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6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皮质醇(COR)介导的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
1
作者 郭红会 王勋伟 +6 位作者 葛恒 王羽慧 李怡雯 李欣月 邹桂伟 梁宏伟 李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0-68,共9页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 高浓度氨氮始终被视为水产养殖中最具危害的环境因子,严重影响鱼类的免疫抗性,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氨氮对鱼类免疫功能影响的机理亟需阐明。高浓度氨氮引发鱼类应激反应,导致肾间组织中皮质醇(COR)分泌激增以及免疫指标的下降。高浓度COR通常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为了阐明COR在氨氮抑制鱼类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本实验设置对照、氨氮暴露、COR注射、米非司酮(RU486)注射以及RU486注射+氨氮暴露5个处理组,处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幼鱼[(2.63±0.33)g]48 h。结果显示,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对团头鲂作用效果类似,均导致团头鲂血清COR含量显著升高,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和注射COR均能导致团头鲂应激反应。氨氮暴露与注射COR均显著抑制了团头鲂血清溶菌酶和补体C3水平以及头肾免疫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tlr1、tlr2、tlr3、tlr4、tlr5、myd88、traf6、nf-κb1和nf-κb2)表达水平。此外,RU486可以有效地阻断氨氮对免疫指标的抑制作用,表明急性氨氮暴露可通过COR/TLR/MyD88信号通路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综上所述,COR介导了氨氮抑制团头鲂免疫功能,为开发降应激措施来管理与预防氨氮胁迫以及培育抗氨氮鱼类新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皮质醇 免疫功能 应激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下载PDF
鱼袋保活中团头鲂存活率和肌肉品质的变化
2
作者 杨涵 张童昊 +3 位作者 YONGSAWADIGUL Jirawat 尹涛 尤娟 刘茹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0-93,共14页
为促进活鱼电商物流的发展,本实验采用鱼袋保活运输团头鲂,研究了保活条件对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保活过程中血液应激指标、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当运输环境温度为10℃,鱼和水质量比为1∶3,运输中使用水为曝气自来水时,鱼体存活率最... 为促进活鱼电商物流的发展,本实验采用鱼袋保活运输团头鲂,研究了保活条件对存活率的影响,以及保活过程中血液应激指标、肌肉品质的变化。结果显示,当运输环境温度为10℃,鱼和水质量比为1∶3,运输中使用水为曝气自来水时,鱼体存活率最高。在保活过程中,团头鲂血液的应激指标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趋势。但是整体上,皮质醇、尿素和丙二醛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乳酸脱氢酶含量先降低后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逐渐降低;过氧化氢酶、天冬氨酸转移酶和肌酐含量逐渐增加。在肌肉品质方面,白度值、剪切力、滴水损失整体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0 h相比,保活72 h后粗蛋白、乳酸和糖原含量分别下降了19.0%、27.2%和50.0%;鲜味和苦味核苷酸类物质以及鲜度值K整体上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肌纤维间隙随保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研究表明,在保活过程中,鱼体受到持续的应激,肌肉品质劣变。本研究可为鱼类的电商活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肌肉品质 存活率 应激 保活运输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肪代谢的影响
3
作者 胡颂钦 林艳 +4 位作者 史秀兰 迟长虹 严盈 缪凌鸿 董在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0-293,共14页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0)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实验选取240尾初始体重为(3.85±0.50)g的团头鲂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各组分别投喂串叶松香草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2%、4%和6%的实验饲料,饲喂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性能、肌肉组成、血液生化、肝肠抗氧化和肝脏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6%组的终末均重显著降低,饵料系数显著增加。在抗氧化能力方面,2%串叶松香草组鱼体肠道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脂肪沉积和代谢方面,4%和6%串叶松香草组鱼体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6%串叶松香草组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和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合成基因fas、srebp1c的表达量显著升高。同时,6%串叶松香草组肝脏中脂肪分解基因lpl、cpt1a、pparβ的表达量显著下降。CCl4溶液腹腔注射应激96 h后2%串叶松香草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应激24 h后鱼体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2%的串叶松香草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无不利影响,并且能够提高肠道的抗氧化能力,而当添加量增加至4%和6%时会抑制鱼体生长,并引起团头鲂幼鱼脂肪沉积。本研究结果为串叶松香草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串叶松香草 生长性能 抗氧化能力 脂代谢
下载PDF
团头鲂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的进化与表达模式分析
4
作者 关素华 黄欣 +2 位作者 刘宁 王卫民 刘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4-202,共9页
为探索鱼类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OR-β)与食性的关系,对不同食性的12种鱼类,包括植食性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肉食性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三刺... 为探索鱼类嗅觉受体基因β亚型(OR-β)与食性的关系,对不同食性的12种鱼类,包括植食性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肉食性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大西洋鳕(Gadus morhua)、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和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杂食性的斑马鱼(Danio rerio)、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青鳉(Oryzias latipes)、金线鲃(Sinocyclocheilus grahami)和花斑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的OR-β在其基因组中的拷贝数和分子进化进行系统分析,并对植食性团头鲂的OR-β在12月龄和24月龄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qPCR检测。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食性鱼类OR-β拷贝数差异较大,植食性团头鲂和草鱼分别有20和14个拷贝,而5种肉食性鱼类基因组中平均仅有1个,杂食性的5种鱼类平均有4个;选择压力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9个分支受到正选择,包括9个OR-β基因和10个分支位点,其中团头鲂的OR-β-4和OR-β-14(P<0.01)受到强烈的正选择。此外,团头鲂、草鱼、斑马鱼和金线鲃4种鲤科鱼类的OR-β聚为一支,这一支受到正选择,其中包括团头鲂的9个OR-β基因;qPCR结果显示,在12月龄和24月龄团头鲂的肌肉、嗅囊、脑及嗅球组织中,10个OR-β均在嗅囊中高表达;除OR-β-9和OR-β-10外,其他OR-β在嗅球和脑组织均不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植食性团头鲂的OR-β基因与其他食性鱼类相比发生明显的特异性扩张,且在嗅囊组织中高表达,推测OR-β在团头鲂植食性适应性进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受体β亚型 食性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及代表性嗅觉受体基因的表达模式
5
作者 刘宁 关素华 +1 位作者 王卫民 刘寒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 为了研究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过程和嗅觉受体基因(ORs)在嗅囊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表达模式,实验基于组织学、形态学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的方法进行了探究。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团头鲂嗅觉器官位于后背部和两侧眼睛前方,嗅囊紧贴于嗅腔底部,形状近似椭圆形,嗅基板沿着头尾方向平行排列。嗅囊在团头鲂刚孵化时出现嗅窝外围凹进的痕迹,随后凹进处长出嗅窝,并在中央出现长条形的嗅基板。随着仔鱼的生长发育,单侧嗅囊初级嗅基板由疏松逐渐排列紧密,嗅基板隆起高度、数量及嗅囊总体表面积逐渐增加,在成鱼阶段趋于稳定。qRT-PCR结果显示,代表性ORs在团头鲂发育不同时期的组织中表达模式各异,其中Beta-2、9、10、11在胚胎发育期的囊胚期、胚孔闭合期及嗅板期高表达;Beta-2、9、10、11和Epsilon-7在仔稚鱼期的3~15 dpf中微弱表达,在30~60 dpf时期高表达;Beta-2、10、11及Epsilon-6、7、10、13在幼鱼期至成鱼期嗅囊中高表达,Beta-2、10、9、11及Epsilon-7、10、13在3月龄团头鲂嗅球中高表达;Beta-2、10在幼鱼期至成鱼期脑中低表达。研究表明,团头鲂嗅觉器官的发育进程与ORs表达相关,不同发育时期ORs主要表达部位均在嗅囊中。本研究对进一步探究ORs的功能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后续深入研究鱼类嗅觉识别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嗅觉器官 嗅觉受体基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团头鲂lpin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肌肉损伤的响应
6
作者 金叶子 石林林 +1 位作者 刘红 王焕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5-212,共8页
为深入研究lpin1基因在鱼类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团头鲂lpin1基因的时空表达及肌肉损伤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团头鲂lpin1基因的... 为深入研究lpin1基因在鱼类肌肉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团头鲂(Megalobramaamblycepha-la)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PCR和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团头鲂lpin1基因的时空表达及肌肉损伤后该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团头鲂lpin1基因的ORF序列长2694bp,编码897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质具有高度保守的Lipin-N、Lipin-mid和LNS2(Lipin/Ned1/Smp2)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团头鲂Lpin1与鲤和斑马鱼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lpin1在团头鲂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各个时期均有表达,且在成鱼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整胚原位杂交进一步显示lpin1在肌肉效应期和心跳期的头部和体节中特异表达;对团头鲂幼鱼肌肉进行不同程度损伤后,与未损伤组相比,lpin1基因分别在轻度损伤后48 h和重度损伤后72 h的表达量最高,pax7基因表达量分别在轻度损伤后144 h和重度损伤后96 h最高。以上结果表明,lpin1基因可能在团头鲂肌肉损伤和修复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lpin1基因 基因表达 肌肉损伤修复
下载PDF
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爽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3期372-374,共3页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也称武昌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文章介绍了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品种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关节环节,...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也称武昌鱼,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优质鱼类。文章介绍了寒冷地区团头鲂池塘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品种选择、苗种放养、饲料投喂、水质调控、病害防治和日常管理等关节环节,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冷地区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池塘 苗种培育 成鱼养殖
下载PDF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三倍体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分析
8
作者 张亮华 贾橙钰 +3 位作者 许文雅 徐文婧 郑国栋 邹曙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3,共10页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 鲂鲌(Megalobrama amblycephala♀×Culter alburnus♂)三倍体因性腺不发育或败育而将更多能量用于生长,因为不育可以保持F1代的杂种优势而避免继续繁殖造成的种质衰退,同时具备生态安全性,因此,鲂鲌三倍体具有优越的“生长优势”或“经济性状”。为了解鲂鲌三倍体的生长情况与形态特征,本研究运用静水压技术对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受精卵进行三倍体化诱导,获得了诱导成功的鲂鲌三倍体群体(hybrid-3n)与未诱导成功的鲂鲌二倍体群体(hybrid-2n),并构建团头鲂(MA)和翘嘴鲌(CA)2个自交群体,通过生长对比实验比较分析了4个群体鱼的生长性能及形态差异。结果显示,在210 d生长周期内,鲂鲌三倍体绝对增重率[(0.88±0.11)g/d]比二倍体提高8.64%,较MA提高20.55%,较CA提高120.00%。可数性状上,鲂鲌三倍体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41.05和36.07,都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可量性状上,鲂鲌三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36.73,略偏向于母本团头鲂;鲂鲌二倍体杂种指数平均值为57.57,略偏向于父本翘嘴鲌。聚类分析显示,鲂鲌三倍体首先和二倍体聚在一起归为一类,然后再与母本团头鲂聚为一支,最后再与父本翘嘴鲌聚在一起。判别分析显示,对鲂鲌三倍体的判别准确率为90%,对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95%。主成分分析共得到累计贡献率达75.10%的4个主成分,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综合分析表明,鲂鲌三倍体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具备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基础条件;鲂鲌三倍体与二倍体体型均介于双亲之间,都略偏向于母本,主要体现了鱼体高和躯干的形态变异。研究结果对鲂鲌杂交后代种群鉴定、倍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鲌杂交 三倍体 生长速度 形态特征 多元统计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loop区的4个团头鲂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9
作者 严燕 刘帆 +2 位作者 刘鑫鑫 胡桂飞 苏时萍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5期154-157,共4页
为了解安徽省养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4个养殖群体117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6个变异位点和14种单倍型,单倍型... 为了解安徽省养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种质资源现状,本研究基于来自省内不同地区的4个养殖群体117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16个变异位点和1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20~0.47,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022~0.00224。群体结构分析显示,群体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化,遗传分化系数为-0.0138~0.2190。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变异来源全部来自个体间,单倍型网络图显示群体间可通过单倍型Hap_2连接。综上所述,4个群体可能经历了奠基者效应,遗传多样性丢失严重,群体间缺乏分化,4个团头鲂群体的遗传背景可以为安徽省团头鲂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线粒体DNA D-LOOP区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下载PDF
镉胁迫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10
作者 夏虎 贺欢乐 +6 位作者 刘良国 曾好 余嘉 丁成 陈福艳 陈秀荔 雷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1-1811,共11页
为研究镉暴露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团头鲂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组)、0.05、0.10和0.50 mg/L镉水体中养殖60d,发现胆囊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 Cd)胆囊颜色加深变成墨绿色,各镉暴露组团头鲂肝... 为研究镉暴露对团头鲂免疫系统与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将团头鲂暴露于浓度为0(对照组)、0.05、0.10和0.50 mg/L镉水体中养殖60d,发现胆囊随镉浓度的增加而变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 Cd)胆囊颜色加深变成墨绿色,各镉暴露组团头鲂肝脏体指数与脾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脾脏体指数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团头鲂经0.50 mg/L镉暴露养殖60d,镉在肠中富集含量最高(240±1.41)mg/kg,其次是中肾、肝、鳃、脾、头肾、心、精巢、卵巢和脑,肌肉中镉的含量最低(0.35±0.04)mg/kg。团头鲂经0.50 mg/L镉暴露养殖60d后,与对照组比较,体色偏黄;脾脏肿大,细胞出现空泡;肝脏发黑并有出血的症状,肝窦增宽;肠绒毛长度变短,肠壁肌肉层厚度增大;鳃组织出现动脉瘤,细胞增生,鳃小片发生弯曲。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溶菌酶(LYS)含量、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低浓度镉暴露组显著升高,在高浓度镉暴露组呈下降趋势,且LYS含量、AKP与ACP活性在高浓度镉暴露组(0.50 mg/L)显著性低于对照组。il-6、il-1β、il-10、tnf-α与c3基因在头肾、脾脏及肝脏中的表达量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肠中tnf-ɑ、c3与igm基因及鳃中c3基因的表达量均随着镉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头肾中igm基因的表达量在低浓度镉暴露组显著升高,在高浓度镉暴露组显著性降低。研究表明,低浓度镉诱导团头鲂表现出一定的毒物兴奋效应,但随着镉浓度增高,团头鲂解毒与免疫相关组织被损伤,机体抗氧化与免疫系统被抑制,镉对团头鲂的抗氧化系统与免疫系统均存在毒性。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镉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提供了基础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应答 氧化应激 团头鲂
下载PDF
氨氮胁迫对团头鲂生长、抗氧化和免疫的影响
11
作者 李梦娇 王倩 +6 位作者 张婷 任金亮 王志远 赵蔚蓝 王恒杰 王灿莉 袁向阳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0-647,共8页
为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血浆免疫的影响,通过预试验计算出氯化铵溶液对团头鲂幼鱼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55.45 mg/L),在此基础上,将试验鱼[(30.85±1.21) g]随机分对照组和胁迫组两组,对照组团头鲂... 为探究慢性氨氮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血浆免疫的影响,通过预试验计算出氯化铵溶液对团头鲂幼鱼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55.45 mg/L),在此基础上,将试验鱼[(30.85±1.21) g]随机分对照组和胁迫组两组,对照组团头鲂养殖于曝气的自来水体中,胁迫组团头鲂养殖于含有氯化铵(11.09 mg/L,20%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的水体中,每日投喂商品日粮(31%粗蛋白、6%粗脂肪)3次,养殖周期为56 d,试验结束后采集血液和肝脏,分析团头鲂的生长、抗氧化性和免疫力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对照组中试验鱼的质量增加率和存活率均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对照组中试验鱼肝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胁迫组(P<0.05);氨氮胁迫未对鱼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产生影响(P>0.05);对照组中试验鱼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胁迫组,而丙二醛含量低于胁迫组(P<0.05);氨氮胁迫显著降低了试验鱼血液中溶菌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白蛋白水平(P<0.05)。综上,氨氮胁迫抑制了团头鲂的生长,同时降低了其抗氧化性和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胁迫 团头鲂 生长 抗氧化性 免疫力
下载PDF
湖库围栏养殖“浦江1号”团头鲂试验
12
作者 柳鹏 高春山 +2 位作者 刘慧吉 李玲雪 彭思博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5期569-571,共3页
“浦江1号”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ujiang No.1)是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团头鲂新品种。为充分开发利用湖库水域资源,提高湖库渔业综合效益,在白城市盐铺渔场开展围栏养殖试验。通过在20亩围栏内开展春片(400尾/kg)驯化养殖,... “浦江1号”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ujiang No.1)是上海海洋大学选育的团头鲂新品种。为充分开发利用湖库水域资源,提高湖库渔业综合效益,在白城市盐铺渔场开展围栏养殖试验。通过在20亩围栏内开展春片(400尾/kg)驯化养殖,越冬后第二年春季转入100亩围栏内进行成鱼养殖,单产159.72 kg/亩,单位面积利润2943.6元/亩,成鱼规格750g/尾,成活率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1号”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Pujiang No.1) 围栏养殖 鱼种培育 成鱼养殖
下载PDF
团头鲂规模化人工繁育生产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昌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178-181,共4页
团头鲂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食性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经过驯化能够摄食配合颗粒饲料。本文将四大家鱼人工繁育设施、工艺流程应用于团头鲂人工繁殖及培育生产过程,详细描述了亲鱼培育、人工激素催产与孵化管理、苗... 团头鲂适应能力强、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肉味鲜美,食性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经过驯化能够摄食配合颗粒饲料。本文将四大家鱼人工繁育设施、工艺流程应用于团头鲂人工繁殖及培育生产过程,详细描述了亲鱼培育、人工激素催产与孵化管理、苗种培育、成鱼饲养、鱼病防治等方面内容,总结了团头鲂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供养殖者及业内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人工繁殖 规模化繁育 生产技术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套养翘嘴鲌养殖试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巩广伟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16-17,共2页
笔者在前期团头鲂“浦江1号”大规格养成试验基础上,开展大规格翘嘴鲌套养试验,为深度挖掘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养殖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充分利用池塘空间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准备试验地点为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有限公... 笔者在前期团头鲂“浦江1号”大规格养成试验基础上,开展大规格翘嘴鲌套养试验,为深度挖掘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养殖潜力,提高饲料利用率,充分利用池塘空间提供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准备试验地点为上海松江水产良种场有限公司小昆山基地。选择塘形好、进排水方便、底质良好的池塘2口(成1#、成2#),面积均为4亩,日常养殖水深约为1.7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良种场 饲料利用率 养殖试验 上海松江 材料和方法 团头鲂 深度挖掘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特性及选育历程
15
作者 刘春童 《农村科学实验》 2024年第17期155-157,共3页
该文旨在探讨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特性、选育历程及推广应用,首先对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稳定性、生长与繁殖性能、适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其优良性状的形成机制,然后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目标策略、选育过程与关键节点、选育... 该文旨在探讨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特性、选育历程及推广应用,首先对团头鲂“浦江1号”的遗传稳定性、生长与繁殖性能、适应性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其优良性状的形成机制,然后阐述了该品种的选育目标策略、选育过程与关键节点、选育成果总结和评价。在推广应用方面,该文介绍了团头鲂“浦江1号”的养殖技术与管理要点,并据此分析了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文还对其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团头鲂“浦江1号”有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更大份额,能促进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浦江1号 遗传特性 选育历程
下载PDF
生物絮团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孙盛明 戈贤平 +2 位作者 朱健 江晓浚 张武肖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 为了研究零换水条件下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养殖水体生物絮团形成所需的适合的碳氮比(C/N),以及不同C/N形成的生物絮团对团头鲂生长、消化酶活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本实验设计4个不同C/N实验组,包括投喂基础饲料(C/N=8∶1)的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的处理组,其中将处理组的C/N分别调整为12∶1(C/N12)、16∶1(C/N16)和20∶1(C/N20)。结果显示,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蛋白酶活性和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实验组中团头鲂肠道的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C/N16和C/N20处理组中团头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应用于团头鲂养殖适宜的C/N应不低于16,该条件下形成的生物絮团能有效提高团头鲂生长、消化酶和免疫相关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絮团 团头鲂 碳氮比(C/N) 消化酶 免疫酶
下载PDF
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两种热休克蛋白70(HSP70s)的原核表达、纯化及鉴定 被引量:4
17
作者 明建华 谢骏 +3 位作者 徐跑 戈贤平 刘文斌 叶金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5-191,共7页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 采用PCR方法扩增团头鲂组成型HSC70和诱导型HSP70基因完整的编码区片段,并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然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1mmol/L IPTG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进行诱导表达。采用Ni-NTA His Bind Resins亲和层析和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对目的蛋白进行纯化,并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团头鲂两种重组表达质粒pET-22b(+)/Ma-HSC70和pET-22b(+)/Ma-HSP70,表达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均约为72kDa,并能与兔抗人HSP70多抗进行特异性结合,这两种HSP70s融合蛋白经纯化后的纯度均达到95%以上。本实验选择融合蛋白Ma-HSC70在25℃和Ma-HSP70在30℃下分别诱导7h作为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热休克蛋白70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i lishaeformis)精子诱导的雌核发育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细胞及其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陶敏 宋祯彦 +8 位作者 肖军 刘少军 罗凯坤 邹拓谜 王军 刘维 胡婕 赵如榕 刘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9-486,共8页
该研究运用紫外灭活的翘嘴红鲔(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于0-4℃冷水刺激条件下获得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在此基础上,于细胞遗传学(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数目... 该研究运用紫外灭活的翘嘴红鲔(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精子刺激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卵子进行雌核发育,并于0-4℃冷水刺激条件下获得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在此基础上,于细胞遗传学(DNA含量测定、染色体数目检测及性腺发育观察)及分子遗传学水平(微卫星分析)研究了雌核发育团头鲂的细胞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性状。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团头鲂DNA含量与普通团头鲂一致(2n=48),其外形特征与对照组极为相似,且均为雌性,为团头鲂性别决定方式(XY型)提供了细胞遗传学依据。同时,微卫星结果表明,在普通团头鲂、雌核发育团头鲂及翘嘴红鲴3个群体中共扩增出63个等位基因,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均显著低于亲本,即经过一代雌核发育,雌核发育团头鲂基因纯合度显著高于普通团头鲂和翘嘴红鲐,已达到快速建立纯系的目的,且雌核发育团头鲂群体与普通团头鲂群体遗传距离接近,即雌核发育为母系遗传。该研究为团头鲂遗传选育及品系改良提供了遗传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休克 雌核发育 团头鲂 生物学性状
下载PDF
四种油籽原料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婧 叶元土 +5 位作者 蔡春芳 诸葛燕 李高锋 高艳玲 张伟涛 张宝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8-94,共7页
本试验初步探讨4种油籽原料在2个油脂水平(1.5%和3.0%)下对团头鲂存活率、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形体指标、内脏指数以及鱼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均重(9.00±0.73)g的团头鲂405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以... 本试验初步探讨4种油籽原料在2个油脂水平(1.5%和3.0%)下对团头鲂存活率、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形体指标、内脏指数以及鱼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均重(9.00±0.73)g的团头鲂405尾,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鱼,分别饲喂以1.5%豆油为对照和以大豆、油菜籽、花生和油葵4种油籽原料为油源,1.5%、3.0%2个油脂水平的9种日粮,试验期为102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量为1.5%油脂水平下,大豆组、花生组和油葵组特定生长率升高了11.54%(P<0.05),14.42%(P<0.05)和11.54%(P<0.05);蛋白质效率升高了 7.69%,12.31%和10.00%,但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11.19%,12.64%和6.86%,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量为3.0%油脂水平下,花生组特定生长率提高了19.23%;蛋白质效率增加了17.69%;饲料系数相对降低了17.69%。(2)同种油籽原料添加量在2个油脂水平(1.5%,3.0%)之间比较,花生组油籽添加量3.0%油脂水平较1.5%油脂水平特定生长率由1.19%/d增加到1.24%/d;蛋白质效率从1.46%升高到1.53%;饲料系数从2.42降低到2.28。(3)4种油籽原料在肥满度、肌肉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1)油籽原料添加量为1.5%油脂水平,大豆组、花生组和油葵组养殖效果较对照组好,可以作为饲料油脂原料;(2)油籽原料添加量提高到3.0%油脂水平时,花生组养殖效果进一步提高,大豆组和油葵组养殖效果下降,油菜籽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籽原料 生长 团头鲂
下载PDF
苹果籽、南瓜籽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生长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代小芳 叶元土 +4 位作者 蔡春芳 金素雅 肖顺应 向朝林 胡显琼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7-63,81,共8页
本试验旨在对苹果籽、2种南瓜籽做为新的饲料油脂原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用均重(14.2±1.5)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尾,分别饲喂添加豆油1.5%、苹果籽5.1%、苹果籽10.3%、苹果籽15.4%、白瓜子4.0%、白瓜子8.0%、白瓜子12.0... 本试验旨在对苹果籽、2种南瓜籽做为新的饲料油脂原料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选用均重(14.2±1.5)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10组,每组20尾,分别饲喂添加豆油1.5%、苹果籽5.1%、苹果籽10.3%、苹果籽15.4%、白瓜子4.0%、白瓜子8.0%、白瓜子12.0%、黑瓜子2.8%、黑瓜子5.5%、黑瓜子8.3%10种日粮。经过60 d的室内循环系统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①低用量的3种油籽组对团头鲂生长性能与豆油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使用量的变化对生长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趋势。苹果籽随添加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加的趋势,苹果籽15.4%组团头鲂特定生长率比豆油组降低了12.94%(P<0.05),饲料系数升高了18.99%(P<0.05)。白瓜子组随添加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升高、饲料系数降低。黑瓜子随添加量的增加特定生长率降低、饲料系数增加。②对血清GOT、GPT有一定的影响,但均在正常安全范围内,对肝胰脏功能是安全的。③三种油籽对黏液、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溶菌酶(LSZ)活力有提高的趋势。④籽实添加组与豆油组的团头鲂血清指标相比,血清总胆固醇(CHO)水平及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比值(HDL/LDL)均有所升高(P>0.05),白瓜子、黑瓜子可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P>0.05)。结果表明:①苹果籽、白瓜子、黑瓜子做为油脂原料在饲料中直接添加具有可行性,本试验条件下添加苹果籽5.1%、白瓜子12.0%、黑瓜子2.8%下取得较好养殖效果。②苹果籽、白瓜子、黑瓜子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鱼体的非特异免疫力。③白瓜子、黑瓜子在一定程度上对脂肪代谢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籽 南瓜籽 生长 生理指标 团头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