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凝血因子Ⅷ几种冻干保护剂的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曹海军 张学俊 +3 位作者 杨显福 林方昭 肖小璞 李长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 目的探讨不同冻干保护剂对人凝血因子Ⅷ(FⅧ)制品在冻干及干热(100℃,30min)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同批次人FⅧ样品在相同冻干条件及一定保护剂(0.3%甘氨酸、1.5%蔗糖、1.0%白蛋白)组成的基础上,改变甘氨酸、蔗糖、白蛋白、木糖醇和精氨酸5种冻干保护剂的含量或种类,组合成6组配方,对不同配方冻干及干热后FⅧ制品外观、复溶后澄清度及FⅧ活性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Ⅰ组(3%甘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最好,但复溶后均有少量絮状物;Ⅱ组(5%蔗糖):冻干和干热后制品均萎缩,冻干过程部分制品水份未抽干,冻干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部分有少量絮状物;Ⅲ组(2%白蛋白):冻干和干热后制品成形较好,但复溶后均有絮状物;Ⅳ组(5%木糖醇):冻干后制品萎缩,复溶后澄清度最好,干热后膨胀,复溶后有大量絮状物;Ⅴ组(1.2%精氨酸):冻干和干热后制品萎缩,但复溶后澄清度均较好;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冻干后制品膨胀,复溶后澄清度较好,干热后进一步膨胀,复溶有大量絮状物。各组冻干后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均较高(≥84.2%);干热后差别明显,其中Ⅲ组(2%白蛋白)FⅧ活性≥9.3 IU/ml,回收率最高(≥90.4%),而Ⅳ组(5%木糖醇)和Ⅵ组(5%木糖醇+1.2%精氨酸)FⅧ活性≤0.94 IU/ml,回收率极低(≤9.8%)。结论在冻干及干热过程中不同冻干保护剂作用差异较大,甘氨酸赋形作用较好,精氨酸对制品中蛋白稳定作用明显,白蛋白对FⅧ活性保护作用最佳;较高浓度的蔗糖不利于冻干过程中水份的去除,木糖醇不适于作为需100℃干热处理的人FⅧ冻干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f) 冻干保护剂 冻干 干热
下载PDF
凝血因子Ⅷ制剂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燕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A05期656-657,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凝血因子Ⅷ制剂冷沉淀和浓缩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特点,临床应用适应症、输注剂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及预防,仅供同道参考。
关键词 因子(f) 冷沉淀 f浓缩物 甲型血友病
下载PDF
一种人凝血因子Ⅷ产品的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牟蕾 鲁涛 +2 位作者 王黔川 李伟 余伟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评价1种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产品的药物安全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小鼠和豚鼠腹腔注射FⅧ做异常毒性试验;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兔红细胞体外溶血试验;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法进行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对F... 目的评价1种以新鲜冰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人凝血因子Ⅷ(FⅧ)产品的药物安全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方法对小鼠和豚鼠腹腔注射FⅧ做异常毒性试验;采用体外试管法进行兔红细胞体外溶血试验;采用同体自身对照法进行兔血管刺激性试验;对FⅧ制备过程的添加剂残留量进行毒理分析。结果小鼠和豚鼠经腹腔注射本品<30min均无异常反应,观察期结束时,小鼠平均增加体重>50%,豚鼠平均增加体重>20%;体外溶血试验在15、30、45min,60、120和180 min均未观察到兔红细胞溶血,也未见红细胞聚集;多次和单次静脉注射新西兰兔,除部分对照组和试验组动物出现由于给药时机械操作或反复给药引起的与本品无关的红斑和轻微血管扩张外,均未见明显异常;本品的铝残留量<30μg/L,抗-A抗-B血凝素均<1∶64,Tween-80残留量<100μg/m L、磷酸三丁酯残留量<10μg/m L、聚乙二醇残留量<0.5 g/L。结论该FⅧ产品经动物及体外的药理毒理试验和病毒安全性试验证明是安全的,可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f) 异常毒性试验 溶血试验 刺激性试验
下载PDF
抗人凝血因子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婷婷 赵益明 +2 位作者 李振宇 沈飞 阮长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Ⅷ(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生化和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FⅧ-C1C2区蛋白(rFⅧ-C1C2),以rFⅧ-C1C2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 目的制备抗人凝血因子Ⅷ(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mAb),并对其进行生化和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表达FⅧ-C1C2区蛋白(rFⅧ-C1C2),以rFⅧ-C1C2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小鼠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制备稳定分泌抗rFⅧ-C1C2mAb的细胞株,并对mAb进行生化和免疫学鉴定。结果获得一株抗rFⅧ-C1C2区单克隆抗体阳性克隆2B11,命名为SZ-133。琼脂糖双扩散鉴定为IgG1类,Westernblot法证实SZ-133可与rFⅧ-C1C2区蛋白及重组的全长FⅧ特异性结合,但不影响FⅧ的凝血活性。结论表达了rFⅧ-C1C2,并制备出了抗人凝血因子Ⅷ的单克隆抗体SZ-133,它能特异识别血浆及重组的FⅧ,有可能用于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凝血因子(f)C1C2区 原核表达 单克隆抗体 鉴定
原文传递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内皮细胞实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春雪 万虹 +4 位作者 历俊华 王拥军 毛淑静 刘丽萍 翟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8期458-46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 ,实验组以 40 0ng/ml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为诱导剂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 ;对照组用 164 0培养液培养。 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 (BMSC)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获取BMSC ,实验组以 40 0ng/ml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为诱导剂 ,进行体外诱导分化 ;对照组用 164 0培养液培养。 8d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特异性内皮细胞标志物鉴定。结果分化后的细胞在光镜下具有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 ;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实验组诱导后的细胞为内皮细胞。结论BMSC在高浓度rhGM CSF作用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 骨髓基质细胞(BMSC) 内皮细胞 冯威勒不兰特因子 (vWf) 因子相关抗原(f-R A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