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三阶层模式”工具效用局限性的反思与批评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杨兴培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
出处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7年第4期64-75,共12页
-
文摘
在大陆法系的成文法领域,先贤们早年创立的犯罪构成"三阶层模式"是一种革命性的创举,由此犯罪被视为是符合构成要件的(即该当性)、违法(即违法性)而有责(即有责性)的行为。这一创举对于近现代大陆法系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刑事成文法的制定和犯罪成立理论具有奠基性的重大意义。由于受前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政权建立后将民国时代已经生根落地、开花结果的大陆法系"三阶层模式"予以抛弃,移植了前苏联的"四要件模式"。而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当下中国刑法学又一次改信大陆法系的"三阶层模式",但"三阶层模式"同样存在着理论的不足和实践的障碍。因此,通过比较、鉴别和扬弃吸收,中国刑法领域完全可以重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不过是在主观罪过支配下的客观行为构成某一犯罪所应当具备的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即只有能够反映行为人主观罪过的主观要件和体现客观行为的客观要件才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犯罪主体的资格是犯罪构成得以成立的前提,而犯罪的主体身份则是行为已经符合犯罪构成后的必然现象。
-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反思与批评
三阶层模式
四要件模式
二要件模式
-
分类号
DF6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论犯罪构成的中国化发展选择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杨兴培
-
机构
华东政法大学
-
出处
《法治研究》
2010年第3期29-40,共12页
-
文摘
中国的犯罪构成模式到底是坚持传统的"苏式四要件的犯罪构成"还是需要改变为德日的"三阶层式的构成要件"这是中国目前刑法学界一个极大的理论争论问题。其实,这两种犯罪构成体系既有其共同的暗合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之处,也都有其致命的不足之处。因此在犯罪构成这一重大的刑法理论问题发展方面,我们不应该走非此即彼的单一与极端道路,应当要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各种理论营养,努力完善自己,以便实现犯罪构成新模式的"破蛹而出"。
-
关键词
犯罪构成
四要件模式
三阶层模式
中国化发展选择
犯罪构成新模式
-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我国犯罪构成模式改革的路径争论与建议
被引量:3
- 3
-
-
作者
陈志军
-
机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4-34,共11页
-
文摘
对我国犯罪构成模式改革路径的争论主要有三类主张:重新排列四要件顺序论、在原四要件基础上增减要件论和另起炉灶论。对犯罪构成模式学说史进行澄清后可以发现:"犯罪构成"和"构成要件"的含义源头均为被斯鸠贝尔和费尔巴哈赋予了刑法学含义的Tatbestand一词;斯鸠贝尔和费尔巴哈都认为Tatbestand是纯客观的要素;19世纪70年代前后,四要件模式的创立者在从德语Tatbestand到俄语"состaвпреступления"的翻译过程中存在误读,即将纯客观的"构成要件"翻译成为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俄苏中模式本质上是"犯罪构成+违法"二阶层模式。中国应当将现有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统合于"构成要件"之下,进而以之为基础构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刑事当罚性"之三阶层模式。
-
关键词
构成要件
犯罪构成
四要件模式
三阶层模式
刑事当罚性
-
Keywords
constitutive element
constitution of crime
the four-element mode
the three class mode
criminal punishability
-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