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回流渗透模式白云岩研究历史与进展 |
袁鑫鹏
刘建波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2
|
|
2
|
渗透回流模式白云石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影响 |
杨冰
李佳琦
杨磊磊
许天福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3
|
豹皮(斑)状碳酸盐岩分类与成因初探:以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四段为例 |
魏柳斌
王宗延
李漪
庞志超
王前平
包洪平
杨琦琦
王振
苏中堂
张立军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4
|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白云岩成因类型 |
金振奎
杨有星
余宽宏
王哲
董晨晨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9
|
|
5
|
靖边潜台奥陶系马五_4亚段白云化作用研究 |
胡光明
罗顺社
倪超
肖红平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6
|
柴西下干柴沟组湖相白云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
张小军
张世铭
苟迎春
曹堂路
王朴
崔俊
吴梁宇
伍坤宇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7
|
川西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 |
李蓉
苏成鹏
贾霍甫
石国山
林辉
李素华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5
|
|
8
|
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下古生界马五_5亚段白云岩成因及特征 |
宋磊
宁正福
丁冠阳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8
|
|
9
|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砂糖状白云岩特征及成因机制--以广元上寺剖面为例 |
李明隆
谭秀成
苏成鹏
芦飞凡
张本健
潘政屹
肖笛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21
|
|
10
|
四川盆地东南缘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
刘建清
赵瞻
林家善
冯伟明
黄学平
魏洪刚
|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11
|
川东北地区孤立台地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主控因素——大气淡水淋滤及渗透回流白云石化 |
张建勇
周进高
潘立银
王小芳
王芳
郝毅
谷明峰
张润合
陈薇
吕玉珍
|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32
|
|
12
|
川中磨溪气田嘉陵江组“土黄色”粉晶云岩成因及其储集层形成机制 |
唐浩
谭秀成
刘宏
周彦
李凌
丁熊
唐青松
邹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2
|
|
13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家沟组四段白云岩特征及分布规律 |
李春堂
祁壮壮
丁晓琪
刘四洪
高景云
朱颖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
2023 |
1
|
|
14
|
早期白云岩化岩石学方法与地球化学方法对比与研究现状 |
马腾
施婷
|
《内江科技》
|
2012 |
0 |
|
15
|
华北地台东部奥陶系蠕虫状灰岩的结构特征及成因探讨 |
张天付
周进高
熊冉
付小东
李国军
王莹
唐俊红
|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6
|
利津洼陷沙三上亚段白云岩成藏条件及含油特征研究 |
王建飞
邓美寅
张金亮
|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
2008 |
2
|
|
17
|
川东北二叠系长兴组碳酸盐岩云化成储机制 |
何文渊
云建兵
钟建华
|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18
|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KT-Ⅰ油层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 |
石新
程绪彬
汪娟
李兆影
金树堂
郭洪明
朱萌
|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9
|
|
19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斑化白云岩成因 |
廖慧鸿
苏中堂
黄文明
马慧
佘伟
罗振锋
刘国庆
胡孙龙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
20
|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米脂地区奥陶系马五_5亚段叠层石白云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罗振锋
苏中堂
廖慧鸿
黄文明
马慧
佘伟
|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