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团结机制的慈善及其困境——一则政治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战洋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6-164,179,共9页
团结是政治人类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的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慈善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团结机制。它以共同体内部的不平等为前提,从而创造精英与大众、强势与弱势、主流与边缘发生实质性联系的机会,在差异中建立普遍性的情感关联。新自由主义在... 团结是政治人类学意义上的普遍性的实践。在这个意义上,慈善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团结机制。它以共同体内部的不平等为前提,从而创造精英与大众、强势与弱势、主流与边缘发生实质性联系的机会,在差异中建立普遍性的情感关联。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为慈善机构替代原有的以工会为基础的团结机制创造了条件。具体到中国语境,单位制度的解体、贫富差距增大、制度性个人主义的兴起,都为慈善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和西方以社群主义主导的慈善不同,中国国家主导的慈善动员依靠爱心话语,即民族共同体内部的普遍性。近来慈善领域的"信任危机",也可以被理解为"团结危机",其根源是新自由主义制度下的国家与民族、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双重断裂"。要克服慈善的困境,关键在于建立超越新自由主义治理逻辑的主体性、团结策略和普遍性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善 爱心 团结机制 新自由主义 普遍性
原文传递
藩篱、隐忍与团结:中缅边境缅甸劳工生存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鑫 《东南亚纵横》 2020年第3期77-85,共9页
近年来,中缅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缅甸劳工涌入中国云南省境内。作为边境地区特有的劳动群体,这些缅甸劳工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缅甸劳工劳动力市场的时空分析认为,缅甸劳工在跨国工作场域中形... 近年来,中缅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大量缅甸劳工涌入中国云南省境内。作为边境地区特有的劳动群体,这些缅甸劳工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通过对缅甸劳工劳动力市场的时空分析认为,缅甸劳工在跨国工作场域中形成的劳动空间和劳动过程的藩篱形塑了其作为自我保护的“隐忍机制”,建立在族群认同基础上的“权宜性”劳工团结机制建构了以维护基本权益为导向的集体行动。对于缅甸劳工,中国应该坚持以柔性治理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机制 缅甸劳工 “隐忍机制 劳工团结机制 族群认同
下载PDF
试析治理理论视野下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晓 《职业时空》 2013年第12期131-134,共4页
机制是制约的力量,是制度完整连续实施的保证。从治理的视野出发,治理理论契合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的特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不仅涉及公共部门,还涉及私人部门;不仅涉及民族事业的传统部门,更涉及到社会诸... 机制是制约的力量,是制度完整连续实施的保证。从治理的视野出发,治理理论契合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的特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是一个持续互动的过程,不仅涉及公共部门,还涉及私人部门;不仅涉及民族事业的传统部门,更涉及到社会诸多领域和社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治理理论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机制
下载PDF
党内法规的社会团结功能探析
4
作者 赵丰 《深圳社会科学》 2020年第6期153-159,共7页
社会团结理论起源于社会学,社会团结功能作为研究法学领域问题的范式已愈发受到西方学界的重视。根据涂尔干社会团结功能理论,社会团结功能的实现需要中间介质这一调节系统,但关于中间介质形式的争议尚乏定论。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党的基... 社会团结理论起源于社会学,社会团结功能作为研究法学领域问题的范式已愈发受到西方学界的重视。根据涂尔干社会团结功能理论,社会团结功能的实现需要中间介质这一调节系统,但关于中间介质形式的争议尚乏定论。党内法规是依法治党的基本规范,亦具备中间机制所要求的价值引领、规则约束、社会缓冲和集体权威等必要特征。同时,在社会团结功能的实现路径上,其既有与职业群体、社会组织、法律等中间机制的共性,又兼及自身的特性。当然,党内法规在发挥社会团结功能的内容和结构上仍具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 社会团结功能 有机团结 社会团结中间机制
下载PDF
普通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机制创新研究
5
作者 靳一鸣 《国际公关》 2019年第8期61-61,共1页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助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实现高校教育的创新。现阶段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仍然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由于教育机制陈旧,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高校需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机制不断创新,利用该机制推动... 在高校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不仅有助于高校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实现高校教育的创新。现阶段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仍然停留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由于教育机制陈旧,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高校需要将民族团结教育机制不断创新,利用该机制推动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使高校的教育更加系统,以期对民族团结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民族团结教育机制 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