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因明论式中的“喻” 被引量:1
1
作者 祁顺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30-34,共5页
因明论式中的喻在印度古因明五支论式和陈那的新因明三支论式中分别起着不同的论证作用。但到法称时期,在他的二支为他比量式中喻已变得无特殊作用。在藏传因明的合因式和应成式中喻支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提出舍弃法称的二支论式中的喻,... 因明论式中的喻在印度古因明五支论式和陈那的新因明三支论式中分别起着不同的论证作用。但到法称时期,在他的二支为他比量式中喻已变得无特殊作用。在藏传因明的合因式和应成式中喻支已经不复存在,所以提出舍弃法称的二支论式中的喻,使因明推理形式成为与直言三段论完全一致的纯演绎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论式 舍弃
下载PDF
因明论式只有第一格AAA式吗?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忠义 李伟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逻辑发源于希腊、中国、印度、形成鼎足面三之势。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三段论,并且整理成一、二、三格,后人又补充了第四格,使三段论成为四格64式。中国古代逻辑没有亚氏逻辑形式化程度高,但在侔式推论中也总结出了“是而然”,“是而不然... 逻辑发源于希腊、中国、印度、形成鼎足面三之势。亚里士多德创立了三段论,并且整理成一、二、三格,后人又补充了第四格,使三段论成为四格64式。中国古代逻辑没有亚氏逻辑形式化程度高,但在侔式推论中也总结出了“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等形式。这些在逻辑界已取得共识,唯独对因明的三支论式,多数人认为它只有第一格的A、A、A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东京大学专攻世界比较思想的末木刚博教授,他指出:“因此(以因三相为条件)的三支作法,可以认为同真言三段论第一格第一式(Barbara)大致相同”。([日]末木刚博等著《现代逻辑学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版第23页)他还认为“如果象这样全部还原为外延的包含关系,三支作法就成为如下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论式 三段论 格的特殊规则 中国古代逻辑 三支作法 三支论式 逻辑形 大学出版社 现代逻辑 “遮诠”
下载PDF
藏传因明推论式与形式逻辑“三段论” 被引量:2
3
作者 祁顺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37-43,共7页
关键词 三段论推理规则 藏传因明 因明三支论式 逻辑 因三相 推理格 为他比量 性质判断 为自比量 推理方法
下载PDF
因明三支论式和亚里斯多德三段论式之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康伟 冯晓民 《商丘师专学报》 1995年第3X期20-22,共3页
对因明三支论式和亚氏三段论式的比较研究能揭示人类思维形式的一致性及各民族思维的特殊性。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式二者在推论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又有各自的内涵,在各自的逻辑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明三支论式是以论辩为目的,... 对因明三支论式和亚氏三段论式的比较研究能揭示人类思维形式的一致性及各民族思维的特殊性。三支论式和三段论式二者在推论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又有各自的内涵,在各自的逻辑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明三支论式是以论辩为目的,它的三支不局限于大词、中词、小词的形式化,而亚氏三段论是形式化的演绎逻辑,它是以符合逻辑规则,由前提蕴涵结论。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三支论式 亚里斯多德三段论式
下载PDF
藏传因明推理问题辨析商榷
5
作者 张忠义 杨爱华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61,共6页
文章对藏传因明推理的概念、全称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及推理的格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准确的定义会导致演绎推理外延的划分出现问题,不存在"喻"的名实矛盾,藏传因明推论式的三个种类是不能混淆的;全称性质命题... 文章对藏传因明推理的概念、全称消去后的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以及推理的格式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不准确的定义会导致演绎推理外延的划分出现问题,不存在"喻"的名实矛盾,藏传因明推论式的三个种类是不能混淆的;全称性质命题和单称性质命题区别明显,不能把用单独的词项表示的因三相形式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等同起来;比较因三相与直言三段论时,必须把命题化成规范形式再按照三段论的基本规则进行推理,法称论师在推理方面的贡献不能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因明 概念 命题 推理 因明论式 三段论
下载PDF
唯识的因明论证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德东 《佛学研究》 1998年第0期264-273,共10页
对唯识学派而言,“唯识”的成立是首要大事。唯识家将因明逻辑引入对“唯识”的论证,促进了唯识思想的发展。在唯识学史上,“唯识”概念大致包括三层含义,这集中体现在三个命题,即“唯有表象”、“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本文... 对唯识学派而言,“唯识”的成立是首要大事。唯识家将因明逻辑引入对“唯识”的论证,促进了唯识思想的发展。在唯识学史上,“唯识”概念大致包括三层含义,这集中体现在三个命题,即“唯有表象”、“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本文认为,无性、护法、玄对唯识的因明论证,代表了三种理论范型,体现了不同的哲学倾向,显示了“唯识”义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无性对唯识的因明论证包括“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两层含义,护法的四比量则专证“境不离识”,玄的“真唯识量”则创造性地将“境不离识”转换为“我们所认识的,只能是意识中的对象”,在认识论意义上予“唯识”以完整的证明。唯识家并没有用因明的方式彻底论证“唯识无境”和“境不离识”,他们成功论证的,只是“唯有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唯识量 唯识无境 唯识学 “色” 所缘缘 《大正藏》 阿赖耶识 窥基 因明论式 影像
下载PDF
因明学在我国的复兴——评《因明论文集》
7
作者 巫白慧 《中国图书评论》 1987年第1期45-49,共5页
印度的古代逻辑学(形式逻辑)有两大流派:一是正理论,一是因明论。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公元初,印度逻辑始祖足目仙人(又称乔答摩)创作了一部不朽的逻辑经典《正理经》,为印度形式逻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从这时起,逐渐形成了以此经为中心... 印度的古代逻辑学(形式逻辑)有两大流派:一是正理论,一是因明论。后者是前者的发展。公元初,印度逻辑始祖足目仙人(又称乔答摩)创作了一部不朽的逻辑经典《正理经》,为印度形式逻辑奠定了科学的基础。从这时起,逐渐形成了以此经为中心的正理逻辑学派,即传统所谓“正理论”。《正理经》共有简短的经文530条,分为五篇,阐述足目仙人提出的“十六句义”(十六逻辑范畴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 正理论 印度 因明论式 因明 始祖 经文 逻辑 量论 释论
下载PDF
“譬”、“喻”之辨——从名辩学和因明学的角度
8
作者 周柏红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qu...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辩学 因明 “譬” “喻” 因明论式
下载PDF
论因明的为他、为自 被引量:1
9
作者 徐东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6期63-67,共5页
为他(梵文Parrtha)和为自((Svrtha)是因明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在因明家的著述中,能直接看出这点的就是他们在论述比量(anumna)时,都是分成为他比量和为自比量来进行的。其实,在因明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同品、因三相等都是有为他与为... 为他(梵文Parrtha)和为自((Svrtha)是因明学中极为重要的思想。在因明家的著述中,能直接看出这点的就是他们在论述比量(anumna)时,都是分成为他比量和为自比量来进行的。其实,在因明学中的许多重要概念如同品、因三相等都是有为他与为自之分的。然而,这在因明研究中从来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在一些理论问题上产生了诸多的争议。本文仅以陈那的新因明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并以此向学界同仁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他比量 因三相 量论 为自比量 异品 九句因 因明论式 因明 喻依 “义”
下载PDF
浅谈藏传因明的辩理规则
10
作者 祁顺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5年第1期50-55,共6页
浅谈藏传因明的辩理规则祁顺来藏传因明是在继承发展印度因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因明学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废弃了印度因明三支论式中的喻支,以独具宗因二支的“连因”和“应成”推论式进行推理这种推理方法,不但简明准确,而且... 浅谈藏传因明的辩理规则祁顺来藏传因明是在继承发展印度因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因明学派。它的主要特点是废弃了印度因明三支论式中的喻支,以独具宗因二支的“连因”和“应成”推论式进行推理这种推理方法,不但简明准确,而且更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是一种与现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式 藏传因明 因三相 宗法 性质判断 三段论式 逻辑关系 正理论 因明 因明论式
下载PDF
因明 佛教逻辑学析疑
11
作者 阮民恕 《桂海论丛》 1995年第6期84-88,共5页
因明是佛教逻辑学。虽然中外历代学者在对佛学或因明的研究过程中,从未在印度佛教古代史料中发现作过如此明确的表述,但是,这并不妨碍因明作为佛教逻辑在佛学中所占的历史地位,因为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在我国,作过类似概括表述的首... 因明是佛教逻辑学。虽然中外历代学者在对佛学或因明的研究过程中,从未在印度佛教古代史料中发现作过如此明确的表述,但是,这并不妨碍因明作为佛教逻辑在佛学中所占的历史地位,因为这已是不争的历史事实。在我国,作过类似概括表述的首推玄奘的高徒窥基,他说:“因明论者,源唯佛说。”(《大疏》)本世纪初,我国和日本的学者曾掀起过一个研究阐析因明的高潮,同时对于因明是否佛教逻辑产生了歧见,时至八十年代,仍有极个别学者持否定的意见。如我国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的《因明述要》一书的作者,石村先生就坚持这种观点。本文试图就其要点作一些肯定性的分析,并以此作为与石村先生的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因明 佛教 逻辑理论 因明 因明论式 三支作法 印度 哲学本体论 大乘佛学
下载PDF
佛家逻辑比较研究的重要成果——读《佛家逻辑比较研究》
12
作者 沈跃春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佛家逻辑比较研究》 黄志强 因三相思想 因明论式
下载PDF
似因剖析──《因正理论》初探之四
13
作者 祁顺来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7,共7页
似因剖析──《因正理论》初探之四祁顺来因明推理是一个由已知即得的知识,推出一种未知的新知识的推理过程。这一推理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因明论式的推理规则来完成,这一逻辑规则又以论式中表明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因三相来体现。... 似因剖析──《因正理论》初探之四祁顺来因明推理是一个由已知即得的知识,推出一种未知的新知识的推理过程。这一推理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因明论式的推理规则来完成,这一逻辑规则又以论式中表明前提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的因三相来体现。所以说,一个因明论式只要具备因三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论式 正理论 因三相 逻辑关系 定因 推理规则 因明 交叉关系 性质判断 藏传因明
下载PDF
唯识学的思想、历史与文献
14
作者 李志璋 《国际学术动态》 2019年第4期1-4,共4页
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第二届东方唯识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年会在中山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东方唯识学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山大学现象学文献与研究中心承办,杭州佛学院、《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编辑部协办。
关键词 唯识学 佛学院 法相宗 瑜伽行派 因明论式 中观学派
下载PDF
播洒心血 收获金秋──记国家级专家、青海民族学院藏学系教授祁顺来
15
《青海教育》 2001年第8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国家级专家 青海民族学院 因明论式 藏学系 藏族文学史 藏族古典文学 藏传因明
下载PDF
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及其应用
16
作者 张海东 加华多杰 南太本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8-45,共8页
为了处理推理及归纳演绎相结合的不确定性问题,拓展模糊软集的应用,将因明三支论式与模糊软集相融合,提出了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讨论其性质,并将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应用于刑事案件处理,阐述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因明 模糊软集 模糊软因明三支论式 刑事案件
原文传递
中国逻辑思想史稿(连载之七)——第七编 清代、近代逻辑思想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文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9年第4期47-62,共16页
第七编清代、近代逻辑思想一、中国古典逻辑的复兴十七世纪中叶,我国东北的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这个王朝开初以其强盛的国力遏制住了外国资本的野心和侵略。清王朝前期的某些内政和外交措施也使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得到进一步... 第七编清代、近代逻辑思想一、中国古典逻辑的复兴十七世纪中叶,我国东北的满洲贵族入主中原,建立了清王朝。这个王朝开初以其强盛的国力遏制住了外国资本的野心和侵略。清王朝前期的某些内政和外交措施也使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明论式 墨经 逻辑思想 章太炎 逻辑 逻辑学 逻辑学家 《穆勒名学》 因明 形名 谭戒甫 西方逻辑 墨辩发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