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字面义表达因果蕴含说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盛桓 廖巧云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2,共11页
语言运用体现为两大范畴:字面义表达和非字面义表达,本文只研究非字面义表达范畴。非字面义表达是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蕴含"于另一个与其概念的字面义完全不同的句子之中体现出来,而原用语指称的事物"包含"于非字面... 语言运用体现为两大范畴:字面义表达和非字面义表达,本文只研究非字面义表达范畴。非字面义表达是将想要表达的意思"蕴含"于另一个与其概念的字面义完全不同的句子之中体现出来,而原用语指称的事物"包含"于非字面义表达用语所指称的事物,这体现为概念与表象的关系;这二物有因果关系,本文归结为非字面义表达的因果蕴含关系。因果蕴含是制约非字面义表达的总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字面义表达范畴 表征 概念与表象 因果蕴含
原文传递
夸张表达生成的认知解析
2
作者 王琪琪 张梅英 《绥化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76-78,共3页
文章采用因果蕴涵理论和“事件”概念来解析夸张表达语义的生成,指出夸张表达的建构主要是由原用语(事件A)同夸张命题(事件B)的因果蕴含关系中得出的。因果蕴涵理论认为因果蕴涵指的是假设原因事件不会产生,那么其结果的反面事件必定发... 文章采用因果蕴涵理论和“事件”概念来解析夸张表达语义的生成,指出夸张表达的建构主要是由原用语(事件A)同夸张命题(事件B)的因果蕴含关系中得出的。因果蕴涵理论认为因果蕴涵指的是假设原因事件不会产生,那么其结果的反面事件必定发生,即如果x→y那么—x→—y。该理论对语言命题表征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从因果蕴涵这一哲学视角推导出夸张语义建构的认知方式,与“事件”概念共同构成了夸张表达建构以及理解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果蕴含理论 夸张表达 事件
下载PDF
心智视域下含义思维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徐盛桓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7,32,共8页
含义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会话含义理论所带有的哲学边界有时会在丰富多变的含义运用的研究中捉襟见肘。本文拟在心智哲学视域下运用意识的属性对含义理论进行"意识重塑",对含义现象作出一些新的揭示,指出含... 含义研究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会话含义理论所带有的哲学边界有时会在丰富多变的含义运用的研究中捉襟见肘。本文拟在心智哲学视域下运用意识的属性对含义理论进行"意识重塑",对含义现象作出一些新的揭示,指出含义是语言使用主体运用含义思维得到的一种语言表达的常态;含义有四个特征:非直陈性、同一性、意向性、替代性;含义的生成和推导要运用思维的心物随附性和意识感受性;含义推导的思维规律体现了心理因果性的因果蕴涵。语言表达的这种形式不仅仅是一种信息传递工具,而且可以成为感染情绪的艺术载体;含义的运用体现了语言审美意蕴的内形式,可作为今后含义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义 含义思维 意识 因果蕴含
下载PDF
汉语谐音表达的认知研究:“伸手要钱”所引发的语言学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华鸿燕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60,共5页
坊间谐趣的日常用语"伸手要钱"可引发出严肃的语言学论题思考。这里所说的"伸手要钱"是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各词语首字谐音的集合,即谐音修辞表达,并涉及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意识的双重结构——本体结构... 坊间谐趣的日常用语"伸手要钱"可引发出严肃的语言学论题思考。这里所说的"伸手要钱"是身份证、手机、钥匙、钱包各词语首字谐音的集合,即谐音修辞表达,并涉及语言运用的一个重要机制:意识的双重结构——本体结构和摹状结构。汉语谐音表达有三种情况:同音词组替代;近音字词替代;有关的词组分列而词组首字谐音替代后按意义重新集结。从意识双重结构理论来看,汉语谐音表达中的原用词语是本体结构里的事件,摹状结构里的谐音词语是用例事件。汉语谐音表达的运用是有规律的,其谐音解读的过程是因果蕴含的思维过程。汉语谐音表达体现了隐喻认知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谐音表达 意识的双重结构 因果蕴含 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