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王日玮 廖强明 鲍新民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肛手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接受腹腔镜保肛手术,根据造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改良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改良组患者给予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与回肠末端袢式造口术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但前者可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轻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 末端袢式造口术 腹腔镜保肛手术
下载PDF
改良与传统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2
作者 卢京鹏 高鹰 +1 位作者 张晓明 张海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二期还纳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82例。比较两组... 目的:比较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及二期还纳手术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每组8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造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还纳手术时间短,造口旁疝发生率、总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造口手术时间、造口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造口术后首次流质饮食时间、还纳术中出血量、首次术后住院时间、还纳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预防性回肠造口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的临床效果相近,改良术式的二次还纳手术时间短,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癌根治术 腹腔镜检查 预防性造口术 改良造口 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PDF
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炎症指标及肛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厉冰 王静 +1 位作者 刘婕 王静亚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6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 目的分析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对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采取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横结肠组(43例,预防性横结肠造口术)和回肠末端组(43例,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肠末端组的排气时间、肠蠕动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长显著短于横结肠组(P<0.05)。回肠末端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回肠末端组的Wexner评分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术后,回肠末端组的干扰素γ(IFN-γ)、前列腺素E2(PGE2)、髓过氧化物酶(MPO)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出院时,回肠末端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显著高于横结肠组,直肠最大静息压显著低于横结肠组(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可有效保障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低位直癌根治性保肛手术 预防性末端造口术 手术 肛门功能
下载PDF
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冬芽 周青 +2 位作者 刘昱昕 黄无浪 肖仁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1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 目的:探讨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与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0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50例行腹腔镜直肠低位前切除术(LAR)+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术,纳入改良组,51例行腹腔镜LAR+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吻合口瘘发生率、造口相关并发症、造口回纳率及生活质量。结果:改良组术后开始经口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其余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造口回纳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6个月Wexner评分和生活方式、心理行为、抑郁/自我感受、窘迫尴尬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部分盲肠壁埋于皮下改良盲肠造口术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 部分盲壁埋于皮下 改良造口术 预防性末端造口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比较
5
作者 赵世辉 吴晓鹏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19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比较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横结肠造口术... 目的:比较末端回肠造口术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该院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横结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失禁情况、排便优良率和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进食、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研究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端回肠造口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术患者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Wexner评分,其效果优于横结肠造口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 末端造口术 横结造口术 腹腔镜保肛术 肛门失禁 功能
下载PDF
一次性气管插管在末端回肠自闭式肠造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孙兴华 杨世平 +2 位作者 钱斌 陈浩 朱金理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4期91-94,共4页
目的:对比一次性气管插管在末端回肠自闭式造口术与传统造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一次性气管插管进行末端回肠自闭式肠造口术治疗的结直肠手术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接受传统结直肠造口术治疗的28例结直肠手术患者... 目的:对比一次性气管插管在末端回肠自闭式造口术与传统造口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一次性气管插管进行末端回肠自闭式肠造口术治疗的结直肠手术患者,将其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接受传统结直肠造口术治疗的28例结直肠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结直肠造口时间、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结直肠造口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肠道蠕动时间、造口排便时间、肠道再通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0,t=4.226,t=50.930,t=7.926,t=9.382;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肠梗阻及造口旁疝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46,x2=4.041,x2=5.046;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6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7,t=2.416,t=2.221,t=2.322,t=2.033,t=3.521;P<0.05)。结论:结直肠手术中应用一次性气管插管自闭式肠造口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术后身体恢复,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自闭式造口术 气管插管 一次性 并发症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行末端回肠置管造口术的护理 被引量:13
7
作者 夏姣燕 李丽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69-3770,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末端回肠置管造口术的护理。方法对74例行末端回肠置管造口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心理、肠道准备、造口定位以及术后造瘘管的观察、造口袋及粘贴技巧、饭食、拔造瘘管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护理。结果患者...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行末端回肠置管造口术的护理。方法对74例行末端回肠置管造口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前心理、肠道准备、造口定位以及术后造瘘管的观察、造口袋及粘贴技巧、饭食、拔造瘘管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护理。结果患者经过综合的治疗和整体护理,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出现造瘘管堵塞,经处理后通畅,拔管后患者正常未出现肠瘘等后遗症。结论末段回肠置管造口简单实用,能有效防治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并可免除二次手术回纳肠管,辅以必要的护理,能够使患者无论是在心理上、生理上均较快恢复,有利于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 末端置管造口术 护理
下载PDF
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承宇 桑海泉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830-1835,共6页
目的:对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5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造口方式分为观察... 目的:对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和横结肠造口术对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本院收治15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n=78,末端回肠造口术)、对照组(n=73,横结肠造口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1、6、12个月时的肛门情况(Wexner肛门功能评分量表)、术后6个月排便情况(徐忠法五项十分制评分)、术后1、6、12个月时的预后情况[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ETC QLQ-C30)],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情况评分组间、时间点差异及分组与时点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排便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OETC QLQ-C30评分组间、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与时点的交互作用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横结肠造口术相比,末端回肠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中能够促进术后恢复及肛门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造口术 横结造口术 低位直 保肛手术 预后
下载PDF
改良造口护理方法在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世妮 谢艳 甘红卫 《上海护理》 2019年第5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护理方法在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低位前切除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62例,以2016年1—12月的33例为观察组,以2015年1—12月的29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护理方法在回肠造口术后早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直肠低位前切除加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62例,以2016年1—12月的33例为观察组,以2015年1—12月的29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3次护理均使用肠造口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内置卫生棉条,第1次护理使用防逆流尿路造口袋,第2~3次护理使用肠造口袋。比较两组患者单次护理所需时间及发生底盘渗漏、粪水性皮炎情况。结果观察组单次造口护理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底盘渗漏、粪水性皮炎例数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改良造口护理方法,明显缩短了回肠造口护理时间,有效降低了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术 术后早期 改良造口护理
下载PDF
改良式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晓峰 张国雄 张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8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护性回肠造口术的52例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改良组(奇数,改良式回肠... 目的探讨改良式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我院胃肠外科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护性回肠造口术的52例患者,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改良组(奇数,改良式回肠造口术)和传统组(偶数,传统式回肠造口术),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无中转开腹。两组的造口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造口时间及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造口黏膜与皮肤分离、造口坏死及造口回缩;两组的术后肠梗阻、造口脱垂、粪水性皮炎、造口旁疝、造口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回肠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该术式操作简单、快捷、切口小,无需再次手术拆除支架管,且不会增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造口术 传统式造口术 低位直癌根治术 腹腔镜 造口出血量
下载PDF
吻合环及传统末端吻合用于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秦 李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0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目的研究吻合环及传统末端吻合用于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保护性末端回... 目的研究吻合环及传统末端吻合用于直肠癌保护性回肠造口术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124例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按照抽签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各62例。其中对照组行传统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术,观察组实施吻合环复合装置保护性回肠造口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吻合口瘘、造口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对照组患者术后还纳情况。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造口手术。观察组手术操作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9.0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29%(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06%,对照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对照组患者中,第1次术后3月还纳者占32.26%,术后6月还纳者占61.29%,未还纳者占6.45%。结论与传统保护性末端回肠造口术比较,采用吻合环复合装置保护性回肠造口术更利于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造口相关并发症少,无需二次还纳,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环 传统保护性末端造口术 保护性末段造口术
下载PDF
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文峰 刘新义 +1 位作者 张德明 马林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09年第2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3例,全部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无肠瘘发生。结论在结直肠癌切除吻合术... 目的探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在结直肠癌手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结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的病例资料。结果本组13例,全部行Ⅰ期切除吻合术+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无肠瘘发生。结论在结直肠癌切除吻合术中运用回肠末端管式造口术对减少吻合口漏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 术后 吻合口漏 末端管式造口术 运用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三种末端回肠造口术近期临床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芳旭 张哲铭 +1 位作者 孔帅 郑春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12期956-959,共4页
目的:对比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三种末端回肠造口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131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末端回肠造口术式不同分为传统组62例,一针法... 目的:对比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三种末端回肠造口术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131例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末端回肠预防性造口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末端回肠造口术式不同分为传统组62例,一针法组38例,改良一针法组31例,比较三组患者造口和还纳手术时间、术中切除肠管长度和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三组造口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组手术时间长于另外两组(P<0.001)。三组手术切除肠管长度、造口还纳手术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改良一针法组还纳时切除肠管长度和还纳时间最短。传统组术中切除肠管和还纳时间最长。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38%,一针法组为42.11%,改良一针法组为19.3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末端回肠造口术中,改良一针法造口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Ⅱ期还纳操作方便,切除肠管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低位 末端造口 改良一针法
下载PDF
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刘超坤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5期37-38,55,共3页
目的:探究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2例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6例。常规组... 目的:探究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行手术治疗的112例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案的不同分成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6例。常规组接受袢式回肠造口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营养指标、炎症介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肠道再通时间、造口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术后3d两组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d研究组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术后3d、7d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应用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治疗可缩短肠道再通时间、造口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改善早期营养状况,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半结直 急性梗阻 末端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 袢式造口术
下载PDF
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15
作者 姜涛 张迎辉 李宁博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3-16,共4页
目的:探究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7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具体造口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2例。2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方... 目的:探究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择期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患者7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具体造口方案,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2例。2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方案相同,对照组患者行末端回肠襻式造口术,观察组患者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1周采用排便功能量表(Wexner)评估患者排便功能以及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与首次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为3.13%,观察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观察组为15.63%,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采用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但能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排便功能,而且还可以降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 保肛手术 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
原文传递
1例回肠造口粪水性皮炎加肠瘘的皮肤护理
16
作者 徐筱晴 曲砚青 张宏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51-53,共3页
回肠造口术是将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做一个造口,以达到排泄、转流肠内容物的目的,是某些结肠、直肠疾病必需的手术。造口并发症发生极为普遍,其中以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为刺激性皮炎,又称粪水性皮炎。由粪便持续并反复... 回肠造口术是将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做一个造口,以达到排泄、转流肠内容物的目的,是某些结肠、直肠疾病必需的手术。造口并发症发生极为普遍,其中以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最常见的为刺激性皮炎,又称粪水性皮炎。由粪便持续并反复刺激而引起造口周围皮肤的糜烂,占造口周围并发症的22%,临床上以回肠造口为多见^([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皮炎 末端 造口术 造口并发症 疾病 粪水性皮炎 内容物
下载PDF
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不同造口术联合术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肛管直肠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17
作者 王梦云 杜记涛 +1 位作者 程方圆 尚慧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0期1713-1716,共4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不同造口术联合术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肛管直肠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98例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造口方法分组,末端回肠造口术+术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为观察组(n=49),横...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不同造口术联合术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对患者肛管直肠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98例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患者,按照不同造口方法分组,末端回肠造口术+术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为观察组(n=49),横结肠造口术+术后生物反馈治疗为对照组(n=49)。比较2组围手术指标、肛门功能情况、肛管直肠压力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及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直肠静息压、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便意感觉容量、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肛管高压长度等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增长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腹腔镜保肛手术采取末端回肠造口术联合术后盆底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较好,与横结肠造口术相比,更有助于术后患者机体恢复、肛门功能恢复及预后恢复,且并发症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肛手术 末端造口术 横结造口术 生物反馈治疗
下载PDF
环状回肠造口术后回肠黏膜的形态学和缩氨酸YY的适应性时段改变
18
作者 Oh N.-G. Son G.-M. +1 位作者 Sin J.-Y. 赵萌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20-21,共2页
PURPOSE: The secretion mechanism of peptide YY involves systemic factors, such as humoral and neural stimuli, and local factors, such as intestinal peristalsis and intraluminal nutrient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u... PURPOSE: The secretion mechanism of peptide YY involves systemic factors, such as humoral and neural stimuli, and local factors, such as intestinal peristalsis and intraluminal nutrient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survey the impact of local stimuli on the secretion of peptide YY under circumstances in which systemic stimuli are identical. METHODS: Ileostomies were repaired within three months in a short-term group (14 patients)- and after six months in a long-term group (14 patients). Mucosal peptide YY concentrations and cytomorphologic change, such as villus height, crypt depth, mucosal thickness, and villus index, were compared between proximal functioning ileum and a distal nonfunctioning ileal loop during ileostomy repair. In a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ight hemicolectomy (21 cases),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f pept-ide YY was measured in the mucosa throughout the distal ileum. RESULTS: The peak of peptide YY concentration in the terminal ileum was 307.4 ± 21 pmol/g, 25cm from the ileocecal valve, with lower levels both proximally and distally. The mucosa of the functioning ileum in the short-term group showed hypertrophy, but had returned to preoperative levels in the long-term group. The nonfunctioning mucosa in both groups underwent atrophic changes. The mucosal peptide YY content in functioning ileum in the short-term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distal nonfunctioning mucosa (363.9 ± 25.5 pmol/g vs. 284.1 ± 13 pmol/g, P < 0.05), suggesting adaptive upregulation. The increments of mucosal peptide YY content in this short-term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45.6 and 4.7 percent in the proximal and distal segments, respectively. In the long-term group, proximal and distal mucosal peptide YY were similar (256.6 ± 31.9 pmol/g vs. 254.9 ± 27.1 pmol/g,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increment in either (1.3 vs. 4.4 percent, P > 0.05). CONCLUSIONS: The peak concentrations of PYY in the ileal mucosa are found 20 to 25 cm proximal to the ileocecal valve. In the short-term response of ileostomy, local stimulatory factors play a major role in the adaptation of mucosal PYY. In the defunctioned bowel without luminal stimulation, systemic stimulation was important for maintenance of mucosal PY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口术 YY 黏膜 缩氨酸 末端 黏膜厚度 黏膜分泌 近端 切除术 峰浓度
下载PDF
回肠袋-肛管吻合术、传统回肠造口术及回肠直肠吻合术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19
作者 Nissinen M.J. Gylling H. +2 位作者 Jrvinen H.J. Miettinen T.A. 陈云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6-7,共2页
Proctocolectomy modifies the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and activity of bacteri al enzymes depending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oma and function of the terminal ileum. We evaluated in our comparative study effects of di... Proctocolectomy modifies the 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 and activity of bacteri al enzymes depending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toma and function of the terminal ileum. We evaluated in our comparative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colectomy cons tructions on cholesterol metabolism. Levels of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trigl ycerides, noncholesterol sterols, and squalene in serum, fecal fat, and bile aci ds, cholesterol absorption efficiency, and cholesterol metabolism by sterol bala nce technique were analyzed in human subjects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n=34), conventional ileostomy (n =8), ileorectostomy (n =6), and controls (n = 29). Malabsorption of bile acids, but not of fat, and low serum levels of tota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but high levels of high-density lipop rotein cholesterol and increased cholesterol synthesis were evident in the colec tomy groups. In contrast to the ileorectostomy group, expressing high absorption and biliary secretion of cholesterol, a low cholesterol absorption percentage a ccompanied by elevated serum proportions of cholesterol precursor sterols and ph ytosterols characterized the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 and conventional ileo stomy groups. After colectomy, fecal excretion of secondary bile acids was low, wher eas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identifiable bile acids remained the same in each st udy group. Low serum levels of total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of c olectomized subjects may decrease the risk of premature atherosclerosis. The fav orable serum lipid profile was due to enhanced fecal loss of cholesterol as bile acids despite abnormally high cholesterol synthesis. Ileal dysfunction probably diminished cholesterol absorption in subjects with 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 s and conventional ileostomy, with no explanation for those with ileorectostomy with no clinical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Relative synthesis of identifiabl e primary bile acids remained unchanged postoperatively, but formation of second ary bile acids was weak due to scarce bacterial flo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术 造口术 胆固醇代谢 切除术 切除术 末端 吸收障碍 吻合口 功能障碍
下载PDF
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2
20
作者 王道荣 徐明皓 +6 位作者 汤东 王伟 黄玉琴 王杰 熊清泉 张琪 金芝祥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患者的... 目的:探讨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应用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取出肿瘤标本后在腹腔内行乙状结肠直肠端端吻合,在体外行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观察指标:(1)术中情况:手术时间、自闭式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缘。(2)术后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恢复排便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自闭式造口闭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 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结果:(1)术中情况:15例患者均成功施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无中转开腹,无死亡患者;手术时间为(170±34)min,自闭式造口时间为 (23±4)min,术中出血量为(59±27)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3±5)枚/例,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残留。(2)术后情况:15例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6±1)d,肛门恢复排便时间为(7±1)d。造口导管拔除后均自动闭合,术后拔管时间为(23±2)d,自闭式造口闭合时间为(3±1)d。1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发生与插管相关并发症1例,经加强换药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造口于拔管第8天愈合。15例患者中未发现与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5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5±3)d。(3)随访情况:15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患者均未出现与吻合口瘘相关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改良式回肠末端自闭式造口术安全、可行,是预防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吻合口瘘 末端自闭式造口术 腹腔镜检查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