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传热面积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飞 陈光明 王剑锋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不可逆的四热源四温度位吸收式制冷机模型,研究其最佳制冷率,性能系数和传热面积之间的优化关系,并进行了讨论,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新结论;可以为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优化设计和最佳运行工况的选择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吸收式制冷机 传热面积优化 四热源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经济性能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应用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模型 ,分析吸收式制冷机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热经济性能。在牛顿传热定律下 ,导出了循环的最佳热经济性目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和最大热经济性目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与比制冷率 ;通过数值算例 ,... 应用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模型 ,分析吸收式制冷机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热经济性能。在牛顿传热定律下 ,导出了循环的最佳热经济性目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和最大热经济性目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与比制冷率 ;通过数值算例 ,得出循环参数对循环的热经济性目标、制冷系数和比制冷率的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制冷循环 热经济性 制冷系数 比制冷率 吸收式制冷机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施哲强 陈金灿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8-64,共7页
应用四热源内可逆循环模型研究吸收式制冷机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性能。导出循环的单位面积制冷负载和制冷系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由此讨论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 ,从而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新结果。进而引进不可逆因子 ,用于分析工质内不可... 应用四热源内可逆循环模型研究吸收式制冷机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性能。导出循环的单位面积制冷负载和制冷系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由此讨论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 ,从而得到一些有意义的新结果。进而引进不可逆因子 ,用于分析工质内不可逆性的影响 ,使结果更接近于实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制冷机 不可逆四热源循环 制冷负载 制冷系数 优化分析 吸收式制冷系统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生态学最优性能 被引量:4
4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 ,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 ,导出了线性 (牛顿 )传热定律下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泵热系数、泵热率和熵产率以及最大泵热率...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 ,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 ,导出了线性 (牛顿 )传热定律下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泵热系数、泵热率和熵产率以及最大泵热率时的生态学目标和熵产率。通过数值算例分析得到了吸收式热变换器的生态学优化准则。计算发现 ,与最大泵热率目标相比 ,最大生态学目标牺牲了 2 7.3%的泵热率 ,使循环熵产率降低了 77.0 % ,泵热系数增加了 55.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 生态学准则 泵热率 泵热系数 熵产率 传热定律
下载PDF
线性唯象传热定律下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最优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彤 陈林根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6-865,共10页
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传热服从线性唯象定律的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 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传热服从线性唯象定律的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冷率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给出了最佳换热面积,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设计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四热源制冷循环 热漏 内不可逆性 制冷系数 制冷率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的基本优化关系及其性能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54-358,共5页
应用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化器循环模型,分析热变换器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基本性能。导出了牛顿传热定律下循环的比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以及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由此讨论了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 应用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化器循环模型,分析热变换器受传热不可逆性影响时的基本性能。导出了牛顿传热定律下循环的比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以及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由此讨论了循环的各种优化性能,并通过数值算例,得出循环参数对循环特性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对实际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 有限时间热力学 比泵热率 泵热系数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生态学最优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2-505,共4页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泵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分析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的生态学最优性能,导出了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和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热泵泵热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分析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的生态学最优性能,导出了生态学目标与泵热系数的优化关系和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泵热系数、泵热率和熵产率,确定了循环主要参数的生态学优化选择范围。数值算例分析了泵热率目标和生态学目标的相互关系,计算表明生态学准则对吸收式热泵优化设计是一种具有长期效应的可选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热泵 生态学准则 泵热率 泵热系数 熵产率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生态学最优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陶桂生 陈林根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934-938,共5页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中的生态学准则,分析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生态学最优性能。导出了生态学目标与制冷系数的优化关系和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 基于能量分析的观点,建立了反映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制冷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中的生态学准则,分析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生态学最优性能。导出了生态学目标与制冷系数的优化关系和最大生态学目标值及其相对应的制冷系数、制冷率和熵产率,确定了循环主要参数的生态学优化选择范围。数值算例分析了制冷率目标和生态学目标的相互关系,计算表明生态学准则对吸收式制冷机优化设计是一种具有长期效应的可选优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 生态学准则 制冷率 制冷系数 熵产率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最优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晓勇 陈林根 孙丰瑞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在恒温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考虑泵热空间向环境的热漏、工质的内部牦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的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在总换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循... 在恒温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性(牛顿)传热定律下考虑泵热空间向环境的热漏、工质的内部牦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的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循环模型。导出了在总换热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泵热率和相应的泵热系数、最大泵热系数和相应的泵热率以及最佳工质工怍温度和最佳换热面积分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四热源吸收式热变换器 循环模型 最优性能 不可逆
下载PDF
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对四热源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彤 陈林根 孙丰瑞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94-101,共8页
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 在恒温热源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考虑环境热源到制冷空间的热漏、工质的内部耗散以及工质与外部热源间的热阻损失,建立不可逆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模型,导出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最大制冷系数及相应的制冷率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给出了最佳换热面积,并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循环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对实际吸收式制冷机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阻 热漏 内不可逆性 四热源制冷循环 有限时间热力学 吸收式制冷机
下载PDF
关于四热源循环的一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2
11
作者 严子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54,共4页
按热力学理论 ,四热源循环不如相应的三热源循环 ,而用后者取代前者 。
关键词 四热源循环 热源循环 理论分析 热力学理论 制冷循环
下载PDF
内可逆四热源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彤 陈林根 孙丰瑞 《制冷》 2002年第3期1-5,共5页
在恒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 ,考虑传热服从线性唯象定律 ,导出了循环的制冷率和制冷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和最大制冷率及相应的制冷系数 ;并通过数值计算 ,得出循环参数对循环的制冷率、制冷系数的影响。
关键词 内可逆四热源制冷系统 有限时间热力学 吸收式制冷循环 制冷系数 制冷率 性能优化
下载PDF
四热源制冷循环的等效三热源制冷循环 被引量:1
13
作者 严子浚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0-62,共3页
揭示了一个四热源制冷循环等效于一个三热源制冷循环 ,而且还可使四热源制冷循环转化为三热源制冷循环 。
关键词 四热源制冷循环 等效三热源制冷循环 制冷效果 热力学理论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经济优化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惠山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31,共6页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基于利润率为目标函数,对牛顿传热规律下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优化分析,导出制冷机的经济优化性能,揭示了其与生态学优化性能的内在联系。所得结论可为四热源制冷机的优化设计和最佳工况选择等提供些新理论依据。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 [火用]经济优化性能 生态学优化性能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的最优性能
15
作者 李忠建 郑茂余 王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为从热力学角度获得吸收式制冷机更为有用的性能上界,建立其四热源循环模型.该模型将吸收式制冷机视为一个由不可逆卡诺热机驱动的不可逆卡诺制冷机的联合循环系统,考虑热阻及工质内部耗散的不可逆性.运用优化理论,推导出:制冷量与性能... 为从热力学角度获得吸收式制冷机更为有用的性能上界,建立其四热源循环模型.该模型将吸收式制冷机视为一个由不可逆卡诺热机驱动的不可逆卡诺制冷机的联合循环系统,考虑热阻及工质内部耗散的不可逆性.运用优化理论,推导出:制冷量与性能系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总热导率在各换热器间的最优分配关系;最大制冷量及相应性能系数的一般表达式.与三热源制冷循环模型相比,四热源制冷循环模型更接近于实际的吸收式制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基本优化关系 最优热导率分配关系 最大制冷量
下载PDF
基于相对不可逆度的四热源冷机热力学模型
16
作者 竟峰 张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06-1510,共5页
基于热力学原理提出了相对不可逆度的概念用于描述系统内部的不可逆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系统内不可逆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进行了具体的数值算例分析,并与传统的四热源吸收式制冷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熵产 相对不可逆度 四热源制冷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子浚 《制冷》 2004年第3期1-4,共4页
研究传热遵从线性唯象律的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 ,导出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和最大制冷率及其相应的制冷系数。揭示了四热源制冷循环等效于一个三热源制冷循环 ,而且还可使四热源制冷循环转化为一个三热源制冷循环而获得更优的... 研究传热遵从线性唯象律的不可逆四热源制冷循环的优化性能 ,导出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和最大制冷率及其相应的制冷系数。揭示了四热源制冷循环等效于一个三热源制冷循环 ,而且还可使四热源制冷循环转化为一个三热源制冷循环而获得更优的制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四热源制冷循环 热源制冷循环 优化性能
下载PDF
不可逆四热源制冷机的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
18
作者 马迎秋 李忠建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四热源制冷机是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学抽象,是一类重要的制冷机。基于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所推导的不可逆四热源制冷机的最大制冷量及相应性能系数的一般表达式,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热源温度和内不可逆性... 四热源制冷机是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学抽象,是一类重要的制冷机。基于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所推导的不可逆四热源制冷机的最大制冷量及相应性能系数的一般表达式,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热源温度和内不可逆性因子是影响最大制冷量及其相应性能系数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四热源制冷机 有限时间热力学 最大制冷量 性能系数 数值研究
下载PDF
高炉余能余热驱动的内可逆闭式布雷顿热电冷联产装置火用经济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辉君 陈林根 孙丰瑞 《节能》 2013年第2期18-24,2,共7页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研究恒温热源条件下由一个内可逆闭式布雷顿热机循环和一个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高炉余能余热驱动的热电冷联产装置的火用经济性能,导出热电冷联产装置的利润率和火用效率与压气机压比的关系。利用数...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研究恒温热源条件下由一个内可逆闭式布雷顿热机循环和一个内可逆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组成的高炉余能余热驱动的热电冷联产装置的火用经济性能,导出热电冷联产装置的利润率和火用效率与压气机压比的关系。利用数值计算,分析热电比和吸收式制冷循环总放热量在吸收器和冷凝器之间的分配率对利润率与火用效率关系的影响,并研究联产装置各种参数对最大利润率及相应火用效率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布雷顿循环 四热源吸收式制冷循环 热电冷联产装置 [火用]经济性能 利润率 [火用]效率
下载PDF
Geothermal data analysis at the high-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area in Western Sichuan 被引量:17
20
作者 ZHANG Jian LI WuYang +4 位作者 TANG XianChun TIAN Jiao WANG YingChun GUO Qi PANG ZhongHe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507-1521,共15页
The western Sichuan hydrothermal area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eastern syntaxi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hich is also the eastern end of the Mediterranean-Himalayan geothermal activity zone. ... The western Sichuan hydrothermal area is located 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he eastern syntaxi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which is also the eastern end of the Mediterranean-Himalayan geothermal activity zone. There are 248 warm or hot springs in this area, and 11 have temperatures beyond the local boiling temperature. Most of these hot spring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Jinshajiang, Dege-Xiangcheng, Ganzi-Litang, and Xianshuihe faults, forming a NW-SE hydrothermal belt. A geothermal analysis of this high-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area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ep geodynamic process of the eastern syntaxis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 addition, this study offers an a priori view to utilize geothermal resources, which is important in both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We use gravity, magnetic, seismic, and helium isotope data to analyze the crust-mantle heat flow ratio and deep geotherm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kground terrestrial heat flow descends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The crustal heat ratio is not more than 60%. The high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active is related to crustal dynamics processes. Along the Batang-Litang-Kangding line, the Moho depth increases eastward,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changing Qc/Qm(crustal/mantle heat flow) ratio trend. The geoid in the hydrothermal zone is 4–6 km higher than the surroundings, forming a local "platform". The NW-SE striking local tensile stress zone and uplift structure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crust corresponds with the surface hydrothermal active zone. There is an average Curie Point Depth(CPD) of 19.5–22.5 km in Batang, Litang, and Kangding. The local shear-wave(S-wave) velocity is relatively low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The S-wave shows a low velocity trap(Vs<3.2 km s.1) at 15–30 km, which is considered a high-temperature partial melting magma, the crustal source of the hydrothermal active zone. We conclude that the hydrothermal system in this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Batang-type and Kangding-type, both of which rely on a crustal heating cycle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 and surface water along the fracture zone. The heat is derived from the middle and lower crust: groundwater penetrates the deep faults bringing geothermal energy back to the surface and forming high-temperature sp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Sichuan Plateau Fracture zone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 Deep thermal structure Heat flow esti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