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引量:13
1
作者 侯国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4,共5页
把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逃逸过程中再生事故致人死亡”,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交通肇事后因不实施救助行为而过失地致人死亡”。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与处罚,不能不加区别地一律定交通肇事罪适... 把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理解为“逃逸过程中再生事故致人死亡”,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理解应当是“在交通肇事后因不实施救助行为而过失地致人死亡”。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与处罚,不能不加区别地一律定交通肇事罪适用刑法第133条第3档法定刑,而应结合行为人的罪过性质和其他有关情节,根据刑法分则的具体规定,分别做出不同的定性和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罪 刑法分则 行为人 罪过 适用 过失 法定刑 定性 根据
下载PDF
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晶 赵静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5期95-100,共6页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进行了情节上的细化 ,尤其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的量刑进行明确规定 ,但是 ,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对于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 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量刑进行了情节上的细化 ,尤其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的量刑进行明确规定 ,但是 ,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对于如何理解“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仍然存在很多分歧。本文从界定“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行为出发 ,通过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与“不作为犯罪”进行比较、分析 ,提出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行为定罪量刑的处理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不作为
下载PDF
“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的独立性解读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会彬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3-123,共11页
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定性为结果加重犯或者情节加重犯的观点不具有合理性。该情节具有独立性,它不以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成立为前提。同时,其主观罪过形式也不受基本犯的束缚,应定性为间接故意。加重犯作为一种解释理论并... 将"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定性为结果加重犯或者情节加重犯的观点不具有合理性。该情节具有独立性,它不以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成立为前提。同时,其主观罪过形式也不受基本犯的束缚,应定性为间接故意。加重犯作为一种解释理论并非不可违背,应根据因"逃逸致人死亡"情节具有独立性这一客观现实,对其作出独立性维度的新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因逃逸致人死亡 间接故意 独立维度
下载PDF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和处罚 被引量:1
4
作者 毛冠楠 李艳芳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9-153,共5页
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缩小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应予纠正。“因逃逸致人死亡”不应属于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将其认定为情节加重犯较为合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不仅包括第一次肇事行为的被害人,还包括肇事行为人... 现行司法解释的规定缩小了“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适用范围,应予纠正。“因逃逸致人死亡”不应属于交通肇事的结果加重犯,将其认定为情节加重犯较为合理。“因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人”不仅包括第一次肇事行为的被害人,还包括肇事行为人逃逸过程中又发生的交通肇事而致死的人。如果肇事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行为致人重伤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无论其当时的主观认识如何,只要产生了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结果,他都应当承担逃逸致人死亡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交通肇事 因逃逸致人死亡
下载PDF
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学斌 王声 《律师世界》 1998年第10期35-37,共3页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罪 结果加重犯 行为人 被害人 故意杀人罪 司法实践 逃逸行为 交通事故 加重结果
下载PDF
“逃逸”与“死亡”——新刑法第133条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罪过形式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维新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年第1期135-137,共3页
我国新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作了专门的规定。这一规定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广泛关注,专门研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定性处理也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认为,在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后... 我国新刑法第133条对交通肇事罪的定罪处罚作了专门的规定。这一规定引起了刑法理论界对交通肇事逃逸问题的广泛关注,专门研究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如何定性处理也成为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认为,在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后的肇事者行为,应当分作为和不作为,分别以不同的罪名作相应的转化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故意杀人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犯罪行为
下载PDF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建文 杜宇 《辽宁警专学报》 2004年第5期18-21,共4页
在对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上,刑法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文章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解释论立场出发,对该规定可能的语义内涵和罪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情... 在对刑法第133条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上,刑法理论及实务界存在着诸多分歧与争议。文章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解释论立场出发,对该规定可能的语义内涵和罪过形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司法实践中相关情形的定罪量刑作出了分门别类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刑法 量刑 直接故意 间接故意 过失
下载PDF
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管满泉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91-95,共5页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进行了比较重大的修改,但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情节的规定较为简单,而现实中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非常复杂,从而导致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较大分歧。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进行了比较重大的修改,但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情节的规定较为简单,而现实中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非常复杂,从而导致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较大分歧。2000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界定以及相关情节的认定问题作了解释,但是该解释仍然存在可商榷之处。笔者以刑法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对象范围、罪过形式以及司法界定的分析探究,以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罪过形式 司法界定
下载PDF
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罪过形式论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林贵文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交通肇事罪的“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罪过形式一直是学界存有争议的问题,对此问题的回答将影响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罚。笔者认为,应当将其限定在过失的范围内,这样方能达到刑法条文之间的协调,也符合立法意图。
关键词 交通肇事 因逃逸致人死亡 罪过 故意 过失
下载PDF
论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军明 姜俊山 《辽宁警专学报》 2007年第4期70-74,共5页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在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上,众说纷纭,可谓百家争鸣。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与处罚,不能不加区分地一律适用刑法第133条第3... 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在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上,众说纷纭,可谓百家争鸣。对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定性与处罚,不能不加区分地一律适用刑法第133条第3档法定刑,而应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结合行为人的主客观情况,作出正确的定罪与量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作为义务 结果加重犯 故意杀人罪
下载PDF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再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娜玲 乔昆 《甘肃农业》 2006年第2期197-197,共1页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增设了“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处罚情节,但由于该条文忽略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性,导致了理论认识上的重大分歧。本文拟在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含义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仅限为过失... 新刑法对交通肇事罪增设了“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处罚情节,但由于该条文忽略了逃逸行为的复杂性,导致了理论认识上的重大分歧。本文拟在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含义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仅限为过失。从司法实践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况非常复杂,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件的定性,应当根据行为人逃逸时的主观罪过及逃逸过程中的客观行为,按照犯罪构成理论依法予以正确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过失 因果关系
下载PDF
交通肇事罪中的“逃逸”与“因逃逸致人死亡”再解读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朗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64-66,共3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释存在瑕疵,致使司法实务中处理相关案件常常遇到定性或量刑上的棘手难题。对"逃逸"...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交通肇事后"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解释存在瑕疵,致使司法实务中处理相关案件常常遇到定性或量刑上的棘手难题。对"逃逸"的认定,应当要求行为人具备没有履行救助义务、逃离了事故现场两个行为特征,而对于逃离事故现场的动机、目的不需要作出特别限定。同时,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只需要逃逸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可,而不必限定为是由于交通肇事者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逃逸 因逃逸致人死亡
下载PDF
也谈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跃飞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第2期40-42,50,共4页
“因逃逸致人死亡”仅指发生交通肇事后,肇事者不及时抢救被害人而逃离现场,致使被害人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情形。“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有其特殊的构成条件。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被害人 构成条件 交通肇事罪 肇事者 现场 含义 抢救 发生
下载PDF
试论交勇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问题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兰 《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罪 加重处罚 新刑法 主观罪过 行为人 刑法理论 量刑情节 有期徒刑 司法实践
下载PDF
论交通肇事罪之因逃逸致人死亡
15
作者 朱美娟 王卫民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年第20期103-103,共1页
随着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案例不断增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本文将从该犯罪的含义入手,重点分析其成立的主客观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因逃逸致人死亡情形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的区别。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情节加重犯
下载PDF
“因逃逸致人死亡”法条分析——兼评交通肇事罪共犯
16
作者 姚兵 《中国人文科学》 2003年第2期34-36,共3页
作者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实质上是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情节,“逃逸”为非罪行为,因此,“指示逃逸”不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正确定性“逃逸”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共同过失犯罪 故意杀人罪 刑法 因逃逸致人死亡
下载PDF
论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7
作者 付胥宇 《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 2009年第11期121-121,129,共2页
交通肇事罪是我国刑法分则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的一个具体罪名。追究本罪,在维护国家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出发,对本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 交通肇事罪是我国刑法分则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的一个具体罪名。追究本罪,在维护国家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安全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交通肇事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理解出发,对本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作出认定,论述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下载PDF
对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问题的理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丁凡 王庆亮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2-64,共3页
对“因逃逸致人死亡”中人的理解宜作限制解释; 行为人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而不能是故意;肇事者在逃逸时如果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持放任态度就构成故意杀人罪。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罪过形式 故意杀人罪
下载PDF
浅析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 被引量:18
19
作者 吴学斌 王声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1-94,共4页
交通肇事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新刑法增设的对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情节。这一简单的情节,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却存在多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本文以刑法立法学、解释学为指导,用注释分析的方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可... 交通肇事是一种常见的犯罪,“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新刑法增设的对交通肇事罪加重处罚的情节。这一简单的情节,在理论上与实践中却存在多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本文以刑法立法学、解释学为指导,用注释分析的方法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进行了──甄别,以正视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因逃逸致人死亡 结果加重犯 故意杀人罪
下载PDF
“交通肇事后逃逸和因逃逸致人死亡”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鸿滨 《时代法学》 1999年第6期84-85,共2页
关键词 因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肇事后逃逸 交通肇事罪 逃逸行为 被害人 道路交通事故 基本犯 公私财产 事实上的因果关系 故意杀人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