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端七情说中的道德原则先在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雅 刘明山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46,共5页
孟子"四端"说为儒家"仁"学和"性善"说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基础。朱熹对四端的发挥,以及理气、动静、发与未发等论证为道德提供了一种宇宙论、本体论和形而上的理论支撑。所以朱子尊德性和道问学并重,... 孟子"四端"说为儒家"仁"学和"性善"说提供了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基础。朱熹对四端的发挥,以及理气、动静、发与未发等论证为道德提供了一种宇宙论、本体论和形而上的理论支撑。所以朱子尊德性和道问学并重,理本却绝不贱气。号称"海东朱子"的韩国儒学大师李退溪,将朱子学中理的方面加以发展,强调理的绝对优先性,存养道德,压制情欲,形成的性理学其实更近于二程;而与其并称"理学双璧"的栗谷的性情论与朱子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 韩国儒学大师李退溪 性理学 道德哲学
下载PDF
朱子心性论对退溪四端七情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仪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1-4,共4页
关键词 四端七情 心性论 退溪 《朱子语类》 道心人心 道心与人心 道德 道德理性 自然 “太极”
下载PDF
关于韩国儒学三大论争关联性之思考——以四端七情论争、未发论争、心说论争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邢丽菊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137-155,共19页
朱子学自13世纪中期传入朝鲜半岛后,经过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为朝鲜时期的性理学。四端七情论争、未发论争和心说论争作为朝鲜儒学思想史上的三大论争,在心性论方面对朱子学进行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发展。四端七情论主要从理... 朱子学自13世纪中期传入朝鲜半岛后,经过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为朝鲜时期的性理学。四端七情论争、未发论争和心说论争作为朝鲜儒学思想史上的三大论争,在心性论方面对朱子学进行了更加深入和细致的发展。四端七情论主要从理气论上考察了"情"的善恶性,退溪从"分"的逻辑上提出了"理气互发说",认为四端是"理发而气乘之",七情是"气发而理乘之"。栗谷则在"合"的逻辑上提出了"气发理乘一途说"。未发论争中,巍岩主张把心分为"本然之心"与"气质之心",并提出"心性一致",力图阐明心与性在价值论上的一致性。心说论争中,寒洲主张"心即理",并提出"从其主而言"和"从其资而言"以确保自己理论的正当性。三者的共同点是都采用了"分别而言之"的思维逻辑,目的就是确保纯粹至善的绝对价值在形而下的现实实践中也能够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论争 未发论争 心说论争 对立 统合
下载PDF
朝鲜时期“四端七情”之辩述论
4
作者 王元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7-173,共7页
"四端七情"之辩是朝鲜时期学术史上的大事。朝鲜大儒李滉与奇大升、成浑与李珥先后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辩,从学术争鸣进而影响到朝堂政治,对朝鲜王朝中后期的学术发展影响至深。引发这一时期学术辩论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 "四端七情"之辩是朝鲜时期学术史上的大事。朝鲜大儒李滉与奇大升、成浑与李珥先后就此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辩,从学术争鸣进而影响到朝堂政治,对朝鲜王朝中后期的学术发展影响至深。引发这一时期学术辩论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部条件的刺激,亦有学术内在理路发展的必然。论辩过程中,参辩各方对于朱子学的有关论点进行了激烈争辩,并就某些问题取得了共识,从而使得朱子学的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完善,促进了其在朝鲜半岛的繁荣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时期 四端七情 辩论
下载PDF
退溪与奇明彦四端七情之辩及其意义
5
作者 金仁权 《东疆学刊》 2007年第3期70-74,共5页
退溪关于理与气,四端七情,心统性情之说的发展和完善,几乎都是通过与奇明彦的"四端七情之辩"实现的,退溪提出的"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的理气互发论的命题,开启了朝鲜性理学心性论的争端。"四端... 退溪关于理与气,四端七情,心统性情之说的发展和完善,几乎都是通过与奇明彦的"四端七情之辩"实现的,退溪提出的"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的理气互发论的命题,开启了朝鲜性理学心性论的争端。"四端七情之辩"是李退溪哲学全面走向成熟并形成自己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以四端七情之辩为起点,朝鲜的性理学走上了以心性学为中心的具有朝鲜性理学特点的哲学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溪 四端七情 理气
下载PDF
四端七情之辨:从王夫之哲学的视域看
6
作者 谷继明 《哲学评论》 2022年第2期145-161,共17页
四端七情之辨曾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韩国儒学辩论此问题最激烈。而就中国宋明理学的发展而言,也出现过相关的反思,王夫之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此问题的思考有一个过程,在《尚书引义》的时期,他还囿于朱子学的说法,以“心统性情”解释四... 四端七情之辨曾是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韩国儒学辩论此问题最激烈。而就中国宋明理学的发展而言,也出现过相关的反思,王夫之就是其中之一。他对此问题的思考有一个过程,在《尚书引义》的时期,他还囿于朱子学的说法,以“心统性情”解释四端七情、人心道心,亦即四端是道心之情,七情是人心之情。及至重订《读四书大全说》之时,他又以孟子的四端之“心”为介于性、情之间的存在,并偏于性。通过区分,四端之心严格地与性理相一致;而七情即情,在与外物相交感时有可能陷入恶。四端之心既严格地与性理一致,就能保持其纯善无恶;而它又因与情、人心皆落在气上,故能直接对七情产生节制的作用,因此“性其情”的工夫便有了落实处。这种解释与韩国性理学相比有不同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 王夫之 道德哲学 人心道心
下载PDF
论同春堂的四端七情说
7
作者 洪军 《韩国研究论丛》 2008年第1期406-423,共18页
"四端七情"之辩是朝鲜朝性理学的中心论题之一,它所关注的四七理气之"发"和性情之辩等问题,在朱子学乃至在新儒学中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春堂四端七情理论的主要特色在于,其对退溪与栗谷四七说之异同的详细论述... "四端七情"之辩是朝鲜朝性理学的中心论题之一,它所关注的四七理气之"发"和性情之辩等问题,在朱子学乃至在新儒学中皆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同春堂四端七情理论的主要特色在于,其对退溪与栗谷四七说之异同的详细论述。同春堂在指出退溪说的错误的同时,对栗谷的"气发而理乘之"说表现出相当的推崇。尽管他在理气概念的界定和理气关系的理解上有折中退溪与栗谷的倾向,但是从他的四七理气论中还是可以看出其作为主气论学者的为学性格。本文拟以朱熹、栗谷与宋浚吉(1606—1672,字明甫,号同春堂)思想比较的视角,对其四七说进行简要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 四端七情 人心道心
下载PDF
再辩“四端七情”理气论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君平 《东疆学刊》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李退溪在总体上继承朱子理论的同时,以“理气”论“四端七情”,提出了“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把“四端七情”问题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终极意义上着重论证了四端与七情的差异,其思想本旨在于对“理”的透彻理解和充分的实践。退溪对... 李退溪在总体上继承朱子理论的同时,以“理气”论“四端七情”,提出了“四端七情理气互发说”,把“四端七情”问题提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在终极意义上着重论证了四端与七情的差异,其思想本旨在于对“理”的透彻理解和充分的实践。退溪对“理”的穷究,是为了要凸显人道德的主体性,希望通过道德主体的自觉操持,实现万物存有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 理气论 理气互发 道德主体 李退溪 “理” 本体论 朱子 实践
下载PDF
四端之纯善与七情之无有不善——李退溪四端七情论中的“两情二善”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致亿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21-26,共6页
分析了退溪在四端七情分理气说中主张的"四端纯善""七情无有不善",并探讨了这两种情和两个善是否具有妥当性。第一,四端超越个体的层面,完全与天理一致,因而可以称为"纯善"。纯善之四端如果受到气质作用... 分析了退溪在四端七情分理气说中主张的"四端纯善""七情无有不善",并探讨了这两种情和两个善是否具有妥当性。第一,四端超越个体的层面,完全与天理一致,因而可以称为"纯善"。纯善之四端如果受到气质作用的影响也会出现错误,但并不直接成为"恶",而仅成为"不善"。第二,七情作为个体层面的感情,虽与纯善之四端不同,但中节时可视为"善"的感情。但又因为七情是个体层面的感情,所以当不能达到中节,出现过或不及时,便不能止于善,而发展成为"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溪 高峰 四端七情 纯善
下载PDF
李玄逸的四端七情论
10
作者 李明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3,共9页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 在朝鲜中期的"四端七情之辩"中,李退溪与李栗谷之间虽未直接交锋,但他们对于"四端七情"的不同看法却分别为后世儒者所继承,而形成所谓"主理派"(岭南学派)与"主气派"(畿湖学派)之对垒。李玄逸是所谓的"主理学者",在"四端七情"的问题上继承退溪的观点。他撰有《栗谷李氏论四端七情辨》。李玄逸的辩驳文字,当中显现三重混淆:首先,他并未意识到,朱子以其理气二分、心性情三分的性理学架构来诠释孟子的"四端"说,其实偏离了孟子的基本观点。其次,他未意识到,在理气论及"四端七情"方面,李退溪的观点已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反倒是李栗谷更忠于朱子的观点。最后,他也未意识到,当李退溪的观点逸出了朱子的性理学架构时,李退溪反而比李栗谷更接近孟子的基本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玄逸 李退溪 李栗谷 四端七情之辩
原文传递
李退溪与奇高峰关于四端七情的论辩
11
作者 罗安宪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07,共6页
关于四端七情,中国儒学很少将其联系起来,亦很少探究其间之关系。而此一问题,则是朝鲜儒学一重要问题。如果说,程朱心性论的特点是将性与理气联系起来,以理气解说性,从而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别,那么,退溪心性论的特点则是进一步将... 关于四端七情,中国儒学很少将其联系起来,亦很少探究其间之关系。而此一问题,则是朝鲜儒学一重要问题。如果说,程朱心性论的特点是将性与理气联系起来,以理气解说性,从而有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分别,那么,退溪心性论的特点则是进一步将情与理气联系起来,以理气来解说情,从而对"四端"与"七情"做出区分。朱子虽将四端七情与理气联系起来,但以理气详解四端七情,实得益于退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理气 四端七情
原文传递
浅谈栗谷的四端七情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源姬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4-83,128,共10页
关于“四端七情”的问题在中国儒学尤其是朱熹哲学的心性论方面占有核心的位置 ,但并没有被朱熹以后的性理学者们继续关注 ,却得到韩国朝鲜王朝 ( 1 392— 1 91 0年 )的性理学者们的吸收及发挥。退溪与栗谷并称为韩国性理学的双璧 ,虽... 关于“四端七情”的问题在中国儒学尤其是朱熹哲学的心性论方面占有核心的位置 ,但并没有被朱熹以后的性理学者们继续关注 ,却得到韩国朝鲜王朝 ( 1 392— 1 91 0年 )的性理学者们的吸收及发挥。退溪与栗谷并称为韩国性理学的双璧 ,虽然他们都受到朱熹哲学的影响 ,不过在朱熹哲学的基础之上两位学者都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栗谷的“四端七情说”在理气之妙、理通气局、气发理乘等理气论的基础上发挥了朱子学 ,他反对退溪理气互发的观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七情 朱熹 李栗谷 李退溪
原文传递
程复心的《四书章图》与四端七情说的源流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炳郁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2,共7页
元朝婺源学者程复心的《四书章图》是由《四书章图隐括总要》和《四书章图纂释》两大部分构成的,而在韩国《四书章图隐括总要》的单行本以《四书章图》的名称流传。其中四端、七情问题的讨论,形成了韩国儒学的最大论辩。其书在中国编写... 元朝婺源学者程复心的《四书章图》是由《四书章图隐括总要》和《四书章图纂释》两大部分构成的,而在韩国《四书章图隐括总要》的单行本以《四书章图》的名称流传。其中四端、七情问题的讨论,形成了韩国儒学的最大论辩。其书在中国编写《四库全书》之前已经失传,在韩国也早已佚失。直至最近,其唯一现存本问世,一些中韩学者开始研究。本文在既往的研究基础上先对林隐的生平和学脉作一些补充,然后对四端、七情的源流问题做简单的介绍,最后说明程复心四端七情说的深层含义及其对退溪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复心 书章图 四端七情 退溪
原文传递
李退溪的“四端七情”说与孟子、朱熹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中英 伍至学 《学术月刊》 1988年第1期42-47,共6页
李退溪(1501-1570),朝鲜卓越的理学家,朱熹理气哲学的追随者及倡导者.他开展了孟子的“德之四端说”,以其为理之发用,因此乃是纯然善的;然而,程颐、朱熹言“人之七情”是气之发用,可善可恶.虽然退溪肯认气随理发与理随气发,但是无论在... 李退溪(1501-1570),朝鲜卓越的理学家,朱熹理气哲学的追随者及倡导者.他开展了孟子的“德之四端说”,以其为理之发用,因此乃是纯然善的;然而,程颐、朱熹言“人之七情”是气之发用,可善可恶.虽然退溪肯认气随理发与理随气发,但是无论在那一方面,他都坚持其观点反对奇高峰的批评.奇高峰认为,人之四端七情皆导自人之理气合一的本性,同时为理气所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四端七情 李退溪 理气二分 朱熹思想 论证 本性 区分 理学家 观点
原文传递
论高峰、退溪“四端”“七情”之辩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长林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57-65,共9页
关键词 四端七情 气质之性 退溪 本然之性 天地之性 《朱子语类》 本体 形气 天命图
原文传递
韩国朱子学新论——以李退溪与李栗谷的理发气发说为中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一般认为,韩国理学家李栗谷以"气发理乘"反对李退溪"理发气随",其实在理发、气发的问题上,栗谷的真正思想却与退溪的立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并不都构成矛盾。在本体的层面栗谷认可"理发而气随之",在作用... 一般认为,韩国理学家李栗谷以"气发理乘"反对李退溪"理发气随",其实在理发、气发的问题上,栗谷的真正思想却与退溪的立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并不都构成矛盾。在本体的层面栗谷认可"理发而气随之",在作用的层面他赞成"气发而理乘之"。所以在两人表面矛盾的概念和命题形式下(栗谷批评理发气随),实质上的思想却有一致的地方;而两人命题一致的形式下(栗谷赞成气发理乘),却含有对气发的不同理解。因此,退溪、栗谷思想的异同不能简单根据主张气发或理发的说法来判定,需要根据其文本作细致的思想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朱子学 四端七情 理发气随 气发理乘
下载PDF
从比较视域看韩国儒学研究——脉络化与去脉络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辉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21,共5页
回顾近十五年来的韩国儒学研究,可知一个好的研究者必须在"脉络化"与"去脉络化"的张力当中准确拿捏,以期彰显其研究对象的多个面向。这里所说的脉络是特指经典文本的脉络。相对于历史脉络与社会脉络,经典有其本身... 回顾近十五年来的韩国儒学研究,可知一个好的研究者必须在"脉络化"与"去脉络化"的张力当中准确拿捏,以期彰显其研究对象的多个面向。这里所说的脉络是特指经典文本的脉络。相对于历史脉络与社会脉络,经典有其本身相对的独立脉络,它们是"概念史"的研究对象。进而言之,即使在历史脉络与社会脉络的研究,乃至概念史研究当中,一旦涉及比较的视域时,"去脉络化"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为"比较"需要"抽象",而"抽象"便是"去脉络化"。甚至任何概念的形成都是"抽象"的结果,因而也是"去脉络化"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下可以说,所有的研究方法均同时包含"脉络化"与"去脉络化"两个面向,只是有所偏重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儒学 四端七情 道德 脉络化 去脉络化
下载PDF
朱子学的传人及其对韩国儒学的影响
18
作者 邢丽菊 郑杰 《韩国研究论丛》 CSSCI 2014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中国的朱子学自高丽末期传入韩国以来,便受到新兴知识分子的推崇。这一方面是由于它重视道统并"辟异端"的学问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思想界确实需要一种新兴学问来担当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朝鲜王朝建立后,以朱子学为首的... 中国的朱子学自高丽末期传入韩国以来,便受到新兴知识分子的推崇。这一方面是由于它重视道统并"辟异端"的学问特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思想界确实需要一种新兴学问来担当起时代发展的重任。朝鲜王朝建立后,以朱子学为首的儒学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理念和指导思想,在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花独放",并发展到鼎盛时期。经过朝鲜前期的"四端七情论争"和后期的"湖洛论争"后,朱子学在韩国实现了本土化和民族化的发展,形成朝鲜时期的性理学,特别是在心性论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近现代以来,特别是朝鲜陷入日本殖民统治后,朱子学也遭到了诸多批判,但其关注人的心性发展、重视学问研究等传统一直绵绵延续下来,并深刻影响了韩国社会的发展。儒家文化在当今的韩国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韩国儒学 性理学 四端七情 湖洛论争
下载PDF
李退溪与《朱子书节要》
19
作者 徐远和 《浙江学刊》 1986年第Z1期156-164,共9页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 《朱子书节要》(以下简称《节要》)是朝鲜李朝朱子学大师李退溪(公元1501—1570年)倾注半生精力编纂而成的一部朱熹理学选集。该书刚一问世,朝鲜学者就把它与朱熹选编的《近思录》等量齐观,同视为“四书之阶梯”。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表明了《节要》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在朝鲜理学史上的地位。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通过对李退溪编纂《节要》的宗旨、原则及其所反映的朱子学内容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退溪 朝鲜朱子学 朱熹思想 理学思想 四端七情 气质之性 心性论 天地之性 朱熹理学 天理论
下载PDF
朝鲜李朝实学大家李瀷的经世致用思想
20
作者 衷尔钜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6-23,共8页
曾经在朝鲜李朝学术史上延续二三百年重要流派实学派,在朝鲜朱子学占居支配地位时,他们独树一帜,反对空谈性理、批判当时的社会弊端,主张通过研究实际事物来探究真理,主张社会改革。李瀷是实学派大家,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论析了... 曾经在朝鲜李朝学术史上延续二三百年重要流派实学派,在朝鲜朱子学占居支配地位时,他们独树一帜,反对空谈性理、批判当时的社会弊端,主张通过研究实际事物来探究真理,主张社会改革。李瀷是实学派大家,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论析了他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改革主张以及其具唯物论倾向的自然、科技征验论和气本论,不失为中世纪一位进步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学 民本 农本 征验 气化 形神 四端七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