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的非小细胞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白霖 戴振晖 +1 位作者 朱琳 王学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50-553,共4页
目的基于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4DCT)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的稳定性,评估该方法用于影像组学特征筛选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00组CT影像,提取不同时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常规及纹理特征共60项。统... 目的基于四维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4DCT)分析非小细胞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的稳定性,评估该方法用于影像组学特征筛选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选取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200组CT影像,提取不同时相的影像组学特征,包括常规及纹理特征共60项。统计各特征在不同时相间的一致性相关系数(CCC)。引入动态范围指标(DR)量化各特征在不同患者间的差异。结果CCC>0.85的特征占总数的70%(42/60);CCC>0.95的特征占总数的35%(21/60)。DR>0.85的特征占总数的91%(55/60);DR>0.95的特征占总数的21%(13/60)。阈值在0.9~0.95范围间的筛选差异显著。使用CCC>0.95、DR>0.95筛选出10项特征,占本研究总特征数的16.7%(10/60)。结论4DCT多时相对比能够实现非小细胞肺癌影像组学特征稳定性分析,可作为影像组学特征筛选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四维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组学 特征稳定性
下载PDF
宽探测器CT联合小剂量测试法在四腔心增大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科鑫 秦文恒 +4 位作者 尹思远 李冲冲 王培洁 万小辉 陈月芹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90-395,共6页
目的:探讨宽探测器CT联合小剂量测试法对四腔心增大胸痛三联征(TRO)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四腔心增大TR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宽探测器CT联合小剂量测试法,对照组采用阈值触发法,并对图像质量... 目的:探讨宽探测器CT联合小剂量测试法对四腔心增大胸痛三联征(TRO)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60例四腔心增大TRO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宽探测器CT联合小剂量测试法,对照组采用阈值触发法,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分析。主观分析由2位高年资影像医师采用4分制评分法完成,2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检验。结果:观察组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干、左冠状动脉(冠脉)前降支近中段、左冠脉回旋支近中段、右冠脉近中段的CT值、SNR和CN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冠脉的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肺动脉及主动脉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位医师主观评分一致性好(K>0.75)。结论:对四腔心增大TRO患者行宽探测器CT联合小剂量测试法检查,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小剂量测试 腔心增大
下载PDF
基于四维CT图像的人体胸腔动态仿真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洪艳 张雨雯 +2 位作者 黄维 张德燕 文丽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9期571-574,共4页
对于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胸腹腔肿瘤患者,个体化放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CT、MRI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和强调放射治疗(IMRT)可基本解决静止靶区的精确放疗问题,但对于胸腹腔内的运动靶区效果欠佳。基于四维CT(4D-CT)图像构建动... 对于不适于手术治疗的胸腹腔肿瘤患者,个体化放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基于CT、MRI的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和强调放射治疗(IMRT)可基本解决静止靶区的精确放疗问题,但对于胸腹腔内的运动靶区效果欠佳。基于四维CT(4D-CT)图像构建动态胸腔模型,可以准确真实反映人体胸腔内部器官和组织的运动情况,对实现个体化精确放疗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对目前构建动态胸腔模型的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动态模型 胸腔 仿真
下载PDF
螺旋CT四维重建对早期肺小结节术前定位的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谢锐文 周建平 +1 位作者 袁焕初 袁金权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 探讨256排螺旋CT四维重建技术在早期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9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我院行胸腔镜切除术的肺小结节病人46例,按照不同的定位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病人术前采用256排螺旋CT四维重建技术... 目的 探讨256排螺旋CT四维重建技术在早期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9月1日—2017年3月1日在我院行胸腔镜切除术的肺小结节病人46例,按照不同的定位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病人术前采用256排螺旋CT四维重建技术确定肺小结节所在肺段,定位后直接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对照组28例病人术前采用低剂量CT引导下穿刺定位,定位后行胸腔镜楔形切除手术。分别记录两组病人的定位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切缘阳性率、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病人的定位成功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6%(χ^2=4.44,P<0.05)。试验组病人无因切缘阳性而需二次手术切除者,而对照组有2例因术中冷冻病理检查提示切缘阳性而需要再次手术扩大切除范围。对照组和试验组病人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9%和0,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44,P<0.05)。试验组病人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病人,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56排螺旋CT四维重建术前能立体定位肺小结节,更准确判定病灶情况,有利于术中精准完整切除病灶,并可避免术前穿刺操作,减少相应并发症发生,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四维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立体定位技术 肺切除术
下载PDF
基于四维CT的呼吸门控技术分析呼吸运动对肺部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王义海 潘广鹏 +1 位作者 陆艳荣 张瑾熔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门控技术行三维放疗的肺部肿瘤患者受呼吸影响后靶区几何中心在三维方向上的矢量变化。方法采用放疗专用Phlipis 16排大孔径CT定位机对48例需行胸部放疗、已行真空气垫体位固定的肺癌患者行辅以瓦里安实时位置管理系统... 目的探讨应用呼吸门控技术行三维放疗的肺部肿瘤患者受呼吸影响后靶区几何中心在三维方向上的矢量变化。方法采用放疗专用Phlipis 16排大孔径CT定位机对48例需行胸部放疗、已行真空气垫体位固定的肺癌患者行辅以瓦里安实时位置管理系统的4D-CT模拟定位扫描,将每个呼吸周期的CT图像平均分为10个呼吸时相。每个时相勾画靶区,融合10个时相的CT图像,测定靶区中心点在三维方向上的最大运动矢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1)在平静呼吸状态下,肺的呼吸动度在X轴方向(左右)、Y轴方向(前后)、Z轴方向(头脚)分别为1.97、2.33、8.41mm;方向精度分别为1.31、1.50、1.92mm;平均误差分别为(1.00±1.28)mm、(1.19±1.49)mm、(1.67±1.89)mm,三维方向的呼吸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34)。(2)病灶位于左、右肺的呼吸动度在X轴方向(左右)、Y轴方向(前后)、Z轴方向(头脚)分别为1.96和1.99mm(t=0.79,P=0.94),2.49和2.18mm(t=0.72,P=0.48),8.49和8.18mm(t=1.21,P=0.23);三维方向的呼吸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门控技术可以定量测定肺部肿瘤受呼吸运动影响在三维方向的移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呼吸门控 肺肿瘤
下载PDF
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性质的效能
6
作者 宋志刚 《实用医技杂志》 2023年第11期786-789,共4页
目的分析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性质的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72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扫描、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分析不同方... 目的分析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技术鉴别诊断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性质的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72例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常规CT扫描、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以病理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常规CT扫描的诊断效能为:敏感度62%、特异度83%、准确率为75%,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检查的诊断效能为:敏感度92%、特异度98%、准确率为96%,联合扫描的诊断可靠性高于常规CT扫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对于结节内部中等密度检出率67%、低密度检出率36%均高于常规CT扫描的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内部钙化、脂肪密度高于恶性结节,而中等密度、低密度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靶扫描联合多维重建对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具有较的诊断价值,能够对其影像学特征做出准确判断,有利于疾病性质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靶扫描 重建技术 肺部磨玻璃样小结节
下载PDF
CT结肠造影二维和三维图像评价结肠病变的优势与不足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淑倩 叶玉芳 +4 位作者 李东辉 周汝明 王连庆 刘蓉辉 孙吉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9-682,共4页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肠息肉 结肠成像 数字化影像技术
下载PDF
二维超声和CT对膀胱癌术前分期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高伟 黄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8-802,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与CT扫描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临床价值及临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搜集经病理确诊,且术前均行超声及CT检查的膀胱癌患者45例,将患者分为2组,即T1-T3a期组和T3b-T4期组,比较超声及CT与各组临床分期的符合率,并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其结果。结果:45例患者中,T1-T3a期31例,T3b-T4期14例;超声对T1-T3a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77.4%)较CT(66.7%)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0.05),CT对T3a-T4期病变分期的符合率(92.9%)较超声(50.0%)高,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3<0.05)。结论:二维超声和CT检查对膀胱癌的检出及分期是互补的方法,超声对浸润较浅的病变分期较敏感,而CT检查对T3b期及其以上膀胱癌分期较敏感。综合利用二者对膀胱癌分期可以指导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膀胱癌 分期
下载PDF
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肿瘤的定位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叶涛 郝戈斌 李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 目的:探讨螺旋CT二维重建对肝肾间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CT对右上腹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的CT资料进行2次阅片分析。第一次仅提供横断位CT图像进行诊断,然后同时提供横断位和二维重建的进行诊断。与手术和病理结果对照,比较分析两次诊断的准确性,并探讨对肝肾间占位病灶CT定位和定性诊断有价值的征象。结果:25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肝肾间占位病灶,包括原发性肝细胞肝癌9例、肾上腺腺瘤7例、肾上腺腺癌2例、肾上腺来源的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例、肾细胞肾癌2例、后腹膜来源的间质瘤1例,肿瘤直径在5~15cm不等。使用横断位图像定位诊断正确17例(68%),包括肝脏源性6例、肾上腺源性9例、肾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5例(60%)。使用横断位结合二维重建图像诊断正确21例(84%),包括肝脏源性8例、肾上腺源性11例、肾脏源性2例,其中定性诊断正确18例(72%),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均明显提高。在所有有利于CT定位的征象中,"杯口征"是最直接、最可靠,也是价值最大的定位征象。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采用薄层扫描以及多平面重建,能很好地观察肿瘤的全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有利于辨别肝肾间占位的来源,明显提高病变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 肝肾间占位 定位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法洛四联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井松 沈海林 +5 位作者 施蒋巍 王晓慧 杜红娣 房志伟 曾丛俊 王莹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征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结果,探讨MSCTA在法洛四联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6例法洛四联征患者的MSCTA图像并与超声或手术结果对照。6例患者均行MSCTA检查,结合薄层图像、多平面重组、薄层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 目的分析法洛四联征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结果,探讨MSCTA在法洛四联征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析6例法洛四联征患者的MSCTA图像并与超声或手术结果对照。6例患者均行MSCTA检查,结合薄层图像、多平面重组、薄层最大密度投影以及容积再现法进行观察。结果MSCTA显示肺动脉主干狭窄2例,左肺动脉狭窄3例,右肺动脉狭窄1例。6例均见室间隔缺损及主动脉骑跨,还可清楚地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等对室缺诊断有帮助的间接征象。2例可很好显示右室壁增厚。结论MSCTA可清楚地显示法洛四联征各种畸形的主要表现,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联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颌面部三维及二维成像在临床应用中的比较
11
作者 杨明 刘斌 +3 位作者 储成凤 尹青山 陈龙桂 朱正秀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目的 :探讨颌面部三维及二维成像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颌面部疾病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经三维及二维重建 ,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三维成像在显示骨折数目、邻近软组织及颞颌关节间隙时差于二维成像 ,但是在立体显示... 目的 :探讨颌面部三维及二维成像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2 4例颌面部疾病患者经螺旋CT扫描后分别经三维及二维重建 ,将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三维成像在显示骨折数目、邻近软组织及颞颌关节间隙时差于二维成像 ,但是在立体显示病变大小、形态和程度方面明显优于二维成像。结论 :三维和二维成像密切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重建 重建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肝脏小血管瘤的螺旋CT四期表现及评价
12
作者 张广源 黄士强 +1 位作者 关惠英 陈世稳 《海南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7-8,20,共3页
目的研究肝脏小血管瘤螺旋CT四期表现并进行评价。方法40例经手术和MR检查及病理确诊的肝脏小血管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发现48个病灶,67%(32/48)具有公认典型血管瘤强化表现,25%(12/48)通过四期表现分析可以明确诊断,8%(4/48... 目的研究肝脏小血管瘤螺旋CT四期表现并进行评价。方法40例经手术和MR检查及病理确诊的肝脏小血管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0例患者共发现48个病灶,67%(32/48)具有公认典型血管瘤强化表现,25%(12/48)通过四期表现分析可以明确诊断,8%(4/48)四期扫描不能确诊。平扫48个病灶均为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扫描32(67%)个病灶边缘部强化,12(25%)个均匀显著强化,4(8%)个病灶不强化。门脉期32(67%)个病灶均匀强化,12(25%)个病灶强化范围由边缘向中央部扩大,4(8%)个病灶不强化,平衡期和延迟期44(92%)个病灶呈等密度,4(8%)个病灶不强化。结论肝脏小血管瘤的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表现具有典型和非典型改变,认识这些表现,可以与肝脏的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状血管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期扫描
下载PDF
应用分形维数定量分析MSCT肺动脉树形态学改变
13
作者 孙海涛 谢元忠 +3 位作者 朱小飞 柳澄 王昭华 马振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应用分形维数(FD)定量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树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增强螺旋CT扫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病变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14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无PH组,17例)。应用后处理软件形成肺动脉树,以Image J... 目的应用分形维数(FD)定量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树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31例患者进行增强螺旋CT扫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病变分为肺动脉高压组(PH组,14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无PH组,17例)。应用后处理软件形成肺动脉树,以Image J软件计算肺动脉树的投影面积及分形维数(FD);比较两组FD、肺动脉树投影面积和肺动脉压力(PAP),分析三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PH组FD、图像投影面积和PAP均显著高于无PH组。肺动脉树的FD值与PAP、FD与图像投影面积,PAP与图像投影面积均存在正相关(r=0.82,P<0.05;r=0.49,P<0.05;r=0.65,P<0.05)。结论 FD能定量评价整个肺动脉的形态学改变,或可作为定量描述整个肺动脉形态学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高血压 肺性 分形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技术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申静 纪俊雨 +2 位作者 李雯 袁帅 赵宇明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909-1911,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CTMPR)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技术(CTVE)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疑似支气管结核患者122例,采用64层螺旋CTMPR和CTVE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病...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方位重组(CTMPR)技术联合仿真内镜技术(CTVE)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效能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疑似支气管结核患者122例,采用64层螺旋CTMPR和CTVE检查,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衡量其诊断效能。结果经FOB最终确定108例支气管结核,CTMPR联合CTVE技术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2.6%、71.4%、96.2%、55.5%及90.2%。经FOB最终确定病变类型包括充血水肿型74处,浸润增殖型48处,溃疡肉芽型50处,瘢痕狭窄型46处,共218处;CT诊断相符的204处,符合率93.6%,不同FOB病变分型的CT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FOB最终确定并发症包括阻塞性肺不张26例、阻塞性肺炎18例、阻塞性肺气肿15例,共59例,CT诊断相符的有56例,符合率94.9%。结论 64层螺旋CTMPR联合CTVE诊断支气管结核的准确率较高,是临床上重要的无创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支气管镜检查 支气管 四维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低剂量容积螺旋穿梭技术4D运动轨迹成像在髌股关节紊乱检查中的优势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宝军 席建平 +3 位作者 赵春丽 王谦 张博阳 马晨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6期1138-1141,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4D运动轨迹成像在髌股关节紊乱检查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经宝鸡市中医医院临床确诊的48例髌股关节紊乱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VHS组,每组各24例。VHS组使... 目的探讨低剂量容积螺旋穿梭技术(VHS)4D运动轨迹成像在髌股关节紊乱检查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经宝鸡市中医医院临床确诊的48例髌股关节紊乱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及VHS组,每组各24例。VHS组使用低剂量VHS扫描模式,扫描后对图像进行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常规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案及常规剂量参数。两组图像分别测量反映髌股关节咬合关系的指标,VHS组并重建髌骨4D运动轨迹。统计指标异常关节,比较两种方法对髌股关节紊乱的检出率,并对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进行比较,对VHS组髌骨运动轨迹质量进行评分。结果VHS组对病膝的检出率为100.0%,常规组为78.1%,VHS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VHS组剂量长度乘积(DLP)为(175.69±15.61)mGy·cm,较常规组DLP(281.33±20.47)mGy·cm辐射量减少了37.6%(t=3.667,P=0.001)。VHS组图像满意率为91.7%,常规组为95.8%,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VHS组轨迹合格率为95.8%。结论髌股关节VHS低剂量4D运动轨迹成像技术,在髌股关节紊乱诊断中较常规检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四维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容积螺旋穿梭 运动轨迹
下载PDF
肺癌放疗中四维CT技术与传统方法勾画靶区计划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鞠潇 李明辉 +5 位作者 周宗玫 张可 韩伟 符贵山 曹莹 王绿化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比较肺癌放疗中四维CT(4D-CT)技术与传统方法勾画计划靶区体积(P1V)的治疗计划差异。方法选择10例肺癌患者,均行4D-CT及普通螺旋CT定位扫描,分别采用4D—CT和常规经验外扩门V方法确定计划靶区(PTV4D和PTVconv)和制定治疗计... 目的比较肺癌放疗中四维CT(4D-CT)技术与传统方法勾画计划靶区体积(P1V)的治疗计划差异。方法选择10例肺癌患者,均行4D-CT及普通螺旋CT定位扫描,分别采用4D—CT和常规经验外扩门V方法确定计划靶区(PTV4D和PTVconv)和制定治疗计划(Plan44和planconv),测量大体肿瘤体积(GTV)质心在三维方向上随呼吸运动的位移,计算三维空间位移向量│♂│。比较4D-CT技术与传统方法所得PTV、双肺平均受量(MLD)、双肺V5(Vx表示接受xGy照射的百分体积)、双肺V10、双肺V15、双肺V20、心脏平均受量(MHD)、心脏V30、心脏V40、99%靶体积受照剂量(D99)和95%靶体积受照剂量(D95)的变化,并分析其与三维空间位移向量│♂│的关系。结果10例患者中,8例患者P1V4D〈PTVconv,,减少(13.0±8.0)%(P=0.018),2例患者PTV4D〉PTVconv。GTV质心三维空间位移向量│♂│为(0.78±0.72)cm。MLD4D较MLDconv减少(8.6±9.9)%(P=0.037)。Han4D的双肺V5、V10、VmV20分别较Planconv减少(7.2±10.5)%、(5.5±8.9)%、(6.5±8.4)%和(5.7±7.4)%(均P〈0.05)。10例患者Plan4D和Planconv,的D99分别为(56.68±1.82)Gy和(56.12±2.23)Gy(P=0.092),Han4D和Planconv,的D95分别为(60.04±0.46)Gy和(59.86±0.51)Gy(P=0.026)。PTV4D/PTVconv与三维空间位移向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8),D994D/D99conv与│♂│呈负相关关系(P=0.002),D994D/D99conv、(MLDconv-MLD4D)/MLDconv、双肺(V5conv-V54D)/V5conv,、双肺(V10conv-V104D)/V10conv、(MHDconv-MHD4D)/MHDconv、心脏(V30conv-V304D)/Vconv与PTV4D/PTVconv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4D-CT可准确评价肺部肿瘤随呼吸运动的位移,应用4D-CT数据定义靶区及制定计划,可缩小肿瘤动度小的PTV,提高靶区内剂量,减少正常组织受量,对于肿瘤动度大的患者,可在不明显增加正常组织受量的前提下,避免靶区遗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计划靶区
原文传递
四维CT技术确定肺内孤立性病灶靶体积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尚东平 李明焕 +3 位作者 李建彬 尹勇 于金明 杜君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7-419,共3页
目的应用四维CT技术测量肺内孤立性病灶三维空间位移,比较最大密度投影(MIP)法与三维CT经验外扩法计划靶体积差异。方法分析24例肺内孤立性病灶数据,分别行自由呼吸状态下三维和四维CT扫描,利用四维技术重建得到不同相位图像,比... 目的应用四维CT技术测量肺内孤立性病灶三维空间位移,比较最大密度投影(MIP)法与三维CT经验外扩法计划靶体积差异。方法分析24例肺内孤立性病灶数据,分别行自由呼吸状态下三维和四维CT扫描,利用四维技术重建得到不同相位图像,比较病灶三维空间位移,并比较四维计划靶体积(PTV4DMIP)与三维CT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外扩1.0cm和1.5cm得到的靶体积(PTV3D1.0cm、PTV3D1.5cm)差异。结果肺上(中)叶、下叶病灶在左右方向(z轴)和前后方向(z轴)的位移均相似(0.27、0.39em,t=1.44,P=0.116和0.29、0.40cm,t=1.51,P=0.227),头脚方向(Y轴)不同(0.44、0.92cm,t=2.87,P=0.000)。肺内孤立性病灶Y轴方向上位移与z、z轴间均不同[0.60cm与0.31cm(t=4.23,P=0.000)、0.60cm与0.32cm(t=4.65,P=0.000)],而x、z轴间相似(0.31、0.32cm,t=0.33,P=0.741)。三维方向上周围型肺癌、肺转移瘤的位移相似(x轴:0.37、0.32cm,t=0.52,P=0.223;Y轴:0.54、0.95cm,t=-1.38,P=0.061;z轴:0.42、0.37cm,t=0.29,P=0.859)。PTV3D1.0cm、PTV3D1.5cm均大于PTV4DMIP(46.73、86.52、30.02cm^3,t=-11.35、-12.09,P=0.000、0.000)。结论肺内孤立性病灶随生理运动在y轴方向位移与x、z轴不同,经验PTV3D大于PTV4DMIP,提示4DMIP在保证靶区覆盖前提下能帮助减少正常器官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孤立性病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计划靶体积
原文传递
基于四维CT的肺体积及呼吸运动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宗文 黄晓延 +5 位作者 包勇 张黎 黄劭敏 樊卫 陈明 邓小武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7-440,共4页
目的应用四维CT(4DCT)评价肺癌患者肺的运动,并初步选择适合进行剂量计算的呼吸时相。方法选择30例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4DCT扫描的肺癌患者,左、右肺患者均为15例;男25例、女5例;中位年龄55岁(35~78岁)。CT扫描完成后所得... 目的应用四维CT(4DCT)评价肺癌患者肺的运动,并初步选择适合进行剂量计算的呼吸时相。方法选择30例在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接受4DCT扫描的肺癌患者,左、右肺患者均为15例;男25例、女5例;中位年龄55岁(35~78岁)。CT扫描完成后所得到的影像资料经4D软件处理后传至Pinnacle工作站,应用该软件自动勾画功能勾画双侧肺轮廓,自动勾画采用的CT值识别范围为-900-200Hu。肺轮廓自动勾画完成后由同一医师对自动勾画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勾画完毕后采集双肺10呼吸时相中的体积。结果患侧肺吸气、呼气时相的体积分别为78.87%±2.71%、26.32%±3.17%,健侧肺为77.55%±2.81%、24.73%±2.55%。患侧肺最大、最小肺体积分别为106.48%±3.00%、94.23%±2.78%,健侧肺为107.47%±2.43%、93.65%±2.32%。患侧肺吸气、呼气末肺体积分别为106.43%±3.07%、94.63%±2.71%,健侧肺为107.37%±4.62%、93.98%±2.34%。结论20%、30%、80%时相可作为剂量计算时相选择,最大、最小肺体积的平均值非常接近吸气、呼气末肺体积的平均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体积 呼吸时相
原文传递
基于四维CT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和位移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玮 李建彬 +4 位作者 张英杰 徐敏 范廷勇 邵倩 尚东平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四维CT(4DCT)测定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原发大体肿瘤体积(GTV)位移与邻近器官位移相关性及呼吸周期中GTV与心脏、肺体积变化相关性。方法17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图像配准获取同~坐... 目的探讨基于四维CT(4DCT)测定的胸中下段食管癌原发大体肿瘤体积(GTV)位移与邻近器官位移相关性及呼吸周期中GTV与心脏、肺体积变化相关性。方法17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自由呼吸状态下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通过图像配准获取同~坐标系下10个呼吸时相图像。在配准图像上分别勾画GTV、邻近器官(肺、心脏、膈肌顶),获取各呼吸时相中GTV与邻近器官三维坐标和体积。用配对t检验比较GTV中心点在左右(X轴)、前后(Y轴)、头脚(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用Pearson法分析GTV与邻近器官位移、GTV与心肺体积相关性。结果GTV中心点在z、y、z轴方向的最大位移平均值分别为0.19、0.17、0.48em,z与z、Y轴方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一3.59、一4.09,P=0.002、0.001)。GTV位移与右肺z、Y、z轴均相关(r=0.922、0.700、0.994,P=0.000、0.024、0.000),与心脏x、Y、z轴也均相关(r=0.720、0.920、0.910,P=0.010、0.000、0.000),与左肺z轴相关(r:0.987,P:0.000),与左右膈肌顶z轴相关(r=0.918、0.928,P=0.000、0.000)。呼吸周期中GTV变化与双肺体积变化均呈负相关(r-0.680、-0.067,P=0.031、0.034),与心脏体积变化无关(r=-0.368,P=0.295)。结论平静呼吸下胸中下段食管癌GTV的=轴位移最大且与双侧膈肌顶位移同步,呼吸周期中GTV与双肺及心脏体积变化相关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χ线计算机 大体肿瘤体积 位移相关性 食管肿瘤/放射 疗法
原文传递
PET/CT成像原理概述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广义 李军 +1 位作者 刘松涛 刘庆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8期681-684,共4页
PET/CT为功能分子影像学设备 ,其应用快速普及。本文从PET/CT探测环的结构组成、数据获得、图像重建算法和图像融合 4个方面探讨了PET/CT的成像原理。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算法 重建 正弦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