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00 kV宾金线浙江段正负地闪多重回击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路遥 李特 +3 位作者 王少华 刘黎 胡文堂 周象贤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为得到±800 kV宾金线浙江段沿线走廊正、负地闪多重回击特征,对2017年6月至9月监测到的3 032例完整地闪样本的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击间隔时间、回击强度四个方面。多重回击参数呈明显的随... 为得到±800 kV宾金线浙江段沿线走廊正、负地闪多重回击特征,对2017年6月至9月监测到的3 032例完整地闪样本的特征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回击次数、地闪持续时间、回击间隔时间、回击强度四个方面。多重回击参数呈明显的随回击序号系统性变化特征,且正、负地闪特性差异较为明显。统计结果表明:正、负地闪样本数量分别占27.57%和72.43%;负地闪样本中单回击占52.60%,最大回击次数达到13次,平均回击次数为2.47次;正地闪样本中单回击占比更大,达到77.04%,而回击次数相对较少,其最大回击次数为5次,平均回击次数仅为1.26次。正、负地闪多重回击持续时间随回击次数增加呈递增趋势,且负地闪持续时间的增长速度更快,其整体的算术平均分别为250.20 ms和343.02 ms。负地闪回击间隔时间随回击次序变化不明显,而正地闪回击间隔时间随回击次序呈递减趋势。总体上正、负地闪后续回击强度比值均随后续回击次序增加呈递减趋势;负地闪首次回击电流强度随回击次数增加呈递增趋势,而正地闪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多重回击 地闪特征 回击次数 回击间隔 回击强度
下载PDF
中国内陆高原地闪特征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66
2
作者 郄秀书 余晔 +1 位作者 王怀斌 张翠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401,共7页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 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宽带慢天线电场变化仪首次在中国内陆高原地区对雷暴过程中的正、负地闪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系统分析 ,发现每次雷暴过程中正闪的比例有随总闪频数增大而减少的趋势 ,弱雷暴过程更有利于正地闪的产生。平均来讲 ,正地闪占闪电总数的 16 % ,介于美国夏季雷暴和日本冬季雷暴之间。负地闪闪击间隔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 6 4.3ms和 46 .6ms。 5 4%的负地闪有至少一次继后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 ,而且有 2 0 %的继后回击其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强度。继后回击强度与首次回击强度的比例几何平均值为 0 .46 ,算术平均值为 0 .70 ,平均回击数为 3.76 ,39.8%为单次回击地闪。正地闪的多次回击只占 13.0 % ,且闪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较大 ,算术平均值为 91.7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内陆高原 雷暴 正地闪 负地闪 回击强度
下载PDF
川藏铁路西藏段地闪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3
作者 洛松卓玛 洛桑平措 +2 位作者 德庆曲珍 余海 旦增 《高原科学研究》 CSCD 2023年第4期48-56,共9页
利用2009—2021年地闪定位网观测数据,研究了川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区域的地闪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川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地闪活动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负地闪峰值出现在7月,占年平均负地闪数的25%,正地闪的峰值出现在9月,占年平均正地闪数的2... 利用2009—2021年地闪定位网观测数据,研究了川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区域的地闪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川藏铁路沿线西藏段地闪活动的季节变化呈单峰型,负地闪峰值出现在7月,占年平均负地闪数的25%,正地闪的峰值出现在9月,占年平均正地闪数的22%,正地闪峰值相对于负地闪延迟了2个月,而正地闪比例呈冬季最高,11月占50.7%;地闪日变化最活跃时段为14:00—22:00时,正、负地闪在达到峰值后,出现较为缓慢的减少,一直持续到第二天10:00左右达到最低值;空间分布上,西藏段铁路沿线地闪活动季节变化出现不一致性,但7月最为频繁;而地闪活动日变化最活跃时段出现在下午的16:00—18:00时;地闪密度呈北强南弱,拉萨大部、山南北部、林芝北部、昌都东北部一带的地闪活动较为频繁;正、负地闪回击电流强度呈南强北弱,沿喜马拉雅山南麓一带正、负地闪回击电流强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藏铁路沿线 地闪活动 地闪密度 回击电流强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