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孙伟教授从四时五脏阴阳论治慢性肾脏病
1
作者 毛铭玲 孙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87-289,共3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以下简称CKD)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1] 。慢性肾脏病早期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不易被察觉,往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西医治疗上尚未有控制原发病的特效药,一般采用控制血压、血糖、...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以下简称CKD)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1] 。慢性肾脏病早期长期处于无症状状态,不易被察觉,往往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西医治疗上尚未有控制原发病的特效药,一般采用控制血压、血糖、蛋白尿、抗感染、改善贫血等来延缓CKD进展。CKD从五脏论病机以脾肾气虚为本,从病因理论分析,多责之于痰、湿、瘀、毒,以湿为主,目前此类论述较多,但忽视了四时五脏阴阳一体,应阴阳分统,以五脏为核心,四时分治,或许能提供治疗CKD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四时五脏阴阳 脾肾气虚 孙伟 终末期肾衰竭 无症状 病因理论 控制血压
下载PDF
四时五脏脉法源流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超 徐旻灏 +3 位作者 吴琼 刘修超 刘寨华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963-1966,共4页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诸多脉法中四时五脏脉法地位尤为突出。《黄帝内经》《难经》《脉经》《千金要方》等经典均对四时五脏脉法格外重视,论述翔实。我们探索四时五脏脉法的理论渊源及其传承演变,得出以下结果:四时五脏思想在... 中医脉诊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诸多脉法中四时五脏脉法地位尤为突出。《黄帝内经》《难经》《脉经》《千金要方》等经典均对四时五脏脉法格外重视,论述翔实。我们探索四时五脏脉法的理论渊源及其传承演变,得出以下结果:四时五脏思想在《黄帝内经》时期已经成熟完备;《黄帝内经》中论述以四时脉为常脉,五脏脉为病脉;《难经》中论述将《黄帝内经》中的四时五脏脉法与胃气脉法结合;《脉经》中论述为《黄帝内经》四时五脏脉法尚不成熟的早期雏形;《千金翼方》中论述以四时五季脉为常脉非其时而出现的即为病脉。四时五脏脉法开启了中医通过四时常脉与五脏病脉生克关系以判断疾病的先河,并为后世“独取寸口”脉法体系以及《难经》“五邪相干”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 四时五脏脉法 《黄帝内经》 《脉经》 脉诊
下载PDF
《内经》四时五脏脉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成振镛 李晓君 刘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17-819,共3页
《内经》时代古人非常重视"时脏脉"的临床价值,目前很多医家公认"时脏脉"中蕴含科学性。然而由于"离圣久远",《内经》时脏脉的痕迹渐渐模糊,所以后世医家对时脏脉的看法各异,时脏脉诊法在临床上也很少运... 《内经》时代古人非常重视"时脏脉"的临床价值,目前很多医家公认"时脏脉"中蕴含科学性。然而由于"离圣久远",《内经》时脏脉的痕迹渐渐模糊,所以后世医家对时脏脉的看法各异,时脏脉诊法在临床上也很少运用。本文主要根据《内经》经文,参考注家的注释,以探索时脏脉的原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内经 四时五脏
下载PDF
从四时五脏阴阳关系论治更年期失眠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文超 张皞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第11期3-6,共4页
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从四时—阴阳—五脏关系的角度,通过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理论探讨,阐明了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是更年期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利用四时节律对五脏阴阳的影响来改善更年期失眠。因此顺应四时节气的... 基于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从四时—阴阳—五脏关系的角度,通过对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进行理论探讨,阐明了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是更年期失眠发生的主要原因,利用四时节律对五脏阴阳的影响来改善更年期失眠。因此顺应四时节气的变化协调人体脏腑阴阳是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根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失眠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 脏腑病机 治法
下载PDF
“河图”对《内经》四时五脏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金波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35-236,共2页
讨论了"河图"时空模式对《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指出《内经》中五脏所在的方位和通应的四时与"河图"时空模式具有一致性,脾为至阴及其他四脏的太少阴阳属性可以从"河图"的时空模式得到... 讨论了"河图"时空模式对《内经》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构建的影响,指出《内经》中五脏所在的方位和通应的四时与"河图"时空模式具有一致性,脾为至阴及其他四脏的太少阴阳属性可以从"河图"的时空模式得到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 内经 四时五脏阴阳 中医文献研究
下载PDF
自然生态气象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
6
作者 温伟强 战晓农 余卫华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0-100,共1页
中医藏象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内经》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脏腑、气血、经络深藏于体内,但可显象于外,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去推知隐蔽的内脏功能。所谓“藏象”即指藏于内、象于外。根据外在的“象”可... 中医藏象学说是在天人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内经》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脏腑、气血、经络深藏于体内,但可显象于外,通过已知的自然现象去推知隐蔽的内脏功能。所谓“藏象”即指藏于内、象于外。根据外在的“象”可推测内在的脏腑功能、气血活动、经脉长短。从而形成了中医学重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藏象学说的核心思想、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阴阳 天人相应 脏腑学说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季节发病规律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7
作者 何中秋 王凯 +1 位作者 欧阳雪晴 郝平生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8年第10期20-22,共3页
银屑病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其发病呈现出冬春加重,夏秋减轻的特点,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有着重要关系,春阳生、夏阳旺、秋阳潜、冬阳藏与银屑病的发病息息相关,强调养护脏腑阴阳的重要性。... 银屑病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其发病呈现出冬春加重,夏秋减轻的特点,笔者认为这种现象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有着重要关系,春阳生、夏阳旺、秋阳潜、冬阳藏与银屑病的发病息息相关,强调养护脏腑阴阳的重要性。笔者将从中医"四时五脏阴阳"理论这一论点出发加以阐释,希望能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一点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型银屑病 天人相应 四时五脏阴阳
下载PDF
四时五脏脉法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孟超 吕俊知 +4 位作者 肖洪波 蔡润 朱庆军 张海燕 陈瑞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2期18-21,共4页
四时五脏脉法是源于《黄帝内经》的脉法,根据"脏气法时"的理念,天人相应,年、月、日之"四时"均与五脏相应,通过对四时五脏相关、脉法诊断思维模式、脉法常变、脉法应用等进行整理总结,析四时五脏之疑惑,明脏气法时... 四时五脏脉法是源于《黄帝内经》的脉法,根据"脏气法时"的理念,天人相应,年、月、日之"四时"均与五脏相应,通过对四时五脏相关、脉法诊断思维模式、脉法常变、脉法应用等进行整理总结,析四时五脏之疑惑,明脏气法时之内涵。推广吕俊知医师所悟四时五脏脉法,加深对疾病转归预后的了解,从而指导中医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脉法 脏气法时 知常达变
下载PDF
从“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探讨损美性疾病的诊疗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炜圣 夏淑洁 靖媛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10期188-190,共3页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美容学的临床诊疗体系。损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的失衡,通过对"四时五脏阴阳"...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医学发展的始终,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美容学的临床诊疗体系。损美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为脏腑阴阳的失衡,通过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美容思想渊源及其在损美性疾病和治未病中应用的探讨,将"法于阴阳、求于五行、应于四时"的观点运用于损美性疾病的诊疗和预防,为中医药治疗损美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阴阳 中医美容 损美性疾病 治法
下载PDF
浅论四时五脏之间的关系
10
作者 李炎辉 孙宁宁 +5 位作者 王冬慧 张晗 肖萌 郭梦琪 张贺丽 高剑峰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9期68-71,共4页
文章参考《黄帝内经》和现有的文献,积极探寻四时五脏的来源及前人的临床经验,并总结前人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四时与五脏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四时五脏源于经典,仍适用于当代临床,在遣方用药中占有一席之地,四时五脏之间的关系值得... 文章参考《黄帝内经》和现有的文献,积极探寻四时五脏的来源及前人的临床经验,并总结前人经验,进一步加强对四时与五脏之间关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四时五脏源于经典,仍适用于当代临床,在遣方用药中占有一席之地,四时五脏之间的关系值得继续深入探讨,为中医诊断医学的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四时五脏 现代临床
下载PDF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内涵的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建军 常立果 +1 位作者 郭霞珍 刘燕池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内经 藏象 四时五脏阴阳
原文传递
基于“天人相应”理论的四时-阴阳-五脏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张娜 刘晓燕 郭霞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24-227,共4页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人源于天(自然),太虚元气是人与天两者共同的物质基础。本文以此阐述了太虚元气化生阴气和阳气,其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本源;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五行之关系,宇宙万物同根同源是四时-阴阳-五脏相关联的...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人源于天(自然),太虚元气是人与天两者共同的物质基础。本文以此阐述了太虚元气化生阴气和阳气,其变化是万物生长变化的本源;阴阳二气运动变化的相关性表现为五行之关系,宇宙万物同根同源是四时-阴阳-五脏相关联的理论基础。文章阐述了中医学从四时角度联系阴阳五行认识人体五脏生理作用是"天人相应"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黄帝内经》"四时五脏阴阳"学术思想是中医学探究生命规律的重要思维模式的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相应 四时五脏阴阳 阴阳 五行
下载PDF
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思想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娜 姚璇 +1 位作者 孔煜荣 郭霞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0-363,共4页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最基本的特点,"四时五脏阴阳"理论是贯穿《内经》全书的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四物汤被誉为"妇科圣方",是治疗血证的良方。本文从"四时五脏阴阳"整体观的角度,结合血与五脏关系的整体性,讨论了四物汤治疗血证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五脏阴阳 整体观念 四物汤 血证
原文传递
从“四时五脏阴阳毒”论疫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白璐璐 闫曙光 周永学 《中医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2040-2043,共4页
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证,对应时气于春、夏、四季余月、秋、冬,各分阴阳,以“毒”致疫。孙思邈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四时五气六经阴阳阐述发微“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认为疫病之因在于脏... 青筋牵、赤脉攒、黄肉随、白气狸、黑骨温分别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证,对应时气于春、夏、四季余月、秋、冬,各分阴阳,以“毒”致疫。孙思邈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四时五气六经阴阳阐述发微“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认为疫病之因在于脏腑之“毒”,各时各脏疫毒症状均有不同侧重,强调疫病防治需以脏腑辨证为核心,四时调、五脏和、六经顺、阴阳平、疫毒祛,则疫病愈。将“四时五脏阴阳毒”理论与现行疫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不同脏腑表现相结合,不论是史上不同的疫病,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阶段,均有不同的脏腑症状表现,若以脏腑阴阳论治为切入点,疗效或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四时五脏阴阳毒” 青筋牵 赤脉攒 黄肉随 白气狸 黑骨温 孙思邈
下载PDF
王有奎基于“肺贵说”从“五脏五行”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5
作者 魏艳萍 王济梅 董晓云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869-873,879,共6页
[目的]浅析王有奎教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精读王教授著作及临床相关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肺贵说”理论着手论病因病机,并从五脏五行具体辨治,结合顺四时养五脏,总结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 [目的]浅析王有奎教授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精读王教授著作及临床相关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从中医“肺贵说”理论着手论病因病机,并从五脏五行具体辨治,结合顺四时养五脏,总结王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王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肺系疾病迁延愈久所致,肺体不用,肺气虚损乃本病之基。肺虚则病及五脏,脏腑气机失衡,生克制化失常,故从金土相爱、培土生金,金木交互、泻木清金,金火相持、复金益火,金水相生、生源益精四方面进行辨证论治,用药均为王教授自拟经验方。同时王教授十分注重顺应四时以养五脏,防患于未然。文中所附医案,王教授辨为肺肾两虚证,治以补肾纳气、益气健脾,方用补肾宣肺方。[结论]王教授临证注重先查病之源,再查病之机,从五脏五行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显著,经验可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贵说 五脏五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正邪共治 五脏四时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黄帝内经》建构中医药理论的基本范畴—四时 被引量:9
16
作者 任秀玲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3-345,共3页
"四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影响着当时农业、军事、德政、刑罚以及医药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以致使中医药理论具有鲜明的四时特征,形成四时五脏、四时养生、四时脉象、四时治法等医学命题,蕴含着现代气象医学和... "四时"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影响着当时农业、军事、德政、刑罚以及医药学理论的思维方式,以致使中医药理论具有鲜明的四时特征,形成四时五脏、四时养生、四时脉象、四时治法等医学命题,蕴含着现代气象医学和时间医学的科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概念范畴 四时 四时五脏 四时诊病 四时治法 四时养生
下载PDF
论“脾主四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丽华 李吉武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6期210-213,共4页
"脾主四时"是《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整体观念,强调以"脾土"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注重"脾"与四脏的相互关联。肠道菌群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中医"脾"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通... "脾主四时"是《黄帝内经》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整体观念,强调以"脾土"为中心的五脏一体观,注重"脾"与四脏的相互关联。肠道菌群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中医"脾"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通过阐述"脾土"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基于"脾主四时"理论浅析五脏与肠道菌群生理、病理的相关性,以期从肠道菌群方面探析该理论的运用,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四时 黄帝内经 脾土 肠道菌群 四时五脏
下载PDF
健康女大学生四时节令“肝主疏泄”功能状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勇 杜彩凤 +2 位作者 梁文静 谷加族 赵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11期1568-1570,共3页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功能随四时节令变化在生理表现上的差异性。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手段和方法,选择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作为四季的观察时点,从躯体、心理两个层面,对大学二年级健康女学生进行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肝主疏泄"功能随四时节令变化在生理表现上的差异性。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手段和方法,选择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作为四季的观察时点,从躯体、心理两个层面,对大学二年级健康女学生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处于健康状态的大二女学生,在躯体和心理两个维度,表现出冬至得分最高,夏至得分次之,春分、秋分得分相对较低的状况。结论将"肝主疏泄"与"五脏应四时"的理论相结合,通过对健康女大学生的纵向追踪调查,发现"肝主疏泄"的功能随四时节令阳气生长收藏而不断变化,为进一步探讨"肝主疏泄"的功能随四时节令变化的规律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主疏泄 健康 五脏四时
下载PDF
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四川中医》 2017年第10期30-33,共4页
国家倡导中医治未病建设近十年来,对中医治未病的文化、理论、技术、模式等方面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迄今为止仍缺乏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创新及有效的运行模式。本文基于四象脾土四时六气和五脏的认识与实践基础上,提炼并形成了四象脾土和五... 国家倡导中医治未病建设近十年来,对中医治未病的文化、理论、技术、模式等方面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迄今为止仍缺乏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创新及有效的运行模式。本文基于四象脾土四时六气和五脏的认识与实践基础上,提炼并形成了四象脾土和五脏治未病模式,涵盖了"四象脾土四时和五脏治未病理论构建"等八个方面内涵,该模式在当今国家大力倡导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技术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治未病模式 四象脾土四时五脏治未病理论 治未病 4P健康治未病管理模式 四象脾土膏方
下载PDF
“饮入于胃”原文重读体会
20
作者 周欢欢 葛卫林 +3 位作者 徐萍莉 杜磊 杨学惠 杨国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1904-1906,共3页
津液是中医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和气血并存的重要物质。一旦津液代转化现障碍,则会出现多种疾病。《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 津液是中医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和气血并存的重要物质。一旦津液代转化现障碍,则会出现多种疾病。《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论述津液在体内的消化吸收及转化输布过程。后世医家所论之痰、饮、水、湿,大都从此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调水道 经脉别论 脾气散精 水精四布 四时五脏阴阳 消化吸收 津液 多种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