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侧颈、椎动脉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姚国恩 王景周 陈曼娥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 对四血管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进行评价 ,为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 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血管造影证实双侧椎动脉阻断确切 ;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 目的 对四血管阻断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进行评价 ,为血管性痴呆的基础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 改良的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血管造影证实双侧椎动脉阻断确切 ;电脑控制的穿梭箱系统和离体海马脑片诱导的CA1区长时程增强检测大鼠学习记忆。结果 血管性痴呆组大鼠椎动脉阻断确切 ,穿梭箱检测AAR在 2周时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 ,4周和 2个月时更加明显 (P <0 .0 1) ,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出现明显障碍。结论 四血管阻断法建立的大鼠反复缺血再灌注和慢性低灌流模型可以导致不可逆的学习记忆损害 ,是目前模拟临床血管性痴呆病人发病特点的较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四血管阻断 血管造影 穿梭箱 长时程增强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昌铭 孙鸣 +3 位作者 向静 王景周 吉国泰 苏长雨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的行为学改善的作用以及对VD大鼠血清脑特异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cific enolase,NSE)和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各组大鼠又分为2、4、8周3个时相点。以穿梭箱对大鼠行为学进行检测。用ELISA法对大鼠血清中NSE和S-100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穿梭箱结果显示HCMNCs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主动回避反应(active avoidance response,AAR)比例均显著高于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术后各时相点血清NSE和S-100蛋白含量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HCMNCs治疗对VD大鼠的行为学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说明HCMNCs治疗对脑组织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 颈内动脉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下载PDF
针刺对VD模型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NFK-βp65及PTE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英华 王浩宇 《针灸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中引起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NFK-βp65及PTEN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水迷宫测试合格的大鼠随机分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 目的:探讨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中引起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NFK-βp65及PTEN mRNA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水迷宫测试合格的大鼠随机分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每组24只)。运用四血管阻断法制作V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7天后,针刺大鼠头穴干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检测海马Caspase-3、NFK-βp65阳性表达。结果:相同时刻,针刺组(手针组、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对比,成功穿越平台次数增多,逃避潜伏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同一时间点,电针组大鼠较手针组穿越平台成功次数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手针组和电针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3个时间点与同一时点模型组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相比有所下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或P <0. 01),说明手针治疗和电针治疗均能降低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手针组和电针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3个时间点与同一时点模型组NFK-βp65阳性细胞表达相比有所下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或P <0. 01),说明手针治疗和电针治疗均能降低NFK-βp65阳性细胞表达。手针组和电针组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3个时间点与同一时点模型组PTEN mRNA表达相比有所下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说明手针治疗和电针治疗均能降低PTEN mRNA表达。结论:针刺具有明显抑制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NFK-βp65及PTEN mRNA表达的影响,具有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四血管阻断 针刺 CASPASE-3 NFK-βp65 PTENMRNA
下载PDF
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小苏 邹红群 +5 位作者 李启艳 高源 张枝雪 赵海荣 张成桂 肖怀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格瑞洛低、中、高剂量组(37.5、75、150 mg·kg^(-1)),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对大鼠再灌注2、24、4...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格瑞洛低、中、高剂量组(37.5、75、150 mg·kg^(-1)),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对大鼠再灌注2、24、48 h卒中指数和神经病学症状评分;HE和尼氏染色方法考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损伤情况;采用比浊法测定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3 min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检测血浆凝血4项。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替格瑞洛低、中、高剂量组均降低24 h(P<0.05)和48 h(P<0.01)卒中指数,降低48 h神经病学评分(P<0.01),降低血小板聚集率(P<0.01),升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P<0. 01),替格瑞洛治疗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及数目。结论替格瑞洛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全脑缺血 四血管阻断 血小板聚集 海马 神经元
下载PDF
乌参醒脑方对大鼠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曹乐 毕炳添 +3 位作者 宾娟 徐江平 顾泉琳 贝伟剑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306-2310,共5页
目的:考察乌参醒脑方(WSXN)对大鼠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WSXN低、中、高剂量组(28,56,112 mg·kg-1)和EGB761阳性对照组(80 mg.kg-1),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 目的:考察乌参醒脑方(WSXN)对大鼠脑缺血致血管性痴呆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WSXN低、中、高剂量组(28,56,112 mg·kg-1)和EGB761阳性对照组(80 mg.kg-1),每组10只;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学习记忆的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灌胃给药20 d(预防6 d+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溶媒。采用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试验及空间探索试验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光镜观察脑海马神经组织及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脑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和学习忆力能力损害;中、高剂量WSXN和EGB761能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增加脑缺血后大鼠海马幸存的活锥体神经元密度和尼氏体数目,还能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和参照记忆能力。结论:乌参醒脑方对全脑缺血再灌注神经损伤和血管性痴呆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参醒脑方 四血管阻断 缺血再灌注损伤 海马神经细胞 学习记忆 血管性痴呆
原文传递
脐血单个核细胞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BDNF、NGF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昌铭 向静 +2 位作者 彭昌鼎 王景周 吉国泰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大鼠受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脑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大鼠受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又分为2,4,8周三个时相点,每时相点12只。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3×10^6个BrdU标记细胞于治疗组;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BDNF和NG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BDNF、NGF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4周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大鼠脑BDNF、N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5,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2,4周时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推测原因为通过增加VD大鼠脑组织BDNF和NGF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个核细胞 血管性痴呆 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 颈内动脉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对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姜涛 徐蔚 江基尧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568-571,共4页
目的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前后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动态变化,了解脑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复苏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四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和常温... 目的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实验前后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动态变化,了解脑缺血后选择性超深低温复苏对猴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恒河猴10只,随机分为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四血管阻断冷灌注组(4只)和常温灌注组(2只)。应用ELISA法统一测定实验前后血清中IL-2,IL-10,TNF-α,IFN-γ的浓度。结果两血管组4只恒河猴术后安全复苏并长期存活,四种细胞因子在灌注结束后较术前均明显增高(P<0.05),24h后恢复至术前水平,72h测得值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常温组2只恒河猴及四血管组4只恒河猴于灌注后均未能安全复苏,全部死亡。其中四血管组与两血管组比较在灌注结束后IL-10,TNF-α增高更明显(P<0.05),IL-2,IFN-γ增高与两血管阻断冷灌注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可引起抗炎细胞因子与促炎细胞因子一过性增高,由于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之间互相抑制,互相作用,两类因子同时增高可使细胞因子网络维持动态平衡,有利于机体免疫功能的重新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低温 断血流 实验研究 猴脑 IL-10 TNF-α IFN-γ IL-2 ELISA法 促炎细胞因子 抗炎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网络 机体免疫功能 四血管阻断 一过性增高 恒河猴 冷灌注 动态变化 低温复苏 长期存活 抑炎因子 促炎因子 互相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