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麻兔背最长肌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联合分析
1
作者 李钰莹 邝良德 +4 位作者 郑洁 李丛艳 郭志强 雷岷 谢晓红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114,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川麻兔背最长肌不同发育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差异,筛选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甲基化差异基因。选取胚胎期24 d、出生0、35 d和84 d的四川麻兔背最长肌,开展MethyRad甲基化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和差... 本试验旨在研究四川麻兔背最长肌不同发育阶段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差异,筛选调控肌肉生长发育的甲基化差异基因。选取胚胎期24 d、出生0、35 d和84 d的四川麻兔背最长肌,开展MethyRad甲基化测序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甲基化区域和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四川麻兔从胚胎期24 d至出生后84 d,共有85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变化,其中29个基因表达量持续下调,16个基因持续上调,19个基因先上调35 d后下调。四川麻兔背最长肌DNA甲基化主要发生在CG序列上,在CG序列环境下,启动子和第1外显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低于基因其他区域,胚胎期24 d至出生0 d、0 d至35 d、35 d至84 d在CG序列环境下的共有差异甲基化区域(DMRs)为954个,CWG序列环境下共有的DMRs为209个,胚胎期24 d至出生后84 d DMRs逐渐减少;0d和35d阶段,筛选到高甲基化低表达基因有5个,低甲基化高表达基因有9个,其中ACADL、ACSM5和TMEM209等基因可能为影响四川麻兔肌肉生长发育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麻兔 转录组 背最长肌 甲基化
下载PDF
四川麻兔种质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建红 杨锐 +7 位作者 李丛艳 郭志强 郑洁 李钰莹 任永军 雷岷 谢晓红 邝良德 《中国养兔》 2022年第3期27-30,共4页
试验测定了四川麻兔的繁殖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等主要的种质特性,为更好地开展四川麻兔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四川麻兔平均胎产仔数为6.93只,胎产活仔数为6.85只,初生窝重为283.25 g,28日龄断奶体重为402.88... 试验测定了四川麻兔的繁殖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等主要的种质特性,为更好地开展四川麻兔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四川麻兔平均胎产仔数为6.93只,胎产活仔数为6.85只,初生窝重为283.25 g,28日龄断奶体重为402.88 g,断奶成活率为94.84%;四川麻兔成年公兔和母兔的体重、体长、胸围、耳长和耳宽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性能方面,四川麻兔公、母兔84日龄全净膛率分别为50.63%和50.42%,半净膛率分别为56.34%和56.25%;肉品质方面,四川麻兔公、母兔背最长肌pH_(45 min)、肉色L_(45 min)(亮度)、a_(45 min)(红色度)、b_(45 min)(黄色度)、滴水损失、剪切力和熟肉率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四川麻兔公、母兔背最长肌的P/S值分别为0.926、0.918,但公、母兔之间的P/S值和各脂肪酸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麻兔 繁殖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