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吕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776,共19页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连续采集...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连续采集其在基线期、首次应激期、恢复期、重复应激期四个阶段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发现:(1)无论应激强度如何,回避性负性特质预测首次和重复应激中较低(钝化)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而趋近性负性特质预测较大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2)重复应激个人资源感知在回避性负性特质与重复应激心率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回避性负性特质与持续较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而趋近性负性特质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即两类负性特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固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这可能构成了两类不同负性特质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
性
负
性
特质
趋近
性
负
性
特质
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
认知评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超男
肖崇好
王苑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为探究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讨消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和回避性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特质焦虑量表、特质抑郁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某大学抽样的7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为探究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讨消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和回避性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特质焦虑量表、特质抑郁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某大学抽样的7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95份。结果:儿童期虐待显著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142,t=-3.738,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消极自我图式在儿童期虐待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β=-0.2803,95%的置信区间为[-0.354,-0.210]),中介效应量为-0.0907,中介效应且占总效应的48.95%。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儿童期虐待-消极自我图式-生命意义感”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回避性特质的正向调节(R=0.106,F=20.455,P<0.001)。结论: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通过消极自我图式对其的间接影响,而回避性特质调节了前述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即儿童期虐待与消极自我图式的关系受回避性特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消极自我图式
生命意义感
回避性特质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被引量:
2
1
作者
吕薇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出处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776,共19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2019JM-46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GK201802020)。
文摘
本研究考察了回避与趋近性负性特质对不同强度心理社会应激刺激重复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应激后心血管反应恢复、重复应激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应激认知评价在其中的作用。167名大学生被试被随机分配到中/高强度应激条件中,连续采集其在基线期、首次应激期、恢复期、重复应激期四个阶段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发现:(1)无论应激强度如何,回避性负性特质预测首次和重复应激中较低(钝化)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而趋近性负性特质预测较大的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2)重复应激个人资源感知在回避性负性特质与重复应激心率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回避性负性特质与持续较低(钝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而趋近性负性特质与较大的应激心血管反应和应激后较差的恢复相联系,即两类负性特质均表现出不适应的固化的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这可能构成了两类不同负性特质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生理机制。
关键词
回避
性
负
性
特质
趋近
性
负
性
特质
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
认知评价
Keywords
avoidance negative trait
approach negative trait
stress cardiovascular response patterns
cognitive appraisals
分类号
B845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
3
2
作者
陈超男
肖崇好
王苑芮
机构
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惠州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
出处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53-1059,共7页
基金
2021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编号:2021WQNCX076)
2020年度惠州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项目(编号:惠院发[2020]34号)
2018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编号:2018WQNCX175)。
文摘
目的:为探究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并探讨消极自我图式的中介作用和回避性特质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量表、简明核心图式量表、特质焦虑量表、特质抑郁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某大学抽样的7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695份。结果:儿童期虐待显著负向预测生命意义感(β=-0.142,t=-3.738,P<0.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消极自我图式在儿童期虐待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β=-0.2803,95%的置信区间为[-0.354,-0.210]),中介效应量为-0.0907,中介效应且占总效应的48.95%。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表明,“儿童期虐待-消极自我图式-生命意义感”这一中介效应的前半路径受到回避性特质的正向调节(R=0.106,F=20.455,P<0.001)。结论: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既存在直接影响,又存在通过消极自我图式对其的间接影响,而回避性特质调节了前述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即儿童期虐待与消极自我图式的关系受回避性特质的调节。
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
消极自我图式
生命意义感
回避性特质
焦虑
抑郁
Keywords
Childhood abuse
Negative-self-schema
Meaning of life
Avoidance traits
Anxiety
Depression
分类号
R395.9 [医药卫生—医学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回避与趋近性负性人格特质对应激心血管反应模式的不同影响
吕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儿童期虐待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超男
肖崇好
王苑芮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