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以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为中心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向远 《东疆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111,共7页
从志贺重昂的风景美论、冈仓天心的日本茶文化美论到和辶十哲郎、佐藤春夫、谷崎润一郎、土居光知、九鬼周造、久松潜一、冈崎义惠等人的文论,日本美学诸概念、诸范畴逐渐被提炼出来,最后到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 从志贺重昂的风景美论、冈仓天心的日本茶文化美论到和辶十哲郎、佐藤春夫、谷崎润一郎、土居光知、九鬼周造、久松潜一、冈崎义惠等人的文论,日本美学诸概念、诸范畴逐渐被提炼出来,最后到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品,日本古典美学三大基础概念在现代美学的体系架构内才得以被深入阐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克礼 日本美学 .
下载PDF
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探讨日本传统美意识的形成及其连续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许启伟 邢雪艳 《日本问题研究》 2007年第2期53-57,共5页
诚,物之哀,空寂、闲寂、幽玄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美意识,一直是影响日本人深层文化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探讨其演进过程来揭示日本传统审美理念的特质及其连续性。
关键词 日本 美意识
下载PDF
论“幽玄”“物哀”“寂”在日本雅乐自我化过程中的体现 被引量:1
3
作者 周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5-30,共6页
"幽玄""物哀""寂"是日本三个基本审美观念,于佛教文化传入日本以后开始逐渐形成,17、18世纪以后逐渐被提炼为日本独立的美学范畴。它们常被放置在歌学、文学与诗学中讨论。在艺术方面,绘画与能乐也有所... "幽玄""物哀""寂"是日本三个基本审美观念,于佛教文化传入日本以后开始逐渐形成,17、18世纪以后逐渐被提炼为日本独立的美学范畴。它们常被放置在歌学、文学与诗学中讨论。在艺术方面,绘画与能乐也有所论及。而同样代表日本文化艺术特征的雅乐,却鲜有提及。就此,主要从日本雅乐在平安时期改革中乐器的选择、音调的演变、规模的精简三个方面来探讨"幽玄""物哀""寂"在其中的体现,并说明"幽玄""物哀""寂"在雅乐的发展中对其范畴和传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乐
下载PDF
中国诗歌“意境”与日本诗歌“姿”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全辉 《保山师专学报》 2008年第1期51-62,共12页
中国诗学与日本歌学(和歌理论)有着难解难分的内在关系,对中日诗学中两大重要理论——"意境"论与"姿"论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意境"与"姿"的发端"、意境"与"姿"的结构、&qu... 中国诗学与日本歌学(和歌理论)有着难解难分的内在关系,对中日诗学中两大重要理论——"意境"论与"姿"论进行比较,着重阐述了"意境"与"姿"的发端"、意境"与"姿"的结构、"意境"与"姿"的审美、"意境"与"姿"的思想渊源几方面问题,从中见出中日诗歌艺术特质的相似性,以及两国诗歌在审美情趣、思想渊源及文化背景上的微妙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姿 韵味
下载PDF
电影《河畔须臾》蕴含的日本传统美学及镜头表达
5
作者 章颖 于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日本导演荻上直子的影片《河畔须臾》,从日本传统美学“物哀”“幽玄”“侘寂”等特质出发,表达了“须臾与刹那”等人生观。导演使用固定镜头,通过细致入微的拍摄手法,展现了“物哀”美、“幽玄”美和“侘寂”美的魅力,让观众能够更加... 日本导演荻上直子的影片《河畔须臾》,从日本传统美学“物哀”“幽玄”“侘寂”等特质出发,表达了“须臾与刹那”等人生观。导演使用固定镜头,通过细致入微的拍摄手法,展现了“物哀”美、“幽玄”美和“侘寂”美的魅力,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电影所蕴含的美学韵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畔须臾》 侘寂 固定镜头
下载PDF
浅论日本笔记文学中的园林意境
6
作者 陈帅 刘长宜 仝丽丽 《艺术教育》 2017年第1期248-249,共2页
日本笔记文学是日本园林美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内容包含"幽玄""物哀""移情"的美学思想。文章通过浅析日本笔记文学中蕴含的美学思想,解读日本美学思想的"侘寂"(Wabi-Sabi)一词,探讨美学的精神... 日本笔记文学是日本园林美学的主要载体之一,其内容包含"幽玄""物哀""移情"的美学思想。文章通过浅析日本笔记文学中蕴含的美学思想,解读日本美学思想的"侘寂"(Wabi-Sabi)一词,探讨美学的精神价值与日式园林意境的联系,旨在通过不同的角度,对枯山水中的侘寂美进行分析,以探究日本笔记文学意境与日本园林美学的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笔记文学 园林意境“幽玄”“物哀”“侘寂”
原文传递
从草庵茶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曾文华 《福建茶叶》 2018年第6期385-385,共1页
在日本,由千利休最终确立的草庵茶是日本茶道的主流。草庵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侘寂"、"幽玄"和"物哀"。本文综合分析了草庵茶的茶花、茶器、庭院等的特点,总结了草庵茶和日本... 在日本,由千利休最终确立的草庵茶是日本茶道的主流。草庵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侘寂"、"幽玄"和"物哀"。本文综合分析了草庵茶的茶花、茶器、庭院等的特点,总结了草庵茶和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的关系。从分析中看到简单素朴的"侘寂"、含蓄而朦胧的"幽玄"、感物伤情的"物哀"的理念融入到了草庵茶的茶室和庭院的元素和形式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庵茶 审美意识 “侘寂 “幽玄” “物哀”
下载PDF
东方语境下日式美学的华语表达——评影片《你好,之华》 被引量:1
8
作者 蔺安慧 袁智忠 《戏剧之家》 2019年第9期92-93,共2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现代美学家大西克礼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立足日本传统文学艺术作品,提炼确立了三个日本文化中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幽玄""哀"和"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岩井俊二凭借《情书》掀起了...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日本现代美学家大西克礼以西方美学为参照,立足日本传统文学艺术作品,提炼确立了三个日本文化中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幽玄""哀"和"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岩井俊二凭借《情书》掀起了日本电影的复苏,是使世界开始关注日本电影与日本美学的三大导演之一,其电影展现了浓烈的日本传统美学风格与审美文化,准确表现了日本的民族心理。《你好,之华》作为"中国版《情书》",在叙事、意象、视听上都极具日本美学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美学 《你好 之华》
下载PDF
从日本传统美学观简析日本“性冷淡”风格
9
作者 张振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8年第12期83-84,共2页
"物哀""寂""幽玄"是日本传统美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传统美学的意义。日本的禅宗美学贯穿日本文化、社会的始终,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设计界热议话题层出不穷,而薪火不灭的日... "物哀""寂""幽玄"是日本传统美学中的三个核心概念,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传统美学的意义。日本的禅宗美学贯穿日本文化、社会的始终,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涵。设计界热议话题层出不穷,而薪火不灭的日本"性冷淡"风格,绝对是当之无愧为"热议代表",但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以上这些概念都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哀”“寂”“幽玄” 日本传统美学 日本禅宗美学 日本“性冷淡”风格
下载PDF
悲美之趣:日本汉文小说的美学范式——以《本朝小说》为例
10
作者 朱洁 雷志宇 《华夏文化论坛》 2020年第2期325-333,共9页
江户时期,东传日本的中国古代诗歌数量巨大,包括《唐诗选》在内的众多诗集受到日本汉学者的推崇。日本作家川合仲象的汉文小说《本朝小说》,将《唐诗选》及《和汉朗咏集》等作品中诸多诗句融入小说创作,体现出日本特有的"物哀"... 江户时期,东传日本的中国古代诗歌数量巨大,包括《唐诗选》在内的众多诗集受到日本汉学者的推崇。日本作家川合仲象的汉文小说《本朝小说》,将《唐诗选》及《和汉朗咏集》等作品中诸多诗句融入小说创作,体现出日本特有的"物哀""幽玄""寂"三大文学审美意识。这种"诗入小说"的书写方式,及由此体现出的"日本式悲美"情怀,是中日异质文化融合时所出现的汉文化本土化现象,也是日本汉文小说创作的一种美学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文小说 《本朝小说》 唐诗受容
原文传递
日本民艺与日本传统美学
11
作者 高蕾 《西北美术(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24-27,共4页
发轫于20世纪初的日本"民艺运动",是现代西风东渐洪流中日本精神和文化的自我觉醒所衍生出的一场深刻的日本现代手工艺变革,它使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得到重新关注和发展,唤醒了包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日本设计传统及其精神,确立了日... 发轫于20世纪初的日本"民艺运动",是现代西风东渐洪流中日本精神和文化的自我觉醒所衍生出的一场深刻的日本现代手工艺变革,它使日本的传统手工艺得到重新关注和发展,唤醒了包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日本设计传统及其精神,确立了日本的传统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民艺之美的底色与日本物哀、幽玄、侘寂这些传统文化审美观内在的相合一致性,是其在现代语境下对日本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艺 侘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