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化气,阴成形”探讨慢性咳嗽之因机证治
1
作者 焦蕊 王琳琳 +4 位作者 姜会来 梁元钰 王天娇 庞立健 吕晓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43-46,共4页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症或唯一症状、病程持续8周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该病过程繁琐,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方... 慢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症或唯一症状、病程持续8周以上的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病因复杂,病程较长,病势缠绵,且极易复发。西医诊断该病过程繁琐,治疗手段有限,而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指导,在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复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以“阳化气,阴成形”为抓手,分析阴阳在慢性咳嗽因机证治全周期的重要意义,认为慢性咳嗽之病机关键为“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衡,以肺之气血失和、阴阳虚损为本,阳化而气行不畅、周流有碍,阴变而凝结停滞、壅塞肺络为标。治疗上,需要补肺、脾、肾阴阳之不足,泄气滞、水湿、痰饮、瘀血、热毒之有余,以恢复“阳化气,阴成形”之平衡。具体用药方面,主张以偏纠偏,以药物气味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之偏颇。另附典型医案二例,加以验证说明,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咳嗽提供新的诊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咳嗽 阳化气 阴成形 阴阳理论 因机证治 理论探讨
下载PDF
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因机证治
2
作者 谢正伦 马铁明 +2 位作者 李记泉 金曼诗 陈语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1-95,共5页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其发作时瘙痒难耐且易反复发作的特性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作者发现其诸多证候均与脾及卫气的失常有关。基于此,该文从古代文献中挖掘“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 慢性荨麻疹作为临床中最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之一,其发作时瘙痒难耐且易反复发作的特性给患者身心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中医诊疗过程中,作者发现其诸多证候均与脾及卫气的失常有关。基于此,该文从古代文献中挖掘“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认为脾具有在外调节卫气固护机表、在内运化水谷充养五脏的功用,同时胃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和肠道菌群可作为“脾为之卫”的现代医学理论基础并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风邪侵袭是其产生、发展的外在病因,而脾失之卫是其迁延难愈的内在病机。基于上述病因病机,在用药方面需以健脾化湿、益气复卫为根本,以调和营卫、祛风达邪为关键;在针灸方面可选用足三里、血海、曲池为主穴,共奏培土生金、祛风止痒之效。综上所述,基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证候及治疗,有助于丰富“脾为之卫”的理论内涵,并从整体观念的角度为临床辨治慢性荨麻疹提供有益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之卫 慢性荨麻疹 因机证治 免疫系统 肠道菌群
下载PDF
浅析肺胃同治小儿咳嗽的因机证治
3
作者 刘玲玲 黄甡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2085-2088,共4页
中医肺胃同治小儿咳嗽基于《内经》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学术思想发展而来,临证辨治小儿咳嗽从肺胃出发,着眼于“所聚之邪”,详审其因,细思其机,肺胃同治。因寒饮聚者,治以温化肺胃、宣肺止咳,予小青龙汤;... 中医肺胃同治小儿咳嗽基于《内经》之“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学术思想发展而来,临证辨治小儿咳嗽从肺胃出发,着眼于“所聚之邪”,详审其因,细思其机,肺胃同治。因寒饮聚者,治以温化肺胃、宣肺止咳,予小青龙汤;因邪热聚者,治以清泄肺胃、润肺止咳,予麻甘加味汤;因痰聚者,肺胃同治,重在健运,予补虚化痰汤;因食积聚者,肺胃同治,重在消食和胃,予曲麦二陈汤;因虚聚邪者,治以补益肺胃,予御寒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咳嗽 聚于胃 关于肺 肺胃同 因机证治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中医内科学》教材的中风病“因机证治”理论演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继法 陈曦 +1 位作者 王莹莹 杨金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6-911,共6页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定为诱因,明确受病部位在脑,将病机归结为血瘀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这些演变与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的融入存在密切关系。但各版本在辨证分型的划分、数量、命名、证候和具体方药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应该与各编著者的临床经验认识不同,缺少制定统一标准的规范有关。要凝聚行业共识,进一步规范中风病的辨证分型;聚焦临床疗效,进一步科学评价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药;重视教材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中风病 因机证治 演变
下载PDF
痿厥因机证治文献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慧文 范颖 +2 位作者 石岩 梁茂新 乔文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35-37,共3页
以《黄帝内经》所论痿厥,结合后世大量医家著作,对痿厥因机证治进行考察研究。通过归纳分类,提炼出湿热寒阻滞、阳明虚、肝肾不足、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脾热和血气不通7种病因病机,并全面考察了针对这些病因病机的证治规律、方药应用... 以《黄帝内经》所论痿厥,结合后世大量医家著作,对痿厥因机证治进行考察研究。通过归纳分类,提炼出湿热寒阻滞、阳明虚、肝肾不足、肾精亏虚、阴虚内热、脾热和血气不通7种病因病机,并全面考察了针对这些病因病机的证治规律、方药应用特点及针刺常用腧穴。对痿厥当今临床因机证治研究提供文献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痿厥 黄帝内经 因机证治 针刺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论“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因机证治 被引量:10
6
作者 蔡宝宏 顾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由《黄帝内经·素问》提出,后世医家亦围绕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给予了众多的看法和见解,笔者通过对后世著作中的记载进行收集,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的因机证治... "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由《黄帝内经·素问》提出,后世医家亦围绕其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给予了众多的看法和见解,笔者通过对后世著作中的记载进行收集,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对"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的因机证治进行浅析,以期对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阳之病发心脾 闭经 因机证治
下载PDF
从萧埙《女科经纶》看闭经的因机证治理论框架 被引量:1
7
作者 顾宇 傅海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102-104,共3页
《女科经纶》系统收集整理了清代前期及之前中医妇科经、带、胎、产的证治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该文以原作者的论述思路为主线,分析归纳文中所载闭经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治则,提炼出《女科经纶》闭经的因机证治理论框架。
关键词 女科经纶 闭经 因机证治 理论框架
下载PDF
小青龙汤因机证治浅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宁阳 曹宇博 +3 位作者 胡嘉格 尚筱曼 杨关林 张哲 《河南中医》 2020年第5期657-659,共3页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因机证治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下载PDF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辨析卵巢癌因机证治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少璇 李佳 +1 位作者 刘芳媛 韩凤娟 《陕西中医》 CAS 2022年第7期925-928,共4页
现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卵巢癌发病机制,认为本病以体虚为承制不及之“本”,加之各诱因亢盛而形成多种病理产物之“害”为主要病机,并基于此提出“调整盛衰,以平为期”的治疗总则,即五行生克以固不及、攻坚抑瘤以平其亢、鉴别“反... 现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卵巢癌发病机制,认为本病以体虚为承制不及之“本”,加之各诱因亢盛而形成多种病理产物之“害”为主要病机,并基于此提出“调整盛衰,以平为期”的治疗总则,即五行生克以固不及、攻坚抑瘤以平其亢、鉴别“反兼化”抓住症状本质,从而达到治疗卵巢癌的目的,以期为传统医学治疗卵巢癌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亢害承制 五行生克 因机证治 病理 病理产物
下载PDF
基于气机圆运动理论探讨痤疮的因机证治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宁 廖华君 +3 位作者 童雪 许桐 赵嘉敏 李义凯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6期152-154,182,共4页
痤疮的病因病机多从脏腑辨证角度进行论述,而通过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可认识到痤疮的发生与人体气机升降失调、运动障碍也密切相关。基于气机圆运动理论,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包括“金气热盛收敛不降”“土虚湿盛中轴不运”“... 痤疮的病因病机多从脏腑辨证角度进行论述,而通过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可认识到痤疮的发生与人体气机升降失调、运动障碍也密切相关。基于气机圆运动理论,认为痤疮的病因病机包括“金气热盛收敛不降”“土虚湿盛中轴不运”“甲木不降乙木不升”“上下失交循环障碍”,治当“清降金火收敛肺金”“中土温运轴转轮行”“降甲敛火疏乙解郁”“上下相交水火共济”,治疗用方以泻白散、温胆汤、荆芥连翘汤、交泰丸为代表。通过气机圆运动理论对痤疮的病因病机进行阐述,同时分析临床名家的治疗经验,探讨其选方用药,以冀为痤疮辨证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圆运动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因机证治
下载PDF
从环境隐喻的角度看外感病的因机证治
11
作者 戴明 贾春华 +3 位作者 刘庆华 陈俊玲 乔治园 刘小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4-418,共5页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 外感病是感受六淫、疫毒等外界因素引起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其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或病毒。在以肉身体验为主要认知手段的古代,中医学家不可能发现细菌或病毒的存在,因而中医学家往往以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来把握认知外感病。由于外感病的发病与传播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与人体的内环境密切相关。有鉴于此,本文从“环境隐喻”的立场出发,对外感病发病的因机证治进行分析。外界的气候环境和社会环境容易被人们感受,而对于古代无法观察人体的内环境,作者借助《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祸起萧墙”的故事,对人体内环境为何与外感病的发病关系密切作以阐释,并通过人参败毒散、达原饮等方证的案例式说明,揭示清理人体内外环境而达治疗外感病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外感病 认知科学 环境观 因机证治 人参败毒散 达原饮
下载PDF
从络病角度刍议慢性疼痛的因机证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邵宁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2-463,465,共3页
疼痛是疾病极为常见的症状,被认为是人体的5大生命指征之一。现代医学在慢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药物耐药、副作用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络病理论,故总结了慢性疼痛的因机证治规律,认为寒邪、热邪、络脉病变是疼痛... 疼痛是疾病极为常见的症状,被认为是人体的5大生命指征之一。现代医学在慢性疼痛的止痛效果、方法、药物耐药、副作用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络病理论,故总结了慢性疼痛的因机证治规律,认为寒邪、热邪、络脉病变是疼痛原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瘀""血虚""病络""神躁"构成了疼痛最核心的病机要素,治疗上则主张引经祛邪、补血荣络、活血通络等,为慢性疼痛的中医临床认识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络病理论 因机证治
下载PDF
《伤寒论》中心悸的因机证治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红涛 《国医论坛》 2015年第3期5-6,共2页
探讨张仲景对心悸的辨证论治及其临床意义,认为《伤寒论》最早提出"心悸"病名,对其进行分证施治,指出这种对心悸的辨证论治理论至今对临床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悸 《伤寒论》 因机证治 辨病与辨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素问》阐述女子闭经因机证治
14
作者 陈婉玲 严炜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17年第26期11-12,共2页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在后续医学的发展中,许多医家学者都按照其病因病理、治疗方法提出了诸多看法与见解。本文通过了解《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二阳之病发心脾"相关内容,联合临床实践工... 《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二阳之病发心脾"之闭经,在后续医学的发展中,许多医家学者都按照其病因病理、治疗方法提出了诸多看法与见解。本文通过了解《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二阳之病发心脾"相关内容,联合临床实践工作经验,阐述女子闭经的因机证治,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阳之病发心脾 闭经 因机证治
下载PDF
隐喻认知视角下的《金匮要略》“四饮”因机证治解析
15
作者 陈婷 李湛 +1 位作者 赖敏 贾春华 《现代中医临床》 2024年第3期49-53,共5页
“四饮”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该篇对“四饮”的因机证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发。古代医家以自然之水到人体之水的隐喻映射为基础认识水液代谢性疾病,从而形成“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概念、临床表现、成因以及治法... “四饮”首见于《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该篇对“四饮”的因机证治进行了较为全面地阐发。古代医家以自然之水到人体之水的隐喻映射为基础认识水液代谢性疾病,从而形成“四饮”(痰饮、悬饮、溢饮、支饮)概念、临床表现、成因以及治法的系统论述。“四饮”概念与临床表现以自然之水为始源域,通过听觉模态隐喻、容器图式等表述和构建;饮病之成因源于对自然之水循环不同环节水液积蓄现象的观察;饮病之治疗基于自然水患状态与人体饮邪停滞状态间的映射,以治理自然水害经验为认知理据,形成因势利导、培土制水及温阳化饮等方法。从隐喻视角分析饮病概念及治法背后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加深对饮病的理解,更好地指导临床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金匮要略 四饮 因机证治
原文传递
浅谈金元四大家论消渴之因机证治
16
作者 张世超 石岩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金元时期是中医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大医家提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足见其在中医界影响之深远。本文根据金元四大家的医... 金元时期是中医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各大医家提出了很多有创新性的理论,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时期的医家刘完素、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被尊称为“金元四大家”,足见其在中医界影响之深远。本文根据金元四大家的医籍资料,分别对其论治消渴的思想进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元四大家 因机证治 消渴 金元时期 中医学 刘完素 张子和 朱丹溪
原文传递
基于名老中医冠心病痰证因机证治规律初探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琪格 刘悦 +7 位作者 王洋 李佳 张帆 丁思元 武玉 王钰 张哲 杨关林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7-1969,共3页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且病死率高,痰证作为冠心病的最主要证候之一,近几十年来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文章通过梳理近现代冠心病痰证文献,从因-机-证-治角度入手,探析近现代名老中医对冠心病痰证的认识与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从痰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且病死率高,痰证作为冠心病的最主要证候之一,近几十年来引起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文章通过梳理近现代冠心病痰证文献,从因-机-证-治角度入手,探析近现代名老中医对冠心病痰证的认识与诊疗经验,以期为临床从痰论治冠心病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名老中医 因机证治
原文传递
基于圆运动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治规律
18
作者 王子明 王玉娟 《光明中医》 2023年第22期4340-4343,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以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特定的病名,一般纳入“胃脘痛、胃痞”范畴。基于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认为该病主要由于感受外...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以上腹部隐痛、腹胀、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没有特定的病名,一般纳入“胃脘痛、胃痞”范畴。基于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可认为该病主要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虚久病导致脾胃枢机不利,升降失调,气机圆运动被打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可归于中土不运、相火不降、木气郁滞、胃失运纳,导致轮停枢萎。治疗应当补中气运中枢,运四维复轮行,最终达到轴行而轮运,恢复一身之气正常的圆运动。此文基于“圆运动”理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以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以冀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辨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圆运动 彭子益 因机证治
下载PDF
消渴病肾病辨证论治框架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卢润生 杨宇峰 石岩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58-60,共3页
通过整理秦汉至明清的中医著作,总结"消渴病肾病"因机证治诊疗理论框架。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外因为六淫,内因包括先天不足、不良生活习惯、忧思郁怒。本病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日久脾肾阳衰,瘀毒内停,发展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 通过整理秦汉至明清的中医著作,总结"消渴病肾病"因机证治诊疗理论框架。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外因为六淫,内因包括先天不足、不良生活习惯、忧思郁怒。本病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日久脾肾阳衰,瘀毒内停,发展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机。辨证分为辨病位和辨虚实。治疗以调养脾肾为要,兼以降浊化瘀等法。中医学对于"消渴病肾病"认识较完善,在诊疗方面存在诸多优势。该文通过研究古籍,总结其框架规律,为中医临床诊疗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肿 肾劳 关格 理论框架 因机证治
下载PDF
清代名医张璐治痰经验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马骏 罗强 +3 位作者 李应存 齐菁 季文达 陈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张璐治痰强调求本,认为脾胃在痰邪的生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由胃而上胸胁心肺之分者,驱其还胃,或下从肠出,或上从呕出,而不至于伏匿”的原则。治疗上明辨痰邪侵犯的部位,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采用探吐痰涎、健脾化痰、补... 张璐治痰强调求本,认为脾胃在痰邪的生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其遣方用药遵循“由胃而上胸胁心肺之分者,驱其还胃,或下从肠出,或上从呕出,而不至于伏匿”的原则。治疗上明辨痰邪侵犯的部位,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采用探吐痰涎、健脾化痰、补肾豁痰等方法,顾护脾胃的思想贯穿其中。痰在上焦,可吐可消,需防探吐损伤脾胃;痰在中焦,脾胃为生痰之源,更宜调理脾胃;痰在下焦,多因肾虚痰邪下注,治宜固肾为主;痰邪每随脾失健运而渗灌于经隧,久之而成顽痰,故需借温药为导。本文通过梳理《张氏医通》中关于痰证辨治的论述,分析其病因病机,总结其治法规律及特点,以期挖掘古代名医思想,指导临床合理选方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 顽痰 张氏医通 因机证治 张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