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个与共”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探究
1
作者 冉雪 《新丝路》 2024年第19期0043-0045,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休戚与共是价值驱动、荣辱与共是价值基础、生死与...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休戚与共是价值驱动、荣辱与共是价值基础、生死与共是价值追求、命运与共是价值旨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四个与共”的价值目标“,四个与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内容,文章对这两者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四个与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四个与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深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宋春霞 陈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具有历史的广度、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以及情感的温度的话语体系作为支撑。“四个与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理论自觉,更是破除西方话语遮蔽的本土民族叙事方...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需要具有历史的广度、理论的高度、实践的深度以及情感的温度的话语体系作为支撑。“四个与共”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精神力量的凝聚,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过程中的理论自觉,更是破除西方话语遮蔽的本土民族叙事方式,其以大历史观为视域统筹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家国情怀”为遵循勾连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认同框架,以增量有机性为目标指向探寻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行动路径。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时,应把握“四个与共”话语的实践性、统一性、普及性和创新性特征,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形态;挖掘“四个与共”话语的相关要素,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内容;强化“四个与共”话语的具象表达,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个与共 民族团结 中国话语体系
下载PDF
“四个与共”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4
3
作者 孟靖朝 何星亮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23,共6页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四个与共”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指明了方向。“四个与共”理念继承并发展了... 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这“四个与共”理念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指明了方向。“四个与共”理念继承并发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是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成要素。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理念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保障。当前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全国各族人民牢固树立“四个与共”意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与共 共同体理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原文传递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探索
4
作者 刘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4年第8期0147-0151,共5页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及其核心任务,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 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及其核心任务,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四个与共”和“五个认同”为主要内容,对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个与共 五个认同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5
作者 卢雪艳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2期41-45,共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三个共同愿景”之一,作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在梳理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探讨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实践基础及其重...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三个共同愿景”之一,作出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在梳理历史和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探讨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实践基础及其重点工作,对于建设壮美广西及推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示范区 多元一体 四个与共 五个认同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的辩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新 毛嘉琪 《学术探索》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前者突出从客观行动路径层面协调中国发展的文明进程,后者强调从主观心理认同层面统筹各族人民的主体力量,虽各... 中国式现代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前者突出从客观行动路径层面协调中国发展的文明进程,后者强调从主观心理认同层面统筹各族人民的主体力量,虽各有其功能属性、适用范畴,但同时又呈现出效用互通、相辅相成的辩证互构关系。其间共通的内在一致之处为彼此的辩证互构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全面领导奠定了共同政治保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供了共同价值立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诉求确定了共同根本目标。稳定的社会存在巩固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供给全方位路径保证及高质量效能巩固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经济基础、提供制度保障、强化文化支撑、夯实民生土壤、贯穿绿色根基。统一的社会意识支撑并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各族同胞牢固树立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以利益、情感、责任和未来为超越差异的凝结纽带,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夯实思想基础、激发精神力量、形塑行为规范、整合社会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个与共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容与维度解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严庆 崔舒怡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1,共8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强调国民的政治归属与政治认同,核心在于引导各族人民加强“五个认同”,落脚点是增强国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强调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意义。理念教育是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教...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加强调国民的政治归属与政治认同,核心在于引导各族人民加强“五个认同”,落脚点是增强国民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具有强调中华民族统一性的意义。理念教育是诠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依托归属教育、认同教育和意识教育分别引导各族人民树立正确的身份认知、信仰认知和行为认知,成为认知与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的重要维度。因此,理念教育、归属教育、认同教育和意识教育要从认知、情感、信念、行动上引导各族人民树立起“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我们都要为伟大梦想而努力”的坚定信念,这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与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四个维度
下载PDF
民族团结故事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探析
8
作者 范悦仙 《新丝路》 2023年第5期148-150,共3页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度挖掘并发挥民族团结故事的育人作用,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题,在基于民族团结故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 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深度挖掘并发挥民族团结故事的育人作用,对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为主题,在基于民族团结故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逻辑关系上,指出民族团结故事的主要内容应把握好“四个与共”,并进一步探析新时代民族团结故事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路径,即强化教育引导、拓宽教育渠道以及突出教育的有形有感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团结故事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四个与共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邓光辉 《区域治理》 2023年第22期34-36,共3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必然的生成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产物。维护各民族繁荣稳定、战胜民族地区可能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政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其必然的生成逻辑,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产物。维护各民族繁荣稳定、战胜民族地区可能风险挑战、凝心聚力团结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政治保障、物质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生态保障、法治保障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认同 四个与共 团结奋斗 法治保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