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明理学“三纲五常”向“四德五伦”结构性转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公喜 万红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从先秦到宋明时期,传统文化伦理纲常体系发生秩序变化与层次调整,尤其是在"君臣"与"父子"关系位置呈现阶段性特征,"三纲五常"结构向"四德五伦"结构性转变。在人伦权利与义务上走过了一条双向... 从先秦到宋明时期,传统文化伦理纲常体系发生秩序变化与层次调整,尤其是在"君臣"与"父子"关系位置呈现阶段性特征,"三纲五常"结构向"四德五伦"结构性转变。在人伦权利与义务上走过了一条双向性、单项性到多向性路径,这是道德伦理复兴,而引起这种变化是宋明理学适应国家政治维系的需要、建立社会"秩序"理念需要、家族行为规范提升需要、礼法思想发展的必然、儒家理论"一道德"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三纲五常 四德五伦 伦理 选择性
下载PDF
中国传统“五常”伦理内在逻辑的历史建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凡明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7-230,共4页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确立了"五伦四德"的伦理体系,这种相对伦理到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被"三纲五常"的绝对伦理所取代。董仲舒对五常伦理的内在逻辑的建构基本上沿袭孟子的思路,重点对仁与义、仁与智的逻辑关系... 先秦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确立了"五伦四德"的伦理体系,这种相对伦理到秦汉大一统帝国时期被"三纲五常"的绝对伦理所取代。董仲舒对五常伦理的内在逻辑的建构基本上沿袭孟子的思路,重点对仁与义、仁与智的逻辑关系作了论述,但对于礼与信以及仁、义、礼、智、信之间的内在逻辑未能充分论述。直到理学产生后,理学家才最终完成了仁、义、礼、智、信五常伦理内在逻辑的理论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常 五伦四德 理学 内在逻辑 历史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