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肺栓塞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治疗分析及干预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昂 唐崑 +2 位作者 孔旭东 毛敏 张庆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在围手术期中抗凝治疗中的药学服务,体现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药学评估,使用Caprini VTE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患者术后风险,制定抗凝方案,开展围手术期抗凝... 目的:探讨肺栓塞患者在围手术期中抗凝治疗中的药学服务,体现临床药师在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药学评估,使用Caprini VTE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评价患者术后风险,制定抗凝方案,开展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监护供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结合药动学知识,制定抗凝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出血和血栓风险。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实施药学监护,可明显提升高出血风险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降低抗凝药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肺栓塞 围手术期抗凝 药学监护
原文传递
肺癌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抗凝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徐慧 廖虎 +3 位作者 车国卫 周坤 杨梅 刘伦旭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67-77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预防肺栓塞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的安全... 背景与目的肺癌患者围手术期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预防肺栓塞是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肺癌患者围术期预防性抗凝时机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凝药物预防肺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肺解剖性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562例,其中56例肺癌患术前12 h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抗凝直到出院;506例患者术后24 h开始应用直到出院。分析围手术期胸腔引流量、术后出血和肺栓塞发生率、肺部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在术前[(11.5±3.9) s,(27.8±3.5) s,(0.96±0.06) s]与术后抗凝组[(11.4±1.4) s,(28.3±4.0) s,(0.98±0.07) s]均无统计学差异(P=0.796,P=0.250, P=0.137);Caprini评分在术前(3.1±1.8)和术后(3.3±1.5)抗凝组也无统计学差异(P=0.104);(2)麻醉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术前抗凝组[(130.2±53.9) min,(76.8±49.3) mL]和术后抗凝组[(142.2±56.5) min,(73.7±41.6)mL]均无统计学差异(P=0.067, P=0.201)。(3)术后72 h总引流量在术前抗凝组[(728.1±505.7) mL]显著高于术后抗凝组[(596.4±373.5) mL](P=0.005),而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1,066.8±1,314.6) mL,(907.8±999.8) mL]无差异(P=0.203);(4)肺栓塞和术后出血发生率在术前(1.785%, 1.785%)和术后(0.019%, 0.039%)抗凝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525, P=0.300);(5)皮下气肿和肺部感染发生率在术前(1.785%, 14.285%)和术后(1.581%, 6.324%)抗凝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989, P=0.085)。结论肺癌患者术前或术后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临床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手术预防性抗凝 肺栓塞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长期抗凝的心房纤颤患者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敏燕 徐浩然 陈霞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和要点。方法:从传统口服抗凝药与新型口服抗凝药之间的转换、药物相互作用、围手术期抗凝策略、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出院用药教育五个角度,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长期抗凝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切入点和要点。方法:从传统口服抗凝药与新型口服抗凝药之间的转换、药物相互作用、围手术期抗凝策略、抗凝药物的不良反应、出院用药教育五个角度,临床药师提供个体化药学监护和指导。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参与对房颤患者的药学监护,有助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合理性和延续性。结论:临床药师应积极参与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纤颤 新型口服抗凝 围手术期抗凝 药学监护
下载PDF
长期口服华法林腹股沟疝患者不停药行Lichtenstein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余建伟 代聪聪 吴立胜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不停药行Lichtenstein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及手术的口服华法林腹股沟疝患者4例,分析总结患者在围手术期不停药行Lichtenstein...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不停药行Lichtenstein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及手术的口服华法林腹股沟疝患者4例,分析总结患者在围手术期不停药行Lichtenstein手术的安全性及随访结果。结果 4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均未停药接受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术后2~5 d痊愈出院,随访1周至16个月,无术后血肿、感染及复发。结论对于接受华法林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围手术期不停药行腹股沟疝Lichtenstein修补术可能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 华法林 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轻度血小板减少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中肝素用量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的影响
5
作者 喻荣辉 赵欣 +10 位作者 苏鑫 汤日波 刘念 白融 蒋晨曦 李松南 郭雪原 王伟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9-542,共4页
目的评估轻度血小板减少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中肝素用量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影响,指导轻度血小板减少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中肝素的合理使用与指标监测。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5—2019年接受房颤消融且合并轻... 目的评估轻度血小板减少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中肝素用量与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影响,指导轻度血小板减少患者房颤导管消融术中肝素的合理使用与指标监测。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5—2019年接受房颤消融且合并轻度血小板减少症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4例,同时按照1∶2比例匹配年龄±2岁、性别相同、房颤类型相同且同期入院行房颤消融的28例血小板正常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导管消融治疗,术中经房间隔穿刺后给予肝素70~100 IU/kg,每隔30 min测定ACT,并根据ACT调整肝素用量,使ACT控制在300~450 s。采用SPSS 23.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体质指数、既往病史、围手术期药物应用、肝功能、肾功能、消融术式、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合并轻度血小板减少患者肝素用量(6000.00 IU,四分位数间距0.00 IU)低于对照组(7000.00 IU,四分位数间距2000.00 IU),平均ACT(385.00 s,四分位数间距25.00 s)高于对照组(330.00 s,四分位数间距40.5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中首次ACT达标时间,ACT最大值以及ACT达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血小板减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减少导管消融手术中肝素用量不影响ACT达标时间与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围手术期抗凝 肝素 轻度血小板减少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