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局部抗战期的四川抗战小说检视
1
作者 陈思广 卢亚兵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19,191,共6页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局部抗战时期的四川抗战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作家天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体现出四川作家与国家、民族、时代同脉的崇高的思想品德。无论是沙汀、艾芜,还... 从1931年"九·一八"到1937年"七·七"抗战全面爆发,局部抗战时期的四川抗战小说创作表现出了中国作家天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体现出四川作家与国家、民族、时代同脉的崇高的思想品德。无论是沙汀、艾芜,还是早期投身革命、作为左翼文学重要作家的阳翰笙、王余杞以及留学日本的沈起予等,面对民族危难的时刻,都以自己手中的笔承载起了知识分子应有的担当精神,呼应了时代的主题。虽然其中的艺术水平不尽一致,但还是有力地声援了中国人民抗敌卫国的爱国热潮,鼓舞了中华儿女抗战到底的民族决心,弘扬了民族解放独立富强的历史心声,为日后更多作家自觉走上抗战文学道路构架了艺术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抗战 四川抗战小说 检视
原文传递
全面抗战后期四川抗战小说检视
2
作者 廖海杰 陈思广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5-28,191,共4页
从1943年12月1日到1945年8月15日,为全面抗战后期。此时的四川抗战小说,大体可分为直接呈现战斗场面与塑造英雄形象、表现知识青年在时代与面前的命运与抉择、大后方的现实挤压与知识者的不同立场诉求等三大类。后两者虽未直接表达对敌... 从1943年12月1日到1945年8月15日,为全面抗战后期。此时的四川抗战小说,大体可分为直接呈现战斗场面与塑造英雄形象、表现知识青年在时代与面前的命运与抉择、大后方的现实挤压与知识者的不同立场诉求等三大类。后两者虽未直接表达对敌人的愤恨,对英雄的颂扬,却通过叙述个体心理转变、讽刺战时官僚腐败、展现后方民众生活实景等视角,传递出作者对于抗战的瞩望与焦虑,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民族未来的关切之情。这些个人经验的传达,标志着本期四川抗战小说具有了更为独特的意味和更为开阔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抗战后期 四川抗战小说 检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