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效回波概率估计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明 薛莉 +2 位作者 黄晨 王亮亮 刘翌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7,共8页
基于回波光子数方程估计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时,最小可接受回波光子数很难确定。本文提出了通过改变空间碎片实测数据回波稀疏性获得精度变化曲线的退化模型,以"精度不变"作为衡量条件,确定保精度情况下系统最小可识别有效... 基于回波光子数方程估计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作用距离时,最小可接受回波光子数很难确定。本文提出了通过改变空间碎片实测数据回波稀疏性获得精度变化曲线的退化模型,以"精度不变"作为衡量条件,确定保精度情况下系统最小可识别有效回波概率,从而估算系统作用距离的方法。首先,根据单光子雪崩探测器"关门"特性,得到了有效回波概率与测量距离关系。然后,建立实测数据的稀疏性退化模型得到测量精度与有效回波概率的跃变曲线,根据精度曲线中"保精度平台"的"跳变点"获得最小可识别有效回波概率。最后,根据最小可识别回波概率获得系统对不同大小典型空间碎片的作用距离。分别处理了有效截面积为3.884 0,6.391 2和9.855 5m2的3种典型空间碎片的实验数据,结果表明:系统在满足m级测距精度的前提下,可识别的最小有效回波概率为0.02~0.044,对上述不同特性典型空间碎片相应的最大作用距离分别为820,1 520和2 250km。提出的模型在精度不变情况下解决了系统最小可识别有效回波概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实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系统 作用距离 有效回波概率 测距精度 数据稀疏性 退化模型
下载PDF
基于雷达回波概率特征的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算法 被引量:14
2
作者 勾亚彬 刘黎平 +2 位作者 李瑞义 杜牧云 段艺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56-567,共12页
部分遮挡是影响雷达观测资料质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基于雷达回波的概率特征,本文提出一种不依赖高精度地形信息的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算法。该算法无须以人工方式建立样本数据库,只需直接检测实际业务应用中雷达连续观测的反射率因子... 部分遮挡是影响雷达观测资料质量的重要误差源之一。基于雷达回波的概率特征,本文提出一种不依赖高精度地形信息的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算法。该算法无须以人工方式建立样本数据库,只需直接检测实际业务应用中雷达连续观测的反射率因子,统计雷达探测范围内的每个格点出现大于某一反射率因子阈值(定义为Z阈值)的概率,并通过设置适当的概率阈值(定义为C阈值)来确定不同遮挡性质的雷达探测区域。应用该算法,使用2012年5-10月金华、衢州及上饶雷达连续探测资料,识别得到金华、衢州和上饶三部雷达距离地面3 km高度层上CAPPI的完全遮挡区域、部分遮挡区域和无遮挡区域;同时,通过对比2013年4月29日金华、衢州、杭州、上饶、黄山雷达3 km高度重叠探测区域的雷达反射率因子,检验了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结果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算法阈值的敏感性;最后,结合剔除部分区域弱回波的方案,对雷达组网拼图算法进行优化改进。结果表明:通过选择适当的Z阈值和C阈值算法,可以有效识别雷达部分遮挡区域;算法阈值的设置是识别部分遮挡区域的关键,较为适中的Z阈值有利于C阈值的选择;优化后的组网拼图算法可以有效解决部分遮挡问题,有效地提高了组网拼图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波概率特征 遮挡区域识别 雷达组网拼图
下载PDF
激光跟踪雷达回波概率设计方法研究
3
作者 郑永超 詹荣科 杨志卿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7-149,共3页
论述了激光跟踪基本原理 ,分析了影响激光跟踪回波概率的几种主要因素 ,提出了保证跟踪回波率的几项基本措施和环路参数选择原则。所研制的激光跟踪系统的室内。
关键词 激光跟踪 回波概率 跟踪环路 目标特性 激光雷达
下载PDF
雷达回波预测极端暴雨概率方法构建原理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坚红 黄维 +3 位作者 王群 苗春生 张志刚 徐良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75-585,共11页
基于局地雷达回波基数据强度与雷达体扫面内相应地区强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并通过LucasKanade局部光流法分析下一小时可能影响该地区的回波区域,将这些区域定义为强降水影响系统的动态回波上游。同时分析雷达各层体扫回波情况,即考虑... 基于局地雷达回波基数据强度与雷达体扫面内相应地区强降水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并通过LucasKanade局部光流法分析下一小时可能影响该地区的回波区域,将这些区域定义为强降水影响系统的动态回波上游。同时分析雷达各层体扫回波情况,即考虑强降水系统的空间伸展程度。通过分析这些动态回波区域在当前时刻内(每10 min多层体扫信息)的时空变化特征,建立回波强度特征与局地降水的相关,进一步与改善的降水极值概率预测方法相结合,构建对下一小时局地暴雨重现期极值预测预警指标,为应急保障方案和及时应对决策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参考信息。整体方案以2006-2011年6-8月盐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的基数据资料和同时段盐城雷达体扫范围内建湖气象站的小时雨量序列为基础,采用Lucas-Kanade局部光流法确定回波强度反映的降水系统时空动态上游,并利用皮尔逊III型方法和广义帕累托方法建立回波类别与建湖局地白天与夜间降水序列的统计概率关系,计算回波类别对应的局地极端降雨极值以及极值重现概率特征,构建降水系统的雷达回波动态综合特征与下一小时局地强降水极值概率间的统计关系指标,指标的相关性检验达到70%。该方法具有强降水多等级重现期极值预测能力,为下一小时临近极端暴雨预测预警提供了雷达监测动力统计优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概率指标 系统回波动态上游 局地降雨极值 皮尔逊Ⅲ型方法 广义帕累托分布
下载PDF
浙江山区新一代天气雷达波束遮挡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红艳 刘黎平 何丽萍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7-1747,共11页
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很多站址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附近地物会对雷达波束造成遮挡。以浙江衢州雷达为例,统计该站附近多年探空资料得到雷达波束传播路径分布,并分别采用30 m和90 m分辨率地形数据和两种雷达库长内地形数据处理方法,模拟了... 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很多站址位于地形复杂的山区,附近地物会对雷达波束造成遮挡。以浙江衢州雷达为例,统计该站附近多年探空资料得到雷达波束传播路径分布,并分别采用30 m和90 m分辨率地形数据和两种雷达库长内地形数据处理方法,模拟了雷达波束遮挡。通过与雷达实际观测的回波分布概率POD对比,检验了雷达波束遮挡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了不同地形数据分辨率和两种处理方法模拟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标准大气条件假定足以满足衢州雷达波束遮挡计算精度要求;模拟波束遮挡与实际观测一致性较好;对于近距离遮挡源,不同地形数据分辨率及其处理方法的模拟结果区别较明显,地形数据分辨率越高、分段法模拟的结果与实际观测越一致,而对于远距离遮挡源则无明显区别。鉴于模拟波束遮档的可靠性,针对部分雷达站址不够准确或有偏差的现象,提出通过分析实测回波分布与模拟波束遮挡间的相关性来检验并修正雷达位置的方法,经位置修正后金华雷达模拟的波束遮挡与实测回波分布一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波束传播路径 地形数据 波束遮挡 回波探测概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