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材线虫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发育阶段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 理永霞 +3 位作者 刘振凯 高梦鸽 孟繁丽 张星耀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扩散型四龄幼虫(DL4)转型的形态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油红染色后脂肪的特征变化,分析了不同植物对于转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由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分为5个阶段,定义为... 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扩散型四龄幼虫(DL4)转型的形态结构变化过程以及油红染色后脂肪的特征变化,分析了不同植物对于转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由扩散型四龄幼虫向成虫转型分为5个阶段,定义为DL4,转型前期(TP),转型中期(TM),转型后期(TA)和转型末期(TT)。DL4阶段,头部钝圆,无溢缩,尾部较尖,无性别特征;TP阶段,线虫呈现竖直状态,可见头部蜕皮,出现口溢缩,尾部膨大;TM阶段,蜕皮明显,线虫开始弯曲,出现不显著的性别特征;TA阶段,进一步完成蜕皮,成虫状态表现明显,雌虫出现阴门盖,雄虫出现交合刺;TT阶段完成蜕皮。DL4时期脂肪含量最高,占据线虫全部身体;而转型前期则脂肪含量迅速下降,仅有头、尾和体表内侧较高;转型中期、后期和末期脂肪含量较少,脂肪颗粒化明显。松科植物红豆杉Taxus chinensis、圆柏Sabina chinens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雪松Cedrus atlantica、油松Pinus tabuliformis、黑松Pinus thunbergii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促进转型效果明显,以黑松和马尾松木块刺激下松材线虫转型效率最高,而非松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无转型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扩散型四龄幼虫 成虫 转型 松树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鞘蛾第四龄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立铭 秦加强 +1 位作者 孙维林 郑立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39,共7页
1987年春天,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海林林业局三部落经营所、海林县杨子荣烈士陵园及海林县海南林场,共选五块标准地,各抽样调查了30株标准树,每一标准树取4个样枝,以样枝上的叶丛为调查样方,实测样方上的虫数和频次。用分布... 1987年春天,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实验林场、海林林业局三部落经营所、海林县杨子荣烈士陵园及海林县海南林场,共选五块标准地,各抽样调查了30株标准树,每一标准树取4个样枝,以样枝上的叶丛为调查样方,实测样方上的虫数和频次。用分布型频次法和指数法检验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鞘蛾第四龄幼虫和蛹属负二项分布和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松 鞘蛾 四龄幼虫 分布
下载PDF
(拟)松材线虫耐久型四龄幼虫(L_(Ⅳ))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 被引量:8
3
作者 来燕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4-298,共5页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IV)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IV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IV既可发... 本文对浙江省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区内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耐久型四龄幼虫(LIV)的形态及其分化变异作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成虫体内携带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LIV在形态上完全相同;同一来源的(拟)松材线虫的LIV既可发育形成松材线虫,也可形成拟松材线虫。它的分化变异结果受寄主等环境因子影响,规律是:带尾尖突的LIV离开松墨天牛成虫进入黑松多变为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进入马尾松多变为带尾尖突的拟松材线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材线虫 拟松材线虫 耐久型四龄幼虫 松墨天牛
下载PDF
半合成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对家蚕四龄幼虫的影响(英文)
4
作者 张传溪 胡萃 +1 位作者 徐俊良 潘青仙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用8种脱脂大豆粉和纤维素粉含量不同的半合成饲料饲养4龄蚕.结果表明取食蛋白质含量为7.79%和11.69%饲料的幼虫分别仅存活5.7天和6.8天,取食蛋白质含量大于15.59%的幼虫能正常蜕皮,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1... 用8种脱脂大豆粉和纤维素粉含量不同的半合成饲料饲养4龄蚕.结果表明取食蛋白质含量为7.79%和11.69%饲料的幼虫分别仅存活5.7天和6.8天,取食蛋白质含量大于15.59%的幼虫能正常蜕皮,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从15.59%增至38.97%,4龄历期从8.7天缩短至6.7天,平均干物食下量和消化量分别从每蚕485mg和149mg降至224mg和127mg,近似消化率则从32.04%增至5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龄幼虫 家蚕 蛋白质 半合成饲料 生长发育
下载PDF
红火蚁雄蛹的发育过程及其形态变化
5
作者 高梦悦 黄昱轲 +1 位作者 郑淇元 冯波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390-394,共5页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入侵生物,但其蛹的详细发育过程并不清楚。本文通过显微观察详细研究了红火蚁幼虫化蛹、雄蛹发育及雄成虫羽化的整个过程及其形态变化。化蛹前幼虫腹部两侧及端部变扁,形成裙边一样的透明...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入侵生物,但其蛹的详细发育过程并不清楚。本文通过显微观察详细研究了红火蚁幼虫化蛹、雄蛹发育及雄成虫羽化的整个过程及其形态变化。化蛹前幼虫腹部两侧及端部变扁,形成裙边一样的透明结构。幼虫化蛹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虫体呈圆筒形,蛹头部和前胸明显分化;第二阶段附肢开始发育,胸腹连接处向内缢缩;第三阶段腹部分节明显,呈现出蛹形态;第四阶段幼虫蜕皮化蛹。雄蛹发育分为7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化蛹;第二阶段复眼和单眼黑色;第三阶段腹部(除结节)灰色;第四阶段头、胸部灰棕色,腹部深灰色;第五阶段头、胸部深灰色,颜色弱于复眼,腹部灰黑色;第六阶段足跗节及触角端半部浅红棕色,其余灰褐色;第七阶段蛹(除翅膀)完全黑化,即将羽化。成虫羽化分为身体蜕皮期和展翅期两个阶段。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红火蚁生殖发育及其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雄性 四龄幼虫 化蛹 羽化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家蚕幼虫发育中贮藏蛋白质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永田昌男 小林正彦 《蚕学通讯》 1994年第1期48-52,共5页
昆虫贮藏蛋白是一类在昆虫变态期间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Thomson,1975;Wyatt和Pan,1978).这类蛋白质已在以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主的许多种昆虫中发现,并明确了其分子特性及其变态期间的动态(RobertS和Brock,1981;Levenbook,1985).贮藏蛋... 昆虫贮藏蛋白是一类在昆虫变态期间起着重要作用的蛋白质(Thomson,1975;Wyatt和Pan,1978).这类蛋白质已在以双翅目和鳞翅目为主的许多种昆虫中发现,并明确了其分子特性及其变态期间的动态(RobertS和Brock,1981;Levenbook,1985).贮藏蛋白主要在幼虫脂肪体内合成并分泌到血液中(Sekeris等,1977;SekeriS和Scheller,1977).在末龄幼虫的血液中贮藏蛋白大量积累,并在幼虫~蛹转化期间被脂肪体所吸收(Tojo等,1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藏蛋白质 脂肪体 家蚕幼虫 载体蛋白 蜕皮期 蛋白浓度 四龄幼虫 幼虫蜕皮 特异蛋白 苯丙氨酸
下载PDF
七星瓢虫生物控制苜蓿蚜虫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威 《青海草业》 1999年第2期53-54,共2页
1苜蓿地蚜虫蚜虫(A.kondoi)是苜蓿地里捕获的常见害虫之一。冬眠的A.kondoi的数量(主要为胎生、雌性)四月份大量增加。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A.kondoi数量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夏天几乎观察不到蚜虫。晚... 1苜蓿地蚜虫蚜虫(A.kondoi)是苜蓿地里捕获的常见害虫之一。冬眠的A.kondoi的数量(主要为胎生、雌性)四月份大量增加。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A.kondoi数量达到最大,随后下降,夏天几乎观察不到蚜虫。晚秋,能观察到少数A.kondoi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生物控制 苜蓿蚜 苜蓿地 同类相食 蚜虫 四龄幼虫 幼虫蜕皮 发育阶段 培养容器
下载PDF
棉铃虫生态生存率观察简报
8
作者 杨望明 《湖北植保》 1995年第S1期54-55,共2页
棉铃虫生态生存率观察简报云梦县植保站(432500)杨望明为掌握棉铃虫孵化成活和天敌寄生、捕食情况,了解棉铃虫生态动态和发生规律,为棉铃虫综合治理提供直接依据。1994年棉铃虫超历史大发生为此项观察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 棉铃虫生态生存率观察简报云梦县植保站(432500)杨望明为掌握棉铃虫孵化成活和天敌寄生、捕食情况,了解棉铃虫生态动态和发生规律,为棉铃虫综合治理提供直接依据。1994年棉铃虫超历史大发生为此项观察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现将此项观察结果简报如下:1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卵 生存率 生态 四龄幼虫 发育动态 发生规律 观察结果 云梦县 综合治理 棉铃虫幼虫
下载PDF
国外用七星瓢虫控制苜蓿蚜虫
9
作者 高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15期7-7,共1页
蚜虫(A.Kondoi)是苜蓿地里常见的害虫之一。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繁殖数量最大。国外科技工作者利用七星瓢虫生物控制苜蓿蚜虫作了试验。试验证明,在苜蓿地(10-15℃)释放瓢虫的合适发育阶段是第二、三、四龄幼虫。由于低温条件下,卵和... 蚜虫(A.Kondoi)是苜蓿地里常见的害虫之一。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中旬繁殖数量最大。国外科技工作者利用七星瓢虫生物控制苜蓿蚜虫作了试验。试验证明,在苜蓿地(10-15℃)释放瓢虫的合适发育阶段是第二、三、四龄幼虫。由于低温条件下,卵和第一龄幼虫的死亡较高,此时为早春3月(10℃),在这个阶段大量释放是无效的。位于苜蓿地垄中释放的第二、三、四龄幼虫能有效控制蚜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苜蓿蚜 四龄幼虫 生物控制 发育阶段 苜蓿地 繁殖数量 科技工作者 有效控制 低温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