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农书《四民月令》的时间秩序、知识书写与社会建构
1
作者 李莎莎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19,共7页
从书籍史和知识社会史的角度,分析《四民月令》的成书环境,探讨《四民月令》中“四民”的真正意涵与指向,阐述《四民月令》在农业知识书写中的农时秩序与内容特征,总结《四民月令》通过规范农事活动秩序建构社会秩序的路径。
关键词 四民月令》 月令体农书 知识书写 农时 社会构建
下载PDF
明代日用类书《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武备门”概览
2
作者 杨强 《少林与太极》 2023年第1期69-72,共4页
明代万历(1573-1620)、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年间,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生活的丰富,面向大众出版的日用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实用指南,因而逐渐畅销,为后人留下记载明代晚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599年出版的《... 明代万历(1573-1620)、天启(1621-1627)、崇祯(1628-1644)年间,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生活的丰富,面向大众出版的日用类书成为个人日常生活实用指南,因而逐渐畅销,为后人留下记载明代晚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599年出版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又名《类聚三台万用正宗》,现藏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东京大学 日用类书 个人日常生活 四民 百科全书 正宗 明代晚期 面向大众
下载PDF
从“四民分业”到“四民不分”--唐宋时期的职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3
作者 曾育荣 柯桂林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5-90,共16页
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复苏和不断繁荣的进程中,伴随工商入仕禁令、中古自耕农超经济强制等职业壁垒的动摇和破除,科举向社会各阶层的逐步开放,受求取功名与获取财富的双重目标的激励,以农、工、商追逐仕进与农转向工、商为显著特征的职业... 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复苏和不断繁荣的进程中,伴随工商入仕禁令、中古自耕农超经济强制等职业壁垒的动摇和破除,科举向社会各阶层的逐步开放,受求取功名与获取财富的双重目标的激励,以农、工、商追逐仕进与农转向工、商为显著特征的职业流动,以及士、农、工、商的各业兼营,促成了官僚、地主、商人的三位一体化和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职业之间转换互通、对流兼容的渐趋频繁并日臻常态化,使得汉晋以降职业领域中的封闭僵化状态被开放灵活的格局取而代之,“四民分业”完成了向“四民不分”的转变。而不断加剧的职业流动,又缔造出官僚队伍以“寒人为中坚”、职业分工由“四民”衍化为“六民”、职业层级差别淡化的新型职业结构,社会结构一定程度上因此而呈现出开放化、平民化、平等化的色彩,中国传统社会后期的基本样式得以在此基础上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流动 社会结构 商品经济 四民分业 四民不分
下载PDF
《四民月令》农业教育思想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景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7-180,共4页
对东汉崔寔 《四民月令》的农业教育思想进行探究 ,论述了崔寔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思想 ,特别是其关于广义的农业教育、庄园与家政管理教育、本富教育、家庭理财与济贫救困教育、农隙蒙训教育等内容。该书对指导农业生产和改... 对东汉崔寔 《四民月令》的农业教育思想进行探究 ,论述了崔寔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方面的重要思想 ,特别是其关于广义的农业教育、庄园与家政管理教育、本富教育、家庭理财与济贫救困教育、农隙蒙训教育等内容。该书对指导农业生产和改善农业经营管理 ,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民月令》 农业教育思想 崔Shi 农业教育史 农业教育
下载PDF
近代军人社群崛起与传统“四民”结构的整合──以晚清社会变迁为视点 被引量:3
5
作者 熊志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2-96,共5页
关键词 近代军人 晚清社会 士农工商 梁启超 “兵” 近代中国 社会秩序 四民 五位一体 社会转型
下载PDF
职业分层·伦理分殊·秩序构建——论先秦儒家“四民”说的政治伦理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继红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74,共6页
先秦儒家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 先秦儒家所谓"四民"即"士"、"农"、"工"、"商"之职业分工,四者之间的序列层次表征了一种以等级为特征的政治秩序模式。先秦儒家以"四民"职分之等级分殊作为这种秩序模式的内在价值支撑,这就使"四民"说具有了浓重的政治伦理意蕴。"四民"之伦理分殊中隐含了一条共同的伦理义务:"尽分守职",对这一伦理义务的认同与遵奉不但可以使"四民"之伦理殊分殊得以强化,更可进一步对政治秩序构建达成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四民 政治伦理 职业分层 伦理分殊秩序构建
下载PDF
明隆庆刊《珰溪金氏族谱》所见徽州人的四民观 被引量:2
7
作者 阿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6-443,共8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商人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将王阳明的"新四民论"与徽州人的商业伦理结合起来,将徽州商人看成是实践"新四民论"的典范。他们征引了大量的有关徽商的语录与言行来佐证"新四民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徽州商人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者将王阳明的"新四民论"与徽州人的商业伦理结合起来,将徽州商人看成是实践"新四民论"的典范。他们征引了大量的有关徽商的语录与言行来佐证"新四民论"与徽州商人的关系。然而,深入发掘宋元明时代徽州商人的资料就可以发现,徽州人通过商业来积累财富,有了财富又开始重视教育,最终子孙又以宦业而显于乡里,这是北宋以来无数徽州人孜孜以求的成功之道。可以说,"崇士重商"是徽州人一直以来的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珰溪金氏 四民
下载PDF
明中叶以来“士农工商”四民观的演化——明清恤商厚商思潮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学文 《天中学刊》 2011年第2期108-111,共4页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士农工商四民 异业同道 治生 儒贾相混 恤商厚商 工商皆本
下载PDF
《四民月令》中农业商品交易研究三题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楠 《农业考古》 2019年第4期51-58,共8页
《四民月令》中“收薪炭”“收弊絮”“收布帛”和“收缣縳”的“收”不是传统理解中的购买,而是农庄收取自身的生产成果和旧物。将《四民月令》和传统《月令》类文献中的商品交易对比可知,崔寔的农业商品交易立足于民间和现实需求,二... 《四民月令》中“收薪炭”“收弊絮”“收布帛”和“收缣縳”的“收”不是传统理解中的购买,而是农庄收取自身的生产成果和旧物。将《四民月令》和传统《月令》类文献中的商品交易对比可知,崔寔的农业商品交易立足于民间和现实需求,二者在立场、目的和指导思想上大相径庭。崔寔在《四民月令》农业商品交易中体现的逐利思想与其在《政论》中的爱农思想存在一定的矛盾,反映出在东汉后期混乱的局势下,崔寔本人和其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在国与家问题上的矛盾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崔寔 四民月令》 农业商品交易
下载PDF
汉代因时耕作研究——以《四民月令》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包艳杰 《农业考古》 2016年第1期153-158,共6页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着该系统的稳定。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所凭借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方法,在达到生态、经济及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方面,无疑是极其有益的。这种经验和方法,以口耳相传(谚语)或者农书的形式,...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着该系统的稳定。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所凭借的经验知识和操作方法,在达到生态、经济及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方面,无疑是极其有益的。这种经验和方法,以口耳相传(谚语)或者农书的形式,在传统社会代代相传并得以留存。《四民月令》记录了汉代华北平原丰富的物候信息,为农民从事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农事活动提供了具体指导;所倡导的因时耕作思想和方法,有效地达到了改善土壤结构、防旱保墒、保持土壤肥力、促使作物增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因时耕作 四民月令》
下载PDF
张作霖吴佩孚与“四民主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吉奎 《同舟共进》 2007年第3期51-52,共2页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随后冯自由将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至今已经过去一个世纪。然有明确指出三民主义之不足并阐明为何不足者,难免使人感到意外,这样做的,非皓首穷经的...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随后冯自由将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至今已经过去一个世纪。然有明确指出三民主义之不足并阐明为何不足者,难免使人感到意外,这样做的,非皓首穷经的学者或理论家,而是分别出身于土匪与秀才的张作霖与吴佩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佩孚 孙中山 张作霖 主义 四民 族主义 汪精卫 合作 军人
下载PDF
从《原道》到《论变盐法事宜状》——试析韩愈“四民并重、各得其所”的社会经济思想
12
作者 李菁 李芊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9-12,共4页
文章从韩愈《原道》一文中设计的儒家理想社会模式及其君臣民相生养观、四民并重尽职守分观出发,对其《送许郢州序》、《论变盐法事宜状》等文章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分析其中所见之韩愈对农、商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 文章从韩愈《原道》一文中设计的儒家理想社会模式及其君臣民相生养观、四民并重尽职守分观出发,对其《送许郢州序》、《论变盐法事宜状》等文章中所体现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主要分析其中所见之韩愈对农、商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从中可以看到韩愈一以贯之的社会经济思想,即四民并重、各得其所,各致其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道》 《论变盐法事宜状》 四民并重 各得其所
下载PDF
日本儒学家荻生徂徕“四民”思想浅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芳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1年第6期212-213,共2页
荻生徂徕的思想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当代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徂徕学"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以古文辞的方法论批判朱子学的性理学说,极大地推动了儒学思想的传播。其"‘四民’皆‘役人... 荻生徂徕的思想涉及范围很广,包括文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对当代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徂徕学"站在客观主义的立场,以古文辞的方法论批判朱子学的性理学说,极大地推动了儒学思想的传播。其"‘四民’皆‘役人’"思想学说积极肯定了庶民的存在价值,对当时的民众思想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生徂徕 儒学 四民 町人
下载PDF
四民社会的解体与茅盾的“农村三部曲”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维斯 《励耘学刊》 2021年第2期314-326,428,共14页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以“农”的视角呈现了士农工商构成的四民社会在中国被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解体的生存样态。茅盾并未像同时期的左翼作家那样将“士”“商”作为“农”“工”的对立面,而是展现了士农工商共同面对外部势力冲击和内... 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以“农”的视角呈现了士农工商构成的四民社会在中国被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解体的生存样态。茅盾并未像同时期的左翼作家那样将“士”“商”作为“农”“工”的对立面,而是展现了士农工商共同面对外部势力冲击和内部秩序消亡的社会现实。茅盾还将原本只局限于精英阶层的代际冲突书写下沉至农民家庭,塑造了老通宝和多多头这样一对之后被中国当代文学农村题材小说广泛借鉴的父子形象。茅盾的“农村三部曲”一改将乡土作为文化隐喻或政治场域的叙事模式,把乡村当作一种带有世俗日常色彩的实体性存在加以表现,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农村生活书写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民社会 茅盾 农村三部曲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建设及其族际整合功能——以遵义市“四民社区”的创建为例
15
作者 陈华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42-47,共6页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性日益扩大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差异性日益突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整合社区居民的差异性,弥合社会分歧,消除社会冲突。在一个多民族社区,社区建设可以使各民族居民凝聚于... 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性日益扩大的同时,社区居民的差异性日益突出,社会冲突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社区建设,可以整合社区居民的差异性,弥合社会分歧,消除社会冲突。在一个多民族社区,社区建设可以使各民族居民凝聚于社区,形成共同的社区认同,产生社区归属感和安全感。遵义市"四民社区"的创建,通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区居民的公共参与,以公共交往促进了族际交往、以居民身份整合了民族身份、以公民意识整合了民族意识、以社区认同整合了民族认同。"四民社区"的创建,是多民族地区族际整合的有益探索,也可以为我国其他多民族地区的族际整合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社区建设 四民社区” 公共服务 公共参与 族际整合
下载PDF
从《柳文指要》看章士钊的“四民”合作思想
16
作者 郭华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7-114,共8页
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柳宗元的文集和章士钊的《柳文指要》等文献入手,并结合章士钊撰写此书的历史背景,分析了章士钊的"四民"合作思想的基本含义、历史渊源以及现实成因。《柳文指要》是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 文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从柳宗元的文集和章士钊的《柳文指要》等文献入手,并结合章士钊撰写此书的历史背景,分析了章士钊的"四民"合作思想的基本含义、历史渊源以及现实成因。《柳文指要》是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研究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学术专著。章士钊在书中指出,针对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各行业隔绝的现象,柳宗元提出了士农工商"四民"合作的思想,并将之作为解决中国古代社会的农商矛盾、贫富对立的有效办法。章士钊将柳宗元的"四民"合作思想与当时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认为后者正是实现柳宗元"四民"合作理想的途径,"上山下乡"运动是打破历史上士农隔绝的好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士钊 《柳文指要》 士农工商 四民”合作
下载PDF
“四民社区”分析:一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的探究
17
作者 李航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6年第8期3-5,共3页
"四民社区"是贵州省遵义市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颇具特色的一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四民社区"的内涵、演变历程、发展必然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本质上讲,"四民社区"模式的智慧... "四民社区"是贵州省遵义市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颇具特色的一种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四民社区"的内涵、演变历程、发展必然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从本质上讲,"四民社区"模式的智慧源泉在于群众的首创,推动实施在于党和政府的领导,"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其特色。从学术上探究这一创新型城市社区建设模式,其目的在于为中国其它地域的城市社区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民社区 城市社区 建设模式 国家-市场-社会
下载PDF
“无兵文化”与“新四民”观的历史考量
18
作者 熊志勇 高钟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2 0世纪 4 0年代“战国策派”著名人士雷海宗曾以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边缘角色而提出“无兵文化”说。然而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显著表象却是“兵”的角色崛起 ,军人群体进踞社会中坚 ,势必改变传统的四民结构 ,亦对社会文化转型产... 2 0世纪 4 0年代“战国策派”著名人士雷海宗曾以兵在中国传统社会的边缘角色而提出“无兵文化”说。然而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一个显著表象却是“兵”的角色崛起 ,军人群体进踞社会中坚 ,势必改变传统的四民结构 ,亦对社会文化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严复审视近代社会转型而倡言以兵为首的“新四民”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兵文化 社会变迁 “新四民
下载PDF
徽商四民观探微
19
作者 赵懿梅 《黄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8-51,共4页
中国传统的四民观起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即将民众按士、农、工、商四大社会职业来划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带有强烈的等级性、阶级性的传统四民观才真正确立。士为尊,而农则为立国之根本,商人则位于社会的最底层... 中国传统的四民观起于春秋时期的管仲,即将民众按士、农、工、商四大社会职业来划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带有强烈的等级性、阶级性的传统四民观才真正确立。士为尊,而农则为立国之根本,商人则位于社会的最底层。面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四民观带来的心理压力,徽商将治生纳入传统的价值体系,对商农关系、士商关系进行改造,确立了新的"四民"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商 四民 本末观 贾儒观
下载PDF
试析李提摩太的“四民说”
20
作者 李晓兰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94-97,112,共5页
李提摩太的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四民说",介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民说"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维新志士,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蓝本。... 李提摩太的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四民说",介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民说"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维新志士,成为变法维新运动的蓝本。"四民说"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戊戌维新变法运动的进程,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提摩太 新政策 四民 近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