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户行为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贞 魏朝富 +1 位作者 李萍 倪九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0-236,共7页
农户行为是耕地质量变化的直接推动者,农户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直接影响耕地现实生产能力。该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重庆市大足县耕地自然质量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水田自然质量等级以二等地和三等地为主,旱地以一等地和二等地为主,耕... 农户行为是耕地质量变化的直接推动者,农户对不同质量耕地的响应直接影响耕地现实生产能力。该文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重庆市大足县耕地自然质量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水田自然质量等级以二等地和三等地为主,旱地以一等地和二等地为主,耕地自然质量总体偏高;但耕地自然质量仅仅是耕地自然属性的反映,因此在基于对研究区农户行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影响力系数"对耕地自然质量进行修正,并将农户收益作为耕地质量货币化价值的表现,进一步讨论了耕地自然质量和农户投资结构对这种价值的影响以反映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耕地自然质量指数和农户收益间的数学关系以三项式模型、二项式模型等曲线方程模拟效果最佳,重庆市大足县大部分乡镇都是受到某单一投入因素的制约,通过分析弹性系数大小可以调整研究区农户投资结构。该文阐明耕地质量不仅仅取决于耕地自然属性,还受到农户行为诸如投入水平、管理方式、种植模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规范农户行为以提高耕地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数学方法 农户行为 耕地质量评价 四川盆地丘陵区 影响力系数 COBB-DOUGLAS生产函数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红琳 陈尚洪 +2 位作者 沈学善 蒋梁材 刘定辉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0期142-145,共4页
为了研究确定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川油5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蚜虫能力和抗倒伏能... 为了研究确定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川油58’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蚜虫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以及有效分枝角果总数逐渐减少。群体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0.50×104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2715.52kg/hm2,当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和10.50×104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移栽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为8.25×104株/hm2~10.50×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四川盆地丘陵区 移栽油菜 农艺性状 产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条田规划与工程设计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余端 魏朝富 殷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共9页
针对丘陵山区条田规划和工程设计研究不足的问题,借助ArcGIS对条田建设的工程数据及图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高川等4个村以及重庆市开县厚坝镇大坝等4个村田面平整、灌排畅通及道路完善的高标准条田。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丘陵山区条田规划和工程设计研究不足的问题,借助ArcGIS对条田建设的工程数据及图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建立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高川等4个村以及重庆市开县厚坝镇大坝等4个村田面平整、灌排畅通及道路完善的高标准条田。研究结果表明:条田建设是以道路和沟渠分割的格田为基础,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农业种植习惯及社会经济状况等确定田块规模;地形坡度较大的地区,适宜局部平整,而地形坡度相对平缓的地区,适合大规模的耕作区划分;地形起伏较大,条田规划应首要满足灌溉和机耕的要求,田间灌渠采用横向布置形式;当地势平坦时,应更多考虑排水问题,田间灌渠采用纵向布置形式。因此,通过条田规划与工程设计实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高标准农田的基本建设,达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规划 条田 工程设计 四川盆地丘陵区
下载PDF
在四川盆地丘陵区推广水稻覆膜旱作技术的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吕世华 常文胜 +2 位作者 曾祥忠 张大学 张福锁 《四川农业科技》 2001年第9期16-16,共1页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丘陵区 水稻 覆膜旱作技术 推广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地表显热通量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闵文彬 李宾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0年第3期58-61,共4页
利用2000~2007年四川省乐至县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降水日与非降水日、干旱日与非干旱日地表热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非降水日显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 利用2000~2007年四川省乐至县大口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降水日与非降水日、干旱日与非干旱日地表热量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非降水日显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3:00左右,降水日显热通量的日变化受降水影响,降水使显热通量减小;非降水日的月平均显热通量有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5月和8月,最小值在1月;降水日也有2个明显的月平均显热通量峰值,它们是4月和7月,12月最小;夏秋交替的9月非降水日与降水日的显热通量差异最大;干旱日和非干旱日的显热通量都是1月最小,干旱日8月显热通量最大,非干旱日是4月最大;6~10月干旱与非干旱日的显热通量具有明显差异;干旱越严重的月份,月平均显热通量越偏大;相同时次的显热通量平均值,干旱日较非干旱日的明显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闪烁仪(LAS) 显热通量 四川盆地丘陵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不同直播密度对油菜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迎春 汤天泽 +4 位作者 刘念 张体刚 范其新 陈军 李芝凡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9期11-13,共3页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丘陵区直播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国豪油8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直播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 为了研究四川盆地丘陵区直播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国豪油8号为供试品种,研究不同直播密度对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抗逆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植株抗菌核病、抗倒伏能力呈下降趋势。随着直播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分枝部位升高,单株主花序长、有效分枝总数、有效角果总数以及群体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直播密度为36万株/hm^2时,群体获得最高产量3 433.50 kg/hm^2。当直播密度为24万株/hm^2和36万株/hm^2时,处理间群体产量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四川盆地丘陵区,油菜的最佳直播密度为24万-36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直播密度 农艺性状 产量 四川盆地丘陵区
下载PDF
基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的区域耕地变化预测研究——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成毅 邓良基 方从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6-821,共6页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1997-2005年的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区域未来的耕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以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为例,基于1997-2005年的耕地利用变化数据,运用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区域未来的耕地资源变化趋势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增长、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区的耕地数量将逐年下降,耕地资源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数量 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 灰色-马尔柯夫模型
下载PDF
覆膜栽培显著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多维度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董瑜皎 王昌桃 +2 位作者 袁江 母炜 吕世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四川盆地丘陵区受季节性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水稻产量低而不稳,氮肥利用率低。采用水稻覆膜综合管理(IR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探讨IRM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区域制定高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水稻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基于... 四川盆地丘陵区受季节性干旱和低温的影响,水稻产量低而不稳,氮肥利用率低。采用水稻覆膜综合管理(IRM)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进一步探讨IRM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区域制定高产、资源高效利用的可持续水稻管理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对传统氮肥利用率(NUE_(tra))计算方法的质疑和讨论,国内外已有许多改进的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方法,选择有广泛影响的氮肥有效率(NFAR)和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包括^(15)N示踪法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_(^(15))N)和长期定位试验肥料养分真实利用率(RNUE_(long-term))]计算方法,多维度地对四川盆地丘陵区采用IRM的水稻氮肥利用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更科学地认识氮肥利用率、筛选出更能指示氮肥利用状况的指标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IRM后,NUE_(tra)、^(15)N利用率(^(15)Nuse)、NFAR、RNUE_(^(15))N和RNUE_(long-term)均显著提高,^(15)N损失率(^(15)Nloss)在相同施氮量下减少7.9~11.8百分点。相对于NUE_(tra),NFAR、RNUE_(^(15))N和RNUE_(long-term)综合考虑了土壤氮、肥料氮和作物吸收氮,更准确地反应了氮肥的实际利用效果。IR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也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降低了氮肥对环境的潜在污染。通过不同氮肥利用率计算方法的综合比较,本研究认为在采用15 N示踪法情况下,用RNUE_(^(15))N计算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出当季氮肥利用率;在未采用^(15)N示踪法的情况下,用RNUE_(long-term)计算方法更能指示多年累积施肥的氮肥利用率,但需要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来准确定量土壤氮库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覆膜栽培 氮肥利用率 氮肥有效率 肥料真实利用率 四川盆地丘陵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