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兴因果构式“因为A,所以B”的建构与修辞功能 被引量:8
1
作者 温锁林 韩国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57,共10页
根据构式的形式与表意特点,本文将汉语新兴因果构式"因为A,所以B"构式义概括为:以简约方式对原因与结果同时予以强调,文章区分了新兴因果构式中的原型构式与边缘构式,详细描述了各种构式的框式成分与结构变项的变化,用构式意... 根据构式的形式与表意特点,本文将汉语新兴因果构式"因为A,所以B"构式义概括为:以简约方式对原因与结果同时予以强调,文章区分了新兴因果构式中的原型构式与边缘构式,详细描述了各种构式的框式成分与结构变项的变化,用构式意义的承继关系解释了造成这些变化的句法、语义及语用的原因。还根据该构式的表意特点描写与分析了构式在语篇中的具体使用情况,特别是使用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最后,深入到构式两个变项的语义底层,揭示了推动新兴因果构式生成的认知创新动力与特殊的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因果构式 “因为A 所以B” 原型 修辞功能
下载PDF
因果构式研究的整体性认知语用框架:HCPM 被引量:2
2
作者 廖巧云 孟利君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63,共6页
HCPM用于分析构式的运作机理的过程从意向性开始并再回归到意向性,即整个过程受到意向性制约;在具体表达中,意向性体现为具体的交际意图,制约着话语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因果构式的生成机理可表述为:逻辑因果构式是根据世界逻辑结构中存... HCPM用于分析构式的运作机理的过程从意向性开始并再回归到意向性,即整个过程受到意向性制约;在具体表达中,意向性体现为具体的交际意图,制约着话语的生成和识解过程。因果构式的生成机理可表述为:逻辑因果构式是根据世界逻辑结构中存在的逻辑因果关系推衍而来;实据因果构式则是由逻辑因果构式推衍而来。因果构式的识解机理可表述为:在整体性框架内,依靠相邻/相似性寻求最佳关联,通过整体性阐释/补足,推导出现实世界中的逻辑因果关系,以获得其相对完备表达,并根据具体语境推断讲话人交际意图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构式 整体性认知语用模型 生成机理 识解机理
下载PDF
英语因果构式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廖巧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27,共4页
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这反映到语言表达上则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因果句,但其基本的概念结构则是一致的。本文在回顾因果句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模型的角度讨论了因果句的构成情况,进而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因果句而且能够解释因果... 因果关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这反映到语言表达上则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因果句,但其基本的概念结构则是一致的。本文在回顾因果句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模型的角度讨论了因果句的构成情况,进而建立了一个适用于所有因果句而且能够解释因果关系多样性的因果构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关系 多样性 因果构式
下载PDF
因果构式基本模式及其翻译转化
4
作者 陈吉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6-42,共7页
在人类的认知中,因果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文学作品中因果构式的使用较多,其基本模式呈现出多方向、多极性的特点。经过翻译转化,因果构式句在信息状态、主客观认知、方向、连续性、标志隐显、直接原因与附加解释等方面出现一些典型变化... 在人类的认知中,因果是一个基本的概念。文学作品中因果构式的使用较多,其基本模式呈现出多方向、多极性的特点。经过翻译转化,因果构式句在信息状态、主客观认知、方向、连续性、标志隐显、直接原因与附加解释等方面出现一些典型变化。句子重心可能有所改变,部分句子的关联关系也发生改变。尽管有所变化,同一句式的各种译文仍然处于相同的一般范畴,只在极性或连续性上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构式 基本模 翻译转化
下载PDF
“P(x,y_又),Q”因果构式及其制约条件 被引量:2
5
作者 肖任飞 张金圈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48,共8页
框架性"P(x,y_又),Q"因果构式句法上呈现出原型性,n+1(n≥2)是该因果构式的原型模式,语义上受逻辑基础、关联标记、表述方式和省略等方面的制约,强调原因累积是构式形成的关键要素,语篇对构式的塑形首先表现在语序上,前后景... 框架性"P(x,y_又),Q"因果构式句法上呈现出原型性,n+1(n≥2)是该因果构式的原型模式,语义上受逻辑基础、关联标记、表述方式和省略等方面的制约,强调原因累积是构式形成的关键要素,语篇对构式的塑形首先表现在语序上,前后景投射对构式产生影响,且在认知域上存在差异,此外构式一旦形成,对形义误配语篇又有压制作用。复句作为句法机制和语篇机制的交叉点,是语篇构式研究至关重要的观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 “P(X Y又) Q”因果构式 制约条件 篇章句法界面
原文传递
汉语因果构式子图式间的竞争及其演变规律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式婧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从历时维度来看,汉语因果构式的历时发展存在"并列构式>次级并列构式>主从构式"的演变规律,这反映了汉语因果逻辑关系表达方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并列构式到主从构式的演变体现了类型学中的演变共性,次级并列构式阶段... 从历时维度来看,汉语因果构式的历时发展存在"并列构式>次级并列构式>主从构式"的演变规律,这反映了汉语因果逻辑关系表达方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并列构式到主从构式的演变体现了类型学中的演变共性,次级并列构式阶段则是汉语有别于西方语言的重要个性特征。次级并列构式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持续到明代,它是汉语因果关系表达方式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关键阶段,它的强势存在为汉语因果构式向更加紧密的小句融合方向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构式 子图 竞争 历时演变 次级并列
原文传递
英语因果性并列构式的构成条件和认知语用理据
7
作者 张克定 《外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3-813,958,共12页
英语并列连词and可以将两个小句并置起来构成表达因果的并列构式。能够进入这种并列构式的小句必须同时满足四个限制条件,即整句性条件、语义相关性条件、时序性条件和同真性条件。作为一种复合构式,因果性并列构式表达的是一种隐含性... 英语并列连词and可以将两个小句并置起来构成表达因果的并列构式。能够进入这种并列构式的小句必须同时满足四个限制条件,即整句性条件、语义相关性条件、时序性条件和同真性条件。作为一种复合构式,因果性并列构式表达的是一种隐含性因果义。这种隐含性因果义有其认知理据和语用理据。认知理据就是整体对部分的管控作用,即该构式作为整体对其分句的管控作用。语用理据就是部分与部分之间的互动作用,即该构式中两个分句之间的相互语用充实作用。这两个理据协同作用,使因果性并列构式得以成立,并使其以间接方式表达隐含性因果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性并列 限制条件 隐含性因果 认知理据 语用理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