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四截式与回归式板式变化体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正维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8-98,共11页
文章提出了戏曲音乐中的板式变化体不止是一种样式,而是有三类结构形态:即原来广为论述的属于北方的“一泻式”板式变化体,以及中部地区的“四截式”板式变化体和“回归式”板式变化体等。它们各受本地民间音乐的传承制约,各有不同... 文章提出了戏曲音乐中的板式变化体不止是一种样式,而是有三类结构形态:即原来广为论述的属于北方的“一泻式”板式变化体,以及中部地区的“四截式”板式变化体和“回归式”板式变化体等。它们各受本地民间音乐的传承制约,各有不同的音乐特征与表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截式 回归 一泻 南线梆子 北线梆子
原文传递
论打锣腔系统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81,共13页
通过对历史记载、民间口碑与现实情况的调查,对剧目与音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大量事实与实例为依据,论证了我国的戏曲声腔,除高腔调、昆曲、梆子、皮黄等四大系统之外,在长江中下游尚有一个发源于鄂东北的打锣腔,朝四周传向鄂南、... 通过对历史记载、民间口碑与现实情况的调查,对剧目与音乐形态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大量事实与实例为依据,论证了我国的戏曲声腔,除高腔调、昆曲、梆子、皮黄等四大系统之外,在长江中下游尚有一个发源于鄂东北的打锣腔,朝四周传向鄂南、鄂中南、鄂北、陕西、河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湖南等八个省区几十个以打锣腔为主要声腔的剧种,形成了一个打锣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锣腔 蕲水腔 四截式 分头漏腰两腔
下载PDF
皮黄腔的个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正维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3,共9页
文章就旋律线、调式、男女与行当分腔、腔式、结构、伴奏过门等六个方面 ,分别剖析了西皮二黄腔的形态特征。尤其是西皮的男女与行当分腔 ,二黄女腔上下句特殊的调性变化 ,西皮的一泄式与二黄腔四截式两种不同的板式变化体结构 。
关键词 皮黄腔 分腔 一泄 四截式
下载PDF
论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 被引量:3
4
作者 徐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1-55,共5页
皮黄腔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融合了南、北方音乐风格 ;二是形成了新的戏曲音乐结构形式 ;三是解决了男、女分腔及行当分腔问题 ;四是在戏曲声腔发展史上是南、北戏曲腔调的集大成者。
关键词 戏曲声腔 皮黄腔 男女分腔 行当分腔 四截式”板变化体 多声腔系统
下载PDF
戏曲的板式结构和板块分布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正维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47,共4页
文章通过民间音乐特征的地理性板块分布,论证了我国戏曲音乐在不同土壤中形成的不同结构的板式变化体;论证了它们不同的板式结构形态;并且特别论述了我国中部地区的豫剧二八板和二黄板式的独特结构形式与地缘属性。
关键词 一泄 四截式 二八板 既南且北
原文传递
二黄腔论源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正维 《音乐研究》 1986年第1期75-91,共17页
对于戏曲声腔二黄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产于江西宜黄。杜颖陶在《二黄来源考》中说:“二黄本名宜黄”;“二”与“宜”两字在当地同音,二黄腔乃宜黄腔的讹传。并且,时至今日,仍两腔相近。故此说向为一家。二说产自安徽,脱于四平、... 对于戏曲声腔二黄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产于江西宜黄。杜颖陶在《二黄来源考》中说:“二黄本名宜黄”;“二”与“宜”两字在当地同音,二黄腔乃宜黄腔的讹传。并且,时至今日,仍两腔相近。故此说向为一家。二说产自安徽,脱于四平、吹腔。华连圃的《戏曲丛谈》说:“二簧者,安徽安庆之土戏也。安庆旧有枞阳腔,后为石牌腔,即所谓吹腔也。吹腔之曲,必用双笛托腔,故名二簧”。后人即认为“二黄”即“二簧”,来自吹腔。同时,今吹腔的同类——四平调与二黄具有某些共同因素,并共用腔头过门。……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 宜黄腔 吹腔 鄂东北 上下句 四截式 共同特征 戏曲声腔 罗罗腔 民间音乐
原文传递
举手投足都是戏,罗帕以“演”取胜!
7
作者 孔庆夫 《南国红豆》 2017年第B06期44-45,共2页
5月14日晚,于友谊剧院,黄梅戏《罗帕记》上演。开剧时,陈赛金(竞梅者程丞饰)与王科举(饰曹祝来)一段男女分腔的唱段;全剧绝大多数唱段“四截式”的板式设计;以及全剧“三劝夫君细查询”、“一见罗帕痛在心”等绝大多数唱段2+2... 5月14日晚,于友谊剧院,黄梅戏《罗帕记》上演。开剧时,陈赛金(竞梅者程丞饰)与王科举(饰曹祝来)一段男女分腔的唱段;全剧绝大多数唱段“四截式”的板式设计;以及全剧“三劝夫君细查询”、“一见罗帕痛在心”等绝大多数唱段2+2+3“七字三句逗”的腔式设计等,都是本剧对传统黄梅戏唱腔风格的优秀传承。这一点,首先要点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胜 《罗帕记》 男女分腔 唱腔风格 黄梅戏 唱段 四截式 设计
原文传递
皮黄源流
8
《湖北文史》 1998年第Z1期30-91,共62页
关键词 罗罗腔 鄂东北 民间音乐 四截式 基本特征 湖北汉剧 音阶调 长短句 宜黄腔 对偶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