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时空下的科幻电影叙事特征——以《回到未来》为例
1
作者 蔡心若 《西部广播电视》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回到未来》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科幻电影,讲述了高中生马丁意外驾驶时光机回到了30年前,周旋于仍是少年的父母之间,并不断寻找回到未来的方法的故事。影片采用时空旅行概念,引出了科幻电影中常用的多重时空叙事。本文重点... 《回到未来》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的科幻电影,讲述了高中生马丁意外驾驶时光机回到了30年前,周旋于仍是少年的父母之间,并不断寻找回到未来的方法的故事。影片采用时空旅行概念,引出了科幻电影中常用的多重时空叙事。本文重点分析多重时空下,《回到未来》在里层故事和外层叙述中的叙事特征,并研究其叙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未来 多重时空 叙事
下载PDF
不可能的“回到事物本身”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一兵 《哲学分析》 2013年第3期44-53,197,共10页
"回到",并不简单是新康德主义式重新标榜的"回到康德去",而是在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到",即"回到事物本身"。传统研究中的"看不见"的东西,并不是存在于文本的物(Ding)之中,而是... "回到",并不简单是新康德主义式重新标榜的"回到康德去",而是在胡塞尔现象学意义上的"回到",即"回到事物本身"。传统研究中的"看不见"的东西,并不是存在于文本的物(Ding)之中,而是存在于文本背后的事物(Sache)。对于"看不见"的东西的揭示,需要研究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进入或者说打开思想家进行理论创作时所置身其中的特定场境。这一场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式",还包括作为研究者的"我"的主体建构。面对西方马克思主义,面对列宁,面对海德格尔,无不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事物本身 西方马克思主义 回到列宁》 回到海德格尔》 构境论
下载PDF
“回到民间”与“言文一致”:从歌谣运动到“民族形式论争”
3
作者 高建青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4,共7页
“回到民间”是五四前后新文学倡导者喊出的口号,这一口号与晚近以来的白话文学运动寻求“言文一致”的语言、文学变革主张同声相应。就此而言,歌谣运动在北大的发生,虽是缘起于刘半农、沈尹默的一次“偶然”的雪后闲聊,但从参与其中的... “回到民间”是五四前后新文学倡导者喊出的口号,这一口号与晚近以来的白话文学运动寻求“言文一致”的语言、文学变革主张同声相应。就此而言,歌谣运动在北大的发生,虽是缘起于刘半农、沈尹默的一次“偶然”的雪后闲聊,但从参与其中的新文学家此前对民间文学的关注程度以及此后大约20年间歌谣运动持续发酵的状况来看,这种“偶然”实则暗合着文学革命的“必然”。而由歌谣运动引发的全国方言调查和自上世纪20年代中期一直潜滋暗长的文艺大众化和大众语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形式论争”,则进一步强化了一种“眼光向下”的民间立场。从歌谣运动到“民族形式论争”,其间一以贯之的对民间文学和民族语言形式等的重视,正是新文学要求“回到民间”和寻求“言文一致”的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民间 言文一致 歌谣运动 民族形式论争
下载PDF
回到原点
4
作者 周顺禄 邢陈强 《山东教育》 2023年第31期1-1,共1页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走得太快,这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安心地回到经典,回到课堂,回到集体,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回到经典,在阅读中积淀自我。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其持久的、常新的力量。面对当下的新课程改革... 在追逐教育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有时会走得太快,这时候,我们需要停下脚步,安心地回到经典,回到课堂,回到集体,不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回到经典,在阅读中积淀自我。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是因为其持久的、常新的力量。面对当下的新课程改革,要想不迷茫、不困惑、不焦虑,只有回到经典中,才会立足根本、坚定信念,在改革的浪潮中稳舵奋楫、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育梦想 回到原点 课堂 坚定信念 迷茫
下载PDF
回到大草原
5
作者 吴昱菡 陈粤琪 《动漫界(幼教365)》 2023年第29期4-11,共8页
贝儿是一匹从出生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小马儿。她没去过老家,更不知道老家在哪里。于是,她总是追着爸爸妈妈问:“我的老家在哪里呢?”爸爸妈妈摸着贝儿的小脑袋,告诉她:“你还小,等你长大了,我们再带你回老家!”
关键词 在城市里 草原 回到
下载PDF
回到未来——手工艺科技生活展
6
《中华手工》 2023年第6期38-41,共4页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当先进的科技“遇见”手工技艺,会闪耀出怎样的火花?6月5日至25日,《中华手工》联合深圳观澜湖手艺工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到未来——手工艺科技生活展”。此次展览,我们特别邀请了为来设计、十八纸、平田...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当先进的科技“遇见”手工技艺,会闪耀出怎样的火花?6月5日至25日,《中华手工》联合深圳观澜湖手艺工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回到未来——手工艺科技生活展”。此次展览,我们特别邀请了为来设计、十八纸、平田、慢物质、笔下、入诗、发现万花、创木工房、简直艺术、可持续设计(材料)博物馆、慢拼纸艺、大道造物、苏品文创、叶忆、香约等15个手工艺设计品牌,集合了100余件创新单品,向大众免费开放。在不断接触手工艺与科技融合的细节中,发现一种新的生活场景,体验人文与科技相互浸润的美感,激发大众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 手工艺 免费开放 生活场景 科技融合 观澜湖 手工技艺 回到未来
下载PDF
理解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回到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吴苑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7,共6页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 在“理解马克思”问题上,我们提出“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实践”两种路径,前者虽然具有积极意义却也遭遇不少困境,后者虽抓住了马克思学说的一个核心范畴却又陷进从概念到概念的理论阐释而没有回到实践活动中去,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本真的马克思。我们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跟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这是理解本真马克思和推进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的当代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马克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到马克思 回到实践
下载PDF
“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回到原点”研究——2006年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专题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9
8
作者 洪明 刘冬岩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7,共5页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 为了加强教学论的学科建设,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举办第五届理事会第一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秉持开放宽容的学术理性和直面问题的实践情怀围绕“教学与学生发展”及“教学论学科建设”两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在既有的教学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基础上,赋予了教学价值观、学生发展、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回归生活等问题以新的内涵和个性化理解。在教学论学科发展问题上,与会代表提出要从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上对教学论研究做批判反思;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视野和学科建设的维度,进行原创性研究;研究要对当前教学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争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研究要秉持开放性的理念直面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真正、真实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学生发展 教学论学科发展 回到原点
下载PDF
教育学何以“回到教育本身”——一种现象学教育学的省思 被引量:5
9
作者 刘炎欣 蔡兆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共5页
理论形态的教育学与实践范畴的教育活动之间的疏离使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屡遭诟病,体系化的自足系统无以对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导致教育学科发展的僵化。"回到教育本身"是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思维,还教育学以实... 理论形态的教育学与实践范畴的教育活动之间的疏离使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屡遭诟病,体系化的自足系统无以对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导致教育学科发展的僵化。"回到教育本身"是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思维,还教育学以实践理念和人学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学 回到教育本身” 现象学教育学
下载PDF
写作要回到最富深刻的内部——刘亮程创作的启示 被引量:3
10
作者 钟文华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48-50,共3页
刘亮程的作品在最平常、最平凡的农村生活细节中,舒展自己深沉的生命体验,表达最个人的真心与激情,在回到自己、回到所呈现事物本身的过程中,叙述了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简单的生存,这种从细节和人性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是最有力量的。
关键词 刘亮程创作 回到自我 回到事物本身
下载PDF
孔子智慧的现代意蕴(专题讨论)——生活儒学对“回到孔夫子”的人文承诺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海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3-27,共5页
杨海文认为,生活儒学预示了当代儒学发展的一种趋向,在今天,“回到孔夫子”应当是回到生活意义上的孔夫子。从“儒家全球伦理”的宏大视野看,道德金规则、和合思维、大同理想则是我们在当今这个复杂的时代中期望“回到孔夫子”的三... 杨海文认为,生活儒学预示了当代儒学发展的一种趋向,在今天,“回到孔夫子”应当是回到生活意义上的孔夫子。从“儒家全球伦理”的宏大视野看,道德金规则、和合思维、大同理想则是我们在当今这个复杂的时代中期望“回到孔夫子”的三大德性措施,更是生活儒学对于“回到孔夫子”的人文承诺。李翔海认为,21世纪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既应以“圣之时者”的智性风貌来直面时代课题,又要注重通过“因革损益”的思想方法在综合中创新,在创新中综合,这或许是我们今天从“回到孔夫子”这个话题中得到的基本启示。王振铎认为,孔子通过编辑“六经”,将华夏旧藏典籍复活,并缔造成坚实定型的经典图书结构,形成了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之根。作为开启华夏文化传播、促进百家文化大繁荣的宗师,孔子继往开来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智慧 现代意蕴 生活儒学 回到孔夫子
下载PDF
科学教材编写应回到原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军霞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7-153,共7页
科学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以大量理论作为支撑。为了使科学教材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学习认知逻辑的统一,科学教材编写要“回到原点”,即回到学生的生活,回到学生的... 科学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落实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以大量理论作为支撑。为了使科学教材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实现学科知识内在逻辑与学生学习认知逻辑的统一,科学教材编写要“回到原点”,即回到学生的生活,回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回到人类的认识过程,回到事物的本来状态。这些回到原点的努力,必然能够丰富科学教材编写理论,提升科学教材编写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材 教材编写 回到原点
下载PDF
与时代同行 回到现实中——兼评“与马克思同行”、“回到马克思”的提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寿堪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共5页
与"马克思同行","回到马克思",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还是与时代同行,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理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是严肃的学风问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点。作为哲... 与"马克思同行","回到马克思",机械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还是与时代同行,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理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是严肃的学风问题,它关系到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成败,历史和现实证明了这点。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强调与时代同行,回到现实中。与时代同行,要求我们跟上改革时代的步伐,要求我们从本本主义中解放出来,面向现实。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哲学工作者应该去读世界这本大书,面向世界,创新理论,探讨划时代的新的哲学形式,改造旧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时代同行 回到现实中 改革开放 理论创新
下载PDF
回到声音:听觉文化视角的《格萨尔》说唱音乐传承实践 被引量:2
14
作者 丹珍草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5-103,共9页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q... 《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是藏族民间说唱、口头诗歌、唱腔曲调三位一体的艺术传承表述方式,是承继了藏族民间口耳相传的原生性"声音"形态的说唱音乐。《格萨尔》史诗因为拥有体量庞大的说唱音乐而被称为"巨型的音乐诗剧"。无论是"单诗行同曲体"(stichic),还是"多诗行异曲体"(strophic),在《格萨尔》史诗说唱中都有更加多样性的呈现,并混融存在。"视觉中心主义"的"读图时代"将人们带入单一的理性塑造中,过分主导"看""被看"的书面语传统,消解了人类听觉无可替代的特殊性,忽略了语言本身的口语之美、聆听之美,从而也大大桎梏了人们对口耳相传的口头诗歌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力的领略。"回到声音"让我们重新思考《格萨尔》史诗说唱音乐及其背后的听觉文化意义。无论是宣叙调"音乐的演讲",还是朗诵调"说话的音乐",通过声音感知,以及听觉文化维度的研究和音乐民族志方法的探寻,无疑可以为格萨尔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发展提供新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研究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声音 《格萨尔》 说唱音乐 听觉文化
下载PDF
“回到”与“遗忘”:论德勒兹对马克思的深层继承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岩磊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2,共6页
德勒兹一方面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另一方面又提出要"遗忘"马克思。"回到"与"遗忘"间的张力体现出的正是德勒兹对马克思深层次的继承。尽管德勒兹的精神分裂分析最终仍然类似于德里达的延异,使... 德勒兹一方面提出要"回到"马克思,另一方面又提出要"遗忘"马克思。"回到"与"遗忘"间的张力体现出的正是德勒兹对马克思深层次的继承。尽管德勒兹的精神分裂分析最终仍然类似于德里达的延异,使马克思所开启的社会批判边缘化、碎片化,但是德勒兹的思想涌动着的依然是改变现实的"激愤"。因而无论就文本还是社会实践,我们都能在德勒兹身上看到马克思的身影。也许正是因为"遗忘"掉那些已经固化的教条式的公式,才能避免我们把传统哲学根深蒂固的同一性诉求重又强加给马克思,才能真正回到那个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的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 遗忘 德勒兹 马克思 继承
下载PDF
“回到康德”与“回到马克思”:两种视野与两种误读
16
作者 王砚 庄友刚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581-584,596,共5页
理解与认识是有区别的两种理论活动,解释学与认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康德"是基于两种不同视野提出的口号。一些学者在审视这两个口号时,没有注意到二者视野立场... 理解与认识是有区别的两种理论活动,解释学与认识论是两种不同的理论视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回到马克思"与"回到康德"是基于两种不同视野提出的口号。一些学者在审视这两个口号时,没有注意到二者视野立场的差别,从而产生了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马克思” 回到康德” 解释学 认识论 视野 误读
下载PDF
回到原点:一道压轴题的教学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新正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 2016年第12期21-24,共4页
压轴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对压轴题教学过程的剖析,提出压轴题教学要始终坚持"回到原点"的策略,培养学生回到原点思考的习惯,回到原点就是回到曾经解决过的题目去联想,回到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去思考,回到题目条件再发现.
关键词 回到原点 教学策略 通法意识
下载PDF
以“回到”的方式“经过”
18
作者 沈湘平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作为基于实践的理论反思的彻底性表现,二十多年来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研究中,"回到马克思"成为强劲而成绩斐然的潮流。"回到马克思"有着不可避免的解释学情境,其本身是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历史活动;我们应该... 作为基于实践的理论反思的彻底性表现,二十多年来国内外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研究中,"回到马克思"成为强劲而成绩斐然的潮流。"回到马克思"有着不可避免的解释学情境,其本身是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历史活动;我们应该且必须回到整体的马克思;回到整体的马克思的关键在于找到马克思全部思想中最高的、一元的基础范畴;在其本质上,"回到马克思"是以"回到"的方式"经过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回到 整体 经过
下载PDF
坚守学术品格 回到文学本身--刘铁群和她的文学评论
19
作者 杨路宏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65,共5页
刘铁群的文学评论多从文本出发,重视心灵层面对研究对象的直接感知,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沉浸在作品中,有感而发,这样的评论有热情有体温。这种从文本出发,融进个体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的评论使她的文学研究能回到文学本身。她感性的文学... 刘铁群的文学评论多从文本出发,重视心灵层面对研究对象的直接感知,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沉浸在作品中,有感而发,这样的评论有热情有体温。这种从文本出发,融进个体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的评论使她的文学研究能回到文学本身。她感性的文学批评风格并不影响其批评的深度指向,相反,深厚的理论素养,宽阔的学术视野使她的批评感性中不乏理论的深厚度。另外,在当下"以论带史"、重阐释、轻史料的浮躁的学术生态环境中,她坚守学术品格,其严谨务实的史料考辨研究工作体现出她自觉的史料意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到文学本身 批评的深度指向 自觉的史料意识 严谨的治学态度
下载PDF
金湘歌剧咏叙调《你又回到了我手上》的收拢性乐段与开放性乐段
20
作者 马琳 《北方音乐》 2015年第11期36-37,共2页
咏叙调《你又回到了我手上》第一乐段通过"起、承、转、合"的句法使得乐段的头尾相呼应并构成收拢性乐段,第二乐段运用了并列句法构成开放性乐段。开放性乐段相对收拢性乐段结束感不强,乐段相对不稳定,运用开放性乐段写作能... 咏叙调《你又回到了我手上》第一乐段通过"起、承、转、合"的句法使得乐段的头尾相呼应并构成收拢性乐段,第二乐段运用了并列句法构成开放性乐段。开放性乐段相对收拢性乐段结束感不强,乐段相对不稳定,运用开放性乐段写作能使演唱的情感比收拢性乐段表现得更加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湘 《你又回到了我手上》 起承转合 并列句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