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0.39(0.36,0.51),0.39(0.36,0.50),0.62(0.50,0.70)](均P<0.05);中药组DA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组且低于泰必利组[(0.37±0.06),(0.26±0.07),(0.49±0.09)](均P<0.05),VMAT2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4组大鼠纹状体D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370,P<0.001)。模型组DA水平高于对照组[(7.65±0.72)ng/L,(3.71±0.59)ng/L;P<0.05];中药组[(3.92±0.81)ng/L]、泰必利组[(4.40±0.53)ng/L]的DA水平低于模型组(均P<0.05),中药组和泰必利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止动汤可改善TS模型大鼠的抽动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α-syn过度释放、提高DAT及VMAT2表达、改善DA突触囊泡循环,从而降低大脑突触间隙内的D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URETTE综合征 Α突触核蛋白 单胺转运体 多巴胺转运蛋白 健脾止动汤
原文传递
Ⅱ型囊泡单胺转运体与帕金森病
14
作者 杨娇龙 黄金莎 王涛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0/100000,多发于50岁之后,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未明,研究显示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opamine)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残存...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300/100000,多发于50岁之后,并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未明,研究显示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多巴胺(dopamine)能神经元进行性丢失和残存神经元路易小体(Lewybodies)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转运体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能神经元 黑质多巴胺 普通人群 路易小体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总量的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东朗 孔艳艳 +5 位作者 陆秀宏 李明 周维燕 华逢春 谢芳 管一晖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38-642,共5页
目的应用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进行显像,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总量(BCM),并探讨胰头和胰体尾部作为靶区域在糖尿病BCM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注射显像剂[^18F]-FP-(+)-DTBZ 40 ... 目的应用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腺进行显像,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总量(BCM),并探讨胰头和胰体尾部作为靶区域在糖尿病BCM评价方面的价值。方法注射显像剂[^18F]-FP-(+)-DTBZ 40 min后,对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例正常对照者行20 min PET-CT检查,以脾脏作为参考组织计算胰头和胰体尾部标准化摄取比值(SUV ratio, SUVR)。结果2型糖尿病组胰头部平均SUVR(1.72±0.47),与胰体尾部平均SUVR(1.85±0.41)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胰头平均SUVR(2.54±0.57)和胰体尾部平均SUVR(2.73±0.41)无统计学差异。但2型糖尿病组胰头部平均SUVR和胰体尾部平均SUVR较正常对照组胰头部(P=0.008 8)和胰体尾部(P=0.001 2)显著减低。结论VMAT2靶点分子探针[^18F]-FP-(+)-DTBZ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BCM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β细胞总量 2单胺转运体
原文传递
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定量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总量纵向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见飞 姜东朗 +4 位作者 任树华 黄琪 谢芳 管一晖 华逢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在纵向评价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胰岛β细胞总量的价值。方法选取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6只)。1型糖尿病组按65 mg/kg的剂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目的探讨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在纵向评价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胰岛β细胞总量的价值。方法选取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1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各6只)。1型糖尿病组按65 mg/kg的剂量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完STZ 0.5、1、4、6、12个月,检测其体重及血糖的变化,并行18F-FP-(+)-DTBZ Micro-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体层成像(CT)。结果1型糖尿病组大鼠在造模后0.5、1、4个月胰腺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在6个月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鼠空腹血糖和胰腺SUV在造模后0.5、1和4个月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18F-FP-(+)-DTBZ PET显像可以用于糖尿病模型β细胞总量的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β细胞总量 2单胺转运体
原文传递
枢经热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覃勤 夏天 +2 位作者 李月发 张铃羚 秦海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6期4199-4204,共6页
背景:枢经热疗是在中医枢经学说理论指导下的外治法,已有研究证明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有较好疗效,但具体疗效证据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以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为观察对象,根据行为学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观察枢经热疗对大鼠... 背景:枢经热疗是在中医枢经学说理论指导下的外治法,已有研究证明其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能有较好疗效,但具体疗效证据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以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为观察对象,根据行为学指标和分子生物学指标观察枢经热疗对大鼠的镇痛作用,探讨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热疗组、中药热疗组,每组20只。后3组采用L5脊神经结扎术制备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热疗组使用45℃盐水浸泡棉垫热敷大鼠双侧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中药热疗组使用45℃中药液浸泡棉垫热敷大鼠双侧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治疗1次/d,每次热敷15 min后开始行为学检测,分别测定机械缩足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连续治疗14 d后取材,检测大鼠脊髓组织2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行为学指标方面,治疗第7,14天后,热疗组和中药热疗组的机械缩足阈值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热缩足潜伏期显著长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中药热疗组疗效优于热疗组(P<0.05);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方面,热疗组和中药热疗组大鼠脊髓中的2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Toll样受体4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热疗组和中药热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提示枢经热疗对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2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Toll样受体4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枢经热疗 镇痛 2膜谷氨酸转运体 TOLL样受体4 中药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刺激耳穴对小鼠丧失可控应激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18
作者 李宁娆 任维 +3 位作者 尹伶伶 易招弟 乔海法 李永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1-479,499,共10页
目的:观察丧失可控应激是否会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探讨针刺治疗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经典抑郁症动物模型——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模型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小鼠前3天能够通过学习控制斯... 目的:观察丧失可控应激是否会诱发学习记忆损害行为,探讨针刺治疗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经典抑郁症动物模型——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LH)模型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小鼠前3天能够通过学习控制斯金纳箱中的有效鼻触器来主动躲避足底电击;后3天有效鼻触器功能丧失,小鼠从而丧失了对足底电击的控制,建立丧失可控应激(loss of controllable stress,LOC)小鼠模型。同时,设计无足底电击的对照组(control of non-foot-shock,Control)。建模完成后,利用新物体识别箱和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行为的变化,并电针刺激耳穴,观察对学习记忆损害行为的改善。随后,利用高尔基染色观察腹侧前额叶(ventral prefrontal cortex,vPFC)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PFC脑区C-fo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蛋白(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I,VGLUT1)、突触蛋白I(synapsin I,SYN-1)的表达及针刺后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LOC组小鼠在经历认知挫败后造成了学习记忆功能的损害;针刺能够改善其记忆的获取及巩固;vPFC谷氨酸能(glutamate,Glu)神经元显著激活,VGLUT1、突触小泡蛋白(synaptophysin,SYN)表达水平降低,且耳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显著降低其活动水平,调控VGLUT1、SYN蛋白的表达。结论:耳穴刺激通过调控v PFC中神经元结构的变化及VGLUT1、SYN蛋白表达改善丧失可控应激诱发的学习记忆损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穴刺激 学习记忆损害 腹侧前额叶 谷氨酸转运体 突触蛋白I
下载PDF
缩短PET/CT采集时间对帕金森病诊断的影响
19
作者 李靖雯 赵睿玥 +3 位作者 符乙敏 许立夫 梁思浩 王欣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0-244,共5页
目的探究缩短氘代-氟[^(18)F]丙那嗪(^(18)F-D6-AV133)PET/CT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及帕金森病诊断效能的影响,减少长时间显像造成的运动伪影。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患者27例与健康... 目的探究缩短氘代-氟[^(18)F]丙那嗪(^(18)F-D6-AV133)PET/CT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及帕金森病诊断效能的影响,减少长时间显像造成的运动伪影。资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病患者27例与健康对照者24例,受试者注射示踪剂^(18)F-D6-AV133(371.04±16.30)MBq,60 min后进行图像采集,时长10 min。应用CT衰减校正重建为采集时间3、5、7、10 min的4组图像,对所得PE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纹状体相对枕叶的标准化摄取值比值(SUVR),2位医师分别对不同组图像进行定性分析。比较不同采集时间SUVR、视觉评分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获得SUVR最佳临界值。结果2位医师图像质量视觉分析一致性较强(ICC=0.853,P<0.001),采集时间为5 min的图像能达到临床工作中普遍的质量水平,占78.4%(40/51)。图像质量半定量结果显示,采集时间5 min和10 min所得SUVR与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1,P=0.069),且两组最佳临界值一致,均为3,即适当缩短采集时间对帕金森病诊断结果无影响。结论随着技术设备的发展进步,PET图像质量逐步提高,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可以将^(18)F-D6-AV133采集时间从常规的10 min缩短为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采集时间 单胺转运体显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海马颗粒细胞和苔藓纤维表达GABA的研究
20
作者 王娜娜 蔡际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57-161,共5页
颗粒细胞和苔藓纤维除了释放谷氨酸外,还能合成和释放γ-氨基丁酸(GABA)。研究发现大鼠出生三周内可在海马颗粒细胞和苔藓纤维内发现GABA能标志物:GABA、谷氨酸脱羧酶、囊泡GABA转运体、囊泡GABA转运体mRNA和GABA膜转运体mRNA水平升高,... 颗粒细胞和苔藓纤维除了释放谷氨酸外,还能合成和释放γ-氨基丁酸(GABA)。研究发现大鼠出生三周内可在海马颗粒细胞和苔藓纤维内发现GABA能标志物:GABA、谷氨酸脱羧酶、囊泡GABA转运体、囊泡GABA转运体mRNA和GABA膜转运体mRNA水平升高,但成年大鼠只能在高兴奋状态后检测到这些标志物的短暂升高。电生理学研究使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内苔藓纤维释放GABA产生的IPSP区别于其他的干扰性IPSP,也揭示出此种释放的一些特点,如GA-BA与谷氨酸释放于不同囊泡,并能被Ⅲ型谷氨酸受体阻断。苔藓纤维GABA的释放可以产生神经保护、兴奋抑制和抗癫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苔藓纤维 谷氨酸脱羧酶 gaba转运体 gaba转运体 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