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齐鲁葬俗比较
- 1
-
-
作者
许淑珍
-
机构
淄博市临淄文化局
-
出处
《管子学刊》
2002年第4期94-96,共3页
-
文摘
齐鲁两国实行不同的建国方针 ,齐国实行“因其俗 ,简其礼”即因袭沿用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而鲁国实行“变其俗 ,革其礼”即用周礼变革原土著东夷族的礼俗。两种迥然不同的建国方针 ,在葬俗中充分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齐国沿袭原土著莒国等东夷国 ,大量使用以人殉葬的葬俗。而曲阜鲁故城内 ,1 2 9座两周墓葬中 ,仅有一座墓中殉葬一人 。
-
关键词
齐鲁
“因其俗
简其礼”
“变其俗
革其礼”
葬俗
-
分类号
K871.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试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发展之原因
被引量:2
- 2
-
-
作者
李秋芳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古今农业》
2002年第4期50-53,共4页
-
文摘
齐国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便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后历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的不断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早期也是如此。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如农时学、地宜学、大农业观、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田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此,农史学界多有分析。然而。
-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农业科技发展
齐国
《史记》
大汶口文化
农业生产
岳石文化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因其俗
简其礼”
-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从政治文化传统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3
-
-
作者
侯文莉
-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
出处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2年第1期23-30,共8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发展研究”(19XZZ0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齐其政、修其教、因其俗,是古代中国在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上的主要政治文化传统。齐其政,就是政令刑法划一,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修其教,就是要以礼义教化化育各民族,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因其俗,就是依据不同风俗习惯进行治理,以维持一定程度上的自治。这对于今天提倡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启示:政治认同是前提,即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等的认同;文化认同是根脉,即既要尊重和保护各民族文化特色,又要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沟通,推进中华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的转化和创新发展;发展是总钥匙,即要通过发展经济、发展文化、提升各民族的生活水平等途径,最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关键词
齐其政
修其教
因其俗
中华民族共同体
-
Keywords
Qi Qi’s Politics
Repair his Religion
Because of his Customs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
-
题名清代国家统一和团结的象征——承德避暑山庄与外八庙
被引量:5
- 4
-
-
作者
杜江
-
机构
承德市文物局
-
出处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3年第3期75-79,共5页
-
文摘
康熙的木兰秋狝是内为训练军队巩固边防,外为防御外敌入侵。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年班制、围班制、朝觐、秋狝,兴建避暑山庄、外八庙,都为一个目的:“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即为民族实现大团结,为国家统一富强。康熙、乾隆不辱历史使命,完成了光辉的事业,垂范后世。
-
关键词
练兵
简政
民族团结
因其教不易其俗
-
Keywords
military drill
streamline administration
the unity of nationalities
follow its religion (Yellow Sect of Buddhism) without changing its customs and habits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帝以北巡取代长城
- 5
-
-
作者
稷若
-
机构
承德文物研究所
-
出处
《紫禁城》
2000年第2期30-34,共5页
-
文摘
自秦朝以来,历代皆以构筑长城作为筹边要务,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区域的骚扰。清朝入主中原,创设北巡盛典,从此长城内外相濡以沫,国家统一坚如盘石,形成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生活,共建华夏文明的总趋势。享誉中外的万里长城,遂成横亘东西的历史遗迹。
-
关键词
古长城
北巡
古北口
北方游牧民族
因其教不易其俗
治世思想
华夏文明
天地自然
乌苏里江流域
历史文化遗产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