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茅F_1杂交可育亲本选择及其回交后代鉴定和主要经济性状 被引量:8
1
作者 邓海华 符成 +5 位作者 李奇伟 廖兆周 陈西文 梁计南 张垂明 谭中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97-101,共5页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 选用8个Badila(甘蔗热带种)与斑茅属间杂交F1品系与9个甘蔗栽培品种配制了24个回交组合,其中6个F1品系的13个组合杂交可育,共获346株BC1实生苗.经同工酶分析,其中320个株系具有斑茅的特征酶带,为斑茅的真实后代。在杂交可育性和BC1后代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斑茅F1品系间和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斑茅BC1后代的产量性状和糖分仍与甘蔗栽培品种有较大差距,但各性状的最大值已与栽培品种的相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YC96-40和YC95-41是较好的斑茅F1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杂交 栽培品种 性状 品系 亲本选择 回交后代 鉴定 初步研究 配制
下载PDF
黄瓜栽培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RAPD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庄飞云 陈劲枫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以黄瓜栽培种、黄瓜野生变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其与黄瓜回交自交的后代以及甜瓜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筛选出 31条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结果分析 ,共产生 375个位点 ,具多态性位点占 9... 以黄瓜栽培种、黄瓜野生变种、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其与黄瓜回交自交的后代以及甜瓜为试材 ,采用RAPD方法探讨其亲缘关系。对 2 3份试材进行扩增 ,筛选出 31条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进行结果分析 ,共产生 375个位点 ,具多态性位点占 90 .0 % ,平均每条扩增出 6 .3条。通过UPGMA聚类分析 ,以遗传距离 0 .37为阀值 ,可将 2 3份试材归为黄瓜、近缘野生种、种间杂交种及甜瓜亚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种 近缘野生种 种间杂种 回交后代 RAPD分析 黄瓜 亲缘关系
下载PDF
转Xa21基因水稻培矮64S回交后代白叶枯病抗性与育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小荣 钱海丰 薛庆中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0-272,共3页
对筛选到的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 ,在第 5代杂种中 ,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 ;以其作父本、培矮 6 4 S为母本所配制的 F1 植株 ,Xa2 1基因 PCR检测均呈阳性 ,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 ,说明该... 对筛选到的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后代纯合株系抗性与育性的研究表明 ,在第 5代杂种中 ,该外源基因仍能稳定遗传表达 ;以其作父本、培矮 6 4 S为母本所配制的 F1 植株 ,Xa2 1基因 PCR检测均呈阳性 ,且绝大多数表现抗白叶枯病 ,说明该外源基因能够通过常规杂交方式转移利用。这些杂交组合 F2 群体中抗病与感病株出现 3∶ 1分离 ,表明转 Xa2 1基因在杂交后代的传递属单基因显性遗传。长日高温下 ,(培矮 6 4 S/转 Xa2 1基因培矮 6 4 S) F1 雄性完全可育 ,F2 群体可育与不育株出现 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Xa21基因水稻 培矮64S 回交后代 白叶枯病抗性 育性 转基因水稻 抗病性
下载PDF
普×爆自交和回交后代连续选择效果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玉玲 吕德彬 +1 位作者 吴晓军 董永彬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16,共5页
对4个优良普×爆组合连续选优后代F3,F4,F5,BC1S1,BC1S2,BC1S3,BC2S1,BC2S2和BC2S3的爆花率、膨 化倍数、穗粒重和百粒重的分析结果表明:各世代不同组合穗粒重和百粒重的平均值、变异系数以及优于亲本的植株 数均存在较大差异,而爆... 对4个优良普×爆组合连续选优后代F3,F4,F5,BC1S1,BC1S2,BC1S3,BC2S1,BC2S2和BC2S3的爆花率、膨 化倍数、穗粒重和百粒重的分析结果表明:各世代不同组合穗粒重和百粒重的平均值、变异系数以及优于亲本的植株 数均存在较大差异,而爆花率和膨化倍数的差异较小;回交后代连续自交较直接连续自交穗粒重和百粒重有所减小, 而爆花率和膨化倍数增大;各世代所有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且以穗粒重最大,爆花率最小,而且随着选择世代的增 加,穗粒重和百粒重均明显减小,而爆花率和膨化倍数明显增大;各世代爆花率和膨化倍数与爆裂亲本多呈显著或极 显著正相关,而穗粒重和百粒重与亲本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花率 穗粒重 百粒重 世代 回交后代 亲本 自交 膨化 爆裂 变异系数
下载PDF
Ogura雄性不育甘蓝型油菜×白菜、芜菁杂种F_1及其回交后代染色体减数分裂行为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崔辉梅 曹家树 +5 位作者 张明龙 姚祥坦 向珣 叶纨芝 余小林 卢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52-1357,i004,共7页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AACC,2n=38)[(O)13.3(gur)13.3(a )]CMS材料与白菜 (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AA,2n=20) 品种新选1号、矮脚黄和芜菁 (B. campestris ssp. rapifera Sinsk , AA,2n=20)品种耐病98[(-)13.3(...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AACC,2n=38)[(O)13.3(gur)13.3(a )]CMS材料与白菜 (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AA,2n=20) 品种新选1号、矮脚黄和芜菁 (B. campestris ssp. rapifera Sinsk , AA,2n=20)品种耐病98[(-)13.3(1)]进行杂交、回交。F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构型为10Ⅱ+9[(\242\361)(\241\243)]BC1生长势强的群体中,新选1号和耐病[(98)13.3(-)0(1)]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9Ⅰ,矮脚黄的染色体构型以10Ⅱ和10Ⅱ+7Ⅰ占优势;BC1生长势弱的群体中,新选1号和耐病[(98)13.3(-)0(1)]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7Ⅰ,矮脚黄的染色体构型多为10Ⅱ+1[(\242\361)(\241\243)]BC2生长势强的群体中,新选1[(\272\305\265\304\310\276\311\253\314\345\271\271\320\315)13.3(\266\340\316\252)]10Ⅱ+1Ⅰ,矮脚黄多为10Ⅱ;BC2生长势弱的群体中,新选1号和矮脚黄多为10Ⅱ,耐病98[(-)13.3(1)]多为10Ⅱ+6[(\242\361)(\241\242)]10Ⅱ+5[(\242\361)13.3(\241\243)]BC3根尖染色体观察新选1号、矮脚黄染色体数达到100%,耐病98[(-)13.3(1)]中染色体数为20的细胞达到78.12%。同时对BC1代不同染色体数在减数分裂Ⅰ的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gura 雄性不育 甘蓝型油菜 白菜 芜菁 杂种F1 回交后代 染色体 减数分裂 行为分析
下载PDF
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孙静 石凤翎 +2 位作者 高翠萍 杜宝红 李泽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4-40,共7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叶的POD同工酶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的酶带数较返青期多。返青期的酶活性较现蕾期和开...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进行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苜蓿雄性不育系及其回交后代叶的POD同工酶在现蕾期和开花期的酶带数较返青期多。返青期的酶活性较现蕾期和开花期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叶的EST同工酶活性变化规律与POD同工酶谱表现相似;(2)在花发育的不同时期,花蕾为绿色时期时的POD同工酶酶活性最强,MS-4及其回交后代小花的EST同_T-酶酶带数较叶的多。刚开过的小花EST同工酶酶活性最强,F1、BC1代不育株都出现了母本MS-4所具有的POD、EST特征酶带;(3)从MS-4回交后代中所选育的不育株的POD和EST同工酶谱明显偏向于轮回亲本MS-4,说明通过回交使MS-4的某些性状在回交后代中进一步得到表现,因此,可以初步认定原不育系Ms4的不育性是可遗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雄性不育系 回交后代 过氧化物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下载PDF
非洲红茄与栽培茄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的鉴定 被引量:4
7
作者 庄勇 王述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7-140,共4页
从植物学性状、育性和枯萎病抗性基因的CAPS标记检测等3个方面对非洲红茄(SA)与栽培茄(紫圆茄自交系DB和紫长茄自交系EP22)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种间杂种的植物学性状大多表现为偏向于非洲红茄,育性很低,得到... 从植物学性状、育性和枯萎病抗性基因的CAPS标记检测等3个方面对非洲红茄(SA)与栽培茄(紫圆茄自交系DB和紫长茄自交系EP22)种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种间杂种的植物学性状大多表现为偏向于非洲红茄,育性很低,得到少量的自交和回交种子;用栽培茄作父本连续回交两代后,后代的果实性状得到明显改善,育性也逐步恢复;利用非洲红茄中与枯萎病抗性基因共分离的分子标记E13f-r-2对BC2群体进行了检测,筛选出含有枯萎病抗性位点的单株7个。以上结果表明通过有性杂交途径可以将非洲红茄的抗枯萎病抗性基因导入到栽培茄中,从而为进一步开展茄子抗枯萎病品种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红茄 栽培茄 种间杂种 回交后代 鉴定
下载PDF
水稻核心种质及成恢448回交后代的稻米延伸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陆贤军 康海岐 +3 位作者 姜华 高方远 刘光春 任光俊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76-680,共5页
对列入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73个水稻供体品种的稻米延伸性进行测试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与成恢448(CH448)不同回交世代的自交种进行整精米长(HRL)、饭粒长(CRL)和稻米延伸性(CR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73个品种之间的CRE存在... 对列入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的73个水稻供体品种的稻米延伸性进行测试分析,并对其中的部分品种与成恢448(CH448)不同回交世代的自交种进行整精米长(HRL)、饭粒长(CRL)和稻米延伸性(CRE)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这73个品种之间的CRE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可聚为6个类型;在10个亲本与CH448的BC2F2群体中,HRL与CRL具有正相关性并存在差异,9个群体的HRL与CRE的负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成恢448/Basmati370的BC2F3、BC2F4及BC3F3群体中,随着育种世代增加,HRL与CRE从负相关性趋向于0,增加一个回交世代只在一定程度上对HRL和CRL的相关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在BC2F4群体可以对CRE开始单株选择。在不同供体品种与CH448的BC3F2群体中,不同回交组合内CRE的变异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蒸煮品质 稻米延伸性 整精米长 饭粒长 回交后代 延伸性 稻米 核心种质 F2群体
下载PDF
大麦×纤毛鹅观草属间杂种回交后代的酯酶同功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万几 刘芳 李逸平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358-365,共8页
本文通过对幼根、幼穗和幼嫩籽粒的同功酶分析,研究了栽培大麦Arupo/纤毛鹅观革(R.ciliaris)//栽培大麦Arupo属间杂种回突后代BC1F1各株和BC1F2各株系与其亲本之间的酯酶同功酶的异同。结果表明,BC1F1各株、BC1F2各株系的酯酶... 本文通过对幼根、幼穗和幼嫩籽粒的同功酶分析,研究了栽培大麦Arupo/纤毛鹅观革(R.ciliaris)//栽培大麦Arupo属间杂种回突后代BC1F1各株和BC1F2各株系与其亲本之间的酯酶同功酶的异同。结果表明,BC1F1各株、BC1F2各株系的酯酶同功酶谱与栽培大麦亲本Arupo相似,但具有一些纤毛鹅现草所特有的酶带,并出现了双亲所没有的杂交酶带。说明在回交后代中,纤毛鹅现草的遗传物质得到稳定的遗传,为进一步转移外源基因,分离具有不同的纤毛鹅观革有益性状的易位系提供了广泛的基础。本研究结果与其形态学、细胞学的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酶 同功酶 大麦 纤毛鹅观草 回交后代
下载PDF
回交后代纯合体频率递增量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汉宁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6-49,56,共5页
回交后代纯合率是一单调递增函数 ,对每一个确定的杂合基因对数 n,都存在一个最大的纯合体频率递增量△ fmax及其对应的世代 r,导数法和统计法都可确定△fmax所在的 r,但用统计法推出的预测公式显得更便利且可靠 ,△ fmax所在的 r可用... 回交后代纯合率是一单调递增函数 ,对每一个确定的杂合基因对数 n,都存在一个最大的纯合体频率递增量△ fmax及其对应的世代 r,导数法和统计法都可确定△fmax所在的 r,但用统计法推出的预测公式显得更便利且可靠 ,△ fmax所在的 r可用于确定停止回交的适宜世代 ,且在左侧前推 2代 ,在右侧后延 4代 ,一共 7个世代 ,积累了 95%以上的纯合体 ,这一现象在n≥ 5时 ,不因 n的大小而异 ,表现出一致的规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后代 纯合体频率 递增量 分布规律 导数法 统计法 回交 自交
下载PDF
HAG三种杂种回交后代腺体性状及形态特征遗传的研究
11
作者 孙黛珍 王曙光 +1 位作者 李淑芳 于桂凤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用陆地棉(AADD)1与亚比棉(A2A2G1G1)进行杂交,F1高度不育,然后用陆地棉作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在回交后代BC4F1中,各个性状都分离很大,除了表现双亲类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类型,通过调查发现,304%植... 用陆地棉(AADD)1与亚比棉(A2A2G1G1)进行杂交,F1高度不育,然后用陆地棉作为轮回亲本进行回交,在回交后代BC4F1中,各个性状都分离很大,除了表现双亲类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类型,通过调查发现,304%植株保留了比克氏棉的子叶色素腺体延缓发生性状,这说明将这一性状作为目标性状进行选择是有效的,为我们进一步转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三种杂种 回交后代 色素腺体 遗传
下载PDF
三元杂种回交后代性状遗传学研究
12
作者 段永红 董俊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5-19,共5页
将亚洲棉和比克氏棉杂交,育成双二倍体,然后用该双二倍体与不同色素腺体的海岛棉进行杂交,获得三交种异源四倍体.用海岛棉做轮回亲本获得四交后代。采用回交的手段,对回交后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BC4F1出现许多... 将亚洲棉和比克氏棉杂交,育成双二倍体,然后用该双二倍体与不同色素腺体的海岛棉进行杂交,获得三交种异源四倍体.用海岛棉做轮回亲本获得四交后代。采用回交的手段,对回交后代进行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回交后代BC4F1出现许多超亲的分离性状。这样为进一步转育种子无腺体/植株有腺体的新棉种提供了性状遗传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杂种 回交后代 性状遗传学 种子无腺体 植株有腺体 棉花
下载PDF
数量性状杂交F_2代以及回交后代方差组成的新模型
13
作者 李宏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36-545,共10页
对数量性状杂交F_2代以及回交后代的方差组成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现有模型的不足,同时考虑了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下F_2、B_1和B_2代的方差组成情况,给出了一个简化的数学表达式。
关键词 方差 数量性状遗传 杂交 F2代 回交后代
下载PDF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及其回交后代苗期耐盐性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发院 田芳 +1 位作者 张晓可 於丙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3-597,共5页
以逐代人工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Lee68×N23227)F5代株系3060为父本,以耐盐栽培大豆Lee68品种为母本或轮回亲本,配置回交组合(Lee68×3060,编号C)得到的不同单株后代株系(BC1F2)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耐盐系数、... 以逐代人工耐盐性筛选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杂交组合(Lee68×N23227)F5代株系3060为父本,以耐盐栽培大豆Lee68品种为母本或轮回亲本,配置回交组合(Lee68×3060,编号C)得到的不同单株后代株系(BC1F2)为试验材料,采用苗期耐盐系数、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对它们的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采用相对电解质渗漏率、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其中优良株系耐盐的生理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该组合回交后代中C3、C10等株系的苗期耐盐性系数、相对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等指标均明显高于母本Lee68,接近或超过父本3060,其中C10株系尤为突出。与双亲相比,盐胁迫使C10株系幼苗根和叶中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TBARS含量的上升幅度,及叶片Pn和Fv/Fm值的降低幅度明显较低,且盐胁迫下的相对电解质渗漏率和TBARS含量与其对照相比,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可认为C10株系是一种新的优良耐盐大豆种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大豆 野生大豆 回交后代 耐盐性
下载PDF
植物激素对棉属种间杂种回交后代胚胎发育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望荣 刘金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以[亚洲棉(G.arboreum)×异常棉(G.anomalum)]×亚洲棉为材料,从授粉当天开始,给杂种回交子房连续喷以植物激素(50ppmGA3+100ppm NAA),隔天一次,共喷三次。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胚乳整体解刦法,分别观察了回交后代胚胎发育过程的... 以[亚洲棉(G.arboreum)×异常棉(G.anomalum)]×亚洲棉为材料,从授粉当天开始,给杂种回交子房连续喷以植物激素(50ppmGA3+100ppm NAA),隔天一次,共喷三次。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和胚乳整体解刦法,分别观察了回交后代胚胎发育过程的变化和胚乳游离核的增殖情况。结果发现,植物激素对杂种回交后代的胚、胚乳和胚珠的发育都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属 植物激素 种间杂种 回交后代
下载PDF
普通小麦×栽培二棱大麦属间杂种及其回交后代选育和染色体的稳定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翠云 李璋 +2 位作者 魏小平 何一哲 阎正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8-15,共8页
以小麦为母本与大麦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小大麦属间杂种。杂种自交不育。以中国春和昌农82小麦的混合花粉给杂种授粉,得到回交一代(BC_1F_1),结实率为4.35%。以78380—1和密穗早小麦的混合花粉及小偃107分别与 BC_1F_1回交,获得回... 以小麦为母本与大麦杂交,通过幼胚培养,获得小大麦属间杂种。杂种自交不育。以中国春和昌农82小麦的混合花粉给杂种授粉,得到回交一代(BC_1F_1),结实率为4.35%。以78380—1和密穗早小麦的混合花粉及小偃107分别与 BC_1F_1回交,获得回交二代(BC_2F_1),结实率为45.45%和31.25%。F_1体细胞染色体数为非整倍体,其变幅从18到27条之间,以2n=2l条较多。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单价体细胞为37.0%,1—4个不等二价体细胞为63.0%。F_1形态类似普通小麦。回交后代表型多为亲本中间型,也有少数超亲现象。在BC_2F_4代中,整倍体细胞(2n=42)占大多数(80.83%),染色体构型比较复杂,主要有21Ⅲ,20Ⅲ+2 Ⅰ和19Ⅲ十4 Ⅰ三种,以21Ⅲ的细胞较多(75.03%)。从分离后代中选育出单体(21Ⅲ+1 Ⅰ)和二体(22Ⅲ)异附加系及具突出性状的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大麦 属间杂种 回交后代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英文)
17
作者 李微微 李造哲 王磊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09年第2期15-19,共5页
为了使披碱草和野大麦的优良特性综合在一起,培育出适合干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王照兰等(1992—1993年)将披碱草和野大麦组合进行了远缘杂交,成功地获得了高度不育的披碱草和野大麦的正、反交F1代。在正交F1代(披碱草X野大... 为了使披碱草和野大麦的优良特性综合在一起,培育出适合干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王照兰等(1992—1993年)将披碱草和野大麦组合进行了远缘杂交,成功地获得了高度不育的披碱草和野大麦的正、反交F1代。在正交F1代(披碱草X野大麦)的植株形态学和细胞学初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拟定了用回交法克服杂种F1代不育性的研究计划。用分株繁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F1代 野大麦 披碱草 农艺特性 回交后代 优良特性 远缘杂交 繁殖方法
下载PDF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
18
作者 李微微 李造哲 王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015-5017,共3页
[目的]探明BC1F3代对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优良特性的继承情况、杂种优势及育性恢复情况。[方法]重点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3代的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生长速度、花粉育性、结实性、再生性和株丛鲜草产量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 [目的]探明BC1F3代对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优良特性的继承情况、杂种优势及育性恢复情况。[方法]重点对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BC1F3代的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生长速度、花粉育性、结实性、再生性和株丛鲜草产量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BC1F3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趋向于亲本野大麦,不同株系的生育天数有所不同,但都接近轮回亲本野大麦;BC1F3代不同株系花粉育性和结实性有较大差异,但回交后各株系的花粉育性和结实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YF3-93花粉育性已经超过亲本野大麦,自然结实率也较高。有的株系花粉育性和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如PF3-52。BC1F3代各株系产草量有较大变异,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YF3-64、YF3-74和YF3-83的杂种优势分别为75.53%、75.12%和66.16%,而PF3-52、PF3-15、YF3-42产草量不及亲本。[结论]该研究为培育适合干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碱草 野大麦 回交后代 农艺特性
下载PDF
黄瓜多代杂种优势——雌性系回交后代的利用
19
作者 杨显臣 《吉林蔬菜》 1995年第4期1-4,共4页
试验表明,黄瓜雌性系回交后代,具有多代的回交优势。杂种一代(HF_1)优势率为18.9%~32.5%,HF_2(BC_1)优势率为7.3%~46.1%,HF_3(BC_2)优势率为11.4%~20.1%,HF_4(BC_3)的优势率为9.3%~15.7%,表现较强的多代杂种优势。回交后代... 试验表明,黄瓜雌性系回交后代,具有多代的回交优势。杂种一代(HF_1)优势率为18.9%~32.5%,HF_2(BC_1)优势率为7.3%~46.1%,HF_3(BC_2)优势率为11.4%~20.1%,HF_4(BC_3)的优势率为9.3%~15.7%,表现较强的多代杂种优势。回交后代的抗病性,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有不断增强的趋势,从而为开展黄瓜多代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多代杂种 杂种优势 雌性系回交后代
下载PDF
马铃薯野生种(Stolonilferum)与栽培种(Tuberosum)的杂种回交后代对PVY的反应
20
作者 王仁贵 洪霞 《中国马铃薯》 1994年第1期12-15,共4页
马铃薯野生种(Stolonilferum)与栽培种(Tuberosum)的杂种回交后代对PVY的反应王仁贵,洪霞(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161606)1引言马铃薯Y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之一,可使马铃薯减... 马铃薯野生种(Stolonilferum)与栽培种(Tuberosum)的杂种回交后代对PVY的反应王仁贵,洪霞(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161606)1引言马铃薯Y病毒是引起马铃薯退化的主要病毒之一,可使马铃薯减产24%~50%。美国、加拿大等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育种 PVY Stolonilferum TUBEROSUM 回交后代 栽培种 杂种后代 克山马铃薯 株系 实生种子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