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俑两军建制与奇正战术——从“四号坑”说起
1
作者 张占民 《文博》 2012年第4期28-30,共3页
当年兵马俑发掘者对"四号坑"的认定虽然缺乏坚实的考古依据,但理论上确认"四号俑坑"符合先秦左、中、右三军建制。之后有学者质疑"四号坑",但学界主流论点仍认为"四号坑"为未建成的俑坑。本文... 当年兵马俑发掘者对"四号坑"的认定虽然缺乏坚实的考古依据,但理论上确认"四号俑坑"符合先秦左、中、右三军建制。之后有学者质疑"四号坑",但学界主流论点仍认为"四号坑"为未建成的俑坑。本文通过对原始资料的进一步检索分析,并结合奇正战术理论,进一步确认"四号坑"非拟建之俑坑。进而论证兵马俑战术布局不是左、中、右三军建制,而是按照奇正战术原则,一正一奇的两军配置,在兵马俑布局及战术思想研究方面提出了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号坑兵马俑布局 奇正战术
下载PDF
四号坑是未建成之俑坑说质疑 被引量:5
2
作者 党士学 《文博》 1989年第5期65-71,共7页
《秦始皇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曰:“在二、三号坑之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面积约4600平方米,仅有土扩,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及砖铺地,也未见陶俑、陶马等文物,这有可能是拟议中的一个军阵;因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而... 《秦始皇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曰:“在二、三号坑之间还有一个未建成的废弃坑,面积约4600平方米,仅有土扩,未发现木构建筑遗迹及砖铺地,也未见陶俑、陶马等文物,这有可能是拟议中的一个军阵;因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而未能建成。”由于认为该坑是一个未建成的兵马俑军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马俑 四号坑 秦始皇陵
全文增补中
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发掘简报
3
作者 雷雨 许丹阳 +10 位作者 傅悦(执笔/绘图) 王瑞 向虹 冉宏林 江聪(摄影) 余嘉(摄影) 乔钢(摄影) 罗泽云(绘图) 吴宗丽(绘图) 万银(绘图) 冉宏林(绘图)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0,F0002,F0003,共19页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坑(K4)是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之一,位于三星堆城址南部、马牧河右岸台地祭祀区的东部。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四号坑进行了发掘。坑口大致呈正方形,面积约9.33平方米,坑内堆积由上及下可分为填土、灰烬、埋藏遗物三部分。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各类文物1970件,另有象牙47根、海贝50枚。四号坑的埋藏年代为三星堆遗址第七期12段,相当于殷墟文化第四期,日历年代有95.4%的概率落在距今3148—2966(cal.BP)时间范围之内,其性质似为祭祀器物掩埋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祭祀区 四号坑 祭祀器物掩埋
原文传递
狮子山汉兵马俑四号坑“郎官俑”及其对比研究
4
作者 邢艺凡 刘聪 《常州文博论丛》 2023年第1期41-45,共5页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楚王陵园重要组成部分,共发现五处兵马俑坑及一处兵马俑组装场所(该场所原被认为是骑兵俑坑)。其中四号坑出土陶俑14件,有观点认为是警卫部队或仪卫俑。北洞山汉墓出土一批俑身书写“郎中”“中郎”等文字的彩绘陶...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是楚王陵园重要组成部分,共发现五处兵马俑坑及一处兵马俑组装场所(该场所原被认为是骑兵俑坑)。其中四号坑出土陶俑14件,有观点认为是警卫部队或仪卫俑。北洞山汉墓出土一批俑身书写“郎中”“中郎”等文字的彩绘陶俑,部分与四号坑陶俑形制相同,说明狮子山四号俑坑陶俑属“郎官”俑。此外,“郎官”俑性质认定及“郎官”俑的分布规律可为研究秦陵兵马俑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子山楚王陵 四号坑 秦陵兵马俑 汉兵马俑 郎官俑
原文传递
三星堆四号坑铜扭头跪坐人像功能与身份初识 被引量:3
5
作者 乔钢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9-66,154,155,共10页
三星堆四号坑出土了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五官、发饰、服饰等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是同一件器物的三个独立组成部分。扭头人像造型独特,双手半合十于左胸前,手掌及头发共同构成了一个宽1.56厘米的卡槽,卡槽中部有用于固定的镂孔... 三星堆四号坑出土了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五官、发饰、服饰等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是同一件器物的三个独立组成部分。扭头人像造型独特,双手半合十于左胸前,手掌及头发共同构成了一个宽1.56厘米的卡槽,卡槽中部有用于固定的镂孔,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此外,扭头人像双脚脚掌贴地,抓地明显,在其周边也发现和出土了丝织品、麻线等实物,推测3件铜扭头人像可能是屏风的底座。扭头人像与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立人像、人头像等在整体造型、面部特征、服饰纹饰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仅与一号坑出土的一件跪坐人像具有共性,其身份应与该件跪坐人像同属一类,属于以鸟为尊的人群,服务于祭司、神职人员。而以大立人及其他人头像为代表的人群明显更崇尚眼睛,他们是三星堆社会中的祭司、神职人员。两类铜人像代表的人群的区别或许也是世俗与神权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四号坑 铜扭头跪坐人像 屏风
原文传递
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出土铜扭头跪坐人像 被引量:17
6
作者 雷雨 冉宏林 +13 位作者 许丹阳 乔钢(摄影) 傅悦 向虹 王瑞 李茹兰 杨镇 徐诗雨 韩玉 任俊峰 罗泽云 江聪(摄影) 余嘉(摄影) 肖庆(摄影)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4-118,F0003,共16页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祭祀坑出土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K4yw:244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头发残断,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四号祭祀坑出土3件铜扭头跪坐人像,大小、造型一致,似同属一件铜器。K4yw:244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头发残断,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人像所穿衣物以浮雕形式展现,共有3件,上着外套,下着短裙,短裙上露出另一件服饰的下摆,腰间系带,结袢于腰前。人像身体重心在左肩与双手手掌之间卡槽的位置,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人像保存状况较好,四肢与身体一体铸造成型,形态逼真,细节丰富,展现出三星堆青铜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人像所饰纹饰复杂多样,交错V形纹、羽冠纹、燕尾纹皆为首次发现,羽翅纹也较有特色。羽冠纹与羽翅纹皆代表鸟的形象,可知鸟在三星堆文化中占据突出地位,应与当时的社会文化信仰有关。燕尾纹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铜器上多见,人像上的燕尾纹对于认识三星堆遗址与周边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人像的年代大约在商代晚期,身份地位应较低下,并非神职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遗址 祭祀区 四号坑 铜扭头跪坐人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