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潮河网中围区内河道水环境容量研究
1
作者 许伟 黄鹏飞 +3 位作者 邹华志 林中源 陈睿智 黄凯桐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7期47-52,共6页
水环境容量是水资源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为研究感潮河网中围区内河道水环境容量,分析了现有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根据感潮河网中围区内河道水文水动力特征,在感潮河网四典型流模式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一维动态水质... 水环境容量是水资源规划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为研究感潮河网中围区内河道水环境容量,分析了现有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根据感潮河网中围区内河道水文水动力特征,在感潮河网四典型流模式的水环境容量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一维动态水质模型解析解的单围区整体模式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并且成功应用于容桂联围内河涌水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感潮河网中围区内河道水环境容量计算简便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潮河网 围区 水质模型 水环境容量
下载PDF
从航空重力看郯庐断裂系(渤海)及其围区构造几何学特征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文勇 周坚鑫 +6 位作者 熊盛青 郭志宏 徐剑春 周锡华 安战锋 李冰 罗锋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9-556,共8页
本文以我国首次试验的渤海西、南部海陆结合带航空重力测量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郯庐断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的空间展布及其围区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1)渤海南部和西部两个明显的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属于区域不同重力场的分界线,... 本文以我国首次试验的渤海西、南部海陆结合带航空重力测量资料为依据,探讨了郯庐断裂在渤海西、南部海域的空间展布及其围区的构造几何学特征。研究表明,(1)渤海南部和西部两个明显的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属于区域不同重力场的分界线,分别是郯庐断裂带东支断裂(主干断裂)和西支断裂的反映;(2)郯庐主断裂东侧主要发育NE-NNE向重力异常梯级带,西侧呈现NW向、NE-NNE向、近EW向重力异常梯级带相互交错的面貌,反映了东、西两侧不同的断裂构造格局;(3)重力异常小区与异常梯级带的不同组合,反映了拉张、压缩、扭动三类构造样式;(4)不同的重力异常区、亚区、小区,反映了不同的沉积构造特征,分别对应不同的构造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 构造几何学 郯庐断裂系 渤海围区
下载PDF
南海西部围区中特提斯东延通道问题 被引量:16
3
作者 周蒂 颜佳新 +2 位作者 丘元禧 陈汉宗 孙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69-477,共9页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2,T13,T23,T33,J1-J2,J3-K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 通过对南海西部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编制了该区T2,T13,T23,T33,J1-J2,J3-K1共6个时段的岩相古地理简图,根据其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和岩相特征,讨论了尚存争议的中特提斯进入南海的通道问题.实际资料表明,黑水河盆地在三叠纪受印支运动影响完成了从海到陆的过程,之后不再出现海相沉积,中特提斯不可能从红河裂谷带进入南海.在新加坡所见的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浅海至陆相沉积代表古特提斯的残余海,到中侏罗世完全消失.早侏罗世时期在印支半岛南部出现的近南北走向的海湾可能经过泰国湾与当时的滇缅海相通;但是这个海湾浅而短暂,滇缅海能否从这里进入南海值得怀疑,更不可能是中特提斯的通道.在南海西部围区,迄今已证实的中生代洋壳碎片(蛇绿岩套)和深海沉积仅见于南部Woyla-Maratus-Lupar一线及其附近.这套延伸2 000余km,从洋壳、深海到浅海岩相齐全的岩石所代表的晚侏罗世至早白垩纪世大洋应是中特提斯洋的一部分.中特提斯东延而最可能是走南路,即从班公-怒江带南下之后,经Woyla线穿过苏门答腊岛,绕加里曼丹岛南缘到Maratus线,向北再经沙巴到Lupar线,在沙捞越北部或纳土纳岛附近进入南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中特提斯 中生代 南海西部围区
下载PDF
江苏滩涂围区功能及产业布局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袁汝华 张长宽 +1 位作者 林康 茅健华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4,共5页
为了优化江苏沿海开发滩涂区土地在产业、空间上的配置,使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运用产业布局理论与SWOT分析法,对江苏沿海规划中的21个滩涂围区进行了功能定位,并运用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围区土地产业空间布局分析,定量给出了每一... 为了优化江苏沿海开发滩涂区土地在产业、空间上的配置,使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运用产业布局理论与SWOT分析法,对江苏沿海规划中的21个滩涂围区进行了功能定位,并运用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围区土地产业空间布局分析,定量给出了每一围区农业、生态和工业用地类型,可作为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涂围区 功能定位 产业布局 优化模型
下载PDF
南海围区中生代构造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4
5
作者 孔媛 许中杰 +2 位作者 程日辉 王嘹亮 张莉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93-703,共11页
对南海围区中生代岩相、构造以及古地理进行了系统总结与研究,编制了南海围区6个时期(包括T3-K2)构造古地理简图,阐述了南海围区主要的缝合带形成时间和中生代活动及其对南海围区中生代的古地理的控制与影响。经研究,南海围区盆地类型... 对南海围区中生代岩相、构造以及古地理进行了系统总结与研究,编制了南海围区6个时期(包括T3-K2)构造古地理简图,阐述了南海围区主要的缝合带形成时间和中生代活动及其对南海围区中生代的古地理的控制与影响。经研究,南海围区盆地类型、中生界地层以及古地理环境受特提斯的闭合以及环太平洋俯冲带的影响控制。虽然南海的存在使F6系列断裂有了现在的格局,但是古太平洋构造带一直控制着中生代加里曼丹、巴拉望、潮汕凹陷以及台湾等地的盆地的形成。讨论了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构造古地理的演化,南海围区地层从早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沉积相显示是由海相到陆相的转变,晚三叠世到晚白垩世每个时期都呈现北陆南海的古地理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围区 中生代 沉积 构造 古地理
下载PDF
涠洲10-3油田及围区流三段Ⅱ油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孙芳 何幼斌 +2 位作者 霍宇琦 董桂玉 漆智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4期1-5,共5页
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化验、录井资料,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流沙港组三段(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划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并据此探讨了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 在岩心观察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分析化验、录井资料,通过岩石颜色、岩石结构和沉积构造等相标志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流沙港组三段(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划分了沉积亚相和微相,并据此探讨了流三段Ⅱ油组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流三段Ⅱ油组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进一步可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和滨浅湖4个亚相和若干微相;流三段Ⅱ油组沉积时期,扇三角洲沉积在该研究区西北部广泛发育,仅在其东南部分布滨浅湖亚相;Ⅱ油组MSC5到MSC6沉积时期,沉积相展布格局基本相似,但伴随湖平面逐渐上升,MSC6沉积时期扇三角洲分布范围逐渐减小;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有利的油气储层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10-3油田及围区 流沙港组三段 沉积相 展布特征 演化规律
下载PDF
涠西南凹陷涠洲10-A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凌 张明伟 +1 位作者 严恒 李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6-163,168,共9页
本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对涠西南凹陷涠洲10-A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由含砾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 本文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和孔隙结构分析,对涠西南凹陷涠洲10-A油田及围区流三段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流三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由含砾砂岩和细砂岩组成。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次为粒内溶孔,还见少量裂缝。砂砾岩储层主要为特低孔和中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到岩性、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流三段中以中粗砂岩为主,发育滨浅湖滩坝、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道沉积微相的储集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可作为后续勘探开发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10-A油田及围区 流三段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渤海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保柱 彭靖淞 +2 位作者 吴俊刚 张新涛 魏国财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46,共9页
成岩作用是深层储层发育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对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在其作用下随着埋... 成岩作用是深层储层发育最为重要的控制因素。对沙垒田凸起及围区沙河街组储层成岩作用及致密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起主导作用,在其作用下随着埋深的增加储层趋于致密化;碳酸盐胶结作用以中、晚期为主,且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越高,储层物性越差。研究区沙河街组储层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和超压支撑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对研究区储层物性的提升有相当明显的影响;超压消减了压实作用对储层的伤害,有利于深层储层孔隙的保留。薄片镜下观察和碳、氧同位素资料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溶蚀作用是有机质排放有机酸产生的,碳酸盐胶结作用是有机酸溶蚀以后的再沉淀,进一步证明了碳酸盐胶结作用发生时间较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垒田凸起及围区 沙河街组 压实作用 碳酸盐胶结作用 溶蚀作用 超压支撑作用
下载PDF
施工期强越浪作用下围区板桩墙预留龙口局部冲刷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沈立龙 赵东梁 冯先导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7-32,40,共7页
龙口位置属于流速骤然增大区且流场复杂,准确预测冲刷形态对龙口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海外某大型围海造陆港口工程,借助CFD软件,对施工期强越浪作用下不同结构龙口局部冲刷特点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得到了龙口周围流场... 龙口位置属于流速骤然增大区且流场复杂,准确预测冲刷形态对龙口结构设计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依托海外某大型围海造陆港口工程,借助CFD软件,对施工期强越浪作用下不同结构龙口局部冲刷特点进行了三维数值计算,得到了龙口周围流场分布规律和局部冲刷形态,对冲刷防护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结果表明:龙口周围流场复杂但存在一定规律,其特点与龙口局部冲刷因素存在一定对应关系。龙口区域设置挡砂结构,其下方存在淘刷风险,易形成冲刷通道,发展到一定程度,将扰乱龙口后方原有流场,加剧龙口底部和后方的冲刷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越浪 围区 龙口 局部冲刷
下载PDF
大围区吹填工程中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健 陈巍巍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6-200,共5页
结合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六期)工程围内吹填工程,针对吹填施工区面积不断扩大、施工土质状况差的问题,进行大面积吹填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采用预留沉降、设立控制标杆、架管隔堤等方法,严控吹填高程,从而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 结合横沙东滩促淤圈围(六期)工程围内吹填工程,针对吹填施工区面积不断扩大、施工土质状况差的问题,进行大面积吹填工程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采用预留沉降、设立控制标杆、架管隔堤等方法,严控吹填高程,从而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同时,减少吹填废方,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益,为后期横沙七期和八期工程吹填施工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其他围区面积较大的综合性吹填工程中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区吹填 施工管理 质量控制 降低成本
下载PDF
绞吸挖泥船吹砂修筑围区子堰施工工艺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柚钢 郭素明 熊福洪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1-224,共4页
针对国投湄洲湾石门澳陆域填海一期工程(C标段)原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快速形成围区、具备吹填条件的问题,研究可行的替代方案。通过分析取土区土质,发现泥砂分层明显,决定采用绞吸挖泥船直接吹砂分层修筑围区子堰、路网的优化方案,满足工... 针对国投湄洲湾石门澳陆域填海一期工程(C标段)原设计方案无法满足快速形成围区、具备吹填条件的问题,研究可行的替代方案。通过分析取土区土质,发现泥砂分层明显,决定采用绞吸挖泥船直接吹砂分层修筑围区子堰、路网的优化方案,满足工程要求,节约了工程成本,缩短工期,发挥绞吸挖泥船的最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吸挖泥船 海造地 围区子堰 路网 施工方案
下载PDF
苍南县大渔湾围垦工程围区利用方向研究
12
作者 曹浙平 秦邦民 潘海平 《浙江水利科技》 2008年第2期45-47,共3页
围区利用方向专题研究没有先例,苍南县大渔湾围垦工程则开展了这一研究。阐述了该围垦工程围区利用方向专题研究的思路及特色成果,详细分析了建设、蓄滞洪区、种植业及养殖用地、官山岛旅游开发等,把大渔湾定位在"浙南闽北绿色农... 围区利用方向专题研究没有先例,苍南县大渔湾围垦工程则开展了这一研究。阐述了该围垦工程围区利用方向专题研究的思路及特色成果,详细分析了建设、蓄滞洪区、种植业及养殖用地、官山岛旅游开发等,把大渔湾定位在"浙南闽北绿色农产品集散中心"、"苍南滨海休闲旅游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 围区利用 苍南县 大渔湾 官山岛
下载PDF
浙江省围垦工程围区回填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子杰 吴一禾 陈青青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9年第4期53-56,共4页
滩涂围垦成陆后要进行有效的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围区回填,抬高围区地坪高程。围区回填方案主要涉及回填材料以及围区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两大问题。回填的材料与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具体方案宜结合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规划功... 滩涂围垦成陆后要进行有效的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围区回填,抬高围区地坪高程。围区回填方案主要涉及回填材料以及围区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两大问题。回填的材料与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种,具体方案宜结合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规划功能定位、开发方式以及建筑物结构要求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回填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垦工程 围区回填 回填材料 地基处理
下载PDF
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亚娟 刘美英 +4 位作者 解云虎 高玉寒 刘美萍 悦普庆 刘澜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目的]明晰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期为草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6种植物群落(短花针茅、洽草、羊草、克氏针茅、银灰旋花、蒙古韭)为研究对象,对0—30 cm土层各植物群落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碳含... [目的]明晰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以期为草原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围封区6种植物群落(短花针茅、洽草、羊草、克氏针茅、银灰旋花、蒙古韭)为研究对象,对0—30 cm土层各植物群落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根系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 6种植物群落0—30 cm土层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以粉粒和极细砂为主,其平均值分别介于26.50%~54.62%和16.90%~34.08%。(2) 6种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随土层深度逐渐减小,且根系生物量总量介于229.21~731.71 g/m^(2)。由根系分布特征判断,短花针茅群落各土层根系呈“E”型分布,其他植物群落均呈“V”型分布。(3)各植物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逐渐降低。0—30 cm平均有机碳含量介于6.07~11.75 g/kg。(4)根系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黏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粉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土壤粉粒、黏粒含量越多,植物群落根系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越丰富。[结论]围封可以有效促使土壤有机碳增加,但有机碳对不同植被群落的响应有所差异,草原有机碳储量准确度应根据草原植被群落特征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根系生物量 有机碳 土壤机械组成 希拉穆仁
下载PDF
河南围山城金银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成矿预测
15
作者 谷浩 杨泽强 +7 位作者 高猛 唐相伟 王东晓 刘奎松 杨树人 郭跃闪 王云 王功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5-259,共15页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十分流行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银洞坡金矿和破山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围山城矿集区开展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深部成矿预测。利用82条地质剖面建立了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构造模型,利用1... 三维建模与成矿预测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十分流行且较成熟的技术方法。通过研究银洞坡金矿和破山银矿成矿地质特征,对围山城矿集区开展三维可视化模型构建及深部成矿预测。利用82条地质剖面建立了地质体(地层、岩体、矿体)、构造模型,利用1∶5万重磁数据和63条电测深数据建立了密度、磁化率、电阻率等地球物理模型,利用52条岩石剖面、614个钻孔、117个探槽、56个浅井及94个平硐数据建立了地球化学模型,实现了地、物、化数据的综合集成。以“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岩浆热液型Au、Ag矿床三维定量预测模型,确定了Au、Ag矿床成矿有利信息变量;采用证据权法提取了预测变量的权重值和相关程度,选择合适的变量进行成矿预测,利用C-V分形确定阈值,圈定了6个找矿靶区,选择新庄预测靶区(A 1)进行钻孔验证,发现金矿体6条,充分证明了利用证据权法进行三维成矿预测具有可行性与科学性,圈定的靶区对矿山进行深边部隐伏矿体找矿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城矿集 多源数据 三维地质建模 证据权法 成矿预测
下载PDF
考虑轴向应力影响的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近似解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洪涛 韩子俊 +5 位作者 郭晓菲 周光东 韦晟杰 韩洲 陈小港 程文聪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23,共12页
为了研究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问题,基于Mohr-Coulomb准则,通过引入Lode角参数,推导出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隐性方程,通过变化巷道水平应力σx、轴向应力σy分析了不同应力场下的围岩塑性区尺寸及... 为了研究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问题,基于Mohr-Coulomb准则,通过引入Lode角参数,推导出考虑轴向应力作用的圆形巷道围岩塑性区边界隐性方程,通过变化巷道水平应力σx、轴向应力σy分析了不同应力场下的围岩塑性区尺寸及形态,并通过数值模拟进一步说明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此外还研究了围岩黏聚力C、内摩擦角φ、巷道半径R、泊松比v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固定轴向侧压变化水平侧压的条件下,围岩塑性区尺寸变化会分为敏感区和迟钝区,且在水平侧压变化的过程中围岩塑性区形态会呈现圆形、椭圆形及蝶形3种形态。②固定水平侧压变化轴向侧压的条件下,围岩各位置的塑性区会呈现强烈的区间效应,通过与平面应变问题下的塑性区尺寸对比将区域分为轴向应力影响区和轴向应力无影响区。在轴向应力影响区内,轴向侧压的变化对围岩的塑性区尺寸影响较大。③巷道围岩的破坏形态由水平侧压η1决定,轴向侧压η2对塑性区形态影响较小,对尺寸影响较大。④围岩C、φ的增加会使巷道围岩的塑性区尺寸不同程度的减小,R的增加会使围岩不同位置塑性区呈等差数列增大。在轴向应力无影响区,v对围岩塑性区尺寸无影响,在轴向应力影响区内,翼角处的塑性区尺寸不受v的影响,其余位置的塑性区尺寸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破坏 岩塑性 塑性边界 圆形巷道
下载PDF
陡倾结构金属矿山采空区围岩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田龙 陈从新 +4 位作者 夏开宗 邵勇 刘轩廷 杨括宇 周意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7-1500,共14页
在地下金属矿山开采中会造成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地下采矿安全。采用现场调查、位移监测、微震监测,并结合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金山店东区地下采空区的围岩破坏机制进行研究。考虑水平构造应力和崩落岩体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能... 在地下金属矿山开采中会造成采空区围岩变形破坏,影响地下采矿安全。采用现场调查、位移监测、微震监测,并结合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金山店东区地下采空区的围岩破坏机制进行研究。考虑水平构造应力和崩落岩体的影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能量法分别得到上下盘采空区围岩破坏机制,即倾倒滑移破坏和溃曲滑移破坏。上盘和下盘围岩在陡倾结构面的切割作用下,分别形成反倾结构和顺倾结构。在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上盘陡倾结构岩体向采空区侧发生倾倒破坏,岩体变形破坏进而导致F4断层活化。随着采矿的深入,破坏的岩体数量和范围不断增加,形成一个深部滑动面,并穿过F4断层。下盘采空区围岩在水平构造应力作用下诱发了矿体边界处F1断层滑移,同时引起顺倾结构岩柱发生溃曲-滑移破坏,沿着节理面形成滑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陡倾结构 地下开采 采空岩破坏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自安装井口平台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分析
18
作者 陈卫 严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3年第7期60-64,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某自安装井口平台的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结构,利用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南海某海域的井位资料,对该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最大应力满足规范设计的要求,为115.6M...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某自安装井口平台的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结构,利用环境条件较为恶劣的南海某海域的井位资料,对该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隔水管扶正架围阱区最大应力满足规范设计的要求,为115.6MPa,在油气田开发尤其是边际油气田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建造费用,优化投资成本,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安装井口平台 隔水管扶正架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巷道过陷落柱冒漏区支护优化应用
19
作者 杨亭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8期323-325,共3页
基于平泉煤矿153回风巷掘进期间受X4陷落柱影响,进入陷落柱区后顶板出现破碎冒漏现象,导致巷道顶板支护难度大、锚杆(索)支护失效严重以及围岩变形严重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研究,对陷落柱区顶板及两帮支护进行合理优化,对顶板采取“双梁... 基于平泉煤矿153回风巷掘进期间受X4陷落柱影响,进入陷落柱区后顶板出现破碎冒漏现象,导致巷道顶板支护难度大、锚杆(索)支护失效严重以及围岩变形严重等技术难题,通过技术研究,对陷落柱区顶板及两帮支护进行合理优化,对顶板采取“双梁钢棚+迈步式组合锚索+走向锚索棚”联合支护措施,对帮部围岩提出了“穿帮锚索+水力膨胀锚杆”联合支护,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顶板及帮部变形速率及变形量明显降低,顶板最大下沉量为175 mm,两帮最大收敛量为240 mm,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陷落柱 岩破碎 联合支护
下载PDF
塔中北围斜区北东向走滑断裂特征及其控油作用 被引量:57
20
作者 杨圣彬 刘军 +2 位作者 李慧莉 张仲培 李婧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7-802,共6页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围斜区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走滑断裂,主要发育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雁列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加里东中期塔中Ⅰ号断裂、南缘断裂活动剧烈,北西向的逆掩岩片或滑动块体中由于差异运动而形成了北东走向的撕裂断层...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围斜区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走滑断裂,主要发育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雁列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加里东中期塔中Ⅰ号断裂、南缘断裂活动剧烈,北西向的逆掩岩片或滑动块体中由于差异运动而形成了北东走向的撕裂断层-调节断层。加里东末期塔中地区受到东南向强烈斜向挤压作用是走滑断裂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基底薄弱带的基础上,塔中地区发生了右旋走滑特征。在这种板内挤压转换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一些连接北西向逆冲断层的北东向走滑断裂。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断裂基本上沿着加里东中期的调节断层带的基础上继承发育,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还控制了古生界碎屑岩构造圈闭的发育,并作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形成演化 控油作用 调节断层 走滑断裂 塔中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