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极情绪的回避动机强度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1
作者 赵潇田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228-236,共9页
为了探究回避消极情绪的动机强度与不同工作记忆的协调性,研究采用2-back范式,以不同类型的视频作为情绪诱发材料,考察不同动机强度的回避消极情绪对空间和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回避动机消极情绪条件下,空间工作记忆的正确... 为了探究回避消极情绪的动机强度与不同工作记忆的协调性,研究采用2-back范式,以不同类型的视频作为情绪诱发材料,考察不同动机强度的回避消极情绪对空间和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回避动机消极情绪条件下,空间工作记忆的正确率大于言语工作记忆,即低回避动机消极情绪与空间工作记忆存在协调性,而在高回避动机消极情绪及中性情绪条件下,情绪与认知活动不存在协调状态。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情绪的动机维度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 空间工作记忆 言语工作记忆 2-Back
下载PDF
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趋近−回避动机理论视角
2
作者 孙海龙 安薪如 +2 位作者 李爱梅 赖慧燕 李泽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28-2638,共11页
组织与个人面临的许多决策,既无纯粹获益,也无纯粹损失,往往需要同时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加以权衡,这类损益兼具的决策称为混合跨期决策。过往研究通常沿用纯粹获益或损失跨期决策的理论框架,缺乏与混合跨期决策相匹配的理论建构和... 组织与个人面临的许多决策,既无纯粹获益,也无纯粹损失,往往需要同时对未来不同时间点的损益加以权衡,这类损益兼具的决策称为混合跨期决策。过往研究通常沿用纯粹获益或损失跨期决策的理论框架,缺乏与混合跨期决策相匹配的理论建构和决策过程探索。基于此,本研究从趋近−回避动机理论出发,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研究1拟探讨混合跨期决策中动机冲突特点,及其与决策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2则计划分别操纵影响动机冲突程度的内源性因素(得失金额的相对差异程度)和外源性因素(资源有限程度),试图揭示动机冲突程度与混合跨期决策之间的因果链条。研究3拟采用鼠标追踪技术,基于决策过程指标进一步探索动机冲突影响混合跨期决策的过程机制。我们预期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从动机冲突视角揭示并建构混合跨期决策的作用机制,同时也将为涉及混合跨期情境的企业管理和个体消费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跨期决策 决策过程 动机冲突 趋近−回避动机 鼠标追踪技术
下载PDF
不同强度的趋近–回避动机对反应抑制下刺激评价的影响
3
作者 胡登宇 陈旭 《心理学进展》 2018年第4期569-578,共10页
反应抑制是指抑制当前不需要的或不恰当行为反应的能力。研究发现,反应抑制可以减少行为频率并降低刺激评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来源于“行为与刺激交互理论”,该理论认为反应抑制形成的环境要求与刺激引起的趋近动机之间形成冲突... 反应抑制是指抑制当前不需要的或不恰当行为反应的能力。研究发现,反应抑制可以减少行为频率并降低刺激评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解释来源于“行为与刺激交互理论”,该理论认为反应抑制形成的环境要求与刺激引起的趋近动机之间形成冲突,个体为了缓解这种冲突,从而降低刺激评价。但提出该理论的研究者的实验研究并不是从动机本身出发,而是首先强调刺激的积极的情绪效价,由此而产生趋近动机。问题在于,第一,并不能真正判定是否只是动机对反应抑制产生了影响作用;第二,实质上是假设积极情绪引起趋近动机,并认为所有积极情绪刺激诱发的动机水平是相同的,从而没有对动机进行操控,因而无法了解对引起不同动机程度的刺激的反应抑制是否会对刺激评价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研究者的实验实质上并没有完全验证自己的理论。本研究主要根据前人研究的不足,根据情绪的动机维度理论——即动机作为独立于效价、唤醒度的情绪的第三个维度,将动机的类型(趋近–回避)与强度(高–低)进行严格区分,以探讨不同强度的趋近–回避动机对反应抑制下刺激评价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动机对反应抑制下内隐评价的影响、反应抑制影响刺激评价的实效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反应抑制 刺激评价
下载PDF
趋近–回避冲突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4
作者 李晓毅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78-186,共9页
接近积极刺激,避免消极刺激是人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保留的行为倾向,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无法保持趋近与回避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能会引发包括焦虑、抑郁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趋近–回避既可以是一种个体的自动化倾向,也可以通过实... 接近积极刺激,避免消极刺激是人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所保留的行为倾向,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无法保持趋近与回避之间的动态平衡可能会引发包括焦虑、抑郁在内的多种精神障碍。趋近–回避既可以是一种个体的自动化倾向,也可以通过实验范式对其进行测量。本文对目前有关趋近–回避冲突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整理了相应的实验范式,讨论其可能的神经基础。目前已有的研究显示有关趋近–回避冲突的结果缺乏一致性。未来应丰富趋近–回避冲突研究,尝试构建标准化范式,注重对趋近–回避冲突神经机制的探索以及理论与临床应用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回避冲突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焦虑
下载PDF
趋近—回避框架下的创造性动机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钦 卞冉 +1 位作者 刘欣雨 王凤鸣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7-46,共10页
动机和创造性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但以往研究多基于内部—外部、亲社会—反社会等框架分析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近年来,趋近—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结论。一方面,与趋近动... 动机和创造性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但以往研究多基于内部—外部、亲社会—反社会等框架分析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近年来,趋近—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结论。一方面,与趋近动机相关联的情绪,能够激活趋近动机的外在线索(动作、颜色等),以及个体长期的趋近动机倾向都被发现对创造性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近研究证实,当个体认知资源充足且认为有必要在创造性任务上投入努力时,回避动机也能促进创造性。深入探讨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考察长期和情境性作用的交互,整合其他动机分析框架是今后推进趋避动机与创造性关系研究的几个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回避动机 内隐情绪线索 创造性 创造性的双通路模型 能量保守原则
下载PDF
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郝宁 汤梦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专注于创造过程,外部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意图,二者均可促进创造力。与控制性动机相比,自主性动机为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允许个体以更为发散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造力。... 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专注于创造过程,外部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意图,二者均可促进创造力。与控制性动机相比,自主性动机为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允许个体以更为发散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造力。趋近动机可增强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创造力,回避动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增强个体的坚持性亦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亲社会动机使个体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增强其观点整合能力从而促进创造力;反社会动机则可能带来对规则的破坏感,进而易化创造性思维。责任动机、联合动机和权力动机对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体的创造力有着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分析多种动机对创造力的整合或交互作用,探寻动机作用于创造力的共有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力 内部/外部动机 趋近/回避动机 社会性动机
下载PDF
牺牲与亲密关系质量的关系研究综述
7
作者 苏坦 《心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265-272,共8页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双方的目标和偏好可能会发生冲突,其中一方往往会为了伴侣的利益而放弃个人目标或偏好,这一行为被称为“牺牲”。因此从二元视角探讨牺牲对伴侣双方关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牺牲对于伴侣双方的关系质量是一把“... 在亲密关系中,伴侣双方的目标和偏好可能会发生冲突,其中一方往往会为了伴侣的利益而放弃个人目标或偏好,这一行为被称为“牺牲”。因此从二元视角探讨牺牲对伴侣双方关系质量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牺牲对于伴侣双方的关系质量是一把“双刃剑”。通过趋近–回避假说、社会交换理论等理论假说可以解释牺牲对伴侣双方关系质量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通过从伴侣双方的二元视角梳理牺牲对关系质量的影响及相关理论假说,总结已有研究的不足,从而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牺牲 亲密关系质量 趋近–回避动机 相互依赖理论
下载PDF
趋避动机研究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8
作者 邢强 刘凯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6年第4期38-43,共6页
趋避动机是由个体对积极、消极刺激的敏感性感受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动力,其主要理论是强化敏感理论,并可由BIS/BAS量表和ATQ量表进行心理测量。趋避动机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果趋避动机的调节失衡,会产生各种心理不适... 趋避动机是由个体对积极、消极刺激的敏感性感受不同而产生的一种行为动力,其主要理论是强化敏感理论,并可由BIS/BAS量表和ATQ量表进行心理测量。趋避动机与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如果趋避动机的调节失衡,会产生各种心理不适甚至心理疾病。趋避动机研究对教育的启示有改变个人消极认知,积极归因;获得成功体验,适时进行激励;调动师生的进取心,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等,其主要目标是使教师和学生趋近积极事件,回避消极事件。未来关于趋避动机的研究仍可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教育 心理健康
下载PDF
情绪的动机强度与工作记忆任务类型的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辛晓雯 吕晓蕾 +3 位作者 李敏 韩含 张倩 李寿欣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62-1068,共7页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 考察趋近动机强度的积极情绪和回避动机强度的消极情绪与工作记忆协调性对自我控制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高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高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以及中性情绪相比,在低趋近动机的积极情绪下完成言语工作记忆以及在低回避动机的消极情绪下完成空间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成绩提高,而Stroop分数降低。这表明情绪与工作记忆的协调性受到情绪动机强度的影响,只有在低动机强度情绪时才表现出情绪与工作记忆类型的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会节省自我控制资源,促进自我控制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动机积极情绪 回避动机消极情绪 言语工作记忆 空间工作记忆 自我控制
下载PDF
情绪动机方向和强度对时距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华站 白幼玲 +1 位作者 刘思格 李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3-1321,共9页
以往研究没有在系统控制唤醒度和效价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情绪动机强度和方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为此,实验1、2在控制了唤醒度和效价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高、低趋近动机强度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实验3则在同时控制了效... 以往研究没有在系统控制唤醒度和效价影响的基础上,探讨情绪动机强度和方向对时距知觉的影响。为此,实验1、2在控制了唤醒度和效价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下高、低趋近动机强度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实验3则在同时控制了效价和唤醒度的前提下考察了高趋近动机和高回避动机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实验1发现,积极情绪状态下,趋近动机强度越高(欲求动机强度高于愉悦动机强度),知觉时距显著越短;实验2发现,消极情绪状态下,趋近动机强度越高(愤怒动机强度高于悲伤动机强度),知觉时距显著越短;实验3发现,消极情绪状态下,相对中性图片,短估高趋近动机图片的时距(愤怒图片),长估高回避动机图片(厌恶图片)的时距。这意味着趋近动机强度越高,知觉时距越短,且不受情绪效价调节;高回避动机相对高趋近动机会促使个体长估时距知觉。以上结果支持并拓展情绪动机维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知觉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动机强度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下载PDF
自我损耗、情绪动机对冲动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毅平 马翔 +4 位作者 欧阳益 范伟 史滋福 杨小兵 姚振东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2-526,共5页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自我损耗、情绪动机对冲动决策的影响。采用2×2×2的混合实验设计,组内变量为自我损耗,组间变量为情绪动机方向和强度,使用双任务范式操作自我损耗,使用情绪动机图片启动被试的情绪动机,使用延迟折扣任务... 以大学生为被试,探讨自我损耗、情绪动机对冲动决策的影响。采用2×2×2的混合实验设计,组内变量为自我损耗,组间变量为情绪动机方向和强度,使用双任务范式操作自我损耗,使用情绪动机图片启动被试的情绪动机,使用延迟折扣任务的指标k值测量冲动决策。结果发现,高趋近动机的k值大于低趋近动机,高回避动机的k值大于低回避动机。结果表明,自我损耗、情绪动机对冲动决策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损耗 冲动决策 趋近(回避)动机 情绪动机强度
下载PDF
城乡中专生学习动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莎 唐立 陶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0期91-94,共4页
农村中专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中专生。一年级农村中专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同一年级城市中专生;二年级农村与城市中专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因子上得分差异不显著。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 农村中专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城市中专生。一年级农村中专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同一年级城市中专生;二年级农村与城市中专生在追求成功动机和回避失败动机因子上得分差异不显著。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应根据中专生学习动机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归因,适时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掘其学习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中专生 农村中专生 追求成功动机 回避失败动机
下载PDF
现在避害,未来趋利:目标框架和时间距离交互影响疫苗说服有效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楠 安薪如 +2 位作者 李爱梅 刘培 孙海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32-1547,共16页
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如何说服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趋近−回避动机的视角,探讨了不同目标框架(积极vs.消极)和时间距离(现在vs.未来)对疫苗说服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宣传语关注现在时,“现在−消... 新冠疫情肆虐背景下,如何说服人们接种新冠疫苗引发了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趋近−回避动机的视角,探讨了不同目标框架(积极vs.消极)和时间距离(现在vs.未来)对疫苗说服有效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宣传语关注现在时,“现在−消极”目标框架更能有效说服疫苗接种;而当宣传语关注未来时,则“未来−积极”目标框架更有说服力。其内在机制在于“现在−消极”目标框架启动的回避动机更强,而“未来−积极”目标框架启动的趋近动机更强。此外,疫情风险进一步影响目标框架与时间距离对疫苗说服的有效性。本研究从趋避动机的视角揭示了框架效应的理论机制和应用边界;同时也为助推新冠疫苗以及未来其他疫苗接种提供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框架 疫苗说服 时间距离 趋近−回避动机 疫情风险
下载PDF
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特质宽恕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彦凯 李晖 +1 位作者 吴真 张珊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1-536,共6页
采用《特质宽恕量表》测量了102名大学生的特质宽恕能力,并通过Flanker任务和情景回忆法评估了被试的认知抑制和人际宽恕水平,目的是探讨特质宽恕、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认知抑制、特质宽恕与人际宽恕各维度... 采用《特质宽恕量表》测量了102名大学生的特质宽恕能力,并通过Flanker任务和情景回忆法评估了被试的认知抑制和人际宽恕水平,目的是探讨特质宽恕、认知抑制与人际宽恕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认知抑制、特质宽恕与人际宽恕各维度之间存在两两显著相关(除认知抑制与仁慈动机之外);(2)特质宽恕对回避、报复和仁慈动机均具有预测作用,而认知抑制则只对报复动机具有预测作用;(3)特质宽恕与认知抑制对回避动机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对仁慈动机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质宽恕 认知抑制 人际宽恕 回避动机 报复动机 仁慈动机
下载PDF
组织中道德情绪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动机的解释
15
作者 诸彦含 范岚清 +1 位作者 汤红 邹琳 《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基于道德情绪的离散型特质,对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的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个体的趋近-回避动机嵌入组织中道德情绪的行为触发过程,基于组织视域构建道德情绪的“双刃剑”效应模型;解析不同类型道德情绪(赞赏他人型、他人不幸指向型、... 基于道德情绪的离散型特质,对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的现有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将个体的趋近-回避动机嵌入组织中道德情绪的行为触发过程,基于组织视域构建道德情绪的“双刃剑”效应模型;解析不同类型道德情绪(赞赏他人型、他人不幸指向型、自我意识型、谴责他人型)对员工积极行为(如自我提升、补偿、帮助、合作等)和消极行为(如退缩、回避、排斥等)“双刃剑”效应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绪 趋近-回避动机 双刃剑效应
原文传递
个体对他人的权力感知与情绪体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玢 彭凯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9,共6页
他人不同的权力水平会引发个体不同的权力感知,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以往关于权力与情绪的研究多关注的是个体自身作为权力目标时的情况,而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个体对他人的权力感知与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回忆法,从情绪... 他人不同的权力水平会引发个体不同的权力感知,带来不同的情绪体验。以往关于权力与情绪的研究多关注的是个体自身作为权力目标时的情况,而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来探究个体对他人的权力感知与情绪体验之间的关系。实验一采用回忆法,从情绪效价和趋近/回避动机的角度分析个体唤起的情绪反应,发现个体在与不同水平的权力目标交互过程中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混合情绪,且相比于远距离的高权力目标,个体与近距离的权力目标进行交互时容易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和趋近动机倾向;实验二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启动被试的混合情绪,发现以积极情绪为主的混合情绪的唤起会影响个体对他人的权力感知,具体表现为对一定社会距离内的权力目标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权力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力 情绪 趋近-回避动机 混合情绪
下载PDF
孤芳自赏还是乐于助人?员工自恋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文兴 祝养浩 +2 位作者 柏阳 王海江 韩翼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0-312,共13页
本研究通过整合自恋双元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探讨欣赏型自恋、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和关系回避型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相互依赖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员工-同事二阶段配对的235份数... 本研究通过整合自恋双元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探讨欣赏型自恋、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了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和关系回避型动机的中介作用以及任务相互依赖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来自员工-同事二阶段配对的235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欣赏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敌对型自恋对员工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趋近型动机在欣赏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关系回避型动机在敌对型自恋与员工亲社会行为之间没有发挥中介作用;任务相互依赖性不仅正向调节欣赏型自恋与员工关系趋近型动机的直接效应,而且还正向调节着欣赏型自恋通过关系趋近型动机对亲社会行为的间接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赏型自恋 敌对型自恋 关系趋近型动机 关系回避动机 亲社会行为 任务相互依赖性
下载PDF
趋近还是回避?总体报酬对员工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靳伟择 杨俊青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7,共9页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文探讨总体报酬影响员工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对317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三时点配对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报酬正向影响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总体报酬通过趋近动机对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文探讨总体报酬影响员工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对317名员工及其直接领导的三时点配对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报酬正向影响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总体报酬通过趋近动机对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通过回避动机对响应性创造力产生正向影响。尚严领导正向调节总体报酬对趋近动机的激发作用,并进一步调节了趋近动机在总体报酬与主动性和响应性创造力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专权领导正向调节总体报酬对回避动机的激发作用,并进一步调节了回避动机在总体报酬与响应性创造力间所起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报酬 主动性创造力 响应性创造力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双元威权领导
原文传递
调节聚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9
作者 于智羽 刘毅 《心理学进展》 2022年第4期1032-1040,共9页
调节聚焦理论将动机区分为促进聚焦动机和防御聚焦动机,以揭示趋近–回避动机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21世纪动机理论的重大进展,该理论得到研究者的深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领域。本研究回顾调节聚焦... 调节聚焦理论将动机区分为促进聚焦动机和防御聚焦动机,以揭示趋近–回避动机的不同表现方式。作为21世纪动机理论的重大进展,该理论得到研究者的深度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教育教学等各领域。本研究回顾调节聚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理论背景,梳理其发展脉络,阐释其理论内涵,并详细分析促进聚焦动机和防御聚焦动机的在心理表征和手段策略等方面的基本差异。最后,对未来的理论发展和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近动机 回避动机 调节聚焦理论 自我差异理论 理论发展
下载PDF
IDIAT量表的介绍与信度、效度初步检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姒刚彦 《浙江体育科学》 1989年第Z1期19-22,共4页
一、成就动机简介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对于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是有价值的工作,去从事。
关键词 成就动机 效度 IDIAT 回避失败动机 被试 显著性水平 强弱程度 个体差异 麦克莱兰 心理学专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