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谢莎莎 吕叶辉 林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0-384,共5页
自1982年由Seeman首次提出后,DNA纳米结构的开发逐渐完善,其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作为3D DNA纳米结构材料的代表,四面体框架核酸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高稳定性及易制备性等优势,在... 自1982年由Seeman首次提出后,DNA纳米结构的开发逐渐完善,其相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作为3D DNA纳米结构材料的代表,四面体框架核酸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编辑性、高稳定性及易制备性等优势,在生物传感器、肿瘤治疗、抗原检测、再生医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述了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相关概念,并从治疗应用的角度总结了四面体框架核酸在以下领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1)生物载体与肿瘤给药,如构建新型自组装复合体改善游离药物药效、搭载小分子RNA减缓癌症进程、自组装复合体精准靶向治疗等。(2)调节炎症与免疫应答,如降低炎性因子、治疗炎症性疾病、预防糖尿病、作为免疫调节剂等。(3)促进组织再生,如促进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周围神经再生、通过血管新生促进创面修复等。该综述对四面体框架核酸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展望了其应用前景,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生物载体 肿瘤 炎症 免疫应答 组织再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四面体框架核酸对脑靶向肽分子的可控组装及性能
2
作者 闫美玲 彭红珍 +3 位作者 左婷婷 田甜 诸颖 孙艳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1-1509,共9页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 通过设计带手臂链的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1~3条肽段修饰的手臂链的互补链,以及组装不同种类的脑靶向肽修饰的互补链,比较其毒性、细胞靶向摄取,探讨肽链的数量和种类对四面体DNA纳米探针脑靶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100 nmol/L浓度范围内,探针无细胞毒性。细胞在不同时间段内对脑靶向Angiopep-2(ANG)肽链修饰的四面体探针的摄取量与单纯四面体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细胞共孵育0.5 h,与脑胶质瘤细胞U87共孵育1 h,四面体框架核酸组装3条肽链被摄取的量明显比组装1条肽链的摄取量多(P<0.01),但在与细胞共孵育2 h后,组装不同数量肽的探针在细胞内的摄取量没有显著差异。除此外,组装相同数量的噬菌体展示肽TGN和细胞穿膜肽TAT后,组装肽的四面体探针细胞摄取量比单纯四面体细胞内显著升高(P<0.01),但3种肽链组装的四面体探针在bEnd.3中细胞摄取量并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肽链的数量可能影响短时间内细胞对其摄取的速率,但并不影响2 h后细胞对探针的摄取总量,这一发现可有效节省出四面体修饰位点,为四面体框架核酸的更多功能修饰提供借鉴,在修饰单个靶向肽延长作用时间达到靶向目的的同时,可增加其它位点的功能化修饰,使其结构功能最大化,而且DNA框架核酸还可以作为其它脑靶向肽TGN和TAT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脑靶向探针 可控组装 靶向摄取
下载PDF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3
作者 李帅 斯海波 沈彬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510,共6页
目的 介绍四面体框架核酸(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s,tFNA)的特点,重点综述其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之间作用的联系,进一步展望tFNA在OA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构建mi... 目的 介绍四面体框架核酸(tetrahedral framework nucleic acids,tFNA)的特点,重点综述其在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与微小RNA(microRNA,miRNA)之间作用的联系,进一步展望tFNA在OA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构建miR-tFNA功能化复合体治疗OA的新思路。方法 查阅国内外关于tFNA的最新研究,分析tFNA作用机制及与OA、miRNA的联系。结果 tFNA作为一种新型载体,不仅可以作为具有治疗作用的小分子载体而间接发挥OA治疗作用,其本身也可以通过调节软骨细胞发挥直接治疗作用。tFNA与miRNA结合性良好,构建搭载miRNA的tFNA功能化复合体治疗效果已在多种疾病中得到验证,且与其他载体相比tFNA具有优势。结论 tFNA是一种新型的框架核酸结构,在OA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构建miR-tFNA功能化复合体可能是OA治疗的一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微小RNA 骨关节炎 生物载体
原文传递
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与人类健康
4
作者 林云锋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5-349,共5页
近年来,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由于良好的机械、化学、生物性能,成为了DNA纳米材料中的热点话题。通过利用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的诸多优势,不同尺寸、不同修饰方式的DNA四面体被设计出来,在再生医学、生物传感器以及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得以... 近年来,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由于良好的机械、化学、生物性能,成为了DNA纳米材料中的热点话题。通过利用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的诸多优势,不同尺寸、不同修饰方式的DNA四面体被设计出来,在再生医学、生物传感器以及肿瘤治疗等多个领域得以应用,从而促进人类健康。该综述对目前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在人类健康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在未来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将会面临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材料 DNA纳米材料 再生医学 生物传感器 肿瘤治疗
原文传递
四面体框架核酸在颅脑损伤和阿尔兹海默病认知功能障碍中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洋洋 徐如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321-323,共3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常发生于多种疾病后的伴随现象,如颅脑损伤(TBI)、阿尔兹海默病(AD)和脑卒中等均伴随有疾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病情发展,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认知功能障碍尚缺... 认知功能障碍是一种常发生于多种疾病后的伴随现象,如颅脑损伤(TBI)、阿尔兹海默病(AD)和脑卒中等均伴随有疾病相关的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病情发展,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认知功能障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亟需寻求一种新型的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药物。四面体框架核酸作为一种新型的DNA纳米结构分子,在多种疾病干预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学功能。本文主要探讨四面体框架核酸对于TBI和AD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以期为未来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颅脑损伤 阿尔兹海默病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框架核酸在口腔医学中的潜在应用
6
作者 李佳杰 林云锋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641-647,共7页
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s)作为DNA多面体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步显现。tFNAs因其优异的细胞内化能力、组织渗透性、强大的可编辑性和可预测性不断引人关注。该文总结tFNAs在制备及生物行为调控方面的优势,并重点... 四面体框架核酸(tFNAs)作为DNA多面体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潜力正逐步显现。tFNAs因其优异的细胞内化能力、组织渗透性、强大的可编辑性和可预测性不断引人关注。该文总结tFNAs在制备及生物行为调控方面的优势,并重点探讨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潜在应用价值,为未来核酸类药物实现更广阔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面体框架核酸 核酸药物 口腔医学 临床前应用
下载PDF
鱼精蛋白硫酸盐对DNA纳米结构入胞能力及胞内溶酶体逃逸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葛奕辰 崔伟同 蔡潇潇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83-789,共7页
目的 探究鱼精蛋白硫酸盐对四面体框架核酸入胞能力及胞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取3日龄C57BL小鼠肢端软骨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并收集第1~2代细胞用于实验.利用4条DNA单链S1(标记Cy5荧光)、S2、S3、S4,经过退火程序合成四面体框架核酸并超滤... 目的 探究鱼精蛋白硫酸盐对四面体框架核酸入胞能力及胞内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取3日龄C57BL小鼠肢端软骨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并收集第1~2代细胞用于实验.利用4条DNA单链S1(标记Cy5荧光)、S2、S3、S4,经过退火程序合成四面体框架核酸并超滤提纯.用高通量毛细电泳验证四面体框架核酸合成并拍摄透射电镜图进行表征.向新合成四面体框架核酸中缓慢滴入1 mg/mL鱼精蛋白硫酸盐溶液(以原子数N/P=5/1混合),检测Zeta电位.将细胞分为3组:细胞中加入100 nmol/L经过鱼精蛋白硫酸盐孵育的四面体框架核酸作为实验组1;细胞中加入100 nmol/L未经孵育处理的四面体框架核酸为实验组2;对照组细胞不进行加药处理.在加药后6 h及12 h,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胞内Cy5荧光,并取部分12 h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定性观察分析胞内Cy5荧光.加药5.5 h及11.5 h后,加入溶酶体探针对活细胞溶酶体进行染色,30 min后(6 h及12 h)观察Cy5荧光与溶酶体位置关系.结果 经过鱼精蛋白硫酸盐孵育处理后,溶液Zeta电位由负转正,即由(-1.567±0.163)mV转为(4.700±0.484)mV;在6 h及12 h两个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检测到实验组1胞内四面体框架核酸荧光强度均高于实验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 h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溶酶体染色结果显示,加药6 h及12 h后,实验组1的Cy5荧光与溶酶体位置重叠现象较实验组2更少;且12 h后,实验组1依然可见大量Cy5荧光,而实验组2的Cy5荧光较少较弱.结论 鱼精蛋白硫酸盐孵育处理可有效提升四面体框架核酸入胞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四面体框架核酸胞内溶酶体的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纳米结构 四面体框架核酸 鱼精蛋白硫酸盐 入胞作用 溶酶体逃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