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36
1
作者 李兵 章翔 +2 位作者 蒋晓帆 王彦刚 曹卫东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 对四血管阻塞法(4- 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的... 目的 对四血管阻塞法(4- VO)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以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方法 以微型磨钻,扩大第一颈椎上之翼孔,充分暴露其中穿行的椎动脉,显微镜直视下电凝阻断;夹闭双侧颈总动脉以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大鼠已达全脑缺血的标准对4 VO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进行改良。全脑缺血15min后行再灌注, 7d后以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大部分死亡作为判定模型成功的标准,对两种建模方法进行评定。结果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7d的存活率为90% ( 27 /30 ),改良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存活率为86. 7%(26 /30),二者无明显差异(P>0. 05); 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成功率仅为70% (21 /30),改良4 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率为86. 7% (26 /30),明显高于4 VO法。结论改良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血管阻塞 全脑缺血模型 大鼠
下载PDF
一种改良大鼠四血管阻塞法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刘文博 门晓丽 +2 位作者 李娟 陈涛 费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可降低侧支循环影响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操作方法。方法实验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25min组,在麻醉状态下仰卧固定,打开胸廓上口,分离并夹闭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两组动物待接近清...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的可降低侧支循环影响的大鼠全脑缺血模型操作方法。方法实验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15min组;缺血25min组,在麻醉状态下仰卧固定,打开胸廓上口,分离并夹闭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两组动物待接近清醒时分别夹闭其双侧颈总动脉15min和25min后松开动脉夹实行再灌注。各组动物分别于手术后24h、48h、72h和7d进行神经功能测试,并于最后一次测试后立即灌注固定组织,取脑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统计海马、皮层等区域神经细胞的状态进行比较,以海马CA1区大部分神经元细胞出现死亡为模型成功标准。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15min组和25min组之存活动物均显示出明显的神经功能降低,其组织学观察结果亦非常稳定,剔除因抽搐死亡的动物后模型成功率可达到100%(试验中未观察到存活动物模型失败的情况)。其中,25min组的动物死亡率高于15min组,并可观察到较15min组更加广泛的神经元坏死。结论本改良四血管阻塞法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可明显提高模型制作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方法 四血管阻塞 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改良四血管阻塞法建立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昏迷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贾小兵 叶建宁 李露斯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384-386,共3页
目的 制作一种较理想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昏迷模型。方法通过用单纯四血管阻塞法和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法分别+直径0.45、0.60、0.70mm注射器针头的“针控线拴法”(由我室人员周振华建立)对各组在昏迷时间和病死率之间进行比较,以... 目的 制作一种较理想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昏迷模型。方法通过用单纯四血管阻塞法和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法分别+直径0.45、0.60、0.70mm注射器针头的“针控线拴法”(由我室人员周振华建立)对各组在昏迷时间和病死率之间进行比较,以便寻找一种较理想的缺血性昏迷模型。结果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法+0.60mm针头“针控线拴法”能够明显延长昏迷时间可达到6.8h,并且动物不至于死亡,跟其他组别在昏迷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法+直径0.60mm针头“针控线拴法”适合做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昏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血管阻塞 颈动脉狭窄 大鼠 昏迷 模型
下载PDF
改良的四血管间断阻塞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伟 陈平 +2 位作者 唐小杭 谷颖敏 田雪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94-1203,共10页
目的改良Pulsinelli与Brierley建立的经典四血管阻塞(4VO)模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4VO-Con10组、I4VO-Int10组和I4VO-Int15组。假手术组暴露双侧椎动脉与颈总动脉但不夹闭;I4VO-Con10为持续缺血组,夹闭... 目的改良Pulsinelli与Brierley建立的经典四血管阻塞(4VO)模型。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其中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4VO-Con10组、I4VO-Int10组和I4VO-Int15组。假手术组暴露双侧椎动脉与颈总动脉但不夹闭;I4VO-Con10为持续缺血组,夹闭双侧椎动脉与颈总动脉10 min,再灌注24 h;I4VO-Int10组和I4VO-Int15组为间断缺血组,I4VO-Int10组进行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及5 min缺血,然后再灌注24 h;I4VO-Int15组缺血5 min、再进行2次5 min/5 min的再灌注/缺血循环,随即再灌注24 h。激光多普勒监测局部脑血流量,观察大鼠生存情况,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改变,以此确定最优改良方法;48只大鼠按照最优改良方法(I4VO-Int15)建立I4V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5个I4VO模型组。5个I4VO模型组根据再灌注时间点(1、3、7、14、28 d)分为I4VO-D1、I4VO-D3、I4VO-D7、I4VO-D14和I4VO-D28组。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与生存状况,HE染色观察海马、视网膜与视束形态学改变;Y迷宫实验、明暗箱实验评估I4VO-D28组大鼠认知功能与视功能。结果I4VOInt15是最优改良方法;I4VO-D1组、I4VO-D3组、I4VO-D7组、I4VO-D14组和I4VO-D28组体质量较对应时间点假手术组的体质量明显降低,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海马神经元损伤、丢失进行性加重;I4VO-D28组大鼠出现认知障碍;I4VO-D28组大鼠视网膜、视束未见明显缺血性损伤。结论改良的I4VO模型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病理过程;改良的I4VO模型未引起视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血管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动物模型 大鼠
下载PDF
改良血管阻塞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 被引量:8
5
作者 严智文 董河 +3 位作者 冯伟 牛泽军 褚海辰 隋爱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动脉阻断法建立四血管阻塞全脑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8只、传统模型组(T组)及改良模型组(I组)各30只。传统组采用三步制模法:第1步暴露第1颈椎双翼孔,在显微镜下磨... 目的:探讨改良椎动脉阻断法建立四血管阻塞全脑缺血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8只、传统模型组(T组)及改良模型组(I组)各30只。传统组采用三步制模法:第1步暴露第1颈椎双翼孔,在显微镜下磨钻暴露椎动脉后用双极电凝器烧闭双侧椎动脉;第2步游离双侧颈总动脉,放入线扣;第3步24h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改良组在第1步用自制改良电烙铁直接插入翼孔将椎动脉烧闭,其余步骤同传统组;假手术组不凝闭椎动脉和不夹闭颈总动脉。观察改良组和传统组模型制作耗费时间、成功率、操作复杂度、设备费用。比较改良组、传统组与假手术组在行为学和病理学上的差异。结果:与传统组比较,改良组模型制作时间明显减少(P<0.05),成功率明显提高,设备费用大幅减少。HE染色及Morris水迷宫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在病理学和行为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组与传统组均成功制模,改良后的制作方法成功率高,制模时间短,无需特殊设备,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模型 四血管阻塞 椎动脉
下载PDF
应用改良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绿标 林旭妍 +1 位作者 许益民 肖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3期6169-6172,共4页
背景:四血管结扎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目前主要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大型动物模型方面鲜有报道,缺少有关的解剖资料。目的:探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改良。方法: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提出电凝位于... 背景:四血管结扎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目前主要用于小鼠、大鼠等小型动物,大型动物模型方面鲜有报道,缺少有关的解剖资料。目的:探讨四动脉结扎法制作猫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改良。方法:参照Pulsinelli四动脉结扎法,提出电凝位于翼突与第二颈椎横突之间的椎动脉,永久性阻断双侧椎动脉。再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以动态脑电图监测出现静息脑电波为判定猫全脑缺血的标准。15min后恢复颈动脉供血,进行再灌注损伤。假手术组猫不进行电凝或夹闭即缝合切口。结果与结论:模型制作成功25只,模型制作不成功1只,死亡4只,成功率83%。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缺血脑组织呈典型的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提示改进后的四血管法制作猫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效果确切,模型制作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模型 四血管阻塞
下载PDF
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海马回核因子-κB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阳生光 苏科 +4 位作者 涂燕喜 张兴毅 唐骅 李峰 珠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2007-200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检测海马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椎动脉电凝组(A组),椎动脉破坏组(B组),椎动脉留置针头组(C组),假手术组(D组),其中假手术组简称SO组,全脑... 目的探讨改良式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提高造模成功率,检测海马回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椎动脉电凝组(A组),椎动脉破坏组(B组),椎动脉留置针头组(C组),假手术组(D组),其中假手术组简称SO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I/R组。观察再灌注后3、12、24、48h海马CA1区苏木精-伊红(HE)染色的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κB的表达。结果 A组造模成功率为55%,B组成功率为70%,C组成功率为90%,3组造模成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P<0.05),C组的造模成功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元大量坏死;SO组NF-κBp65表达在胞质中,I/R组3 h胞核中就有表达,12 h达高峰,到24 h和48 h都表达在胞核中,与SO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后的四血管阻塞建模法简单、经济、成功率高,值得推广。通过成功模型证实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NF-κB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血管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 模型 大鼠 NF-κ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