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价值
1
作者 张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8期172-173,共2页
目的:分析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8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使用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与传统容积扫描进行图像结果的比对。结果:128层CT四... 目的:分析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方面的价值。方法:对28例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患者使用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与与传统容积扫描进行图像结果的比对。结果: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诊断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方面,定位及立体显示的结果要优于传统容积扫描结果,但是在一些细节显示上略显不足。结论:128层CT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的检查结果可以作为脑发育性静脉异常的主要诊断依据,尤其是在诊断脑深部脑发育性静脉异常方面有着显著效果,但在细节显示山略显逊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8层CT 四维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 脑发育性静脉异常
下载PDF
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
作者 刘亚明 赵中男 +3 位作者 黄方慧 刘帅毅 焦岩 吕庆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639-64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LDH病人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观察... 目的 探讨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LDH病人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行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观察组行DSA引导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和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应用红外成像技术检测两组病灶处皮温。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灶处皮温和VAS、ODI、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前ODI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病灶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病灶温度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1个月和治疗3个月,LDH病人病灶处皮温与VAS、ODI、JOA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5、0.502、0.523、0.675、0.659、0.611,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采用DSA引导下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治疗效果良好,且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有效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数字血管 腰椎间盘射频消融术 红外热成像技术 可行性分析
下载PDF
超微血管成像技术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对比研究初探 被引量:9
3
作者 包晶晶 张蕾 +2 位作者 王明月 王言憬 勇强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49-451,47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32例,共34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SMI、DSA诊断颈内动脉...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近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32例,共34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将SMI、DSA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SMI与DSA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35,提示SMI技术诊断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及闭塞结果可靠。结论:SMI技术操作方便、无创、无放射性,可以判断颈内动脉起始段管腔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灵敏度,可以作为诊断颈内动脉狭窄的首选影像学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颈内动脉 数字血管 狭窄 闭塞
下载PDF
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在分析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特点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谢刚 刘文军 《影像技术》 CAS 2015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研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特点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确诊大脑中动脉存在有动脉瘤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及数量,并将M2分叉处动...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研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特点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确诊大脑中动脉存在有动脉瘤的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及数量,并将M2分叉处动脉瘤分叉的角度与正常的大脑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3-5段肿瘤2个(2.9%),M2远端段肿瘤7个(10.3%),M2分叉处肿瘤49个(72.1%),M1段肿瘤10个(14.7%)。左右两侧MCAA的发生部位对比差异均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M2分叉处肿瘤分叉角度为(141.34±28.41)°,而正常大脑的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为(98.21±21.36)°,两者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脑左右侧的中动脉M2分叉处角度相对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2处多发MCAA,且其发生率会随M2分叉角度的增加而增加,VCTDSA在MCAA的特点分析中有较高价值,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积CT数字血管成像技术 大脑中动脉 动脉瘤
下载PDF
三维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临床应用
5
作者 姚开情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2期1401-1403,共3页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3DDSA)是近年来DSA技术的新发展,是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球管旋转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3DDSA作用原理是通过2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al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3DDSA)是近年来DSA技术的新发展,是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球管旋转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3DDSA作用原理是通过2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 血管成像 临床应用 数字血管技术 重建技术 DSA技术 后处理方法 旋转技术
下载PDF
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技术的临床运用价值
6
作者 吴云湖 张辉 李国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45-0048,共4页
探究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技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1年收治的112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CTA)技术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DSA)。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 探究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技术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近1年收治的112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CTA)技术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检查(DSA)。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 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技术在预测卒中风险的诊断、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诊断以及评估药物治疗疗效的监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血管壁内斑块成像技术 数字血管 临床运用价值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比较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尹立刚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9期52-53,共2页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2D-DSA及3D-CTA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2D-DSA)与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行2D-DSA及3D-CTA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两种方法的对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及不同直径的颅内动肿瘤的诊断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采用2D-DSA及3D-CTA检查,均能够提高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 CT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旋转数字减影成像技术在脑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屈长强 刘增品 冯京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旋转数字成像技术 脑动脉瘤 血管疾病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红英 《实用医技杂志》 2011年第5期483-485,共3页
目前临床上常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f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学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瘤,DSA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检查学方法,但具有创伤性、费时、价格高和并发症多等缺点,CTA... 目前临床上常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fion angiography,DSA)、CT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学技术评估颅内动脉瘤,DSA为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检查学方法,但具有创伤性、费时、价格高和并发症多等缺点,CTA和MRA为无创伤的血管检查方法,已广泛应用到临床。本研究通过相关数据总结分析CTA和MRA的技术特点及其对颅内动脉瘤的评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 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 血管诊断 脑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技术评估 MRA
下载PDF
超声血管数字减影技术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检测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卓 田锦 +3 位作者 纳丽莎 李岩 薛芳 马俊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9期1065-10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数字减影技术(VET)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行下肢动脉超声检... 目的探讨超声血管数字减影技术(VET)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糖尿病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例为对照组,行下肢动脉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下肢动脉病变的超声诊断结果。结果在显示前后壁内中膜清晰度、斑块边界、内部结构方面VET检出的清晰度均优于2D和CDE检测效果(P<0.01);糖尿病组患者IMT厚度(1.24±0.40)mm大于对照组(0.64±0.10)mm(P<0.05)。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控制好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52%)低于血糖控制差组(71%)(P均<0.05)。结论 VET技术可降低容积效应伪像,有效增强深部血管管壁和管腔结构的显示能力,进行斑块早期诊断及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血管数字技术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 超声 能量多普勒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造影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罗友琛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6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AD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结果 MSCTA检查发现AD破口26例(86.67%)及29个破口,破口至LSA根部左缘的距离≥15 mm者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例AD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资料。结果 MSCTA检查发现AD破口26例(86.67%)及29个破口,破口至LSA根部左缘的距离≥15 mm者21个(72.41%)、<15 mm者8个(27.59%);DSA检查发现AD破口28例(93.33%)及破口32个,破口至LSA根部左缘的距离≥15 mm者23个(71.88%)、<15 mm者9个(2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破口平面主动脉直径(28.55±5.12)mm,DSA检查为(27.70±4.8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检查显示夹层累及平面符合程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显示夹层假腔内有血栓者22例(73.33%)、动脉壁钙化6例(20.00%),而DSA无法显示夹层血栓及动脉壁钙化情况。结论 MSCTA在显示AD破口、累及范围等方面具有一致性,并且可以显示夹层假腔内血栓及动脉壁钙化,可重复性好,适用于AD的快速筛查、分型及术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层摄 X线计算机 数字血管 血管成像技术
下载PDF
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于庆 杨春英 靳海英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0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4例行DEB-TACE术的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短期疗效分成OR组(完全缓解+部... 目的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64例行DEB-TACE术的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短期疗效分成OR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非OR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患者在术后均行DSA灌注成像技术检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SA灌注成像技术对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诊断价值。结果164例患者经DEB-TACE术治疗,完全缓解49例,部分缓解55例,疾病稳定53例,疾病进展7例。非OR组患者到达时间显著低于OR组(P<0.05),达峰时间、充盈率、曲线宽度和平均通过时间显著高于OR组(P<0.05)。根据ROC曲线得知,到达时间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灵敏度为74.12%,特异度为88.47%;达峰时间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900,灵敏度为76.37%,特异度为85.75%;充盈率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875,灵敏度为78.67%,特异度为83.78%;曲线宽度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859,灵敏度为79.67%,特异度为81.75%;平均通过时间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885,灵敏度为80.24%,特异度为78.54%。五者联合诊断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的AUC为0.993,灵敏度为93.24%,特异度为75.34%。五者联合诊断优于各自单独诊断(Z_(联合vs到达时间)=4.078、Z_(联合vs达峰时间)=3.443,Z_(联合vs充盈率)=4.068,Z_(联合vs曲线宽度)=4.466,Z_(联合vs平均通过时间)=3.723,P均<0.05)。结论DSA灌注成像技术在晚期肝癌患者DEB-TACE术后短期效果评估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灌注成像技术 晚期肝癌 药物洗脱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短期效果 评估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又珍 韦兰花 孙冀芳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0年第9期892-893,共2页
关键词 子宫输卵管造 数字血管 护理配合 数字成像技术 医学技术 生殖中心 工作效率 效果
下载PDF
医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系统性能参数的计量测试
14
作者 张曦弘 宁新宇 《中国计量》 2007年第8期55-56,共2页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是继CT机之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新技术,其实质是传统的X射线心血管造影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成像减影技术.现在,DSA技术已普及到我国的地、市级医院,国产DSA设备已经投入临床应用,...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是继CT机之后,20世纪80年代应用于临床医学的新技术,其实质是传统的X射线心血管造影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字成像减影技术.现在,DSA技术已普及到我国的地、市级医院,国产DSA设备已经投入临床应用,成为基层医院青睐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 计量测试 性能参数 成像系统 计算机技术 医用 临床应用 DSA设备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来艳 《黑龙江医学》 2020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疑似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患者MRI联合3D-TO...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95例疑似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给予患者MRI联合3D-TOF MR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DSA、MRI联合3D-TOF MRA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及MRI联合3D-TOF MRA检查结果。结果 MRI联合3D-TOF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为95.79%,敏感度为96.30%,特异度为92.86%;经MRI联合3D-TOFMRA检查78例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变部位如下,丘脑及中脑处发生病变的患者最多,各为19例,占比为24.36%,其次为枕叶处,有11例,占比为14.10%,侧脑室旁发生病变的患者最少,有4例,占比为5.13%。结论使用MRI联合3D-TOF MRA对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可明确病变部位,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常规核磁共振成像 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 数字血管技术
下载PDF
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在脑动静脉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王孟钧 高翔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2期161-162,210,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由DSA确诊的AVM患者进行4D-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结果 15例AVM的位置、大小、血管结构在4D-CTA和DSA两种诊断方法中高度一致,在其... 目的探讨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由DSA确诊的AVM患者进行4D-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结果 15例AVM的位置、大小、血管结构在4D-CTA和DSA两种诊断方法中高度一致,在其中1例中对于鉴定小的和特殊的动脉分支这两种方法中存在细微差别,而4D-CTA成功的显示了所有DSA能找到的引流静脉。结论 4D-CTA在诊断AVM中能达到和DSA一样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血管 -CT -CTA 320排CT 动静脉畸形 诊断
下载PDF
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效能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永超 邹智 +1 位作者 李永丽 窦社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MRA)对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及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 目的通过Meta分析研究四维磁共振血管成像(four dimens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4D-MRA)对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及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效能。材料与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OVI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迈特思创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和万方等数据库或检索平台,查找关于4D-MRA对AVM诊断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是2000年1月至2020年11月,提取临床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和R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绘制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判断其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包括192个患者。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4D-MRA诊断AVM和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的AUC分别为0.927和0.920。结论4D-MRA对AVM诊断及AVM的Spetzler-Martin分级的诊断均具有很高的诊断效能,作为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评估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达到DSA的诊断效能,可在部分情况下替代DSA去诊断AV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Spetzler-Martin分级 动静脉畸形 数字血管
下载PDF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凌 林瑾 郑喜胜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1338-1339,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疑似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DWI、3D-ASL检查。以数字减影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ASL、DWI单一与联...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3D-ASL)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4例疑似ICV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DWI、3D-ASL检查。以数字减影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ASL、DWI单一与联合检查诊断ICVD价值以及与DSA检查的一致性。结果:104例疑似患者经DSA检查确诊为ICVD患者57例(54.81%);3D-ASL、DWI联合检查诊断ICVD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ASL、DWI检查诊断ICVD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3D-ASL、DWI联合检查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942,P=0.000);3D-ASL、DWI与DSA检查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689、0.556,P均=0.000)。结论:3D-ASL、DWI联合检查可提高ICVD诊断准确度,且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 诊断 数字
下载PDF
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4
19
作者 袁嘉 勇强 +2 位作者 张蕾 穆洁 刘海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 目的 :探讨常规血管超声与微血管成像技术(SMI)在评价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08至2015-03我院住院的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37例(共70条血管),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对常规血管超声及SMI对颈动脉狭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常规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1.42%、83.33%、80.95%。SMI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43%、92.16%、89.47%。结论 :常规血管超声与SMI在评估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SMI对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优于常规血管超声,SMI能更准确判定颈动脉狭窄程度,有望成为一种更可靠评价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血管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血管 数字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佩文 朱新进 +1 位作者 庞力沛 温浩茂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5期69-72,共4页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1月,择取于本院就诊的55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价...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1月,择取于本院就诊的55例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价值,并观察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的影像学特点。结果:在ADA诊断阳性率及分型诊断准确率方面,16层螺旋CT与DSA相似;两种检查方法主动脉破口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累及分支血管数、夹层血栓形成及动脉壁钙化指标比较,16层螺旋CT较DSA更具优势(P<0.05)。结论: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ADA的征象,对于判定病情、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故为ADA的理想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6层螺旋CT多成像技术 数字血管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