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四川泸定 M_(s)6.8地震强震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聪 周宝峰 +4 位作者 任叶飞 王晓敏 余桦 张亚军 吴华灯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 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级地震。国家强震动台网获得了133组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在对记录进行初步筛选和滤波后,研究了PGA和PGV衰减关系、竖向地震动特点、地震动速度脉冲,对比分析了反应谱和设计谱,着重对石棉挖角台站附近震害与地震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论如下:1)三种台站强震动记录的PGA和PGV拟合曲线都比较相近,PGA、PGV拟合曲线与霍俊荣的预测模型较为接近;2)竖向地震动偏大,约38.2%的强震动记录V/H大于2/3,可能是屋顶塌落、柱子扭转和天花板坠落等震害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3)识别出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记录11条,该类记录对长周期结构影响较大;4)所选记录反应谱大多超过了罕遇地震设计谱水平段,具有速度脉冲特性的051SMW台站周围房屋破坏较严重,人员伤亡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地震动衰减 竖向地震 速度脉冲 加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及强地面运动模拟
2
作者 舒甜甜 罗艳 朱音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6,共18页
首先,利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拟合,反演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序列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其次,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使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数据反演了此次泸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根据得到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峰值地... 首先,利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拟合,反演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序列主震和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其次,基于有限断层模型反演方法,使用区域宽频带波形数据反演了此次泸定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并根据得到的震源破裂模型计算了峰值地面速度(PGV)分布。结果显示,此次地震矩心深度为6.0 km,是一个典型的高角度左旋走滑地震。震源破裂传播方向主要沿断层走向约165°向东南方向传播,由深部震源起始破裂点向浅部扩展,并破裂到地表,地表破裂主要分布在磨西到猛虎岗一带,长度约16 km。震源破裂过程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主要集中在前15 s内释放。地震释放的标量地震矩为1.07×10^(19)N·m,约等于矩震级M_(W)6.62。地震主体破裂发生在3~6 s之间,最大滑动量达到1.8 m,位于震中东南方向深度约10 km处。除此之外,在震中西北方向深度11 km处和震中东南方向深度18 km处分别发生两个次级破裂,滑动量大约在0.6~1.0 m。主体破裂的破裂长度约20 km,两个次级破裂的长度分别约为4 km和8 km。使用该震源破裂模型计算得到了PGV分布,PGV分布以震中为中心沿断层走向两侧扩散,其长轴与地震断层走向一致,呈NW向,极震区PGV为200~360 cm/s,地震烈度区内受灾严重的村镇均位于极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m_(s)6.8地震 震源机制解 震源破裂过程 峰值地面速度
下载PDF
地震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
3
作者 侯泽宇 马康熙 +2 位作者 朱永莉 王宇航 李萍萍 《四川地震》 2024年第1期19-23,共5页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 为了研究预警台站在地震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为例,基于地震预警台站观测资料,使用LOC3D定位方法对主震及2022年9月9日前MS≥3.0余震进行重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震中位置与人工目录结果基本一致;预警台站观测资料的加入能够增加各个方位的台站覆盖率,增加近台数量,提供地震事件S波完整震相,有效地约束地震定位结果中的震源深度,提升了地震定位精度,为地震定位提供更全面有效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震预警台站 m_(s)6.8地震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三维S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及泸定M_(S)6.8和芦山M_(S)7.0地震孕震环境探讨
4
作者 孙回归 王兴臣 常利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27,共20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布设的684个流动地震台和150个固定地震台的连续背景噪声波形数据,提取了周期5~50 s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相速度频散,并反演获得了该区域下方0~70 km三维S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1)受川滇地块南部高速...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布设的684个流动地震台和150个固定地震台的连续背景噪声波形数据,提取了周期5~50 s的Rayleigh波和Love波相速度频散,并反演获得了该区域下方0~70 km三维S波速度和径向各向异性结构.结果表明:(1)受川滇地块南部高速体的阻挡,东南缘中下地壳内存在两条空间分布独立的低速带.西侧(L1)从川滇地块北部向南延伸至滇西南地块,其中下地壳平均V_(S)小于3.4 km·s^(-1)并表现为正径向各向异性结构,反映了高原中下地壳可能存在部分熔融和韧性变形;东侧低速带(L2)沿着小江断层南北分布,受到红河断层的阻挡,弱物质不太可能进入滇西南地块,该区域下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均显示较强的正各向异性,推测其更可能是沿小江断层相互驱动的块体在横向挤压过程中引起的地壳部分熔融而导致.(2)芦山M_(S)7.0地震位于龙门山逆冲断层南段,泸定M_(S)6.8地震位于鲜水河走滑断层东南段,两者都发生在地壳浅层高低速异常过渡带上,但其深部孕震环境有所不同.芦山震区西北部中下地壳低速体为负各向异性,推测韧性物质沿着龙门山下方陡倾断层向上运移,上地壳积累应力并通过薄弱区域释放导致了芦山地震的发生;泸定震区为正各向异性的中下地壳韧性变形促进了川滇地块SE向的水平运动,受刚性的四川盆地阻挡,加剧了上地壳发震断层的滑动变形和应力积累,脆性上地壳突然破裂导致了泸定地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背景噪声成像 s波速度 径向各向异性 m_(s)6.8地震 芦山m_(s)7.0地震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发震机制研究——来自震前噪声成像和b值分布的共同约束
5
作者 花茜 裴顺平 +5 位作者 杨宜海 薛晓添 李磊 李佳蔚 刘翰林 刘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7-1780,共14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了M_(S)6.8地震,打破了鲜水河断裂带东南段的大震"平静期",造成了重大自然灾害.清楚认识泸定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对研究强震发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震前在泸定地震震源区布设的50台短周期流动地震台阵观测资料及区域地震台网震相走时数据,分别采用背景噪声成像、双差定位和改进的b值成像技术,获得了震前震源区浅层高分辨率S波速度结构、地震空间分布及b值横向变化图像.结果揭示,泸定地震主震初始破裂起始于鲜水河断裂磨西段、具有高速异常和高应力特征的凹凸体内;主震西侧存在一条隐伏的正断型伴生分支断裂,5.0级的最大余震即发生在该断裂上;主震凹凸体的破裂同时造成了东南方向另一个较小高速凹凸体的破裂并形成密集余震群.由此可见,震源区跨断层高速异常"铆钉"结构和震前的高应力积累在整体上控制了泸定地震的发生和强余震活动.通过浅层高分辨率结构成像识别这种特殊的"铆钉"结构,同时通过b值成像识别高应力区,可有效评估断层的发震能力,对重点区域地震危险性研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s波速度结构 b值成像 高速凹凸体 地震发震机制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发震构造 被引量:11
6
作者 易桂喜 龙锋 +10 位作者 梁明剑 赵敏 张会平 周荣军 李勇 刘欢 吴朋 王思维 李俊 吴微微 苏金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63-1384,共2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泸定县磨西镇发生M_(S)6.8强烈地震,极震区烈度达Ⅸ度,共造成97人遇难,20人失联.本文利用截至2022年10月22日的震相数据和波形资料,对本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计算了主震与M_(S)>3.0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初步分析了该序列的发震构造及其几何结构特征和震源区构造变形特征.序列重新定位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余震区长轴沿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磨西段呈NNW向展布,余震密集区长约55 km,北端和南端大致止于泸定新店子北侧和石棉草科乡南侧.余震存在明显的分区丛集特征,且在南门关南侧和湾东附近各存在一个余震稀疏区,将余震区自然划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和南段相对较窄、中段较宽.M_(S)6.8主震与10月22日泸定M_(S)5.0余震位于中段,9月7日石棉M_(S)4.5余震位于南段,北段无M_(S)4.0以上余震活动.CAP反演结果显示,主震矩震级MW6.44,震源机制解节面参数(走向/倾角/滑动角)为:节面Ⅰ75°/90°/155°,节面Ⅱ165°/65°/0°,矩心深度3.0 km;7次M_(S)>3.0余震的矩心深度在2.5~7.5 km之间,反映本次泸定主震及其3.0级以上余震能量释放主要发生在上地壳浅部.面应变As值揭示主震为纯走滑型,而余震震源机制解分段特征显著,南段和北段均为纯走滑型,中段为拉张(正断)型.基于余震空间分布、序列震源机制解与余震区构造展布,推测本次泸定M_(S)6.8地震的主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NNW走向的磨西段(磨西断裂),左旋走滑,其断层面走向、倾角和倾向均呈现明显的分段差异,揭示主发震构造几何结构具有复杂性,但应变花形态揭示石棉草科乡以北的主发震断层构造变形模式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呈NE向拉张、NW向挤压等量的纯走滑变形模式.余震区中段主震西侧3次M_(S)>3.0正断型余震与2016年泸定震群4次M_(S)≥3.4纯正断和斜滑正断型地震应变花揭示该区域发震断层呈NE向拉张分量为主或NE向纯拉张的变形模式,主震西侧可能存在一系列走向SSE(NNW)的正断型微破裂(~2 km),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两个节面倾向表明高海拔的贡嘎山山体在震间及同震过程中或存在垮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重新 震源机制 发震构造 构造变形模式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地震灾害主要特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翼 宴金旭 +7 位作者 赵雪慧 周琪 吴今生 陈维锋 范开红 郑逸 刘杨 吴朋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 四川泸定6.8级地震是继2013年芦山7.0级地震至今,四川境内遭受灾害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房屋和基础设施损坏,诱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点.本文基于四川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地震现场工作队的一手资料,从灾情获取的时间序列、震害的空间分布、生命损失、建筑物破坏、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等方面开展了本次地震的灾害特征分析.初步得到如下认识:①黑箱期时间为1.5h,死亡人数统计比小于1%,24h获得了半数以上伤亡信息,符合中强地震灾情渐进式获取的一般规律;②本次地震影响面较广,有感面积为816194km^(2),烈度Ⅵ度区域以上面积为19089km^(2),Ⅸ度区面积为280km^(2),与一次7级地震受灾范围相当;③地震灾害重且破坏集中,截至2022年9月11日17时共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导致房屋垮塌415间,严重损坏5566间,一般损坏19890间,新增有威胁对象的地震地质灾害点565处,其中,约92%的死亡人员地点、68%的地震地质灾害点、多数的毁坏及严重破坏房屋位置,集中分布在Ⅷ度和Ⅸ度区;④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是造成本次地震人员死亡最主要的原因,占总死亡(含失联)人数的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6.8地震 地震灾害 灾害特征 烈度分布 生命损失 次生灾害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震源基本特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喆 房立华 许力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97-1408,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研究收集区域台网震相数据、全球地震台网(GSN)、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盟(FDSN)与德国地学中心GEOFON台网的宽频带P波数据,利用双差定位、矩心矩张量解反演、有限断层波形反演和视震源时间函数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此次地震震源的基本特征.重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分布具有丛集性,3个地震丛分别集中在震中附近以及相距30 km左右的东南端和西北端,总体上西北端地震较浅,东南端地震较深.矩心矩张量反演表明,矩心位于29.55°N,102.14°E,深度16 km,释放地震矩1.0068×10^(19)N·m,相当于矩震级MW6.60,双力偶成分占88%,是一次近纯走滑的地震事件.结合余震分布可以断定,地震发生在走向163°、倾角77°(倾向西南),滑动角为-5°的断层面.有限断层反演显示,破裂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破裂起始点及其周围是主要破裂区;另一破裂区位于其东南,总体表现为从西北向东南的单侧破裂,最大滑动量约1.4 m,位于起始破裂点附近.从矩心矩张量反演和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震源时间函数均表明,地震持续时间约20 s,能量释放分两个阶段.根据视震源时间函数的方位依赖性推断,破裂优势方向在165°方位,与断层走向一致,由平均视震源时间函数估计的标量地震矩几乎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完全一致,且与矩心矩张量反演结果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m_(s)6.8地震 双差 矩心矩张量反演 有限断层反演 时空破裂过程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深部构造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李莹 田建慧 +3 位作者 李心怡 李抒予 王琼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85-1396,共12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本次地震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南东段端部,位于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安宁河断裂相交汇的Y形区域.本文利用四川泸定地区的三维S波速度结构,结合地壳厚度、泊松比、GNSS应变场、构造应力场以及各向异性等资料,综合分析了震源区的深部结构.结果显示:泸定M_(S)6.8地震发生在地壳厚度、泊松比、布格重力异常以及最大剪切应变率的快速变化区内;震源附近S波速度在横纵向均表现为高、低速的过渡区域.震源西南侧有一个相对较小的低速体,可能是泸定地震发震的主要深部构造原因.GNSS应变场显示泸定地震位于最大剪切应变率显著高值区.震源机制解显示本次地震震中处于WNW向挤压、ENE向拉张的走滑应力结构,与鲜水河断裂的构造应力场一致.构造应力方向与GNSS主压应变方向有良好的一致性.近场地震记录得到的上地壳S波分裂结果显示,Y形交汇区内快S波主要有两个优势偏振方向,其中WNW(近EW)方向为交汇区的主压应力方向.本文推测,鲜水河断裂是泸定地震的主控断裂,但龙门山断裂对本次地震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s波速度 地壳结构 应力与应变 深部蕴震环境 各向异性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10
作者 钟骏 周志华 +3 位作者 马玉川 宋金 冯晓博 王博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3-501,共9页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观测网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同震静态应变场探讨了水温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水温同震观测点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滇菱形块体... 基于全国地下流体观测网的水温观测数据,分析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响应特征,并结合同震静态应变场探讨了水温同震响应机理。结果表明,泸定M_(S)6.8地震水温同震观测点主要分布在龙门山断裂带和川滇菱形块体中南部;震中距Δ≤500km范围内水温同震以下降—恢复型和上升型为主,水温同震项数及测项比随震中距的增加逐渐减少;水温同震响应幅度与震中距和地震能量密度显著相关,且随震中距的增加呈指数衰减,随地震能量密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大;水温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主要集中在1天以内,持续时间随震中距的增加呈指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水温 同震响应 机理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前地下介质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解滔 任越霞 +4 位作者 廖晓峰 何畅 于晨 韩盈 卢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晚期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冕宁、江油和甘孜3个台站的视电阻率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前观测站所在区域相对的变形特征吻合,其中甘孜站为下降异常,位于此次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域;冕宁和江油站为上升异常,位于相对膨胀区域;红格站为下降异常,但却位于相对膨胀区域,其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可能不仅仅受此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电阻率模型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卫星红外辐射异常
12
作者 张铁宝 路茜 +2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管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66-267,共2页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1研究背景将卫星遥感红外资料应用于地震监测,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后续国内外学者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提出了涡度、RST、ZS、距平和功率谱等异常提取方法,取得了大量震例和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张元生等,2002;Tramutoli et al,2005;Ouzounov et al,2007;Freund,2011;Jing et al,2022)。张铁宝等(2016)研究表明,川滇块体东边界带强震前,川滇块体存在显著的超阈值辐射增强异常。利用该地区通过震例总结得到的红外辐射异常特征,持续对川滇块体红外辐射进行了多年跟踪,在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川滇块体又再次出现了类似的异常变化。泸定地震发生在川滇块体东边界的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本研究主要分析泸定地震前红外辐射的异常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红外辐射 m_(s)6.8地震 异常 川滇块体
下载PDF
泸定M_(S)6.8地震前后川滇强震活动幕式图像分析
13
作者 朱航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255-257,共3页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 1研究背景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6.8地震,该事件对于未来强震活动形势发展及主体活动区域转移有何意义,是目前关注的焦点。本文继承了黄圣睦(2000)的川滇地区幕式结构研究思路和判定依据,其主要内容为:川滇作为一个地震构造块体,有着相同的新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紧密相连的充分依据。川滇之间没有像四川和甘肃或四川和青海之间存在的EW向秦岭构造带的横亘、阻截,将四川和云南作为整体研究,其幕式活动图像明显,可以比较容易把握强震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强震活动 活跃幕 m_(s)6.8地震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震源机制和辐射能量测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赞 刘瑞丰 +2 位作者 王子博 胡岩松 孔韩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6-202,共7页
中国地震台网(2022)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29.59°N, 102.08°E)发生M_(S)6.8地震,震源深度为16 km。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徐泰然等,2022),该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向南经过炉霍、道孚、康定一线,至... 中国地震台网(2022)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泸定县(29.59°N, 102.08°E)发生M_(S)6.8地震,震源深度为16 km。本次地震震中位于鲜水河断裂带(徐泰然等,2022),该断裂带北起甘孜东谷附近,向南经过炉霍、道孚、康定一线,至石棉县安顺场一带逐渐消失,全长约350 km,总体走向320°—330°,呈略向北凸出的弧形,与甘孜—玉树断裂共同构成川滇地块的北边界和巴颜喀拉地块的西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作为中国西南山区现今活动强烈的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具有规模大、活动强、地震频度高等特点(陈桂华等,2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9月5日m_(s)6.8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辐射能量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宽频带地震动谱元法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靖轩 巴振宁 +1 位作者 阔晨阳 刘博佳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95,共17页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泸定县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为重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分析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确定性的凹凸体震源模型与随机震源模型结合...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泸定县及其周边地域的严重破坏和人员的重大伤亡。为重现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影响场,分析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确定性的凹凸体震源模型与随机震源模型结合得到有限断层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进而将上述混合震源模型开发到SPECFEM 3D谱元法开源代码中,实现了基于谱元法和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的泸定M_(S)6.8地震的全过程宽频带(0.1—5 Hz)地震动模拟,通过与六个台站的时程记录、对应的反应谱以及NGA-West2地震动衰减曲线进行比较检验了方法的精度和适用性;进而给出了此次地震的三分量速度波场快照图,再现了地震波传播时近场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和局部场地效应;最后给出了震中100 km×100 km范围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和峰值速度(PGV)云图,分析了泸定地震近场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给出了基于模拟结果的地震烈度分布图。结果显示,震中PGA接近600 cm/s^(2),PGV接近50 cm/s,烈度达到Ⅸ度,且由于泸定地区内高山峡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地震动峰值在山顶和峡谷处明显放大,山顶处PGA和PGV分别放大1.9倍和1.5倍,峡谷谷底处PGA和PGV分别放大1.7倍和1.4倍,这里出现的地震动放大现象以及可能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亟需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m_(s)6.8地震 宽频带地震 谱元法 运动学混合震源模型
下载PDF
利用区域地震记录反演2022年泸定M_(s)6.8地震破裂过程
16
作者 王安简 李国辉 高原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41,共9页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一次M_(s)6.8地震.基于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主震震源破裂过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破裂主要沿断层走向向SSE方向传播,并由起始破裂点向浅... 2022年9月5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一次M_(s)6.8地震.基于区域地震波形数据,对主震震源破裂过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这次地震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总体表现为左旋走滑.破裂主要沿断层走向向SSE方向传播,并由起始破裂点向浅部扩展,整个过程持续约13 s,释放标量地震矩为1.2×10^(19)N·m,相当于Mw6.6.破裂长度约18 km,宽度约14 km,最大同震滑动量为2.7 m,估计的矩心深度为6.2 km.与远震波形数据反演结果相比,此次地震主要破裂区位于震中SSE一侧,在震中NNW一侧没有发现较为明显的破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m_(s)6.8地震 震源破裂过程 波形反演 同震滑动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重定位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文 刘杰 +3 位作者 解孟雨 臧阳 孟令媛 张雪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2-631,共10页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 利用2022年9月5—12日震相报告中的P波和S波到时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序列的主震和余震进行重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序列较重新定位之前震中分布更加集中,线性趋势更加明显。余震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断裂以西地区,总体沿着鲜水河断裂呈NW向展布,余震区长轴约为65km。根据重定位结果,发震断层为鲜水河断裂磨西—石棉段,该断裂走向为331°~340°,倾角较陡。受SW向海螺沟段断裂影响,余震区具有明显的分段特征,总体上呈现北浅南深的特征。随时间的演化,余震区中南段震源深度逐渐变浅,且地震频次逐渐衰减,而北段震源深度变化不大,频次也未明显减弱。不同时段的余震活动表明,本次地震的初始破裂方向为SE向,该破裂随后触发了与主断裂共轭的SW向分支断裂,余震沿这两个方向逐步扩展,最后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鲜水河断裂 B值 双差位方法
下载PDF
2022年泸定M_(S) 6.8地震前丽江狮子山地震台VP垂直摆形变异常特征分析
18
作者 陈瑜 吴会梁 +2 位作者 匡泳庄 杨珍珍 和丽松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6期93-100,共8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 6.8地震,2022年6月27日起,丽江狮子山地震台VP垂直摆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呈转折加速倾斜-转折恢复发震特征。为判断该变化是否为此次泸定M_(S) 6.8地震震前异常,选取2022年1月2日宁蒗M_(S) 5.5和4月16...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发生M_(S) 6.8地震,2022年6月27日起,丽江狮子山地震台VP垂直摆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变化,呈转折加速倾斜-转折恢复发震特征。为判断该变化是否为此次泸定M_(S) 6.8地震震前异常,选取2022年1月2日宁蒗M_(S) 5.5和4月16日宁蒗M_(S) 4.6地震,利用曲线图、日均值矢量图等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地质构造进行综合判定,认为该台VP垂直摆数据异常变化与此次泸定M_(S) 6.8地震有一定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VP垂直摆 宁蒗地震 川滇菱形块体
下载PDF
四川泸定M_(S)6.8强震前鲜水河断裂带气电异常分析
19
作者 陈涛 李磊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S01期80-83,共4页
1研究背景为了提前感知地震发生以达到减灾、避灾的目的,各圈层之间的耦合机理(张学民等,2022)以及很多地震前兆信号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如:电离层电子密度异常、氡气浓度异常、离子浓度异常等。这些前兆信号的时间尺度为震前十几天,甚... 1研究背景为了提前感知地震发生以达到减灾、避灾的目的,各圈层之间的耦合机理(张学民等,2022)以及很多地震前兆信号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如:电离层电子密度异常、氡气浓度异常、离子浓度异常等。这些前兆信号的时间尺度为震前十几天,甚至数月。但目前上述短临前兆无法判断震中位置以及无法确定哪天发震。面对这一难题,如果存在强震前小时尺度的前兆信号如大气静电异常将会等吸引很多研究人员在这个方向上加大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强震 大气静电异常 小时尺度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M_(S)6.8地震舆情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杭 赵烽帆 荣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5-431,共7页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M_(S)6.8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和舆情引导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信息公开效率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事件处置的舆情发展。本研究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为舆情引导主体,对四川泸定M_(S)6.8地震舆情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舆情引导经验,探讨突发地震舆情引导对地震部门有效开展震后应急的促进作用,以期为今后的防震减灾新闻宣传工作带来启示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_(s)6.8地震 地震应急 舆情引导 启示思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