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飒然风起——苏州瑞光寺塔四天王像对吴道子画风的继承
1
作者 李嘉 《美术》 1985年第12期60-61,共2页
1978年4月在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木函上所绘四天王像(注1),是可供研究唐代吴道子画风的一件重要绘画遗存。 吴道子一生以宗教画创作为主,留下壁画三百余壁,但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废寺毀佛像以后,存留就寥寥无几了。不过,他的画风由唐... 1978年4月在苏州瑞光寺塔发现的木函上所绘四天王像(注1),是可供研究唐代吴道子画风的一件重要绘画遗存。 吴道子一生以宗教画创作为主,留下壁画三百余壁,但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废寺毀佛像以后,存留就寥寥无几了。不过,他的画风由唐代粉本,和后世画家的仿作中所保存下来的还是不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天王像 吴道子 瑞光 仿作 创作年代 《图画见闻志》 图画见闻志 会昌 吴带当风 一身之力
原文传递
丹丹乌里克二号殿所见于阗诃利帝壁画 被引量:2
2
作者 洛克什.钱德拉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50,共6页
新疆和田丹丹乌里克二号殿发现的造型优美的女性壁画,长期未得正解。综合各种因素,可以确定此女性形象为于阗的保护神诃利帝。诃利帝身份复杂,既是残暴的偷吃孩童者,又有赐子、施财和护佑功能。二号殿中的诃利帝极其优雅,而且与多闻天... 新疆和田丹丹乌里克二号殿发现的造型优美的女性壁画,长期未得正解。综合各种因素,可以确定此女性形象为于阗的保护神诃利帝。诃利帝身份复杂,既是残暴的偷吃孩童者,又有赐子、施财和护佑功能。二号殿中的诃利帝极其优雅,而且与多闻天王雕塑连在一起,二者都受佛陀付嘱以保护于阗,为于阗的保护神,是证该殿应为保护于阗王国的四天王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丹乌里克 诃利帝 多闻天王 壁画 天王殿
下载PDF
汉语巴利语《四大天王经》对比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蒲成中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9,共10页
本文以《四大天王经》为研究对象,利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多种佛教文献,对比考察本经在古汉语和巴利语中的版本,不仅揭示它在不同佛教传统里呈现出不同的编排结构和行文内容,也对于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作尝试性的推论。作者倾向于认为,现有... 本文以《四大天王经》为研究对象,利用与其密切相关的多种佛教文献,对比考察本经在古汉语和巴利语中的版本,不仅揭示它在不同佛教传统里呈现出不同的编排结构和行文内容,也对于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作尝试性的推论。作者倾向于认为,现有此经的巴利版本有可能是后期修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王 佛教文献 八关斋戒 三斋日 帝释天
原文传递
建筑学家笔下的中国雕塑史研究——读梁思成《中国雕塑史》
4
作者 司开国 《艺术学界》 2009年第1期280-287,共8页
中国雕塑十分古老,对于中国古代雕塑研究来讲,却是新的领域,它的研究历程也不过百年。20世纪初的一些外国学者,如日本的大村西崖、常盘大定、关野贞,法国的伯希和(Paul Pelliot),瑞典的喜龙仁(Osvald Siren)
关键词 保圣寺 梁思成 建筑学家 常盘大定 关野贞 伯希和 飒露紫 中国美术史 四天王像 中国建筑史
原文传递
灵岩山巡礼
5
作者 尚止 《法音》 1986年第5期40-41,共2页
灵岩山地处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圣地。山势挺拔,岩壑奇秀。海拔220米,占地1800亩。因山多奇石,以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山;又以山势右旋,如巨象回首,而别名象山。灵岩山寺建于山巅,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一进山门,... 灵岩山地处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的佛教圣地。山势挺拔,岩壑奇秀。海拔220米,占地1800亩。因山多奇石,以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山;又以山势右旋,如巨象回首,而别名象山。灵岩山寺建于山巅,山门朝南,俯临太湖,湖光山色,蔚为壮观。一进山门,即是天王殿,中奉天冠弥勒,形象潇洒自在。后为韦驮坐像,两傍为彩塑四天王像,高4.5米。出天王殿,沿石桥跨过界清池便是大雄殿。殿高25米,宽20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岩山 太湖之滨 大雄 天王殿 四天王像 佛教圣地 印光法师 智积菩萨 中国佛教协会 清池
原文传递
耀州神德寺塔基出土隋朝舍利石函图像分析
6
作者 吴禹力 《中国美术研究》 2022年第1期26-34,共9页
耀州神德寺舍利石函图像,真切地反映了隋朝的佛教思潮和转轮圣王理念。石函四面以阿利罗跋提河与娑罗双树代表的佛涅槃场地为背景,刻画了迦叶、阿难、舍利弗、目犍连四大弟子,以及四方四天王图像,表述了浓重的末法、护法和传法思想。在... 耀州神德寺舍利石函图像,真切地反映了隋朝的佛教思潮和转轮圣王理念。石函四面以阿利罗跋提河与娑罗双树代表的佛涅槃场地为背景,刻画了迦叶、阿难、舍利弗、目犍连四大弟子,以及四方四天王图像,表述了浓重的末法、护法和传法思想。在北周武帝灭佛运动的残影中,隋文帝以佛教护持者身份君临天下,有如当年一统印度的阿育王,四天王像影射着当年那段亦真亦幻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州神德寺 舍利石函 大弟子像 四天王像 传法与护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