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佛教之“四谛”说
1
作者 孙开香 《商业文化》 2011年第4X期197-198,共2页
佛教教义浩瀚而庞杂,为让人们了解其基本教义教理,从佛教各派都承认的基本教义—"四谛"说进行介绍,教义体现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对社会人生诸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释迦牟尼的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智慧成果,同... 佛教教义浩瀚而庞杂,为让人们了解其基本教义教理,从佛教各派都承认的基本教义—"四谛"说进行介绍,教义体现了佛教作为一种宗教对社会人生诸问题的看法、态度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释迦牟尼的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智慧成果,同时也是历代佛家弟子们"信受奉行"的法宝,它把人类的精神生活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释迦牟尼 四谛”说—苦、集、灭、道
下载PDF
论佛教四谛学说对李煜诗词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文婷 高明扬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23-25,28,共4页
李煜与佛教也有深厚的渊源,他身上具有鲜明的儒释道文化融合的痕迹,佛教的基本理论"四谛"说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李煜诗词作品体现出对苦难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对苦难根源的反思与对脱离苦难的追求,并且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 李煜与佛教也有深厚的渊源,他身上具有鲜明的儒释道文化融合的痕迹,佛教的基本理论"四谛"说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观念。李煜诗词作品体现出对苦难的体验与思考,也有对苦难根源的反思与对脱离苦难的追求,并且他努力践行着自己的修行方法,这恰恰暗合了"苦"、"集"、"灭"、"道"四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 佛教 四谛
下载PDF
浅谈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四谛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余世静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50-53,共4页
金庸武侠小说成功地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被称为文化武侠小说。其中佛教元素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佛教四谛思想的表现,来阐述金庸小说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 金庸 武侠小说 佛教 四谛
下载PDF
茶道四谛观投射下的中华传统女性性格论
4
作者 胡媛媛 黄艳 《茶叶》 2015年第3期164-168,171,共6页
在传统中国男权社会下,人们对于传统女性有着诸多误解,框死于礼教,示人以卑弱,但事实并非如此。妇女可顶半边天,女性作为历史支柱的存在,以自身独特的品性构筑丰碑,树立了坚贞、和顺、温婉、静懿的女性形象,而茶道四谛的"和、敬、... 在传统中国男权社会下,人们对于传统女性有着诸多误解,框死于礼教,示人以卑弱,但事实并非如此。妇女可顶半边天,女性作为历史支柱的存在,以自身独特的品性构筑丰碑,树立了坚贞、和顺、温婉、静懿的女性形象,而茶道四谛的"和、敬、清、寂"正与这不谋而合,本文在茶道四谛的角度阐述了传统女性生活、处世的方法和哲学。无论是古今知名的传奇女子,还是不见经传的普通女性,在她们身上,总是散发着独特魅力,如茶一般沁人心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女性 茶道四谛
下载PDF
吉藏的中观思想——以《中观论疏·观四谛品》的若干问题为核心
5
作者 苏畅 《中国佛学》 2016年第2期130-145,共16页
本文以吉藏对《中论·观四谛品》所做的注释为研究对象。该品是《中论》中最重要的一品,也是历代注释家最为重视的一品,其中涉及龙树对空性的正面描述,自续派和应成派就龙树文句的解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而吉藏又不同于两家。本品还... 本文以吉藏对《中论·观四谛品》所做的注释为研究对象。该品是《中论》中最重要的一品,也是历代注释家最为重视的一品,其中涉及龙树对空性的正面描述,自续派和应成派就龙树文句的解释产生了较大的分歧,而吉藏又不同于两家。本品还涉及'二谛''有无''假名'等中观学核心问题,吉藏对之都进行了有独特价值的阐释。本文考察了吉藏对《中观论·观四谛品》中最核心的'四谛有无''空三态''二谛'三个问题的解读,将吉藏学说放在整个中观学的视野下,以文本解读分析为主要手段,凸显其思想在整个佛教思想史上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学 吉藏 《中论·观四谛品》
下载PDF
“习”与“集”——“四谛”之第二谛的汉译形式考辨
6
作者 吕小雷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习""集"用于"四谛"之第二谛的翻译,同为意译词.通过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正藏》译经中表示"四谛"之第二谛时,"习""集"分布情况的统计,得出"习""集&q... "习""集"用于"四谛"之第二谛的翻译,同为意译词.通过对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正藏》译经中表示"四谛"之第二谛时,"习""集"分布情况的统计,得出"习""集"的使用大体经历了:基本都使用"习",个别用"集"(东汉—西晋),到"习""集"都见使用,"集"的使用增多(东晋—刘宋),再到基本都用"集",个别用"习"(南齐—隋唐)的一个变化过程.第二谛的内容是关于苦的起源,"习""集"分别是从不同角度对"苦的起源"的概括,"习"有"近习""爱著"义,用"习"侧重这种行为能导致苦."集"有"和合"义,是侧重"因缘和合能产生苦";"集"还有"产生、起"之意,是侧重"产生、起"的行为.早期东汉译经中对第二谛的解释,都和"习"的"习近""乐著"义相关,对第二谛的新的解释"产生、起""和合"和"集"在中土文献中原来的意义相关,东晋后期始见,也可以证明早期第二谛的汉译形式当是"习".利用"习"和"集"的分布可以对一些失译经的时代作大略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谛 异文
下载PDF
“四谛论”新考
7
作者 阿查布求南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0年第2期20-28,共9页
当下,学界对佛教“四谛”的研究较少,以“四谛”念诵次第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更少。鉴于此,文章对佛教“四谛”概要进行列表分析,从性质念诵、功能念诵和成果念诵三方面分节阐述,以期从思维形式和逻辑的维度对“四谛”进行较为详尽的研究。
关键词 四谛 逻辑 三念诵
下载PDF
试析茶道“四谛”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启示
8
作者 王琪 《福建茶叶》 2018年第3期180-180,共1页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唐朝时期就正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茶文化体系,而后开始向周边国家辐射扩散,东传至日本形成了草庵茶文化之后被千利休改革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而后,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茶文化之林的... 我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唐朝时期就正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茶文化体系,而后开始向周边国家辐射扩散,东传至日本形成了草庵茶文化之后被千利休改革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而后,日本茶道与中国茶文化共同构成了世界茶文化之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简要阐述了我国的茶道"四谛"后,又阐述了其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意义,并最终结合其具体内涵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启示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道四谛 行政管理 和敬清真
下载PDF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笑非 段克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8-80,共3页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 日本茶道是最具日本特色的文化形式 ,是人们了解日本、研究日本的一个渠道。无论是茶 ,还是饮茶文化都是由中国传到日本的 ,而日本人民在饮茶的同时将佛教的禅宗思想与茶文化融和了起来 ,由此形成了日本茶道。日本茶道的精髓就在于其“四谛” ,即和、敬、清、寂。它可以被称为是茶道思想的精辟概括和总结。该文从思想的角度入手去观察和体验茶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和、敬、清、寂 茶道四谛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曦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69-72,共4页
日本茶道经历了由模仿中国到独立发展的过程。茶由中国初传日本时,一方面被当作珍宝贡献于宫廷,另一方面伴随禅宗进入日本佛寺,被当作参佛悟道的重要手段。在日本茶道中,品茶并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日本贵族与高僧学习中国文化、修养身... 日本茶道经历了由模仿中国到独立发展的过程。茶由中国初传日本时,一方面被当作珍宝贡献于宫廷,另一方面伴随禅宗进入日本佛寺,被当作参佛悟道的重要手段。在日本茶道中,品茶并不只是为了解渴,而是日本贵族与高僧学习中国文化、修养身心的载体,是日本人审美意识的再现。日本茶道注重精神追求、形式之美,内容复杂且高雅,礼法严格且精准。日本茶道主张以"四谛"(和、敬、清、寂)思想为内涵,通过演习程式化的茶道礼仪,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日本茶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的影响,作为其精神内核的"和、敬、清、寂"思想,更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日本茶道"四谛"之"和",即调和、和谐之意,"敬"即相互尊重、相互承认、上下有序、内外有别、有礼有节之意,这与儒家"和""礼"思想相契合;日本茶道"四谛"之"清",不仅指茶庭茶室的干净整洁,亦指饮茶者内心的纯净,这与道家追求清静自然、静虚闲淡的"清""无"思想高度契合;日本茶道"四谛"之"寂",讲究内心无烦恼、无喜悦、无杂念,与释家的"空""寂"思想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茶道 儒道释 四谛
下载PDF
涅槃与天人合一 被引量:2
11
作者 董平 《浙江学刊》 1987年第2期107-114,共8页
本文把佛教的中心命题——涅槃,作为一个哲学本体论范畴来考察,并把它与古代儒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比较,认为这两者在理论形态的某些方面存在着某种共通的平行关系。一佛教中的“涅槃”,犹如印度教中的“梵”一样,通常... 本文把佛教的中心命题——涅槃,作为一个哲学本体论范畴来考察,并把它与古代儒家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进行理论上的比较,认为这两者在理论形态的某些方面存在着某种共通的平行关系。一佛教中的“涅槃”,犹如印度教中的“梵”一样,通常被认为是超越任何语言的描述能力的。不过,我们实际上可以从佛教关于现象世界的根本观念来把握作为某对立面的涅槃之实质。依据佛陀所说“四谛”之第二谛——集谛的根本要义,现象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依因性,即依赖于因缘的和合才得以成立,因此,通过现象呈现出来的任何事物实质上并非其所属概念的自身。“山”无非是石头、泥沙等的集合体,石头泥沙并不是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宇宙人生 印度教 无我 天人合一观 精神境界 四谛 二谛 自性 佛陀
下载PDF
禅灯梦影的栖息——论吴梅村逃禅思想的“圆形”程式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晓辉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63-165,共3页
吴梅村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既是一位满腹诗情与灵秀的诗坛领袖,亦是一位饱受屈辱和辛酸的屈节之臣。在"万方多难,灾祸绵绵"的鼎革之际,被迫失节的他,在求生不得、痛悔无门的生死夹缝中编织着"逃禅以求生"... 吴梅村作为明清易代之际的文坛泰斗,既是一位满腹诗情与灵秀的诗坛领袖,亦是一位饱受屈辱和辛酸的屈节之臣。在"万方多难,灾祸绵绵"的鼎革之际,被迫失节的他,在求生不得、痛悔无门的生死夹缝中编织着"逃禅以求生"的图存之梦。从苦谛的纠缠、灭谛的偏激到空幻的转移及天命的回归,吴梅村的逃禅之路呈现出一种无法突破的圆形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梅村 逃禅 四谛 天命
下载PDF
早期佛教人生观探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晓明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9-32,共4页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导人脱离现实生活,进而求得彻底解脱。为了达到此目的,佛教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度阐释教义,从而使宗教信仰和哲学思索密切结合在一起。文章从早期佛教基本理论中的“四谛说”和‘“十二因缘说”入手,就佛教的人... 佛教的根本目的是教导人脱离现实生活,进而求得彻底解脱。为了达到此目的,佛教从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高度阐释教义,从而使宗教信仰和哲学思索密切结合在一起。文章从早期佛教基本理论中的“四谛说”和‘“十二因缘说”入手,就佛教的人生现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佛教理论 四谛 “十二因缘” 人生观
下载PDF
试论中国儒家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娟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9-309,共1页
日本茶道的核心以"和、敬、清、寂"为核心思想,讲究礼法,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如出一辙,符合我国儒家的"和"、"礼"思想。从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核可以看出虽然日本茶道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体系,但是... 日本茶道的核心以"和、敬、清、寂"为核心思想,讲究礼法,这与中国的儒家思想如出一辙,符合我国儒家的"和"、"礼"思想。从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核可以看出虽然日本茶道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独立体系,但是依然受到我国儒家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日本茶道 四谛 影响
下载PDF
藏传佛教生死流转图及其功能解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才华加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1-36,共6页
生死流转图作为藏传佛教阐释佛理的重要图画作品,完整的涵括了四谛及佛教的全部内容和次第。而它发挥的因果教育、文化传播、艺术审美等功能,更代表了藏传佛教艺术阐释佛理的巨大成功。
关键词 藏传佛教 生死流转图 四谛 社会功能
下载PDF
论佛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吉乡 《黑龙江史志》 2009年第7X期91-92,共2页
和谐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我国也正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佛教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佛教教义与伦理规范蕴含了和谐思想,它对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 佛教 和谐社会 四谛 五戒 慈悲
下载PDF
论佛学解脱观的三个理论维度
17
作者 杨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2,共4页
佛学是社会理论不可或缺而又研究不够的。佛学"解脱观"是佛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从终极价值的层面看,所有的佛学内容都指向"解脱",故而对解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佛学思想发展中,四谛原则、心性哲学... 佛学是社会理论不可或缺而又研究不够的。佛学"解脱观"是佛学理论重要组成部分。从终极价值的层面看,所有的佛学内容都指向"解脱",故而对解脱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佛学思想发展中,四谛原则、心性哲学以及佛性思想,作为解脱观的三个理论维度,全面和深刻地探讨了解脱最核心的问题,即烦恼何以实现解脱,从而使解脱理论呈现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脱 四谛 心性 佛性
下载PDF
品茶三道 赏画三味——读文备现代书画作品有感
18
作者 季欣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98-199,共2页
关键词 文备 先生 月亮 宣纸 手工纸 四谛
下载PDF
早期佛教理论体系的构建和特色
19
作者 姚卫群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60-66,136,共8页
释迦牟尼在创建佛教时的最初论证理论是"四谛"说,提出的理论要点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缘起、中道等说。戒、定、慧三部分是佛教教义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佛教后来获得较大的发展与其理论特色有很大关联,如主张平... 释迦牟尼在创建佛教时的最初论证理论是"四谛"说,提出的理论要点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灭、缘起、中道等说。戒、定、慧三部分是佛教教义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佛教后来获得较大的发展与其理论特色有很大关联,如主张平等观念、发展变化的观点、事物相互依存观念、坚持中道的思维方法以及对出世及入世思想进行了较好的平衡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迦牟尼 早期佛教 四谛 缘起观 东方文化
下载PDF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可为世界“金规则”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37-41,共5页
人类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困境也在全球化 ,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基础以担负现代人群、现代人生的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历程 ,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 人类进入 2 1世纪 ,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现代社会、人类心灵的困境也在全球化 ,人类迫切需要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伦理基础以担负现代人群、现代人生的共同的责任和义务。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全球文化交融的历程 ,有识之士提出了建立全球伦理 (世界伦理、普世伦理 )的构想。世界各大宗教和伦理传统中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 ,就中华文化传统而言 ,中国佛教伦理的思想资源不可忽视。本文力图以普世伦理构想为背景 ,探讨中国佛教伦理的思想及特质 ,并继而申明佛教伦理思想的普世意义、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伦理 世界伦理 菩萨行 四谛 戒律 大乘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