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及生长差异 被引量:20
1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3 位作者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浦江1号’ 翘嘴鲌 属间杂交 雌核发育 生长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