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周山地红椿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龙汉利 冯毅 +2 位作者 向青 王红莉 罗建勋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7-41,68,共6页
本文采集了四川盆周山地广元元坝等16株红椿,通过树干解析研究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红椿树高生长在前5年最快,15 a后明显减缓,树高达20 m后生长极为缓慢;胸径生长也是前5 a生长最快,胸径在达到最大值后仅呈缓慢下降;1... 本文采集了四川盆周山地广元元坝等16株红椿,通过树干解析研究其树高、胸径、材积生长规律。结果表明:红椿树高生长在前5年最快,15 a后明显减缓,树高达20 m后生长极为缓慢;胸径生长也是前5 a生长最快,胸径在达到最大值后仅呈缓慢下降;15 a、20 a、25 a树高的平均生长量以及20 a材积连年生长量均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海拔增加红椿形率显著下降,出材量相应降低。因此在培育大径级用材林时,海拔不宜过高,以不超过800m为宜,并且在前5 a还要保证幼林有良好的光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四川盆周山地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3种珍贵阔叶用材树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晓清 龙汉利 +2 位作者 张炜 辜云杰 宋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桢楠、红椿、香樟是四川盆周山地珍贵的乡土阔叶用材树种。对这3个树种林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分析表明,94年生的桢楠林木木材基本密度达到0.52 g.cm-3,10年生的红椿林木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43g.cm-3,26年生的香樟林木的木材基本密度... 桢楠、红椿、香樟是四川盆周山地珍贵的乡土阔叶用材树种。对这3个树种林木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测定分析表明,94年生的桢楠林木木材基本密度达到0.52 g.cm-3,10年生的红椿林木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43g.cm-3,26年生的香樟林木的木材基本密度为0.41 g.cm-3。桢楠、红椿、香樟林木木材的综合强度分别为151.8 Mpa(中等)、113.8 Mpa(低)和87.3 Mpa(低)。桢楠、红椿、香樟林木木材的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的强重比总和分别为2 919(高级)、2 647(高级)和2 129(中级)。综合评价3个树种林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94年生的桢楠林木木材材质最优,其次为10年生的红椿林木,再其次为26年生的香樟林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地 桢楠 红椿 香樟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灾害地貌分布规律的大地构造成因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唐晓春 谢世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6-84,共9页
该文在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四川盆地周围边缘山地(即四川盆周山地)的泥石流、滑坡等主要山地灾害地貌的面状、线状和点状等平面分布特征,从地质力学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周山地大地构造体系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大地构... 该文在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四川盆地周围边缘山地(即四川盆周山地)的泥石流、滑坡等主要山地灾害地貌的面状、线状和点状等平面分布特征,从地质力学角度分析了四川盆周山地大地构造体系的基本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大地构造格局对四川盆周山地灾害地貌在区域分布规律方面的控制和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地 灾害地貌 泥石流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的空间结构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伟平 王玉杰 +6 位作者 李绍才 孙海龙 马瑞 张磊 杨皓 李桾溢 缪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53,共11页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 【目的】研究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特征,为该地区森林结构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四川盆周山地同龄的杉木纯林、柳杉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及同一时期形成的人天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和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1)杉木纯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485、0.478、0.478、0.481,柳杉纯林为均匀分布,平均角尺度为0.455。2)5种林分的大小比数频率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大小比数分别为0.465、0.529、0.446、0.810和0.534,林分整体为中庸生长状态。3)在混交度研究中,杉木纯林和柳杉纯林以零度混交为主,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227和0.020;杉木-柳杉混交林的平均混交度为0.460,林分整体为中度混交;人工天然混交林和天然次生林平均混交度为0.610和0.674,为强度混交。4)引入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综合分析3种林分空间结构参数,FSSI大小排序为: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杉木-柳杉混交林>杉木纯林>柳杉纯林,其排序与林分混交度排序结果一致。【结论】该地区5种典型林分空间结构的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相差不大,林分空间结构主要受混交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地 林分类型 角尺度 混角度 大小比数 林分空间结构指数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5种典型林分的植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王玉杰 李绍才 +5 位作者 缪宁 王伟平 马瑞 张磊 李桾溢 孙海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9-98,共10页
【目的】了解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差异。【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林龄相近的5种典型林分,... 【目的】了解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和差异。【方法】选择立地条件和林龄相近的5种典型林分,进行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调查,计算其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Simpson和Pielou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用Jaccard相似性指数来衡量林分之间的物种相似性。【结果】1、人工林(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的草本优势种均为蕨类,如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尖头蹄盖蕨Athyrium vidalii;人工林的优势灌木主要为耐荫的常绿种类,如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川黔尖叶柃Eurya acuminoides;天然次生林优势灌木为喜阳的先锋种类,如高粱泡Rubus lambertianus、川莓R.setchuenensis。2、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余4种林分,其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分别为4.37、4.63,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0、1.29,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0.67。3、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4种林分之间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4种林分的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亦无显著差异。4、3种人工林之间(杉木林和柳杉林、杉木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柳杉林和杉木柳杉混交林)的相似系数分别为19.35%、23.60%和21.95%,大于其他林分之间的群落物种相似系数。【结论】1、在四川盆周山地西缘5种典型林分中,天然次生林林下的物种多样性水平最高。2、杉木林、柳杉林、杉木-柳杉混交林、人工-天然混交林的林下物种多样性水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四川盆周山地 杉木林 柳杉林 杉木-柳杉混交林 人工-天然混交林 天然次生林
下载PDF
四川盆周山地暖季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
6
作者 周芳弛 李国平 《气象科学》 2024年第3期431-441,共11页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165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盆周山地暖季(5—9月)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单站暴雨事件频数在川西山地与川西南山地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通常在降水开始不久... 利用四川省2010—2019年2165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区统计了四川盆周山地暖季(5—9月)单站暴雨事件的精细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单站暴雨事件频数在川西山地与川西南山地呈密集的带状分布。川西与川西南山地通常在降水开始不久就达到雨量最大值,而川东北山地的峰值时间集中在暴雨事件中段。(2)盆周山地的暴雨系统整体呈自南向北由前半夜向后半夜传播的特征。川西南山地和川东北山地的暴雨系统分别呈现较弱的自南向北和自西向东传播,而川西山地的暴雨系统则存在明显的自西向东的传播特征。(3)长历时暴雨事件的峰值出现时间略落后于短历时暴雨事件。暴雨持续时间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经向差异,大值区主要位于川西山地和川东北山地一带,暴雨雨量、频次和峰值基本不随持续时间变化,但川西南山地的暴雨峰值则随持续时间的加长而推迟。(4)在四川省大部区域,单站暴雨事件的降水量、频次和强度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小的特征。在成都平原西南部、东部以及川东北山地,夜间暴雨事件持续时间越长,降水量和频次在较高海拔越易出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周山地 单站暴雨事件 暖季 日变化 海拔高度
下载PDF
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
7
作者 张亚 周海英 +3 位作者 陈兵 涂程伟 肖玖金 张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2-75,79,共5页
为了解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于2016年5—6月份以水杉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林(Cryptomeria fortunei)和楠木林(Phoebe zhennan)为调查对象,采用陷阱法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为了解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于2016年5—6月份以水杉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林(Cryptomeria fortunei)和楠木林(Phoebe zhennan)为调查对象,采用陷阱法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共捕获地表节肢动物5375只,隶属3门9纲24目,其中弹尾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群种。3种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以柳杉林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人工林(P<0.05);楠木林中的均匀度与优势度显著高于其他两种人工林(P<0.05)。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指数、动物类型、丰富度和优势度均呈不显著差异(P>0.05),各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的均匀度与优势度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林分类型对地表节肢动物多样性产生了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西缘山地 人工林 节肢动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种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卢昌泰 李云 +1 位作者 肖玖金 代宗丽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8-622,共5页
为揭示人工林种植对土壤动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种典型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3种人工林共获土壤动物1 869只,分属6门11纲23目,平均密度为2.09×104ind.m-2,其中,各... 为揭示人工林种植对土壤动物组成与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3种典型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3种人工林共获土壤动物1 869只,分属6门11纲23目,平均密度为2.09×104ind.m-2,其中,各人工林土壤动物密度排序为柳杉林(CF)>水杉林(MG)>楠木林(PZ),两两间均达显著水平(P<0.05).对不同类型土壤动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密度存在显著差异,其类群数排序为CF>MG>PZ,中小型土壤动物密度以柳杉林显著高于水杉林和楠木林(P<0.05),但水杉林和楠木林无显著差异.对同功能种团的研究显示,枯食性、捕食性和植食性土壤动物密度以楠木林显著高于柳杉林和水杉林(P<0.05);杂食性土壤动物密度以柳杉林显著高于楠木林和水杉林(P<0.05);腐食性土壤动物密度以水杉林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人工林(P<0.05).3种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的密度-类群指数(DG)以柳杉人工林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人工林(P<0.05),均匀度指数(J)以楠木林显著高于柳杉和水杉林(P<0.05),3类人工林的Shannon指数(H’)和优势度指数(C)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西缘山地 人工林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四川盆周西缘山地典型人工林下土壤物理性质研究
9
作者 宋诗伟 祝丹 +2 位作者 管吉祥 蒋罗 汪菊 《林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混交林为对照,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楠木(Phoebe bourm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3种林型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各林分类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 以混交林为对照,对四川盆周西缘山地楠木(Phoebe bourmei)、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3种林型的土壤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了各林分类型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1)各林分土壤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总孔隙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降低,而土壤容重则增加;(2)楠木人工林和混交林较柳杉和水杉的土壤立地改善效果更好。研究表明,人工林经过长期演替后,其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功能得到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西缘山地 人工林 土壤物理性质
原文传递
平武县清漪江沟泥石流物源现存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骆宗诗 陈永林 +3 位作者 王志明 罗晓华 何建社 向成华 《四川林业科技》 2013年第5期37-41,共5页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 清漪江沟为涪江上游平通河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境内,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2010年8月12日清漪江流域降雨112 mm,由此引发山洪和泥石流。泥石流发生后的第16天,调查了宽坝林场场部至锁江乡立石沟19.73 km长的两岸汇水沟、侵蚀沟和不同类型崩塌体的发生数量及其泥石流物源的现存量。结果表明,调查区段内,两岸有大小汇水沟54条,密度2.7条·km-1,在林地和耕地上新形成了65条侵蚀沟,密度3.3条·km-1,沟口的物源现存量达1 264 m3,密度为64 m3·km-1;有394处大小不同的崩塌体,数量密度为20处·km-1;现存的崩塌体量共7 324 m3,现存量密度达371 m3·km-1。南坡和北坡的崩塌数量和现存量存在很大的差异,南坡崩塌了286处,数量密度为14.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72.6%;崩塌现存量5 486 m3,现存量密度为278.1 m3·km-1,占崩塌现存总量的74.9%;北坡崩塌了108处,数量密度为5.5处·km-1,占河流两岸崩塌数的27.4%;崩塌体现存量1 838 m3,现存量密度为93.2 m3·km-1,占崩塌体现存总量的25.1%。分析还表明,人为活动是泥石流物源的主要来源,尤其是耕地。因此,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应重视和引导农村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岩崩 滑坡 物源 四川盆周山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