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7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忆录写作与新时期沈从文文学史形象建构
1
作者 徐洪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文回忆录发表、出版的整体情况,还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沈从文形象,而且试图探讨由此反映出来的新时期文学场域的历史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回忆录 新时期 历史形象
下载PDF
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意蕴和路径选择
2
作者 马春玲 黄梦威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117-123,共7页
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 革命回忆录记载革命前辈亲历、亲见、亲闻的革命故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由于革命回忆录涉及多学科,且不同教师运用革命回忆录资源的能力存在差异,以及学生所处时代与革命回忆录所涉及的人、事和物有所不同,现实教学中革命回忆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深入挖掘革命回忆录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基础上,构建顺应时代创新的革命回忆录教育教学模式,把讲好革命故事与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革命回忆录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回忆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革命故事
下载PDF
多丽丝·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以《幸存者回忆录》为例
3
作者 马伊林 张琳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90-94,共5页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 多丽丝·莱辛在其科幻小说《幸存者回忆录》中,通过一个中年女性主人公的视角,对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和女性问题进行了敏锐的审视。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作为支撑,探讨莱辛在《幸存者回忆录》中对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女性与自然这三组关系及其未来愿景的思虑,旨在凸显莱辛在该小说中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莱辛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有望为解决当代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缓解激化的性别矛盾提供一个参照,同时也预设了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关涉的生态要义和性别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幸存者回忆录 生态女性主义
下载PDF
苏联将领回忆录对日本陆军的评析
4
作者 马军 《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 2023年第4期33-37,140,共6页
如何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 如何从纯军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军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想和武器装备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的“现代化强军”。但若放眼世界,换之于更大的参照系,日本陆军在军事学术的诸多领域无疑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否则便难于解释它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东北战场上面对美军与苏军突击时遭遇的大溃败。揆诸曾亲自指挥对日作战,具体说是歼灭关东军之战的苏联高级将领的回忆录,或许能从中窥见一斑。由于立足点和自身军事水平的差异,他们的看法确与中国学界以往的战史论著有相当大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战争 太平洋战场 中国国民党 对日作战 军事学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窥见一斑 回忆录
下载PDF
从《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看美国苗族群体的身份认同转变
5
作者 周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9期5-9,共5页
美国苗族作家杨嘉莉的代表作《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是美国苗族英语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这部作品反映了整个美国苗族群体从老挝到泰国难民营,最后作为难民定居美国的流散经历。在此过程中,作为“... 美国苗族作家杨嘉莉的代表作《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是美国苗族英语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这部作品反映了整个美国苗族群体从老挝到泰国难民营,最后作为难民定居美国的流散经历。在此过程中,作为“他者”的美国苗族群体的身份认同经历了身份迷失、身份冲突和身份重建,在不同代际之间呈现出身份认同的转变。苗人的身份认同从以杨嘉莉奶奶、爸爸和妈妈为代表的苗1代的苗族,转变为以朵和杨嘉莉为代表的苗1.5代的美国苗族,再转变为以杨嘉莉的弟弟妹妹们为代表的苗2代的苗裔美国人。作为流散者的美国苗族群体所追寻的身份认同不是单一的文化身份认同,而是多元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苗族 《梦归家园:一部苗族家庭回忆录 身份认同 流散 他者 杨嘉莉
下载PDF
“创作”“记录”与“记忆”——日本出版语境下的“慰安妇”回忆录
6
作者 李敏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97,共3页
“慰安妇”的口述实录往往都是“慰安妇”的亲身经历,也是实实在在的战争记忆。日本出版的“慰安妇”回忆录,基调各有不同,有真实的声讨证言,也有仿作美化的伪证,表现了“慰安妇”制度的复杂性。这些“回忆录”为我们了解“慰安妇”制... “慰安妇”的口述实录往往都是“慰安妇”的亲身经历,也是实实在在的战争记忆。日本出版的“慰安妇”回忆录,基调各有不同,有真实的声讨证言,也有仿作美化的伪证,表现了“慰安妇”制度的复杂性。这些“回忆录”为我们了解“慰安妇”制度的历史、“慰安妇”的心声、战争的残酷、日军的残忍、日本人的错误认知等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慰安妇” 回忆录 证言
下载PDF
从评价理论的视角谈《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的词汇翻译
7
作者 栾伟霞 李国庆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55-158,共4页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 以Martin的评价系统理论和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以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为语料,以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译林版)出版的译文为参考,分析了源语篇中评价型词汇所承载的评价意义,探讨了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进行最大限度的等值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系统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情景语境
下载PDF
无本回译视角下《李鸿章回忆录》个人形象建构研究
8
作者 崔亚晶 刘晓峰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以“无本回译”为视角,对《李鸿章回忆录》的底本及两回译本(2011年赵文伟本和2013年崔姗姗本)中的李鸿章英语语境形象、本土形象以及回译本形象建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曼尼克思书写的李鸿章形象较为全面,含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方面... 以“无本回译”为视角,对《李鸿章回忆录》的底本及两回译本(2011年赵文伟本和2013年崔姗姗本)中的李鸿章英语语境形象、本土形象以及回译本形象建构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曼尼克思书写的李鸿章形象较为全面,含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方面,与李鸿章的本土形象(主要侧重政治生活)相比,多了生活化中的李鸿章形象,并且在描述李鸿章形象的过程中渗透了作者作为美国人的价值观;两回译本中的回译形象,整体上较为还原李鸿章的英语语境形象,但涉及晚清中国国家主权及历史史实方面的本土李鸿章形象时,崔译本选择复刻式回译,而赵译本采用的建构式回译充分考虑了我国的政治历史背景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形象 《李鸿章回忆录 无本回译 建构式回译
下载PDF
木心的文学批评观研究——以《文学回忆录》为中心
9
作者 李俐兴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世界文学史。木心对于文学的介绍和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教材,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展现了对人生、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从批评精神上看,木心倡导“整体... 《文学回忆录》是一部由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的世界文学史。木心对于文学的介绍和评论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教材,而是充满了个人的感情色彩,并展现了对人生、生活、艺术、审美、宗教、文化的思考和感悟。从批评精神上看,木心倡导“整体融通、不事体系”的理念;从批评标准上看,木心坚持“以‘诚’为本,唯‘美’至上”的原则;从批评话语上看,《文学回忆录》呈现出“审美直观,明心见性”的特色;从价值定位上看,木心的文学批评观念承接了中国古典诗学传统并完成了现代性转化,真正实践了古与今文学的对话、中与外文学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文学回忆录 批评精神 批评标准 批评话语 价值定位
下载PDF
及物性系统视阈下回忆录文本英译描写手法分析
10
作者 易威伟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及物性系统理论,本文基于汉语回忆录文本《我的人生》英译,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汉语回忆录文本的英译描写手法,并探究描写手法在翻译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及物性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及物性系统理论,本文基于汉语回忆录文本《我的人生》英译,用及物性系统来分析汉语回忆录文本的英译描写手法,并探究描写手法在翻译过程中变化的原因,对及物性和翻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及物性 描写手法 翻译
下载PDF
论木心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以《文学回忆录》为中心
11
作者 赵东旭 《嘉兴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58-64,共7页
作为长期游离于“主流学界”之外的文学家,木心在其《文学回忆录》中对中国古典小说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唐传奇讲究写作技巧、注重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他用西方小说观和艺术的眼光,审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尤其是“说... 作为长期游离于“主流学界”之外的文学家,木心在其《文学回忆录》中对中国古典小说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他认为唐传奇讲究写作技巧、注重结构,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他用西方小说观和艺术的眼光,审视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尤其是“说书”在保留和传承民间文化过程中的特殊意义,他称评书为中国民间的历史教科书,称《西游记》《金瓶梅》是处于中国文学塔尖的纯粹艺术之作。在阅读方法、小说来源和中西比较等方面,木心对《红楼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心 《文学回忆录 古典小说 西方小说观念
下载PDF
追忆张垣革命之旅 探寻红色历史印记——重温李泽革命回忆录
12
作者 孙子越 《档案天地》 2023年第3期8-9,17,共3页
在张家口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档案,是张家口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李泽同志的革命回忆录。李泽是河北省香河县人,1921年1月到张家口铁路车务段工作。这份回忆录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情况,第二部分是三次大罢工情况,第三... 在张家口市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档案,是张家口第一个党小组组长李泽同志的革命回忆录。李泽是河北省香河县人,1921年1月到张家口铁路车务段工作。这份回忆录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组织情况,第二部分是三次大罢工情况,第三部分是在监狱斗争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回忆录 党小组 河北省香河县 历史印记 张家口市 档案馆 监狱
下载PDF
考析回忆录中的“多样”阿炳
13
作者 魏竹吟 《黄河之声》 2023年第4期94-97,共4页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的广为流传使得其“创造者”阿炳跌宕起伏的一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阿炳一生经历的特殊性,其档案类、报刊类等史料并不充分,并以回忆录类型史料为主。而现有回忆录中对阿炳的收入、阿炳的...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二泉映月》,《二泉映月》的广为流传使得其“创造者”阿炳跌宕起伏的一生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阿炳一生经历的特殊性,其档案类、报刊类等史料并不充分,并以回忆录类型史料为主。而现有回忆录中对阿炳的收入、阿炳的葬礼、阿炳的行事方式等细节描述均有出入。笔者将对其进行推敲考析,尽力将阿炳生活的真实面貌予以展现,并在这一过程中反思回忆录这一类型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炳的生活 回忆录 音乐史研究方法
下载PDF
灾难已经发生,何需预言?——解读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 被引量:2
14
作者 朱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8-174,共7页
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通常被解读为是对未来人类灾难的一部"预言式的作品"。然而实际上大量的事实都表明这部小说也可以被解读为一部自传和回忆录,只不过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传,它是莱辛对于自传新写作手法的一次尝... 莱辛的小说《幸存者回忆录》通常被解读为是对未来人类灾难的一部"预言式的作品"。然而实际上大量的事实都表明这部小说也可以被解读为一部自传和回忆录,只不过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传,它是莱辛对于自传新写作手法的一次尝试,体现了莱辛对于过往岁月的深沉思考。但同时梦境、象征、讽喻等多重叙事手法的使用又使小说超越了自传的意义,通过个人经历展现历史,《幸存者回忆录》留给我们一个永恒的寓言,它告诉我们:灾难已经发生,但历史绝不应当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自传和回忆录 创伤 幸存者 寓言
下载PDF
当代回忆录潮的兴起及其叙事范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回忆录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回忆录潮。从"虚构即美"到"真实即美"的转向,是回忆录潮产生的审美因素;政治性的社会运动,使回忆录成为了人们讨论公民身份本质的场所,此为其政治因素;而当代的资本... 回忆录古已有之,于今为烈,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回忆录潮。从"虚构即美"到"真实即美"的转向,是回忆录潮产生的审美因素;政治性的社会运动,使回忆录成为了人们讨论公民身份本质的场所,此为其政治因素;而当代的资本化运作与商业化,推动了"回忆录工业"的繁荣,此乃其经济因素。在这三重因素的驱动下,回忆录发生了从名人叙事到无名叙事、从进步叙事到悲剧叙事的转向。这一转向也体现了回忆录的当代嬗变:在叙述主题上,文本从宏观的"政治—历史"层面脱离出来,更关注"升斗小民"的生存体验,苦难叙事成为回忆录潮中的叙事主流。在叙述体式上,大胆地开拓了回忆录的表达方式与创作媒介,产生了图像回忆录、实验性回忆录、动物回忆录等新型形式,形成了多媒介化、多主题化的特点,从而使回忆录演进为一个枝繁叶茂的文体谱系大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回忆录叙事 回忆录工业 无名叙事 悲剧叙事
下载PDF
试析回忆录在史料方面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以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为例
16
作者 康民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4,84,共5页
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研究相关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该回忆录的第一卷来看,其具有回忆录在史料方面通常具备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为了在历史研究中更好... 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是研究相关历史的重要史料,从该回忆录的第一卷来看,其具有回忆录在史料方面通常具备的特点、价值和缺陷。为了在历史研究中更好地利用回忆录提供的史料,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回忆录在史料方面的特点、价值和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史料 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下载PDF
回忆录及其对于史学研究的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良玉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回忆录是记录当事人回顾自身经历所形成的文字或音像资料。作为史料 ,回忆录涉及到自订年谱、自传等多种体裁的史学作品。回忆录的本质是记忆资料 ,所回忆事件的史学价值、当事人对所回忆事件的参与或知情程度、当事人回忆的准确性决定... 回忆录是记录当事人回顾自身经历所形成的文字或音像资料。作为史料 ,回忆录涉及到自订年谱、自传等多种体裁的史学作品。回忆录的本质是记忆资料 ,所回忆事件的史学价值、当事人对所回忆事件的参与或知情程度、当事人回忆的准确性决定着回忆录本身的史料价值。回忆录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而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记忆资料 史料价值
下载PDF
回忆录的定义、价值及使用态度与方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廖久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回忆录是以亲历、亲见、亲闻、亲感的名义回忆的(包括写作、口述等方式),让他人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作品。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缺乏现实和科学依据,自传、口述历史等属于回忆录的特殊形式。它具有两大特点:回忆... 回忆录是以亲历、亲见、亲闻、亲感的名义回忆的(包括写作、口述等方式),让他人相信回忆内容在过去确实发生过的作品。将真实性作为回忆录的基本特点缺乏现实和科学依据,自传、口述历史等属于回忆录的特殊形式。它具有两大特点:回忆的内容发生在过去,回忆的行为发生在回忆内容过去一段时间以后。与第一个特点对应的价值为:还原历史;与之对应的使用态度为:怀疑一切却不轻易否定;其使用方法为:对回忆内容的真伪进行判断、以回忆内容为线索查找其他材料。与第二个特点对应的价值为:反映回忆时的时代特征和个人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态度为:重视一切却不视若珍宝;其使用方法为:广泛收集、正确判断、客观分析、善于取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忆录 定义 价值 使用态度 使用方法
下载PDF
当代欧美创伤回忆录的发生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师彦灵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159,共8页
创伤回忆录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发生是三个因素的合力作用,即20世纪80年代人文领域的创伤转向,边缘群体见证其被压迫、被忽视生存状态的政治需求以及个... 创伤回忆录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文学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对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它的发生是三个因素的合力作用,即20世纪80年代人文领域的创伤转向,边缘群体见证其被压迫、被忽视生存状态的政治需求以及个体治愈创伤的内在驱动力。对创伤回忆录发生的研究,可以完整地揭示创伤回忆录的写作动机、写作范式及其发生的理论基础,为创伤回忆录的整体研究和具体文本研究提供范式,很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回忆录 发生 创伤转向 见证 治疗
下载PDF
《幸存者回忆录》:一个叙述人性灾难的文本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红薇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91-94,共4页
《幸存者回忆录》是一个记述人性灾难的文本。通过现实与潜意识的不同视角,小说向读者传递了一个主题:人类存在的最基本因素是“我们与动物共同拥有的”本能水平上的自我,社会机器对它的窒息将会导致人性的灾难。
关键词 《幸存者回忆录 人性 本能 潜意识 灾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