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和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生后发育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
1
作者 李婧 陈涛 李金莲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生后第0天(P0)至第22天(P22)大鼠脊髓内的分布情况和表达变化。方法对生后发育P0~P22大鼠的颈膨大和腰膨大部位,进行VGLUT1和VGLUT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0~P22大鼠颈... 目的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生后第0天(P0)至第22天(P22)大鼠脊髓内的分布情况和表达变化。方法对生后发育P0~P22大鼠的颈膨大和腰膨大部位,进行VGLUT1和VGLUT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P0~P22大鼠颈膨大和腰膨大脊髓内均可观察到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但未观察到胞体样结构。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呈现明显的互补分布,尤其是以脊髓后角更加明显。其中,VGLUT1阳性纤维和终末在P0主要见于颈膨大和腰膨大脊髓后角Ⅲ~Ⅴ层,中间部和前角很微弱。脊髓发育至P3,不仅Ⅲ~Ⅴ层VGLUT1的表达进一步增强,且向外侧部扩展,并在后角基底部Ⅵ层和前角的外侧部(Ⅸ层)也可观察到较强的VGLUT1阳性纤维,呈现一条明显由背内向腹外的带状分布趋势。P7时此带状分布更加明显,并随着发育逐渐向内、外扩展,至P22时已广泛分布于除Ⅱ层之外的整个脊髓。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P0时即密集出现于脊髓后角Ⅰ~Ⅱ层以及前角的外侧边缘区域;之后随着发育,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模式并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其密度逐渐有所增加,特别是Ⅰ~Ⅱ层内VGLUT2阳性产物的表达尤为明显。另外,在脊髓白质后索内可见VGLUT1阳性皮质脊髓后束纤维由颈髓(P3)逐渐下降至腰髓(P7)的发育过程。结论 VGLUT1和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在脊髓发育过程中呈现明显不同,且表现出互补分布的特点,这对于进一步理解VGLUT1和VGLUT2在脊髓生后发育过程中不同功能特点可能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后发育 脊髓 谷氨酸转运体1 谷氨酸转运体2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及联系
2
作者 吴乐 陈文军 刘子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研究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2,VgluT2)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和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 目的研究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glutamatetransporter2,VgluT2)阳性终末与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和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分布;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方法研究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的联系。结果VgluT2阳性终末与GABA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腰髓背角各层均有分布,特别是在Ⅱ层内侧部二者分布都较为密集,免疫荧光双重标记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GABA阳性神经元周围有许多VGluT2阳性终末与其胞体或突起密切接触。结论小鼠腰髓背角Ⅱ层内侧部GABA阳性神经元直接接受兴奋性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谷氨酸转运 Γ-氨基丁酸 小鼠 腰髓背角
下载PDF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与ASIC3或TRPV1在大鼠结状神经节内的共存研究(英文)
3
作者 李志红 蒋兴旺 +1 位作者 葛顺楠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21-625,共5页
为了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与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或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样阳性产物在大鼠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nodoseganglia,NG)内的分布和共存,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 为了探讨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S)与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ASIC3)或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样阳性产物在大鼠迷走神经结状神经节(nodoseganglia,NG)内的分布和共存,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了大鼠NG内VGluT1或VGluT2分别与ASIC3或TRPV1的共存情况。结果显示:(1)在NG内,VGluT2、ASIC3和TRPV1主要见于中、小型神经元的胞浆内,大型神经元少见,而VGluT1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少,主要见于大型或中型神经元;(2)部分VGluT2阳性神经元同时显示ASIC3或TRPVl免疫活性,其中VGluT2/ASIC3双标神经元分别占VGluT2阳性神经元的43.06%,占ASIC3阳性神经元的58.74%;而VGluT2/TRPVl双标神经元分别占VGluT2或TRPVl阳性神经元的5617%和51.12%;(3)VGluTI与ASIC3或TRPV1双标神经元的数量很少,不到1%。以上结果提示,VGluT2主要存在于NG内中、小型神经元,这些神经元通常被认为是内脏伤害性信息的初级感受神经元,因而VGluT2分别与ASIC3或TRPVl的共存表明它们可能与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产生和传递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转运 酸敏感离子通道亚基3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亚型1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 结状神经节大鼠
下载PDF
大鼠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和5羟色胺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神经元的联系(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鹏 李金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6,共7页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和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对大鼠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T1和VGluT2)和 5 -羟色胺(5- HT)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观察。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Vme内可观察到许多... 本研究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三重染色技术和免疫电镜双重标记技术,对大鼠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 (VGluT1和VGluT2)和 5 -羟色胺(5- HT)阳性终末与三叉神经中脑核(Vme)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观察。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Vme内可观察到许多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PAG)阳性神经元,其中绝大多数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VGluT1和VGluT2免疫阳性的神经纤维和终末广泛分布于Vme内,其中VGluT2阳性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密度高于VGluT1。在Vme内还可观察到相当数量的 5- HT阳性终末,其中部分终末同时呈VGluT2免疫阳性。一些VGluT1、VGluT2、5- HT及VGluT2 /5- HT双重标记的阳性终末与PAG阳性的Vme神经元胞体形成密切接触。在电镜下,分别用银加强的金颗粒和DAB反应产物显示VGluT1 /VGluT2和 5- HT阳性终末。在Vme内只观察到部分终末呈VGluT2和 5- HT双重免疫阳性,并且这些终末主要形成非对称性突触。以上结果提示,在口面部本体感觉信息向更高一级中枢传递过程中,谷氨酸能和 5 HT能神经终末可能通过Vme神经元对该信息进行复杂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阳性 5-羟色胺(5-HT) 神经元 观察 谷氨酸转运 三叉神经中脑核 大鼠 PAG 标记技术 体形
下载PDF
VGluT1表达增加可能改变缺氧性脑损伤致大鼠痫性发作敏感性
5
作者 陈秀 陈莉芬 +1 位作者 吴万福 胡长林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361-1363,136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痫性发作敏感性及其囊泡膜谷氨酸转运载体-1(VGluT1)、囊泡膜谷氨酸转运载体-2(VGluT 2)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缺氧组(n=35)。两组各取10只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 目的探讨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痫性发作敏感性及其囊泡膜谷氨酸转运载体-1(VGluT1)、囊泡膜谷氨酸转运载体-2(VGluT 2)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缺氧组(n=35)。两组各取10只大鼠腹腔注射戊四唑(pentylenetetrazol,PTZ)10 mg/kg,5 min检测致痫性发作阈值;两组再各取15只大鼠腹腔注射PTZ 35 mg/kg,2 d,连续20 d点燃大鼠,检测点燃大鼠数目和痫性发作程度,两组中经PTZ点燃大鼠分别纳入单纯点燃组和缺氧后点燃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观察对照组(n=10)和缺氧组(n=10)与单纯点燃组和缺氧后点燃组大鼠颞叶皮层、海马和中脑VGluT1、VGluT2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损伤后大鼠癫痫敏感性明显增强。缺氧组颞叶皮层和海马区VGluT1表达高于对照组;而缺氧后点燃组颞叶皮层和海马区VGluT1表达较缺氧组和单纯点燃组明显增加(P<0.05)。各组海马与中脑VGluT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年大鼠缺氧性脑损害后癫痫敏感性增强,其可能与VGluT1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癫痫 囊泡膜谷氨酸转运载体-1 谷氨酸转运载体-2
下载PDF
LRRN3对大鼠小脑出生后发育的调控
6
作者 杨静 李芳 +2 位作者 邱力 罗学港 黄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4-429,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3(neuronal leucine rich repeat 3,LRRN3)蛋白对大鼠小脑出生后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设3个不同时间点亚组。采用行为学实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探讨神经系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3(neuronal leucine rich repeat 3,LRRN3)蛋白对大鼠小脑出生后发育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设3个不同时间点亚组。采用行为学实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抗体注射对大鼠小脑发育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动物平衡能力较对照组差,相同时间点两组动物静态平衡时间(balance latency,B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2组动物从第7天到第21天皮质逐渐增厚,结构出现动态改变;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出生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1天的小脑中均有表达,从出生后第7天到第21天VGluT1阳性分子层随发育进行而不断增厚;对照组和实验组VGluT1阳性分子层厚度在出生后第7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14天和第21天,对照组明显厚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RRN3蛋白对小脑出生后发育过程有重要作用,腹腔注射抗LRRN3抗体能降低小脑VGluT1的表达,减少分子层突触形成,降低分子层厚度,从而抑制小脑皮层的生长和功能性神经回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富亮氨酸重复蛋白3 小脑发育 静态平衡时间 谷氨酸转运体1
下载PDF
三叉神经电刺激导致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及可塑性改变的丘脑前核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田苗苗 王先红 王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丘脑前核在三叉神经电刺激(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TNS)治疗匹罗卡品诱导的慢性癫痫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Pilo)组、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组和丘脑前核毁损(anterior t... 目的探讨丘脑前核在三叉神经电刺激(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TNS)治疗匹罗卡品诱导的慢性癫痫大鼠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Control)组、模型(Pilo)组、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组和丘脑前核毁损(anterior thalamus nucleus,ATN)组,其中Pilo组、TNS组、ATN组通过腹腔注射(ip)匹罗卡品(pilocarpine,Pilo)建立慢性癫痫模型,另ATN组采用脑立体定向仪化学毁损丘脑前核,待其切口痊愈后予以上述3组一个月慢性三叉神经电刺激或假性电刺激,最后通过免疫荧光双标测定各组海马内囊泡型GABA转运体(vesicular GABA transporter,VGAT)和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的表达。结果 (1)TNS组和ATN组在刺激结束后海马VGLUT1整体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TNS组在刺激结束后24 h、72 h较ATN组高(P<0.001,P<0.05),14 d、28 d较ATN组低(P<0.05);(2)VGAT与VGLUT1表达相似,TNS组和ATN组在刺激结束后平均每个细胞VGAT表达量也呈下降趋势。但TNS组在各个时间点表达量均较ATN组高(P<0.05)。结论丘脑前核毁损可能通过降低三叉神经慢性电刺激对大脑皮质、海马神经元的激活,进而影响皮质、海马神经元兴奋性预适应和VGAT和VGLUT1的表达,使其兴奋性阈值得不到增高,最终达到抗癫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三叉神经电刺激 谷氨酸转运-1 型GABA转运 免疫荧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