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寨子的族群演变——一项族群社会学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菅志翔 马艾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共9页
四寨子是历史上在今青海同仁县出现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复杂多样的移民聚落,曾经在这里居住的群体涉及今天的保安族、同仁土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汉族。本文试图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把族群的演变放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以及历... 四寨子是历史上在今青海同仁县出现的一个社会文化背景复杂多样的移民聚落,曾经在这里居住的群体涉及今天的保安族、同仁土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和汉族。本文试图根据有关的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把族群的演变放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以及历史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中,用社会学的理论来建立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族群归属的社会定义和自我认同做长时段的历史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再现四寨子族群演变的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族群演变现象主要始于元末明初,止于同治年间,但也涉及到建国以后的民族命名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寨子 族群 演变
下载PDF
民族交融视域下同仁地区四寨子民族身份认同及影响研究
2
作者 刘爱月 旦却加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第4期118-124,共7页
同仁四寨子位于黄南州隆务河流域中段,自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为土族以来,各村庄在民族身份认同上并没有出现统一的“土族”身份认知。相反,在自我内部认知上却出现极大分歧与差异。笔者先从史学角度对同仁四寨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脉络进... 同仁四寨子位于黄南州隆务河流域中段,自民族识别工作确定为土族以来,各村庄在民族身份认同上并没有出现统一的“土族”身份认知。相反,在自我内部认知上却出现极大分歧与差异。笔者先从史学角度对同仁四寨子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脉络进行梳理,并结合当下从居住、文化以及血缘方面对其交融方面进行阐释。而后,在此交融背景下采用调查问卷与深度访谈法对吾屯、郭麻日、尕沙日、年都乎以及保安下庄五个土族村庄当前民族身份认同进行探析,其结果显示同仁土族四寨子在民族身份认同上具有多元性、模糊性、代际差异性以及倾向于藏族认同等特性。造成该现象的原因除了民族交融场景的客观影响因素以外,还与精英人士引导、族群历史记忆、环境影响和其他因素有极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四寨子 民族交融 民族认同及影响
下载PDF
何去何从:隆务河流域“蔡孜德裕”人之身份认同调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毛先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4期10-17,43,共9页
自上世纪50年代,青海隆务河流域的"蔡孜德裕(四寨子)"被统一认定为"土族"后,认同上出现分歧与分层。本文通过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每个村落的认同度作了调查、分析与探讨,认为造成这种认同分歧与分层之因,与每个村... 自上世纪50年代,青海隆务河流域的"蔡孜德裕(四寨子)"被统一认定为"土族"后,认同上出现分歧与分层。本文通过个人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每个村落的认同度作了调查、分析与探讨,认为造成这种认同分歧与分层之因,与每个村落的历史记忆和地方精英的推动直接相关。像脱加沃果日、桑格雄始终自称是吐蕃军队后裔,自认为是"蕃(bod藏族)";而年都乎保持着"霍尔多达那波军队后裔"的历史记忆,所以较认同"土族"。郭麻日的认同在地方精英的推动下发生了一些变化,集体记忆也经过了从"霍尔祖先"到"吐蕃戍边军队后裔"这样一个重新诠释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四寨子 “蔡孜德裕” 历史记忆
下载PDF
被赋予的身份与认同抉择:隆务格曲流域“蔡孜德裕”人之身份与认同的口述史研究
4
作者 周毛先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77,共5页
"蔡孜德裕(khre tse sde bzhi四寨子)"是热贡藏区的一个边缘群体,被当地藏人称之为"铎日铎(dor do)"或"霍日(hor)"。"蔡孜德裕"人除讲藏语外,对内还讲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中三个村庄讲的是... "蔡孜德裕(khre tse sde bzhi四寨子)"是热贡藏区的一个边缘群体,被当地藏人称之为"铎日铎(dor do)"或"霍日(hor)"。"蔡孜德裕"人除讲藏语外,对内还讲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其中三个村庄讲的是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语言,桑格雄(吾屯)讲的是一种汉藏混合的语言,操双语者。民族识别时把来源不一、语言相异的"蔡孜德裕(四个寨子)"统一认定为"土族"。问题也随着而来,很多人并不认同这样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而出现了一系列身份诉求与历史、文化重构现象。本文采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在系统、全面梳理"蔡孜德裕"的民族识别过程的基础上,结合个人访谈,对其身份的选择与认同过程作一纵向描述与分析,为汉藏边界族群认同研究提供一个田野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 认同 四寨子 蔡孜德裕
下载PDF
隆务河畔的土族服饰 被引量:2
5
作者 吕霞 《中国土族》 2002年第1期67-70,共4页
一 隆务河中游河谷地带,人称九曲咽喉之地、人杰地灵之乡.同仁县的土族,主要集中在隆务河中游一带,平均海拔为2400米左右,地势南高北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河西岸自南向北有年都乎村、郭么日村和尕沙日村,河东岸有吾屯村和脱加村.
关键词 民族服饰 藏族 吐谷浑 四寨子 土族 隆务
下载PDF
“我们与他们”——热贡“蔡孜德裕”之《格萨尔》文化与族群边界探析
6
作者 周毛先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1,共6页
《格萨尔》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民族文化品牌,更是维持族群边界的标志。特别是在藏、霍尔混居的群体中"《格萨尔》文化记忆"作为"我群(self-group)"和"他群(othersgroup)"的区分力量之一。"蔡孜德... 《格萨尔》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民族文化品牌,更是维持族群边界的标志。特别是在藏、霍尔混居的群体中"《格萨尔》文化记忆"作为"我群(self-group)"和"他群(othersgroup)"的区分力量之一。"蔡孜德裕"(■)是热贡藏区的一个边缘群体,被当地藏族称之为"霍尔"(■)或"铎日铎"(■),民族识别时被统一认定为"土族"。其实,"蔡孜德裕"内部又以"霍尔"(■,蒙古语族群体)和"蕃"(■,藏族)来相互区分,存在较为明显的边界。当然,除了显性的语言特征外,《格萨尔》文化成为区分"是蕃是霍尔"的一个主要标志之一。人们以"唱不唱《格萨尔》全段""供奉的是不是真正的岭格萨尔(■)"来划分"我们"和"他们""蕃"与"霍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边界 《格萨尔》文化 族群认同 四寨子 蔡孜德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