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因文求义论(续)
被引量:
1
1
作者
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7-51,62,共6页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文求义论
训诂方法
语境
语义
语法
制约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因文求义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3-39,共7页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文求义
语境
训诂方法
词义
文旨
文义
文理
词语训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义述闻》因文求义说略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俊涛
张其昀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430-436,共7页
因文求义的训诂手段,在《经义述闻》中有着精彩的运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据词语之连列求义;2)据句式、语段之平行求义;3)据语境、文脉求义。
关键词
训诂
因文求义
训诂类别
《经义述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因文求义”
4
作者
毛毓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7,共8页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文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文>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文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文求义
训诂方法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医古文词义训诂方法浅谈(之一)
5
作者
宋书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35-37,共3页
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词,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字”,其发展变化十分缓慢。因此,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事物的发展变化,汉字反映客观事物的任务必然要增加。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是产生词的多义...
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词,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字”,其发展变化十分缓慢。因此,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事物的发展变化,汉字反映客观事物的任务必然要增加。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是产生词的多义性的主要原因:不同的事物,因为它们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故可以用同一个词来表达;有差异,故这一个词就出现了多种意义的现象。这就是训诂学上所讲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问题。例如“舍”这个词,《说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方法
居止
解作
毛亨
大毛公
因文求义
《说文》
语法关系
近指代词
本义
《经籍纂诂》
月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经义述闻》看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蒋冀骋
邱尚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2-46,共5页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对《易》、《诗》、《书》等十二种儒家经典,从校勘、训诂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爬罗剔抉,或发明,或补正,多能“旁征曲喻”,“得其本义之所在”。其说解之精辟、考证之翔实,实前人所未有,堪称乾嘉时期学术界的一大丰...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对《易》、《诗》、《书》等十二种儒家经典,从校勘、训诂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爬罗剔抉,或发明,或补正,多能“旁征曲喻”,“得其本义之所在”。其说解之精辟、考证之翔实,实前人所未有,堪称乾嘉时期学术界的一大丰碑。新的发明、斩的突破,多赖于新方法的使用。细味王氏全书,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而王氏的治学风格,又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王引之做学问的路径,与其父王念孙一脉相承。我们分析《经义述闻》,可同时洞破王氏两代成就儒林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义述闻
王引
治学方法
曲喻
王念
治学风格
乾嘉时期
《书》
因文定义
因文求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咬文嚼字——《易水歌》中“还”字的析义辨音
7
作者
曾琛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10期0159-0159,共1页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讲述了战国时燕国面对强秦的军事逼迫,荆轲于危难时挺身而出,谋划替燕太子丹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悲壮故事。英雄人物荆轲因其有勇有谋、舍生忘死、侠肝义胆被载入史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环...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讲述了战国时燕国面对强秦的军事逼迫,荆轲于危难时挺身而出,谋划替燕太子丹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悲壮故事。英雄人物荆轲因其有勇有谋、舍生忘死、侠肝义胆被载入史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也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典范。若另辟蹊径,对文中关键字词适度咬文嚼字、反复揣摩推敲,也能为文本分析和人物赏鉴探寻新的突破口,值得深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复还
因境求义
因文求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医古籍训诂方法简论(一)
8
作者
徐又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5-27,24,共4页
训诂学是语言解释之学。近代学者刘师培说:训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证方言”《中国文学教科书·周代训诂学释例》。黄侃则更明确地指出:“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学讲词》)为了将古代医籍所用语言解释准确清...
训诂学是语言解释之学。近代学者刘师培说:训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证方言”《中国文学教科书·周代训诂学释例》。黄侃则更明确地指出:“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学讲词》)为了将古代医籍所用语言解释准确清楚,训诂的内容应包括解释词义、分析句读、注明读音、阐明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述医理、串讲大意等,其中解释词义是训诂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本文所说的训诂方法,即专指词义训释的方法。训释词义的方法宜分探求词义的方法和说解词义的方式两个方面。探求词义的方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训诂方法
解释词义
分析句
语言解释
释词
义训
中医古籍
因文求义
因声求义
近代学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言词义的确释
9
作者
林银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8-19,共2页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词义做准确的解释是首要的环节。为了弄清词义,人们通常的做法是翻字典、词书,查找古人或今人对这个词曾做过的解释。这些做法应该说是必要的,但仅用这些做法去求得词义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字典、词书所列...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词义做准确的解释是首要的环节。为了弄清词义,人们通常的做法是翻字典、词书,查找古人或今人对这个词曾做过的解释。这些做法应该说是必要的,但仅用这些做法去求得词义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字典、词书所列的义项是概括义、理性义、贮存义,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词义
因文求义
同源词
情节线索
词义特点
思想脉络
《说文》
句子结构
子路
军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符号学看中国古代名学
10
作者
徐阳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7-63,共7页
语言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据于无可争辩的中心位置,中国古代以名为主要审视对象的正名理论对汉语这一自然语言符号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成果是世界符号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着重就如何看待中国...
语言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据于无可争辩的中心位置,中国古代以名为主要审视对象的正名理论对汉语这一自然语言符号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成果是世界符号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着重就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名学中名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名学中有关名的生成、名实关系、语境等理论所体现的符号学意义作了某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符号学意义
语言符号
名实关系
约定俗成
具体语境
《墨辩》
因文求义
现代语言学
传统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文”与“说字”——谈古书的两类训释及其关系
11
作者
邹德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7-49,共3页
古书的训释有“解文”与“说字”之分。“解文”是随文释义的注疏,“说字”是通释语义的专著中的训释,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解文”是“说字”的具体运用;“解文”是“说字”的材料;“说字”是对“解文”...
古书的训释有“解文”与“说字”之分。“解文”是随文释义的注疏,“说字”是通释语义的专著中的训释,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解文”是“说字”的具体运用;“解文”是“说字”的材料;“说字”是对“解文”的概括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文
随文释义
通释语义
《广雅》
因文求义
经义述闻
单义词
郑玄注
《广韵》
泽螺居诗经新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文求义论(续)
被引量:
1
1
作者
段观宋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7-51,62,共6页
基金
东莞理工学院项目"古汉语词义训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而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关键词
因文求义论
训诂方法
语境
语义
语法
制约关系
Keywords
circumstances of language: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 of some terms according to context: method of explanatory notes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因文求义论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观宋
机构
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
出处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3-39,共7页
基金
东莞理工学院项目"方汉语词义训诂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文摘
所谓“因文求义”,就是据上下文即具体语境以求义。从训诂的角度看,语境可分为文旨、文义、文理三端,词语训诂只有合乎这三端,才有可能正确。反之,要使词语训诂合乎这三端即具体语境,莫过于因文求义。因文求义的依据是语境对词语具有制约功能,其作用则不仅在于考求词义,还可用来校勘文字。
关键词
因文求义
语境
训诂方法
词义
文旨
文义
文理
词语训释
Keywords
circumstances of language
searching for the meaning of some terms according to context
method of explanatory notes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义述闻》因文求义说略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俊涛
张其昀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430-436,共7页
文摘
因文求义的训诂手段,在《经义述闻》中有着精彩的运用。这表现在三个方面:1)据词语之连列求义;2)据句式、语段之平行求义;3)据语境、文脉求义。
关键词
训诂
因文求义
训诂类别
《经义述闻》
Keywords
exegesis searching for the term meaning in its context exegesis types Jing Shu Wen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因文求义”
4
作者
毛毓松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7,共8页
文摘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古方法,而对"因文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文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文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文>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文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关键词
因文求义
训诂方法
本义
引申义
假借义
分类号
H131.3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医古文词义训诂方法浅谈(之一)
5
作者
宋书功
机构
北京中医学院
出处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年第1期35-37,共3页
文摘
古汉语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大量存在的,这是因为古汉语的词,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字”,其发展变化十分缓慢。因此,随着时代的推移,社会事物的发展变化,汉字反映客观事物的任务必然要增加。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和差异性,是产生词的多义性的主要原因:不同的事物,因为它们之间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故可以用同一个词来表达;有差异,故这一个词就出现了多种意义的现象。这就是训诂学上所讲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问题。例如“舍”这个词,《说文》:
关键词
训诂方法
居止
解作
毛亨
大毛公
因文求义
《说文》
语法关系
近指代词
本义
《经籍纂诂》
月光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经义述闻》看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
被引量:
1
6
作者
蒋冀骋
邱尚仁
出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42-46,共5页
文摘
王引之的《经义述闻》对《易》、《诗》、《书》等十二种儒家经典,从校勘、训诂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爬罗剔抉,或发明,或补正,多能“旁征曲喻”,“得其本义之所在”。其说解之精辟、考证之翔实,实前人所未有,堪称乾嘉时期学术界的一大丰碑。新的发明、斩的突破,多赖于新方法的使用。细味王氏全书,其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能运用新的科学方法。而王氏的治学风格,又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王引之做学问的路径,与其父王念孙一脉相承。我们分析《经义述闻》,可同时洞破王氏两代成就儒林的奥秘。
关键词
经义述闻
王引
治学方法
曲喻
王念
治学风格
乾嘉时期
《书》
因文定义
因文求义
分类号
H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咬文嚼字——《易水歌》中“还”字的析义辨音
7
作者
曾琛
机构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华侨中学
出处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年第10期0159-0159,共1页
文摘
《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燕策三》,讲述了战国时燕国面对强秦的军事逼迫,荆轲于危难时挺身而出,谋划替燕太子丹前往秦国刺杀秦王的悲壮故事。英雄人物荆轲因其有勇有谋、舍生忘死、侠肝义胆被载入史册,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也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典范。若另辟蹊径,对文中关键字词适度咬文嚼字、反复揣摩推敲,也能为文本分析和人物赏鉴探寻新的突破口,值得深味。
关键词
不复还
因境求义
因文求义
分类号
G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古籍训诂方法简论(一)
8
作者
徐又芳
出处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年第4期25-27,24,共4页
文摘
训诂学是语言解释之学。近代学者刘师培说:训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雅言证方言”《中国文学教科书·周代训诂学释例》。黄侃则更明确地指出:“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训诂学讲词》)为了将古代医籍所用语言解释准确清楚,训诂的内容应包括解释词义、分析句读、注明读音、阐明语法、说明修辞手段、阐述医理、串讲大意等,其中解释词义是训诂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本文所说的训诂方法,即专指词义训释的方法。训释词义的方法宜分探求词义的方法和说解词义的方式两个方面。探求词义的方法一。
关键词
训诂方法
解释词义
分析句
语言解释
释词
义训
中医古籍
因文求义
因声求义
近代学者
分类号
R2 [医药卫生—中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言词义的确释
9
作者
林银生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18-19,共2页
文摘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对词义做准确的解释是首要的环节。为了弄清词义,人们通常的做法是翻字典、词书,查找古人或今人对这个词曾做过的解释。这些做法应该说是必要的,但仅用这些做法去求得词义的解释是不够的。因为字典、词书所列的义项是概括义、理性义、贮存义,而...
关键词
文言词义
因文求义
同源词
情节线索
词义特点
思想脉络
《说文》
句子结构
子路
军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符号学看中国古代名学
10
作者
徐阳春
出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57-63,共7页
文摘
语言符号在整个符号系统中据于无可争辩的中心位置,中国古代以名为主要审视对象的正名理论对汉语这一自然语言符号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理论成果是世界符号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着重就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名学中名的含义,以及中国古代名学中有关名的生成、名实关系、语境等理论所体现的符号学意义作了某些探讨.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符号学意义
语言符号
名实关系
约定俗成
具体语境
《墨辩》
因文求义
现代语言学
传统逻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文”与“说字”——谈古书的两类训释及其关系
11
作者
邹德文
出处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2期47-49,共3页
文摘
古书的训释有“解文”与“说字”之分。“解文”是随文释义的注疏,“说字”是通释语义的专著中的训释,二者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解文”是“说字”的具体运用;“解文”是“说字”的材料;“说字”是对“解文”的概括和总结。
关键词
解文
随文释义
通释语义
《广雅》
因文求义
经义述闻
单义词
郑玄注
《广韵》
泽螺居诗经新证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因文求义论(续)
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因文求义论
段观宋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经义述闻》因文求义说略
谢俊涛
张其昀
《语言科学》
CSSCI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的“因文求义”
毛毓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医古文词义训诂方法浅谈(之一)
宋书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从《经义述闻》看王氏父子的治学方法
蒋冀骋
邱尚仁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咬文嚼字——《易水歌》中“还”字的析义辨音
曾琛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中医古籍训诂方法简论(一)
徐又芳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文言词义的确释
林银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从符号学看中国古代名学
徐阳春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解文”与“说字”——谈古书的两类训释及其关系
邹德文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